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4年2月27日 星期二

【農業部】漁業署

 

臺灣智慧農業週    https://www.taiwanagriweek.com/

2023第9屆臺灣國際海洋暨漁業產業展


Ocean and Fisheries 臺灣國際海洋暨漁業產業展 | Facebook


農業部漁業署    https://www.fa.gov.tw/


農業部漁業署 | Facebook


漁業新聞

112-08-13農業部漁業署揭牌 開創漁業發展新里程

農業部於今(112)年8月1日正式揭牌,農業部漁業署及所屬漁業廣播電臺選定在今(8月13日)日上午舉行揭牌典禮,由陳吉仲部長、張致盛署長、漁業行政伙伴、漁民(業)團體與漁業青年代表等貴賓一起為漁業署揭牌,期盼透過組織調整與功能強化,為我國漁業開創新的里程。

  漁業署配合農業部成立,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改制為農業部漁業署,須以更積極態度面對漁業內外環境改變、漁業資源保育及永續利用、船員勞動權益與因應氣候變遷需強化漁業設施靭性等議題之挑戰。因此,漁業署在組織上做出相應的調整,包括:為因應沿近海資源保育、漁場環境的保護及強化漁業管理等,將漁政組調整為「沿近海漁業組」;為落實漁業人權保障、漁業人力之福利及培育漁業人才,將遠洋漁業開發中心調整為「漁業人力組」;為推動漁業相關重大建設需求、提升智慧漁業需要,增設「漁業建設組」;為強化照顧漁民海上作業安全,以利漁業通訊管理業務事權統一,漁業廣播電臺承接漁業通訊電臺管理業務。期能透過組織及業務之調整,有效發揮行政管理及輔導功能。

  陳吉仲部長今日出席農業部漁業署揭牌儀式表示,於87年8月1日當時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將內部單位「漁業處」升格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時隔25年後的今日,很高興與張致盛署長、漁業行政伙伴及全國漁業團體與漁業青年代表,共同參與農業部漁業署揭牌儀式。陳部長接著強調,面對氣候變遷、漁業環境改變、國際市場瞬息萬變、後疫情時代等的挑戰,政府一定會與漁民朋友站在一起,要永遠做漁民的靠山,持續不斷解決漁民的問題,積極提升漁民收入,也會要求農業部漁業署同仁要與漁民朋友們站在一起推動各項漁業施政,在漁業永續及壯大臺灣漁業的路上一起來打拼。

  漁業署張致盛署長指出,漁業署前已邀集漁業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集思廣益,參考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並借鏡鄰近國家的漁業政策,研訂「漁業政策長期發展策略」,針對全球漁業現況、我國遠洋、沿近海、養殖漁業及漁業基礎建設等現況與趨勢、遭遇問題、採行措施等進行深度分析、闡述,擬定「精實遠洋漁業」、「復育沿近海漁業」、「壯大養殖漁業」、「完善基礎設施」、「強化人才培育」、「掌控產銷調節」以及「提升科研能量」7大策略,期許在未來10年政策規劃下,實現「棲地保護,生態平衡」、「資源合理利用,漁業永續」、「產業蓬發,漁民生活改善」及「漁業人力健全,漁村經濟活絡」的願景。

  張致盛署長表示,未來農業部漁業署同仁一定會在既有基礎上展現前瞻與創新思維,持續推動漁業政策、措施與建設,相信在各位漁民朋友的共同配合與努力下,能讓我國漁業展現活力並永續發展。


112-08-04漁業署依地方發展需要 分年協助各項漁業建設

有關報導臺東縣政府對前瞻計畫經費分配不平,無法達到「促進地方整體發展及區域平衡」,該縣漁港獲得補助為零一節,漁業署特別提供相關數據說明,依漁業署統計108~112年計補助臺東縣漁港及相關建設約2.02億元,其中包括漁港建設0.99億餘元(補助新港及小港泊地疏浚等工程)、魚市場、冷鏈及辦公大樓建設1.03億餘元(補助新港漁會製冰冷凍修繕、新設加工廠、活動中心修繕、臺東冷凍廠設備改善、加工廠擴充及綠島製冰廠) ,連同交通部補助富岡漁港交通碼頭二期工程、富岡及綠島漁港災修工程等12.9億元,合計約14.93億元(不含花東地區永續發展基金)

