網頁

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台灣淨零科技產業聯盟

 

台灣淨零科技產業聯盟陳士章 邀集百家企業成立「強韌供應鏈智庫」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1 13:49:37)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衝擊,台灣淨零科技產業聯盟榮譽理事長陳士章近日號召百家企業及公協會,正式成立「強韌供應鏈智庫」,整合產官學資源,協助中小企業降低關稅衝擊、調整供應鏈佈局。此平台匯集節能、智慧製造、法律智財、AI行銷等領域專家,並獲多所大專院校及企業支持,目標在今年內為我國企業打造韌性轉型方案。

陳士章表示,台灣淨盟自二年前成立至今,始終扮演淨零產業創新與永續發展政策推動的先行者,面對關稅與碳費壓力雙重襲擊,聯盟決定成立「強韌供應鏈智庫」,以整合雙軸轉型、智慧製造、AI行銷、法律智財、醫療長照、標準認證等六大關鍵領域的產官學力量,打造完整的企業支援網路。

陳士章指出,目前已有超過百位產業與學術代表響應,包括國立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國立南台科技大學黃能富校長、前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前台北教育大學校長莊淇銘、前真理大學校長陳奇銘、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副執行長黃千岳、亞瑞仕陳勁宇執行長、陳建璋總經理、趙晉億策略長及多所大學科研與驗證機構如台灣科技大學、景文科技大學及亞瑞仕國際驗證等,全面投入知識與技術資源,協助企業面臨關稅海嘯之供應鏈強韌及調適。

陳士章續指,智庫將以「快速應變、技術升級、策略轉型」三大方向推動初步行動。除了設立專家診斷團提供一對一諮詢外,亦將舉辦關稅因應工作坊、國際驗證機構培訓營,並導入資源媒合機制,協助企業取得轉型所需的政策與技術支持。

此外,法人機構如塑膠中心、金屬中心、中衛發展中心、中國生產力中心及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亦積極參與為策略夥伴,協助導入AI碳資產管理、雙軸轉型以及國際法規因應機制,並協助中小企業撰寫永續報告書、取得碳資產與ESG認證,迎戰歐美更嚴峻的市場門檻。

在地產學合作亦為一大亮點,包括景文科大、黎明學院、亞東科大、真理大學等院校將提供實習人才、跨領域師資及研究支援,形成「產學共創」模式,加速企業研發落地,創造人才與產業雙贏。

陳士章強調,「強韌供應鏈智庫」不僅要協助企業度過風暴,更要成為我國產業在全球變局中的穩定力量,匯聚更多公私協力與跨部門對話,共同為台灣產業開創新局。


訪視輔導


訪視廠商討論




環教場所【臺中市】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

TWECOLIVING【臺中市】環境教育。環教設施場所24

環境部    環教趴趴GO    環教設施場所介紹

【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環境教育宣導網     設施場所

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

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暨自然教育中心 | Facebook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1 09:49:35)  春雨時節是點點螢光出沒的開始,黑暗中閃爍的光芒,是螢火蟲們呼朋引伴、吸引伴侶的信號,為讓民眾感受森林中螢光點點的奧妙,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將於4月26日、5月3日週末辦理兩梯次的「童螢季」活動,即日起開放預約報名。

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谷關地區,是中部地區熱門的賞螢景點之一,園區內螢火蟲資源豐富,每年的春末夏初,是最適合觀賞螢火蟲的季節,但是您知道嗎?那些點點螢光的精彩畫面,其實隱藏著好幾種不一樣的螢火蟲,園區內常見的有黑翅螢、紅胸黑翅螢、大端黑螢、小紅胸黑翅螢等。

由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舉辦的「童螢季」活動從下午2:30開始,透過有趣好玩的關卡,讓民眾認識八仙山螢火蟲的生活史,以及發光行為背後的奧秘;夜間走在無光害的步道中,觀察螢火蟲飛舞的景色,是喜愛螢火蟲者不可錯過的螢光晚會!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表示,考量環境乘載量,「童螢季」每梯次限額40人,課程費用為600元/人(不含晚餐、門票)。此外還有開放團體預約,10人以上即可申請,歡迎家族旅遊或班級共學,一起享受大自然帶來的精彩與感動。更多課程內容及報名方式請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灣山林悠遊網」(www.forest.gov.tw)查詢,並持續關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及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暨自然教育中心粉絲專頁。


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點點螢光彷如仙境


環境教育講師向遊客解說螢火蟲的生態知識


黑翅螢停棲閃爍吸引目光


透過有趣的活動帶領民眾更認識螢火蟲發光的奧秘


八仙山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一晚有機會看到4種以上的螢火蟲



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2023年版〕〔2025年修訂版〕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相關檔案

修正本所2023年版「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部分規定公文
pdf
2023年版「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之部分規定修訂對照表
pdf

EC(Embodied Carbon),蘊含碳排 

是指蘊涵於建築物內「隱藏看不到」之碳排,包括建築物全生命週期過程之原始資材開採、運輸、工廠生產、運至工 地、現場施工、更新維護、拆除廢棄等 過程的碳排。



113年1月8日起可於官網下載   https://www.abri.gov.tw/News_Content.aspx?n=863&s=39689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訊息轉知

主旨:本所2023年版「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册,自中華民國113年1月1日起實施,請查照轉知。

說明:
一、建築全生命週期的溫室氣體排放包含「使用碳排」及「蘊含碳排」兩部分,而依據最新2022年國際能源署的報告顯示,全球建築營建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37%,其中建築物於使用階段碳排約占28%,而於興建及更新拆除階段的建築蘊含碳排約占9%。

二、本所依據我國2050淨零排放政策,並參照國際間淨零建築碳排評估的推動,已優先於111年實施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制度,辦理建築物使用階段碳排評估。

三、為進一步強化並提升我國淨零排放政策推動成效,建築蘊含碳排部分,本所業參照當前國際最新的全生命週期建築碳足跡評估標準EN15978情境模擬方法學,完成旨揭「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出版及印製,將依建築物蘊含碳排減碳量,採分級方式給予標示認證,以作為後續辦理建築物蘊含碳排評估基準。

四、上開手冊之電子書請於明(113)年1月8日起上本所官網(https://www.abri.gov.tw/)之資訊與服務\各類申請書表下載\手冊區下載。


本所出版品2023年版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徵求代售單位公告。

https://www.abri.gov.tw/News_Content.aspx?n=745&s=296726

內容簡介:

一、建築全生命週期的溫室氣體排放包含「使用碳排」及「蘊含碳排」兩部分,而依據2022年國際能源署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建築部門約占37%,其中建築物於日常使用階段的使用碳排放量約占28%,而建築物於興建及更新拆除階段的建築蘊含碳排放量約占9%。

二、本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係針對建築蘊含碳排部分進行評估,為本所繼111年辦理建築物使用階段碳排評估所實施的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制度後,進一步參照當前國際最新的全生命週期建築碳足跡評估標準EN15978情境模擬方法學,所出版之嶄新手冊,將做為我國建構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及標示系統之依據,以達成全方位之淨零建築政策。

定價:新臺幣300元
代售單位:依本所出版品銷售作業規定
洽購期間:112年9月25日至112年10月20日


【低碳建築評估手冊】試行版手冊更新公告0918

https://www.lcba.org.tw/news/view/302/


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2023年版〕


徵求2023年版「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意見公告。

https://www.abri.gov.tw/News_Content.aspx?n=745&s=280447

依據2021年國際能源署的報告顯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建築部門約占38%,其中建築物於日常使用階段的碳排量約占28%,而於興建及更新拆除階段的蘊含碳排放量約占10%。

為因應氣候變遷及地球暖化問題,全球目前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各國針對所屬之交通運輸、工業、能源、農業、環境及建築等部門,規劃不同程度之政策措施及策略。我國淨零排放政策之推動,依行政院111年3月30日公布之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由本部主責「淨零建築」路徑規劃及推動。由於現行國際間淨零建築的碳排評估,多聚焦於碳排放量佔比較大的建築物日常使用階段,本所為達成本部淨零建築政策,已於111年1月1日起實施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制度,辦理建築物使用階段的碳排評估。

為進一步強化並提升我國淨零排放政策推動成效,本所於本(112)年度參照當前國際最新的全生命週期建築碳足跡評估標準EN15978的情境模擬方法學,完成2023年版「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將作為後續辦理建築物蘊含碳排評估基準,以推動全方位之淨零建築政策。後續將配合現行實施成效良好之綠建築標章與建築能效標示制度,辦理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標示制度,以強化我國在建築部門的節能減碳成效,有效提昇我國居住環境品質。

閱覽期間:112年06月09日至07月09日,計30日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輔導獎勵辦法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輔導獎勵辦法 - 全國法規資料庫


環境部修正發布「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輔導獎勵辦法」

環境部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及實務執行需要,並期合理有效運用補(捐)助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經費,於114年4月8日修正發布「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輔導獎勵辦法」。

環境部表示,自100年起實施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全國現共有273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辦理環境教育課程,協助環境教育之推展。考量實施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制度已逾10年且具成效,為合理有效運用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補(捐)助經費,修正「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輔導獎勵辦法」。本次修正調整輔導獎勵對象,刪除原補助認證申請費用,將相關經費挹注於已通過認證、證書仍在效期內且持續運作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提供現行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更多資源。

其次,本次亦修正評鑑優異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獎勵方式,過去對於評鑑優異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採提高補(捐)助經費方式,惟為能妥適運用經費分配與提升整體服務品質,修正為評鑑優異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次年度其所申請之補(捐)助案,本部得列入優先考量,以期提升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服務品質與量能,協助環境教育之推展。

有關本次修正發布相關資料請參閱附加檔案,或於發布日起3日後至行政院公報資訊網(https://gazette.nat.gov.tw/egFront/)下載。

附件: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輔導獎勵辦法修正總說明及條文對照表。
附加檔案:附件_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輔導獎勵辦法修正總說明及條文對照表.pdf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輔導獎勵辦法修正總說明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輔導獎勵辦法(以下稱本辦法)自一百年十二月二 十七日發布施行,迄今未曾修正。茲因行政院組織調整,行政院環境保護 署已自一百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改制為環境部,機關名稱須配合修正;且 為提升補(捐)助經費之合理有效運用,以符實務執行需要,爰修正本辦法,其修正要點如下: 

一、修正機關名稱及簡稱。(修正條文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第七條及第八條) 

二、修正提供輔導措施之補(捐)助項目及對象,並刪除補助認證申請有關之費用。(修正條文第三條至第五條) 

三、修正評鑑優異之設施場所獎勵方式,由提高補(捐)助經費修正為優先考量。(修正條文第六條)


環境部預告修正「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輔導獎勵辦法」|環境部

環境部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及實務執行需要,並期合理有效運用補(捐)助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經費,研擬「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輔導獎勵辦法」修正草案,修正重點如下:

一、修正本辦法機關名稱及簡稱。(修正條文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第七條及第八條)

二、修正本辦法提供輔導措施之補(捐)助對象,並刪除未通過認證者之認證補助有關之費用。(修正條文第三條至第五條)

三、刪除現行對運用閒置空間或建築物申請認證之補助。(刪除第六條)

環境部表示,考量實施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制度已逾十年且具成效,為合理有效運用補(捐)助經費,應針對已通過認證,且證書仍在效期內,仍積極運作中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提供輔導,進一步提升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服務量能與品質,確保補助經費的使用符合實務需求。

有關本次預告相關資料請參閱本新聞附加檔案,或至行政院公報資訊網(http://gazette.nat.gov.tw/egFront/index.jsp)下載參閱。對於草案內容有任何意見或修正建議者,歡迎各界於刊登公告次日起60日內提供意見或修正建議。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輔導獎勵辦法修正總說明及修正對照表 
PDF



新北市綠色能源產業聯盟

 

新北市綠色能源產業聯盟      http://ntcgia.org.tw/

新北市綠色能源產業聯盟 | Facebook


呼應基北北桃四市長會議 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協會自發成立「強韌供應鏈平台」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9 09:26:47)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全球無一倖免,其中台灣更面臨32%超高稅率挑戰。台北市長蔣萬安聯繫基隆、新北、桃園三市市長,召開4市長會議,面對未來可能爆發的撤單潮、無薪假潮,四大都會將共同盤點政策工具,協助產業、勞工度過難關。

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協會自發性與海內外產業夥伴倡議成立「強韌供應鏈平台」,聚集北台灣工商重鎮之產業力及企業家之集體智慧,面對關稅挑戰。將極力爭取內資、留住外資,面對接下來的衝擊提供紓困橋接機制,包括補貼,還款期延長等,密切掌握物價的波動,同時關心轄區產業、企業及勞動力,避免勞工生計受到衝擊,提早因應事前的進場輔導。

針對賴清德總統的五大策略,希望政府能夠談到對台灣最好的條件,至少區域性公平競爭的條件,因為日韓、東南亞陸續談到相對較低的關稅,不希望台灣成為獨漏受到高關稅承受的一方;另一方面,也看到美方也提出在下一波極有可能針對半導體、藥品相關的關稅措施,所以必須要提前因應,甚至納入在當前的談判當中,及早因應準備。成立強韌供應鏈平台,盤點基北北桃的政策工具,例如主動進場輔導這一波受到高關稅衝擊的產業,給予相關的諮詢,協助他們度過難關,並結合其他縣市共同交換意見,擬定多項包括短中長期的轉型計畫等,在這段期間協助產業以及受影響市民的生計,提供各項協助。

對於產業的協助,作為台灣經濟骨幹的中小企業,約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8%,提供超過七成就業機會,應加強協助我們產業包括數位及永續轉型,以及國際招商多元化,並且分散風險,來擴大的國際市場。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協會成立「強韌供應鏈平台」將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提供企業診斷諮詢、專業輔導與補助爭取服務,促使企業導入數位化、綠色製造、創新技術與永續經營觀念,以提升整體營運效能與產業競爭力。