  漁業署說明,漁港分為第一類漁港及第二類漁港,分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所主管,各漁港功能建設需求不同,二類漁港主管機關依產業發展及漁港環境建設需求差異,統合建設需求後,自行投入建設經費或向漁業署及相關部會申請補助。漁業署部分會依照經費申請程序及考量地方政府所提漁業建設工程之安全、急迫性及配合款到位程度及執行量能等,整體合理分配補助預算並動態調整來支持各地漁業建設。

  有關臺東縣政府訴求縣內4處漁港未獲前瞻預算補助一節,漁業署再次說明前瞻基礎建設預算中涉及漁港區內建設為水環境改善計畫,係以跨部會協調整合,集中資源以整體性及系統性方式,辦理河川、排水及海岸環境營造、改善海岸環境為辦理項目。倘縣市政府所提漁業建設,符合公共工程建設之必要性,漁業署仍會以公務預算予以支持,而非僅限於前瞻預算。

  漁業署最後重申,縣市所轄第二類漁港,與前鎮漁港第一類漁港之功能性、船隻大小等均不同,但都是臺灣漁業不可或缺之一環,中央各機關對地方建設都會照顧並一視同仁,外界不能僅以補助金額之大小來論定,期盼中央與地方共同為漁業建設努力。


休閒漁業專區 (農業部漁業署)


前瞻基礎建設-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專區 (農業部漁業署)



FORMOSARACE【漁業署】十大經典魅力漁港


FORMOSARACE【漁業署】金鑑漁港〔2022漁港環境評鑑活動〕



URBANSCAPETW新北市政府漁業及漁港事業管理處


URBANSCAPETW臺中市海岸資源漁業發展所


URBANSCAPETW臺南市漁港及近海管理所


URBANSCAPETW高雄市政府海洋局



2024年2月26日 星期一

林業試驗所《都市裡的森林實驗課-韌性都市林實作全紀錄》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新聞稿

113-02-26都市林可以多韌性?來看我們在都市裡的森林實驗

想在都市中展開淨零生活轉型和氣候調適行動,多種樹是必要的,但是光種樹不夠,還要種出「韌性」!怎麼在都市公園種樹,還能培養出具有韌性的都市林生態與社會網絡?林業試驗所《都市裡的森林實驗課—韌性都市林實作全紀錄》把歷經四年的實驗與實作成果匯集成一本練功祕笈,終於在2023年底出版!



從2020年到2023年,林試所以新北市中和四號公園與台北植物園為實驗基地,研究都市綠地的土壤、植物、動物、大氣,還有人們,試驗建構都市林的韌性。研究人員發現韌性的基礎,就像疊疊樂一樣,環環相扣,而健康的土壤就是公園最重要的基底,恢復土壤自然的養分循環,造就蓬鬆可透水透氣的土壤,是韌性都市林的第一步。


研究人員帶著民眾以種植原生植物的方式來營造公園的多樣性,從地被植物、草本、小灌木、藤蔓、小喬木等等,不但有物種多樣性,也建立都市林的層次,讓公園的棲地環境更接近天然森林的樣貌,並且考量植物的耐旱、耐踩踏、蜜源、果實、賞花、鄉土景觀等等多功能。


而都市公園中的動物,可能民眾最先想到鳥類、松鼠、蝴蝶和蜜蜂,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我們平常鮮少注意到的跳蟲、螞蟻、和蜂類、椿象、蚜蟲、介殼蟲、蟬等等的昆蟲,他們不僅負責都市植物的授粉,透過食物鏈提供養分、控制害蟲數量,也在生物多樣性的保存上有重要的任務。


都市中的鳥類更是受到綠地型態的影響,有豐富變化的都市綠地,包括草地、灌叢、樹林和生態水池等等的,才能提供不同的鳥類棲息空間,而鳥類除了是都市裡帶來自然感受的風景,也透過食物鏈的關係控制都市生態的平衡,並且可以傳播種子和授粉。


都市林帶給居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淨化空氣與溫度的控制。在全球許多被熱浪襲擊的城市,一片綠蔭就像沙漠中的綠洲,是路人重要的喘息之處,而林試所研究人員確實測量到,正午在中和四號公園的樹林下,可以比公園中無遮陰的廣場上,低4.5℃!如何讓都市中的綠蔭成為天然的冷氣?還需要更多的設計和營造。而種樹是否有效降低PM2.5?不同的樹木會因為樹葉的形狀和樹冠生長的型態有不一樣的效果,過去我們只能使用國外的基礎資料,在林試所的都市林的實驗中,臺灣科學家,終於建立樟樹對空汙的截留效果,但是過於通透的樹林能發揮的功能較低。


韌性的森林需要具備養護知識技巧的志工去照料陪伴,韌性都市林也讓志工培養出更多韌性。林試所與新中和社大協力培訓志工隊,並邀請公園的主管單位國立臺灣圖書館與新北市中和區公所一起簽訂合作備忘錄、參與公園中的栽植與養護活動,期待韌性的都市森林可以繼續擴散出去。


來不及參加這個計畫不要緊!林試所邀請《國家地理》雜誌資深特約編輯鍾慧元女士,透過走訪計畫中的研究人員及相關部門的參與者,消化堆積如山的研究資料與計畫書,完成這本《都市裡的森林實驗課—韌性都市林實作全紀錄》,紙本書在各大通路皆有販售,林試所的官方網站上亦可下載電子檔,歡迎大家多多參閱!並且走訪中和四號公園見證還在韌性成長的生都市林!



阿里山林業村及檜意森活村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https://afrch.forest.gov.tw/


文化資產 - 阿里山文化資產

https://afrch.forest.gov.tw/0000005


阿里山林業村

https://afrch.forest.gov.tw/0000142

文化資產 - 阿里山林業村 - 嘉義製材所

https://afrch.forest.gov.tw/0000047

文化資產 - 阿里山林業村 - 森林之歌

https://afrch.forest.gov.tw/0000309


檜意森活村

文化資產 - 檜意森活村 - 關於檜村

https://afrch.forest.gov.tw/0000271

文化資產 - 檜意森活村 - 特色館舍

https://afrch.forest.gov.tw/0000272


檜意森活村 Hinoki Village    https://www.hinokivillage.com.tw/

檜意森活村 Hinoki Village | Facebook




環境部「淨零有里 攜手前行」低碳永續家園村里多元競賽

 

臺東縣低碳永續家園村里多元競賽再獲佳績 環保局感謝社區夥伴合作與努力 共同打造淨零永續家園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226 14:03:18)臺東縣低碳永續家園村里多元競賽再獲佳績 環保局感謝社區夥伴合作與努力 共同打造淨零永續家園

臺東縣低碳永續家園村里多元競賽再獲佳績 環保局感謝社區夥伴合作與努力 共同打造淨零永續家園

臺東縣各村里積極響應低碳永續家園政策,並踴躍參與及推動各項減碳措施,去(112)年臺東縣關山鎮電光社區、延平鄉武陵村布谷拉夫部落,代表臺東參加由環境部舉辦「淨零有里 攜手前行」低碳永續家園村里多元競賽活動,與全國22縣市績優村里角逐獎項,經評選後,關山鎮電光里獲得銀級組-「佳作」,延平鄉武陵村取得銅級組「優等」的殊榮,臺東縣環保局感謝所有社區夥伴的合作與努力,攜手打造永續且更低碳的美好家園。

臺東縣長饒慶鈴表示,在實現凈零碳排目標過程中,臺東縣各村里積極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問題,因地制宜、物盡其用,每個村里都是推動低碳行動的先行者,也是生活與氣候轉型的重要模範,而民眾「行為改變」更是減碳重點之一,期望藉由每一位民眾的參與,共同執行減碳行動,從基層擴大影響層面,讓臺灣成為世界凈零排放的典範。