「強韌供應鏈平台」發起成員陣容堅強,計有億光電子、叡揚資訊、富邦集團富邦保全、崇越集團嘉益能源、大同集團大同智能、博士旺創新、亞瑞仕驗證、鴻祥機構、台灣力一、國瑞集團、日商丸紅國際、布萊富能源、天和能源、進金生能源、星暘能源、歐洛斯電力、福能、陽光撲滿、大自然能源、鳳凰能源、索雷博光電、Solar vest Holdings、新加坡商泰豐能源、鴻昌空調、愷旭整合行銷、台灣地方再生等。


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協會

新北市產業韌性大聯盟成立 由新北市綠色能源產業聯盟發起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7 11:14:04)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對台灣祭出高達32%的進口關稅,引發台灣出口等各產業強烈震撼,新北市綠色能源產業聯盟陳士章理事長,為因應全球貿易變局,率先發起成立「新北市產業韌性大聯盟」,以整合產官學研及法人資源,提升在地企業調適國際外部風險之能力,成為全台灣首創第一個的跨產業強韌供應鏈平台聯盟。


地熱之王將捷集團加入新北市綠色能源產業聯盟 攜手推動淨零建築及能源轉型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17 17:26:23)  推動淨零落地不遺餘力的新北市綠色能源產業聯盟攜手將捷集團,攜手推動建築能效、再生能源、永續經營等發展。將捷集團成為新北綠盟一員,雙方聯手擴大及深化永續影響力。

「將捷集團」成立於1992年,以建築為本業,跨足休閒與能源事業,近年更以「 ESG永續生活」為目標,在城市發展中考慮建築永續性和環境友好,實質地在綠建築、低碳建築、生態復育、在地採購與工法創新等項目落實在作品中。

將捷集團創辦人林長勲曾說:「將捷要的國際化,是用台灣在地團隊,打造能吸引外國人來台參觀、購買的產品,這才是能讓台灣真正的國際化。」2002年,在林長勲60歲那一年,他定調將捷集團的核心價值是「公利與永續」─這樣的想法也影響了將捷集團的營運。

將捷集團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的企業總部「將捷國際商業大樓」於2024年12月27日獲得美國綠色建築協會(USGBC)頒發的LEED v4.1黃金級認證,成為北捷聯開發案中首座獲得此認證的既有建築。

與新北市政府合作的滬尾藝文休閒園區於2024年11月13日獲內政部建築能效1+認證,成為全台首座結合商場、旅館及文創休閒的「近零碳園區」。將捷集團於2024年9月30日啟動的「南機場單元3」公辦都更計劃,計劃打造全齡宜居城區。

將捷集團董事長林嵩烈表示:「我們堅持任何開發案都不以自身利益為最大化,而是優先以環境永續發展為目標。將捷也承諾未來所有建案都以綠建築、低碳建築1級、建築能效1級甚至近零碳建築等級標準規劃。」

將捷集團更在2018年決定入股投資結元能源、投入地熱發電建置;2021年11月投入7.65億元並結合政府資源,成功讓擱置30年的宜蘭清水BOT地熱電廠起死回生,成為全台第一個拿到地熱電業執照的民間業者,打造首座成功併聯上線的地熱電廠,4.2MW裝置容量如滿載發電,可供應約1.2萬戶家庭非夏月用電。

在技術層面,從宜蘭清水案場開始,結元能源就選擇與全球最大地熱開發商ORMAT合作,在四磺子坪先導電廠採用氣冷式雙循環發電機,每年較傳統水冷式發電機可節省約16萬噸/MW的水資源,這種運作模式充分利用地下蒸汽的高熱焓,實現「取熱不取水」的環境友善發電方式。

這兩個案例在經濟部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第3次委員會議裡被提及,視為國家發展再生能源的第三支箭。


左起將捷集團創辦人林長勳、前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新北綠盟理事長陳士章、將捷集團董事長林嵩烈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2025 淨零轉型 綠意無限-南臺灣綠能永續力行動論壇

 

淨零轉型 綠意無限-南臺灣綠能永續力行動論壇

https://cnaevent.com.tw/2025/Tainan_Forum/


重磅講者雲集!「南臺灣綠能永續力行動論壇」5/7登場 引領城市淨零轉型新未來 | 永續藍圖 - 好生活 | 中央社 CNA

發稿時間:2025/04/08

面對2050年淨零排放挑戰,臺南市政府環保局與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將於5月7日(週三)13:30-17:30在大臺南會展中心舉辦「南臺灣綠能永續力行動論壇」,廣邀產官學研重量級講者,深入探討循環經濟、企業減碳行動與綠能技術未來趨勢,推動南臺灣作為淨零轉型與永續發展的關鍵樞紐。
重磅講者雲集!「南臺灣綠能永續力行動論壇」5/7登場 引領城市淨零轉型新未來
論壇主軸圍繞「淨零轉型新樞紐」與「循環減碳新戰略」兩大面向,邀請眾多重量級講者分享真知灼見,包括中華經濟研究院劉哲良主任、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賴瑩瑩署長、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華慶署長、台積電綠色製造部曾惠馨副處長、氫豐綠能李鈞函董事長、濾能黃銘文董事長、成大環工系張祖恩名譽教授等,聚焦從政策、產業到技術實踐的全方位淨零發展策略。

論壇也安排「城市永續跨界對談」,針對資源循環、低碳轉型、氫能發展、環境治理等核心議題,提出具體建言與合作展望,為臺灣城市邁向永續治理與創新發展開啟新篇章。

主辦單位表示,為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臺南市自2021年起定期發布《永續發展自願檢視報告》,而南科管理局則聚焦能源轉型、綠運輸、住商能效與循環經濟等四大面向,積極落實園區與城市同步轉型。

現場同步設有創新展示區,呈現綠能產品與循環應用成果,讓與會者親身體驗前沿技術如何驅動綠色未來。活動報名已開放,歡迎產官學界踴躍參與,為臺灣邁向淨零永續注入行動力。

📍 論壇資訊與報名請見:👉 https://cnaevent.com.tw/2025/Tainan_Forum/

(文/臺南市政府環保局)

【淨零轉型 綠意無限】南臺灣綠能永續行動論壇 | ACCUPASS 活動通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永續方舟館

 

永續方舟館    https://ttceeec.com.tw/

永續方舟館 | Facebook


環保旅遊新去處 臺東永續方舟館開放自由入館參觀至10/31止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7 14:44:20)


環保旅遊新去處 臺東永續方舟館開放自由入館參觀至10/31止

臺東第一座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教育空間「永續方舟館」,即日起至10月31止,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12時及下午1時30分至5時,開放民眾自由入館參觀,展館主軸圍繞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以數位互動學習方式推動環境永續、綠色生活、節能減碳理念,打造重要的環境教育學習場所。

另於週二至週五提供環境教育課程及環保DIY活動,開放20人以上團體預約申請,學校及社福團體10人以上即可申請,請於活動日前14日於官網預約申請,預約網址(http://bit.ly/3SU8ucg),洽詢專線089-359049。

臺東縣政府表示,臺東縣持續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實踐與影響層面,為了從源頭產生改變的力量,持續致力於環境教育及永續發展,臺東永續方舟館歸納出「環境」、「生態」、「永續」三大主軸,將提供數位互動的環境教育學習空間,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大眾認識臺東的環境問題、解決方式及保護成果,將知識化為行動,落實全齡環境教育學習的精神。

臺東縣環保局指出,永續方舟館以數位互動體驗,提供中、英、日三種語言的自導式導覽,並透過創意思考與多媒體互動,將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理念深植人心。

此外,暑假期間,永續方舟館將推出假日主題環教活動,最新活動資訊將公告於臺東縣環境保護局及永續方舟館粉絲專頁,歡迎民眾追蹤關注,以掌握第一手消息。

環保局呼籲,民眾透過永續方舟館持續探索環境議題,學習新知識,從個人居家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實踐綠色生活和節能減碳,進而逐步達成淨零綠生活的目標,促進臺東環境永續發展。


環保旅遊新去處 臺東永續方舟館開放自由入館參觀至10/31止


環保旅遊新去處 臺東永續方舟館開放自由入館參觀至10/31止

環保旅遊新去處 臺東永續方舟館開放自由入館參觀至10/31止


Public Building Taiwan【臺東縣】環境保護局數位環保辦公廳舍(2022)



環教場所【臺東縣】臺東縣環境教育中心

TWECOLIVING】環境教育。環教設施場所6

環境部      環教趴趴GO        環教設施場所介紹

臺東縣環境教育資訊網

臺東縣環境保護局     https://ttepb.taitung.gov.tw/

2025臺東縣環境教育資源網路社群入口


TWECOLIVING永續方舟館

臺東縣環境保護局於105年2月將焚化廠閒置空間轉型為環境教育中心成為臺東縣以垃圾議題為主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營運至110年後,為配合臺東的垃圾處理,啟用焚化廠設施,考量安全因素,故環境教育場域推動工作,即暫停辦理,並且將環境教育工作搬遷至全新的永續方舟環保館,並於111年10月永續方舟館開幕,112年2月開放民眾申請永續方舟館課程活動,提供環境、生態及永續三大方向結合互動科技體驗,認識並了解環境面臨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及如何永續經營環境,維護環境生態平衡,達到環境永續發展的宗旨。

「永續方舟館」作為環境教育設施,是由臺東縣環境保護局所創立,整體架構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發想,設置「環境」、「生態」、「永續」三大主軸展示主題,近一步串連起臺東縣七大環境教育場域,透過數位互動方式提供大家耳目一新的環境教育體驗。透過水污染、土壤地下水污染、空氣污染、海洋污染及環保永續生活等環境議題,為主要教學目標,整合環保局環保政策推動,與環境教育相結合之共同推動發展。

永續方舟館透過平台會議,串起在地組織的交流合作,辦理多場跨平台合作工作推動與整合性課程活動,並進行具有整合與策略性的行銷宣傳工作,持續推動環境教育產業化工作,辦理成效相當良好。永續方舟館教學設備及課程活動豐富完善,並有專責環境教育人員,及志工組織,提供優質及多元的環境教育服務。

期能「永續方舟館」深根力量推動,建構臺東環境教育完整藍圖,擴散其影響力,減少民眾對於環境議題之疏離感,增加知覺能力,以教育落實民眾對於守護環境之實際行動,達成推動環境教育的使命。



⊙【臺東縣】環境教育。環教設施場所7處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永續環境>環境教育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319 17:16:28) 臺東縣環境教育場所再添1處!環境部於3月4日召開環境教育認證審查會,正式核定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繼去年通過的關山米國學校環境教育園區之後,成為臺東縣第7處環境教育認證場所,提升臺東耕耘環境教育的能見度與成果。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TWECOLIVING環教場所【臺東縣】
知本自然教育中心

TWECOLIVING環教場所【臺東縣】
永安社區環境教育園區

TWECOLIVING環教場所【臺東縣】
卑南文化公園

TWECOLIVING環教場所【臺東縣】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TWECOLIVING環教場所【臺東縣】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環境教育中心

TWECOLIVING環教場所【臺東縣】米國學校環境教育園區






【嘉義縣】韋能能源義竹綠能生態館

 

Vena Energy Taiwan  韋能能源     https://venaenergy.tw/

韋能能源嘉義義竹綠能生態教育館 | Facebook



韋能能源嘉義義竹綠能生態教育館 2025 年度參訪日開放報名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7 13:54:11)  亞太綠能領導企業韋能能源,在發展綠電的同時,也致力於推廣環境與綠能教育。位於嘉義義竹的綠能生態教育館,自2019年成立以來,已成功舉辦超過140場導覽,接待超過3,700名來自各界的訪客,是台灣第一個結合透過棲地營造、綠能教育、環境教育與生態觀察的結合,提供民眾學習與體驗的平台,並持續對外開放。即日起,2025年度每月參訪日開放報名,歡迎各界人士親身體驗綠能與生態和諧共存的奧秘。


探索綠能永續發展,實現生態和諧共存韋能能源嘉義義竹綠能生態教育館 2025 年度參訪日開放報名

百年鹽田轉型 綠能發展與生態保護並進

韋能能源的嘉義義竹電廠,前身為台灣布袋第八區鹽田,曾是百年前的重要曬鹽區。隨著時代變遷,鹽田逐漸廢棄,該地於 2019年轉型為「韋能能源義竹電廠」,並設置70MW太陽能裝置容量,每年可提供約28,000戶家庭使用的綠電。在推動再生能源的同時,韋能能源亦保留30%土地作為生態保留區,確保當地生態環境得以永續發展,實現綠能發展與自然共生。

為深化社會大眾對於綠能與環境保護的認識,韋能能源於2019年設立嘉義義竹綠能生態教育館,並以「日光域」為常態策展主題,展示太陽能如何為土地賦予新生。教育館內設有四大展區:「日光之鄉」、「日光生產」、「光照生機」與「生活透光」,透過互動式展覽,帶領參訪者深入了解再生能源的運作方式及棲地營造的過程與成果。

攜手專業機構 共同守護生態環境

為確保生態保留區的穩定與自然生態平衡,韋能能源與高雄市野鳥學會及東海大學展開跨領域合作,透過定期會議與長期監測,持續關注環境變化。高雄市野鳥學會更派駐專業團隊進行實地探勘,並據此擬定生態保育計畫,以確保當地生態的永續發展。

隨著綠能發展的推進,韋能能源將持續透過教育推廣與實際行動,促進綠能與生態保育並行,邀請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攜手邁向永續未來。

2025 韋能能源綠能生態教育館每月開放參訪日

每月指定周六 14:00-15:30
4/19、5/17、6/14、7/12、8/16、9/13 、 10/18、11/15、12/13
五到七月可能受場館整修影響,請留意最新嘉義義竹綠能生態教育館粉絲專頁公告。

報名須知

參訪規範及調整以 韋能能源嘉義義竹綠能生態館 粉絲專頁最新公告為準,如遇天災或館務需求,場館保留更動或暫停開放的權利。
申請人請確實填寫參訪申請表,以確保報名順利完成。如因資訊不完整導致無法受理,場館將無法提供相關協助。
若單場參訪報名人數未達 10 人,該場次將取消或延至下一場,且不另行通知。
活動前 2 天將以電子郵件或電話確認報名,若未回覆則視為自動放棄。
若需更動或取消預約,請於參訪日前至少3 個工作天來電或私訊通知。