臺東縣環保局指出,臺東縣推動低碳永續家園評等推動計畫已有9年之久,透過評等村里在生態綠化、綠能節電、綠色交通、資源循環、低碳生活及永續經營等六大面向積極表現,深掘村里因應氣候變遷及自主節能減碳潛力。此次獲獎社區運用淨零轉型議題,以合作共好模式積極尋找與創造夥伴連結,其中,關山鎮電光里融入永續理念打造農村再生,推動友善耕作並推行食農教育,更結合在地小農深耕永續農業,通過ISO14067碳足跡國際驗證,並達成全國首件碳中和「零碳咖啡」商品,推動淨零轉型成果相當豐碩;另外,延平鄉武陵村布谷拉夫部落傳承布農族文化,推動在地特色產業油芒復耕,也運用在地材料打造部落零碳共享教育基地,發展零碳旅遊與環境教育,在淨零轉型發展過程中保留傳統文化。

臺東縣環保局呼籲,透過思考在地問題或遭遇氣候變遷考驗,應擬定因應策略,展現村里韌性軟實力,淨零不只是全球的事,也是我們生活周遭的事,期望這些社區在永續發展上所累積成果,能更普及地向社會大眾傳遞淨零排碳精神,吸引更多人實踐減碳行動,推動民眾從自身行為開始改變,逐步提升在地整體減碳量能,因此村里社區更需要大家一起參與,環境部藉由這樣的競賽活動,推廣各村里低碳行動作為及經驗成果,鼓勵各村里間相互學習成長,引導民眾自發性地改變生活習慣,共同打造低碳永續家園,期待全民共同實踐淨零生活。臺東縣低碳永續家園村里多元競賽再獲佳績 環保局感謝社區夥伴合作與努力 共同打造淨零永續家園

臺東縣低碳永續家園村里多元競賽再獲佳績 環保局感謝社區夥伴合作與努力 共同打造淨零永續家園

臺東縣低碳永續家園村里多元競賽再獲佳績 環保局感謝社區夥伴合作與努力 共同打造淨零永續家園
臺東縣低碳永續家園村里多元競賽再獲佳績 環保局感謝社區夥伴合作與努力 共同打造淨零永續家園臺東縣低碳永續家園村里多元競賽再獲佳績 環保局感謝社區夥伴合作與努力 共同打造淨零永續家園
臺東縣低碳永續家園村里多元競賽再獲佳績 環保局感謝社區夥伴合作與努力 共同打造淨零永續家園臺東縣低碳永續家園村里多元競賽再獲佳績 環保局感謝社區夥伴合作與努力 共同打造淨零永續家園
臺東縣低碳永續家園村里多元競賽再獲佳績 環保局感謝社區夥伴合作與努力 共同打造淨零永續家園



2024年2月12日 星期一

【臺北市】推動低碳家園


113-02-07。打造臺北體感降溫2°C 公有建物帶頭做起

全球暖化現象導致夏季持續高溫,據統計近100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攝氏1.2度C,臺北市上升平均溫度高於全球達1.8度C。因都市化、熱島效應及盆地地形等影響,造成臺北市夏季特別悶熱,因此將以由公而私、先新後舊、先示範後要求等概念推動低碳家園。推動低碳家園三個策略包括「體感降溫減碳」、「建築能效降碳」、「密集綠覆固碳」,其中針對建築能效要求,臺北市政府已經領先中央淨零碳排政策期程,由公部門帶頭做起,要求市府新建公有建築物,自113年2月起應達標1+等級。

「體感降溫減碳」,是以增加開發基地綠化面積及覆蓋率來達到水綠降溫,或是透過建築物退縮及棟距加大達到通風散熱,亦或是增加連續性的樹木、騎樓等空間打造涼適的戶外環境,讓市民有意願外出活動休憩。都市發展局局長王玉芬表示,已經啟動「都市降溫宜居家園專案計畫」,針對綠容積、密集綠覆、深陽台及連續遮簷設施之建蔽容積計算方式,進行專案都市計畫擬訂,預計113年完成法治化程序。