報名方式

歡迎填寫報名表單 https://pse.is/7d38lu 預約參訪,一同探索綠電與生態共榮的未來。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人事新氣象 新任分署長由李定忠接任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7 13:46:47)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今(7)日舉行卸新任分署長交接典禮,原任分署長張岱榮陞林業保育署副署長,新任分署長由副分署長李定忠陞任,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親自到場監交;林署長感謝張分署長任內積極任事與辛勞付出,並期許李分署長能在過去奠定的基礎上,率領嘉義分署全體同仁邁向更優異表現。

張岱陞任林業保育署副署長 嘉義分署長由副分署長李定忠陞任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4 09:28:50)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原任分署長張岱4月7日陞任林業保育署副署長,新任分署長由嘉義分署副分署長李定忠陞任。

原任嘉義分署長張岱自107年7月1日起接任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處長,任職6年多來,積極推動林業保育署各項政策,成效顯著。

在地社區推動林下經濟方面,除積極輔導山村部落成立林業合作社外,並成功推出「林下良品」品牌,促進山村經濟收入。

另針對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區內自然景觀、遊憩景點及文化資產進行全面盤點,積極督導各項改善工程,成果豐碩,分別於108年及110年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與優良農建獎,並在中華景觀學會第12屆台灣景觀大獎中獲得3項優質獎及1項佳作,備受肯定。

張副署長將以其在業務推動及經營管理上的豐富實務經驗,協助督導林業保育署各項森林治理與生態保育政策的制定。

新任嘉義分署長李定忠為國立嘉義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曾任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課長、秘書,及臺東林區管理處副處長,並於106年接任嘉義林區管理處副處長及改制後副分署長。

在任期間,積極協助張分署長推動嘉義分署各項業務,屢創佳績。致力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規劃與整建,有效管理園區攤販,建置入園分流預約系統,緩解人車集中入園,並以「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遊園車服務營運移轉案」榮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金擘獎,成功導入智慧電動遊園車服務,落實綠能產業理念。

此外,督導「檜意森活村歷史建築修復工程」,成功打造全國首座森林文創主題園區,展現其在森林資源管理上的專業與執行力。

林業保育署表示,嘉義分署近年來積極推動FSC國際森林驗證工作,於2021年成功取得FSC/COC認證證書,並致力於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生態旅遊發展,培力當地社區居民組建解說團隊,張岱分署長及李副分署長功不可沒。

此外,張分署長及李副分署長協力推動嘉義山區林下經濟發展、產業振興及生態物種保育與棲地維護工作,提升在地經濟價值,並投入台灣爺蟬、諸羅樹蛙、山麻雀及草鴞等野生動物復育及棲地維護,成功樹立雲嘉南林下經濟與生態保育的新里程碑。

林業保育署強調,嘉義分署轄區橫跨雲林、嘉義、臺南及高雄等縣市,從海拔40多公尺的平地延伸至臺灣最高峰─海拔3,952公尺的玉山,擁有豐富多元的林相種類與廣闊森林林地,轄內阿里山巨木享負盛名。

張分署長陞任林業保育署副署長,新任嘉義分署長由李副分署長接任,象徵使命傳承及薪火相傳,嘉義分署未來將持續結合森林經營、綠色網絡及水環境治理等專業,深化山林產業振興,以永續發展為核心,並與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共同攜手推動森林育樂與生物多樣性保育,致力實現林業與保育共生共榮的美好願景。


草鴞族群雙添喜訊 國土生態綠網展成效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14 11:46:50)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3月4日將4隻草鴞幼鳥在臺南野放,據研究團隊回報,至今4隻幼鳥皆正常活動,同時嘉義分署在畜產試驗所內牧草地圍網保護的草鴞巢位也雙喜臨門,巢中幼鳥皆已成功離巢。

嘉義分署表示,春天氣候多變,未來仍會持續密切追蹤每隻幼鳥的活動情形,期待牠們能健康長大,而前述草鴞保育上的進展,都是有賴於研究團隊在草鴞生態的扎實研究,以及透過國土綠網計畫的串連,促成許多機關攜手投入,今日的成果就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明證。

依據衛星發報器回傳的點位顯示,目前野放的4隻草鴞幼鳥都還在野放位置周邊活動,顯示已適應當地環境,且具備自主獵食的能力。嘉義分署表示,看到草鴞寶寶活動正常的喜訊令人十分振奮,從當初救起時不到拳頭大小,歷經13週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野生動物急救站的照養與訓練,到如今可以獨立自主在野外翱翔,著實令人感動,而在背後負責草鴞研究與追蹤的國立嘉義大學蔡若詩老師團隊功不可沒,該團隊執行林業保育署補助的草鴞全島衛星追蹤計畫,及嘉義分署委託的曾文溪、鹽水溪草鴞族群監測計畫,並在邱和成基金會ESG計畫經費挹注下將研究範圍擴及到八掌溪,該團隊基於對整體棲地的了解找出最適合野放草鴞的棲地,並肩負後續持續追蹤野放幼鳥的任務。

另一處喜訊則來自畜產試驗所內牧草地圍網保護的草鴞巢位,在今(114)年1月中旬圍網並透過遠端監控巢內草鴞寶寶,終於在3月中旬成功離巢。嘉義分署表示,這已經是畜試所草鴞幼兒園的第3屆畢業生了,畜試所能夠穩定成為草鴞繁殖成功的基地,要歸功於所方從上到下的積極協助,以及臺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曾翌碩總幹事自110年起的長期監測研究。當初因為收割牧草時意外暴露草鴞巢區,緊急嘗試以圍網進行保護,也在一次次調整下成為確保草鴞繁殖不受地面動物影響的可靠策略。曾翌碩總幹事在嘉義分署的委託下將持續以畜試所為核心,在臺南東南側丘陵地區保護草鴞重要棲地。

嘉義分署進一步說明,草鴞是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在臺灣的數量估計僅約500隻左右,數量稀少加上夜間活動,過去給人非常神秘的印象,起初分署投入草鴞保育時確實也缺少相關資訊,僅知道少數地區有穩定草鴞出沒紀錄,幸好透過逐年的研究計畫能夠更深入了解保育草鴞的基礎生態資訊。

另一個困難之處是草鴞利用的棲地位於丘陵、平原至海岸的草生地,皆非林業保育署所轄管的土地,所幸許多土地主管機關,如畜產試驗所、第六河川分署、高速公路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及空軍基地等,願意在自己所轄區域內響應草鴞保育行動,因此能取得不錯的成果。

嘉義分署也將持續透過國土生態綠網計畫跨單位協力,維護營造更多合適的草生地環境,讓草鴞自由翱翔在臺灣中南部丘陵及平原。


3月4日野放的4隻草鴞幼鳥當初在野生動物急救站照養訓練的可愛模樣


3月4日野放時草鴞翱翔天際的英姿,腳上佩戴的紅色腳環便於研究人員日後辨識身份


研究人員替畜試所的草鴞寶寶佩戴上藍色腳環


量測草鴞寶寶的體重以了解牠的身體狀況,是評估野放的必要工作


畜試所草鴞寶寶離巢擴散初期仍在圍網外附近活動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攜手企業推動ESG 共築公私協力永續藍圖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13 12:08:01)  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已成為全球企業永續發展的重要指標,全球各國政府與企業正積極應對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損失及社會責任等挑戰。為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及「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並推動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機制,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已建置「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旨在透過公私協力導入多元參與機制,協助企業實現淨零排放、生物多樣性保育及地方經濟發展目標。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目前已與根基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攜手種樹守護台灣爺蟬的家」為期20年的合作專案,正式啟動ESG媒合專案,並跳脫傳統企業認養的模式,從環境生態保育、社區參與到促進在地經濟發展著手,具體化實踐企業ESG目標。