「建築能效降碳」,是透過建築能效的管制,進而減少碳排放,舉例而言,在111年8月北市已要求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的新建建築物,建築能效標示應達1級,114年起需達1+級,換算下來1年可以節省16,309公噸的碳排放,約67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固碳量。都市發展局表示,為加速建築能效降碳政策的推動,北市已要求113年2月起市府新建公有建築物應達標1+等級,113年5月起將要求非市府所屬公有建築物應達標1+等級;私人建築部分,將在113年7月起勸導私有新建建築物應納入建築能效評估。至於,針對建築物在申請建築能效等級衍生費用部分,根據成大建築系林憲德教授指出,經過案例實際計算結果,空調型建築(如辦公大樓)工程造價應不會高出1.5%,而非空調型建築(如住宅大樓)工程造價幾乎不增加。

「密集綠覆固碳」,是以增加綠化的方式來達到降溫的效果,例如:增加林蔭大道、具雙排植栽的人行道、喬木眾多的森林公園等,可以由公部門主導由公共空間著手,從點、線及面來建構臺北市的綠色基盤,達到降溫的效果。

蔣萬安市長上任以來以「永續.共融.希望.首都」為施政核心價值,都市發展局延續「永續城市」面向,提出臺北低碳家園三策略因應全球暖化議題,將臺北市打造成永續宜居、幸福淨零城市。



2024年2月2日 星期五

【綠建築真章】近零碳建築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淨零建築路徑規劃專區      https://www.abri.gov.tw/cl.aspx?n=15734


建築蘊含碳排標示

113-01-19內政部令:訂定「建築蘊含碳排標示評定專業機構申請指定作業要點」,自即日生效;訂定「建築蘊含碳排標示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自113年7月1日生效


近零碳建築授證典禮暨論壇

本(112)年辦理「近零碳建築授證典禮暨論壇」,其授證案件係以取得建築能效標示1+為主,透過公開授證表揚,鼓勵建築起造人強化建築能源效率設計與實踐,並透過優良案例論壇分享建築能效設計手法及技術應用,以達推廣交流之目的,同時亦傳達內政部推動淨零政策決心。


淨零耗能建築



建築能效分級即將上路,房屋增值潛力看好! | 綠學院 Green Impact Academy


研究報告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主題網頁

生態建築專門網 ECO-Archi Net(2050)   2000 - 2020 - 願景2050 改版中

〈人、建築與環境共生的理念〉

『建築攝取網』以電子報為核心,主題網頁鋪陳基礎,由訊息傳遞提升為資源寶庫。2024年底將凍結停止更新。

攝取系列網誌  最佳查檢路徑

〔T03〕台灣生態建築家園|TWECOLIVING    https://twecoliving.blogspot.com/




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2023年版〕


113年1月8日起可於官網下載   https://www.abri.gov.tw/News_Content.aspx?n=863&s=39689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訊息轉知

主旨:本所2023年版「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册,自中華民國113年1月1日起實施,請查照轉知。

說明:
一、建築全生命週期的溫室氣體排放包含「使用碳排」及「蘊含碳排」兩部分,而依據最新2022年國際能源署的報告顯示,全球建築營建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37%,其中建築物於使用階段碳排約占28%,而於興建及更新拆除階段的建築蘊含碳排約占9%。

二、本所依據我國2050淨零排放政策,並參照國際間淨零建築碳排評估的推動,已優先於111年實施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制度,辦理建築物使用階段碳排評估。

三、為進一步強化並提升我國淨零排放政策推動成效,建築蘊含碳排部分,本所業參照當前國際最新的全生命週期建築碳足跡評估標準EN15978情境模擬方法學,完成旨揭「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出版及印製,將依建築物蘊含碳排減碳量,採分級方式給予標示認證,以作為後續辦理建築物蘊含碳排評估基準。

四、上開手冊之電子書請於明(113)年1月8日起上本所官網(https://www.abri.gov.tw/)之資訊與服務\各類申請書表下載\手冊區下載。


本所出版品2023年版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徵求代售單位公告。

https://www.abri.gov.tw/News_Content.aspx?n=745&s=296726

內容簡介:

一、建築全生命週期的溫室氣體排放包含「使用碳排」及「蘊含碳排」兩部分,而依據2022年國際能源署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建築部門約占37%,其中建築物於日常使用階段的使用碳排放量約占28%,而建築物於興建及更新拆除階段的建築蘊含碳排放量約占9%。