嘉義分署表示,透過「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有助於提升企業在環境治理方面的表現,並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育與碳匯經營,滿足企業對ESG揭露的需求。此舉不僅是與企業、地方攜手達成環境永續之目標,更期望能促進地方共好共榮。

嘉義分署前於114年1月10日舉辦「自然碳匯及生物多樣性媒合專案」說明會,除向企業宣導媒合平臺建置精神與目標外,並介紹各類媒合專案,及針對碳匯與生物多樣性信用額度、媒合平臺系統操作及專案選擇及構想書撰擬技巧等面向進行說明,獲得企業廣泛支持與好評,不僅展現嘉義分署在ESG領域的積極作為與具體成效,也反映企業對於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媒合專案的高度關注,目前已有多家企業主動洽詢,並表達參與專案執行的意願。

為呼應企業及團體的ESG永續發展需求,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從自然環境(E)、社會文化(S)和公司治理(G)三面向中,針對自然環境(E)及林業社會文化(S)面向規劃多種專案類型,在自然環境面下包含自然碳匯及生物多樣性兩類別,林業社會文化面下包含林業文化與山林文化兩類別。

企業對公開之專案如有意願合作,可於公開徵求期間內填具申請書等文件至媒合平臺供提案機關審查,或可直接聯繫嘉義分署經營企劃科張小姐(05-2787006轉362)了解操作流程。另外,企業亦可依自身的專業、技術、資源等,主動向嘉義分署提出ESG專案合作計畫,經審查符合政策要求且具實際效益者,將可簽訂合作契約,開展具體合作。

嘉義分署持續規劃上架平臺之專案(類型)如下,詳情可至「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網站 https://esg.forest.gov.tw 查詢,並不定期更新上架之專案:

一、種下環境倫理幼苗-嘉南地區保安林環境教育推廣(生物多樣性-其他)
二、點亮漁光森彩熠熠-漁光保安林多元惠益發展(棲地營造)
三、攜手在地守護好美悠境-好美保安林多元惠益發展(棲地營造)
四、攜手守護部落自然資源-拉拉喀斯巨木群手作步道工作假期(山林文化-其他)
五、布袋廢曬鹽田水鳥樂園的轉型之路-布袋鹽田溼地現生機(生物多樣性-其他)
六、二仁溪x-打造「二仁溪流域博物館」2.0-二仁溪流域濕地生態保育專案(生物多樣性-其他)
七、守望將軍水鳥樂園(生物多樣性-其他)
八、從好土到食物森林的ESG環境教育-觸口自然教育中心永續韌性森活專案/第1階段(生物多樣性-其他)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與根基營造公司透過專案媒合平台簽訂「攜手種樹守護臺灣爺蟬的家」合作專案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114年1月舉辦「自然碳匯及生物多樣性媒合專案」說明會,由張岱分署長向企業夥伴說明專案理念與媒合程序


企業夥伴針對媒合平台操作及後續執行提出問題進行討論


林業保育署建置「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網站供企業選擇有意願的專案進行合作


2025蛇年走春山海遊—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春節迎春活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23 09:47:15)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春節期間24小時不打烊,與遊客一同迎新春

乙巳蛇年即將到來,為迎接2025年春節連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轄管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觸口自然教育中心及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等場域,已做好迎賓準備,阿里山規劃園區外停車空間,並提供接駁服務;觸口及鰲鼓將舉辦春節迎春活動,提供走春新選擇。從雲端上的阿里山,行經山腳下的觸口,到濱海的鰲鼓濕地,歡迎民眾分別安排,細細品味嘉義山與海的自然風光。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交通疏運資訊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甫獲紐約時報評選為2025年全球最值得拜訪的景點之一,遊樂區全天候24小時不打烊,為迎接走春遊客及紓解停車需求,遊樂區入口前方的LED訊息看板即時提供園區內車位資訊供遊客參考,若停車位已停滿,將由保全人員引導停至台18線89-95K區間停車空間,春節9天連假每日8時至18時,該區間設有10處候車站,提供往返免費接駁服務,建議遊客多利用此項貼心服務。

嘉義分署特別提醒遊客,春節期間人潮眾多,建議事先規劃行程,掌握路況資訊,盡量避開尖峰時段,此外可免費下載「森遊阿里山APP」隨時掌握阿里山賞花情報、日出時刻、天氣狀況及相關旅遊資訊。園區也會視遊樂區人潮狀況,將隨時透過LBS簡訊廣播服務、CMS訊息可變告示牌、警廣等系統通知遊客,並增派保全於遊樂區外 (台18線88K)疏導管控車輛,請遊客預留充足旅遊時間,遵循現場工作人員指揮,共同維護良好的旅遊品質。

觸口電影院-用影像之力感受自然之美

為迎接新年,嘉義分署觸口自然教育中心春節期間放映「美洲獅」—冰山傳奇1-2集、「完美星球」、「冰凍星球II」—我們的冰凍星球」等4部自然紀錄片,讓民眾用影像之力感受自然之美,啟發人們對自然保育的熱忱。相關活動資訊可至查詢台灣山林悠遊網 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Education/Course?id=CK-E1401 查詢。

鰲鼓濕地畫蛇添福版畫紅包DIY

2025蛇來運轉,嘉義分署特別於鰲鼓濕地森林園區舉辦「畫蛇添福版畫紅包DIY」活動,透過「構圖繪畫」、「刻劃製版」再完成「印刷紅包」,創作出專屬於自己的獨特版畫紅包作品,讓遊客新的一年事事順遂、蛇麼攏賀(什麼都好),迎接蛇年好運氣。

活動日期自1月30日至2月2日,每日早上10點及下午2點共2場次,活動限額40名,材料費每份50元。更多活動資訊可追蹤FB「鰲鼓濕地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aogupark,或電洽鰲鼓濕地生態展示館(05-3601801)。

嘉義分署提醒,春節期間氣溫變化大,民眾前往山區或海邊記得保暖、防風,同時注意行車及旅遊安全,而現在正值西南部乾燥季節,民眾進入森林區域應小心用火,避免發生森林火災。


阿里山的自然美景甫獲紐約時報評選為2025年全球最值得拜訪的景點之一


為紓緩停車需求,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入口處設有LED訊息看板即時提供園區內車位資訊,停車場滿位時將由保全引導遊客至台18線89-95k停車


現正值鰲鼓候鳥季,黑面琵鷺等冬候鳥成群在濕地聚集,歡迎民眾來鰲鼓濕地感受生態之美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於初二至初五舉辦「畫蛇添福版畫紅包DIY」活動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2025 林×未來-屏東永續林業探索展

 

林×未來-屏東永續林業探索展 打開屏東林木產業新紀元!