二、本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係針對建築蘊含碳排部分進行評估,為本所繼111年辦理建築物使用階段碳排評估所實施的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制度後,進一步參照當前國際最新的全生命週期建築碳足跡評估標準EN15978情境模擬方法學,所出版之嶄新手冊,將做為我國建構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及標示系統之依據,以達成全方位之淨零建築政策。

定價:新臺幣300元
代售單位:依本所出版品銷售作業規定
洽購期間:112年9月25日至112年10月20日


【低碳建築評估手冊】試行版手冊更新公告0918

https://www.lcba.org.tw/news/view/302/


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2023年版〕


徵求2023年版「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意見公告。

https://www.abri.gov.tw/News_Content.aspx?n=745&s=280447

依據2021年國際能源署的報告顯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建築部門約占38%,其中建築物於日常使用階段的碳排量約占28%,而於興建及更新拆除階段的蘊含碳排放量約占10%。

為因應氣候變遷及地球暖化問題,全球目前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各國針對所屬之交通運輸、工業、能源、農業、環境及建築等部門,規劃不同程度之政策措施及策略。我國淨零排放政策之推動,依行政院111年3月30日公布之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由本部主責「淨零建築」路徑規劃及推動。由於現行國際間淨零建築的碳排評估,多聚焦於碳排放量佔比較大的建築物日常使用階段,本所為達成本部淨零建築政策,已於111年1月1日起實施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制度,辦理建築物使用階段的碳排評估。

為進一步強化並提升我國淨零排放政策推動成效,本所於本(112)年度參照當前國際最新的全生命週期建築碳足跡評估標準EN15978的情境模擬方法學,完成2023年版「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將作為後續辦理建築物蘊含碳排評估基準,以推動全方位之淨零建築政策。後續將配合現行實施成效良好之綠建築標章與建築能效標示制度,辦理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標示制度,以強化我國在建築部門的節能減碳成效,有效提昇我國居住環境品質。

閱覽期間:112年06月09日至07月09日,計30日


【綠建築真章】綠建築。生態建築。永續建築。低碳建築



109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建築環境控制

代號:36260      類科:建築工程      科目:建築環境控制

一、請說明綠建築(Green Building)、生態建築(Ecological Building)、永續建築(Sustainable Building)和低碳建築(Low-carbon Building)等這些看似相通的概念,所要共同表述的意思,以及各自在核心觀念上的重點區別。(25分)


綠建築(Green Building)

綠色建築綠建築維基百科


綠建築是什麼 | 智慧綠建築資訊網

綠建築」在各國有不同的名稱,定義及內涵也略有差異。

以鄰近的日本為例,其綠建築最早之發展稱環境共生住宅(Environmental Symbiotic Housing),其內涵包括「地球環境的保全」、「周邊環境的親和」、及「健康快適的居住環境」等三個層次

綠建築在歐洲國家稱為「生態建築」(Ecological Building)或「永續建築」(Sustainable Building),主要強調生態平衡、保育、物種多樣化、資源回收再利用、再生能源及節能等永續發展課題。

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即稱綠建築(Green Building),主要講求能源效率的提升與節能、資源與材料妥善利用、室內環境品質及符合環境容受力等。

雖然「綠建築」的內涵,具有隨著各國能源、資源及環境條件不同而調整的特性,但整體而言,各國對建築開發行為的訴求,也都具有減少環境負荷,達到與環境共生共榮共利的共識。

因此,由上述綠建築的涵義得知,綠建築設計概念,即在強調由地球環保的角度出發,以全面化、系統化的環保設計作為訴求的永續建築設計理念,從積極面觀點,「綠建築」可定義為:「以人類的健康舒適為基礎,追求與地球環境共生共榮,及人類生活環境永續發展的建築設計」,因此綠建築評估系統必須依據氣候條件、國情等的不同,而有所調整,並不是一體適用的。

綠建築資訊 -  臺灣綠建築發展協會

何謂綠建築 


生態建築(Ecological Building)

生態建築定義及案例

生態建築 | 環境資訊中心



永續建築(Sustainable Building)

SBED Lab 永續建築設計工學研究室

Sustainable Building Engineering for Design Lab.,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低碳建築(Low-carbon Building)