為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及國家2050淨零排放政策,屏東縣政府於4月3日至27日在農業物產館推出「林×未來-屏東永續林業探索展」,今(2)日舉辦開幕記者會,縣長周春米出席表示,多元展區及互動式設計,除讓民眾認識屏東豐富的林業資源外,也更加了解淨零行動、永續環保的重要性,邀請民眾一起來物產館體驗屏東森林之美。


縣長周春米表示,屏東除了有山有海之外,還有美麗的森林,屏東擁有56.3%的森林覆蓋率,除了生態保育、休閒觀光發展外,每年更可吸收約5萬公噸的二氧化碳。縣府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屏東科技大學共同策劃「林×未來-屏東永續林業探索展」及「森林碳匯×淨零轉型」論壇,特展為呈現從木材種子到木製品的永續林業生產循環,論壇則透過公私協力探討,提高屏東森林碳吸存量,盼藉由展覽及公共政策討論、企業ESG推動讓永續森林經營。

周縣長說,今(114)年屏東縣政府針對熱帶農業博覽會轉型以「未來」為主題方向,進一步推出每月主題展,三月舉辦蘭花展,四月針對屏東林業為主題,介紹屏東木竹產業與國產材應用,並結合互動展示與教具體驗,讓民眾全面感受林業與生活應用,由視覺、觸覺到嗅覺,認識屏東豐富的林業資源與淨零行動。

屏東縣政府農業處表示,「林×未來-屏東永續林業探索展」以「森林‧循環‧生活」為主軸,分為【碳匯之森】、【木育之森】、【日常之森】、【循環之森】及【共學之森】等五大展區,相關系列活動有4月3~5日的【繪本導讀×森林手作】及【樹木調查×植樹贈苗】, 4月16日的【認識家鄉林業】、4月19日的【南方森林故事集】,另外,4月6、12、13、19、20、26、27日逢週末舉辦的手作活動-【香氣之森】香錐製作、【森語之環】木杯墊磨製,更多詳細活動可上屏東縣政府官網查詢。




新竹市環保局「修復柑仔店-能修就不換」系列活動

 

單月修復230件舊物獲好評!竹市府「修復柑仔店」能修就不換系列活動展延至4/6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2 16:48:46)  新竹市環保局「修復柑仔店-能修就不換」系列活動自2月28日起在將軍村(新竹市金城一路69號)啟動,原訂於3月底結束,因為獲得市民熱烈迴響,環保局宣布展期延長至4月6日,歡迎市民朋友於清明連假期間踴躍前往參觀,學習家電與物品的保養及基礎修理技巧,讓「以修復代替購買」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與市府共同實踐資源循環與永續生活,朝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12(責任消費與生產)及SDG 17(多元夥伴關係)目標前進。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市府攜手厚食聚落、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WD-40及清大維修聊天室等單位,共同推動「修復柑仔店」系列活動。活動聚焦5大亮點,包括修復柑仔店展覽、免費維修諮詢、講座及實作課程、「能修就不換」挑戰賽,以及國際分享計畫。這些活動結合環保教育、技能傳承及親子互動,透過學習與修繕體驗,實踐淨零綠生活,活動至3月30日已修復近180件電器及50件二手家具,吸引370人次參與,感謝市民展現對永續生活的熱情。

環保局說明,活動期間舉辦2組「能修就不換」挑戰賽。親子組由玩具圖書館提供遙控玩具,共有6組家庭參與,成功修復玩具;達人組則邀請12位市民限時修復小型家電。現場氣氛溫馨熱鬧,參賽者並獲得WD-40提供的獎品,用成就感激發民眾對修繕的興趣與熱情,讓玩具、小家電能繼續服務,從平日開始重視環保精神。

參與親子修復競賽的黎先生表示,這是他首次與就讀國小三年級的女兒一起參加此類活動,從觀察玩具構造到實際動手修復,他們不僅學習了基本工具的使用,更增進了父女間的互動合作。他笑著說,平常孩子玩壞玩具就想丟,這次父女聯手修好了,女兒反而更珍惜這份別具意義的玩具。

環保局表示,未來市府將持續關注活動成效及民眾回饋意見,並舉辦更多永續推廣活動,為打造幸福友善的新竹市而努力。同時,鼓勵市民於5月31日前至維修體驗網誌 ( https://repairchallengetw.wd40.asia/ )分享自己的維修故事與成果,有機會獲得WD-40提供的小禮物,吸引更多人加入「能修就不換」的行列。

環保局補充,「修復柑仔店」將持續推動定期維修服務,於每月第四週的週六、週日,在將軍村提供預約維修服務,現場舉辦進階課程及創意活動,已成為市民能學習修復技能與實踐永續的社區基地。


「能修就不換」系列活動記者會邱代理市長致詞


「能修就不換」系列活動記者會大合照


邱代理市長與小朋友進行修復傳承儀式


免費維修諮詢服務


能修就不換挑戰賽達人組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新北市「友善建築工地評選」

 

新北市「友善建築工地評選」


新北市114年度新北市友善建築工地 評選活動報名41日開跑

https://www.ntpc.gov.tw/ch/home.jsp?id=e8ca970cde5c00e1&dataserno=dfd4917ff95cace36766c7122f6ab1ea


新北市啟動「友善建築工地評選活動」 推動建築業升級為智能、安全、環保工地

【新北市訊】為提升營建工地的科技化管理、優化施工環境並加強污染防制,同時推動企業履行ESG責任,新北市政府將舉辦「友善建築工地評選活動」,報名期間自114年4月1日起至5月15日止。誠摯邀請本市建築業者踴躍參與,共同打造更加友善的建築工地。

自112年起,新北市率先全國推出「友善建築工地評選活動」,今年度依然將跨局處協作,與環保局、工務局、社會局、勞動檢查處、綠美化景觀處及養護工程處一同協辦。評選項目涵蓋「工地友善管理」、「污染防制管理」、「安全衛生管理」、「周邊道路維護」及「創新作為」等五大領域。

環保局指出,透過此次評選活動,旨在協助營建業者瞭解如何在工地環境管理上進行精進和自我維護。例如,業者可利用空氣品質感測器串聯灑水設備,自動化控制粉塵防制;將環境保護規範納入施工標準,並要求進場施工機具具備清潔排放自主管理標章;還可使用CCTV影像進行污染識別及自動通報等,從源頭強化管理,並以科技手段即時防範工地污染,減少對周邊居民與環境的影響,進一步提升建築工地的友善度。

此外,今年度新增了針對逕流廢水的創新管理措施,包括設置自動監測設施與水質顯示看板,旨在提醒施工單位關注施工過程對水域環境的影響,並有效減少河道及溝渠出現異色或異味的情況。

新北市政府誠摯邀請所有符合資格的建築工地報名參與,無論是起造人、監造建築師或承包商,皆可共同參與,攜手推動智能、安全、環保、友善的建築工地。欲了解更多活動詳情及報名方式,請造訪環保局(https://www.epd.ntpc.gov.tw/Article/Info?ID=12116)或工務局官網(https://www.publicwork.ntpc.gov.tw/index.jsp)。


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新北友善優良建築工地評選 11處獲獎 科技管理友善環境新氣象 

https://www.epd.ntpc.gov.tw/Article/Info?ID=11695



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

 

「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第1班名額已秒殺 年底前全國至少開設60班

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下稱國環院)攜手全國28所大專院校,推出「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今日上午9時開放上網 ( https://ulvis.net/iTs8 ) 報名,第1班名額40人的課程開放報名僅16分鐘就已額滿。國環院劉宗勇院長提醒,結盟的大專院校在年底前至少會開設總共60個班期,可提供超過2,400名的機會,請大家持續注意開班訊息。

為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世界各國對於綠領人才需求都是快速成長。以我國為例,依據環境部發布的《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綠領徵才的企業家數近8年來成長2.2倍,綠領工作機會數則是成長3.3倍。

因此社會大眾對於綠領人才培育課程總是趨之若鶩。國環院因此結合全國28所大專院校,以公私協力方式推出價格平易近人的「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費用為每人12,000元,由各開辦學校收取。30歲以下大專院校在學生(不含在職專班生)與低收入戶者且首次測驗就及格者,學生者可獲得半額學費優惠,低收入戶者則是全額學費優惠。

根據國環院「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報名網站資料,第1班為期48小時的課程將於4月26日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開設,報名該班的學員中大部分是上班族,學生僅占不到3成。雖然該班已經報名額滿,不過結盟的28所大專院校也將陸續開班,5月時開班數量就會大幅增加。

劉宗勇院長指出,該培育課程今年會舉辦2次測驗,第1次測驗訂於8月下旬舉行,因此有意報名者,只要在暑假期間報名完成,仍有充裕時間上過課程後參加測驗;今年第2次測驗則是訂於11月下旬舉行。明年起,每年會舉辦3次測驗,每年培育至少3,500名綠領人才。

劉宗勇院長提醒,無法順利報名「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者,請持續至報名官網 ( https://ulvis.net/iTs8 ) 注意開班訊息。


「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自4/26起陸續開班 年底前全國至少開設60班

「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下稱國環院)結合全國28所大專院校,推出為期48小時的「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自4月1日上午9時起開放上網 ( https://ulvis.net/iTs8 )報名。國環院劉宗勇院長提醒,因初期的班期較少,名額有限,如遇班期報名額滿的情形,請等待下一場班期,或報名參加鄰近加盟學校的班期。劉宗勇院長另外表示,結盟的大專院校在年底前至少會開設總共60個班期,可提供超過2,400名的機會。

國環院攜手全國28所大專院校,甫於3月28日成立「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於北、中、南、東4區設立區域培育中心。所推出「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費用為每人12,000元,由各開辦學校收取。30歲以下大專院校在學生(不含在職專班生)與低收入戶者且首次測驗就及格者,學生者可獲得半額學費優惠,低收入戶者則是全額學費優惠。

「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的第1個班期由北區培育中心的領頭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拔得頭籌,將於4月26日開設。其他區域培育中心亦將陸續開班,年底前全國28所結盟的大專院校合計會開設超過60個班期。所以,如上網報名遇班期報名額滿的情形,可等下一場班期,或報名參加鄰近加盟學校的班期。

為顧及教學品質,「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每班學員數限制在40人以內。課程結束後學員需要參加測驗,測驗及格後,可獲得環境部頒發的合格證明。劉宗勇院長指出,「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的第1次測驗訂於8月下旬舉行,也就是暑假結束前,因此鼓勵大專院校學生踴躍報名,利用暑假期間強化個人淨零知能,成為淨零世代不可或缺的綠領人才。

今年第2次測驗則是訂於11月下旬舉行。明年起,每年會舉辦3次測驗,每年培育至少3,500名綠領人才。

劉宗勇院長特別指出,本次環境部開設的課程非常適合非理工科系者參加,因此鼓勵對氣候政策、環保法規、企業永續發展有興趣的學員報名參加。


崑山科大加入「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 共築永續新動能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31 12:00:41)  全球淨零碳排已成趨勢,有鑒於此,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下稱國環院)攜手國內28所大專校院,於3月28日成立「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將於北、中、南、東四區設立區域培育中心,並開設「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崑山科技大學也加入聯盟並積極參與,由工程學院院長江智偉出席記者會,為培育綠領專業人才再添助力。

崑山科大近年來致力於綠能技術研發與人才培育,於今年再加入「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針對「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將由該校工程學院院長江智偉、副院長許蕙琳、環境工程系周信賢、李志賢、余慶仁、陳賢焜教授等經驗豐富的師資為學員授課。

課程預計開設「溫室氣體管理相關法規及政策訓練班」、「溫室氣體盤查作業及減量 ISO14064 訓練班」、「產品碳足跡訓練班」等訓練班,並規劃氣候變遷及溫室氣體管理、溫室氣體盤查作業、溫室氣體自願減量與減量額度、產品碳足跡等相關領域課程,讓學員深入了解綠能相關技能與知識。

工院院長江智偉表示,面對氣候變遷,綠領人才需求與日俱增,崑大也因應趨勢採取多項措施,112年成立「永續發展暨社會責任處」,同年9月參與「ESG遠見共好圈」, 113年於校內成立ESG輔導服務小組,協助企業組織進行溫室氣體盤查,進而制定減碳策略,更推派校內人員考取「初級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同時鏈結國立成功大學碳中和基地團隊,共同培育淨零轉型相關專業人才不遺餘力,今年再加入「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與國環院及國內大專院校共同培育綠領人才,進一步為國家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貢獻力量。

行政副校長暨永續長鐘俊顏提到,校方將淨零排放與SDGs融入中長期校務發展及課程規劃,積極培育綠能專業人才,同時善盡大學社會責任,2024年第五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中,連續三年榮獲「生態共好組」楷模獎,是中部以南唯一獲得首獎的私立科大;2024國家永續發展獎獲頒「教育類」入選獎;在2024年「台灣永續大學獎」中,更再拿下「台灣永續十大績優大學獎」、「永續報告書-銀獎」、「環境管理領袖獎」、「永續發展教育領袖獎」及「氣候領袖獎」等五項殊榮,足見在綠能永續領域推動成果豐碩,並深獲各界肯定。

國環院「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課程總時數為48小時,課程費用為12,000元,30歲以下在學生與低收入戶者更可獲得學費優惠,崑山科大預計於6月開設第一批訓練班,詳細報名資訊自4月1日上午9時起,可至國環院「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報名網頁查詢:https://ulvis.net/iTs8

Kun Shan University:https://www.ksu.edu.tw/focusNews/detail/15135


崑山科大加入「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更成立ESG輔導服務小組,培育綠能人才


崑山科大開設「室內空品維護管理專責人員訓練班」,培育淨零碳排人才


崑山科大環工系攜手牧陽能控開設「綠能科技專班」,擴大培育綠能技術人才


崑大工院院長江智偉(右1)、副院長許蕙琳(右2)協助廠商進行溫室氣體盤查


崑山科大加入「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崑大工程學院院長江智偉(2排左3淺藍色西裝者)出席記者會(取自環境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