零碳建築維基百科


孫振義:綠建築與永續發展

中華民國建築經理商業同業公會 教育訓練 (2020-05-29)

何謂綠建築、生態建築與永續建築 

劉志鵬建築師 :: 隨意窩 Xuite日誌


生態建築學 - 臺大開放式課程 (NTU OpenCourseWare)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研究所    韓選棠



 臺灣生物多樣性超級年


建築蘊含碳排標示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內政部訂定發布「建築蘊含碳排標示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自中華民國113年7月1日生效。

日期:113-01-26

一、建築全生命週期碳足跡包含「使用碳排」及「蘊含碳排」兩部分,而依據111年國際研究顯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建築部門總碳排放量約占37%,其中建築物使用階段碳排放量約占28%,而在建築物興建及修繕拆除階段之蘊含碳排放量約占9%。

二、為推動我國淨零排放政策,行政院於111年3月30日公布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內政部負責「淨零建築」路徑規劃及推動,並於111年1月1日起實施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制度,優先辦理建築物使用階段碳排評估,提升我國建築節能成效,以達成「淨零建築」政策。

三、為進一步提升建築部門減碳潛力,本所經參酌國際間推動建築節能策略之新趨勢,建立建築物興建及修繕拆除等階段之蘊含碳排標示制度,作為整體推動「淨零建築」的基礎,並為積極利用民間資源參與公共事務,參酌綠建築標章及建築能效標示制度,訂定發布「建築蘊含碳排標示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將建築蘊含碳排評定事務,採指定評定專業機構方式辦理,以達成全方位之淨零建築政策。


113-01-19內政部令:訂定「建築蘊含碳排標示評定專業機構申請指定作業要點」,自即日生效;訂定「建築蘊含碳排標示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自113年7月1日生效


內政部令
中華民國113年1月19日台內建研字第1137636018號

訂定「建築蘊含碳排標示評定專業機構申請指定作業要點」,並自即日生效;訂定「建築蘊含碳排標示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並自中華民國一百十三年七月一日生效。

附「建築蘊含碳排標示評定專業機構申請指定作業要點」及「建築蘊含碳排標示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

 

部  長 林右昌

 

建築蘊含碳排標示評定專業機構申請指定作業要點

一、內政部(以下簡稱本部)為指定建築蘊含碳排標示評定專業機構(以下簡稱評定專業機構)辦理建築蘊含碳排標示評定作業,藉由各界資源參與公共事務,特訂定本要點。

二、本部為指定評定專業機構及認可評定專業機構所組成之評定小組,得邀集專家組成評選小組進行評選。

  經評選小組評選為評定專業機構者,由本部公告之。

三、評定專業機構應符合下列資格:

(一)各級政府機關、公營事業機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團法人、財團法人、公立或立案之私立大學以上學校。

(二)設有一處以上之評定案件會議場所。

(三)置有建築、土木、營建、環工、化工等相關科系大學以上畢業之專任技術人員三人以上,人員合理分配並辦理申請案件書圖文件查核作業之業務,且人員資歷應具備一年以上建築實務相關工作經驗。

(四)置有建築、土木、營建、環工、化工等相關科系大專以上畢業之專任行政人員一人以上,協助行政文書作業之彙整,且資歷應具備一年以上行政事務工作經驗。

(五)設有評定案件資訊公開電子化(網路)之環境。

(六)依本部評選小組所定專家學者之資格要件,組成二十一人以上之評定小組,並應經本部認可。

(七)追蹤查核低碳建築標示或候選低碳建築證書所載之項目。

(八)辦理或經營之他項業務不影響評定作業之公正性。

  前項第六款之專家學者得邀請國內各相關機關(構)、學校或團體具有建築蘊含碳排或綠建築相關評定專業領域及經驗之代表,並簽立同意書及不得受聘於其他依本要點指定之評定專業機構之切結書。

四、符合第三點之資格者,得填具申請書、執行計畫書、相關證明文件正本及影本各一份,向本部申請指定為評定專業機構。

  前項之指定有效期限為三年,評定專業機構應於期限屆滿前六個月內,向本部申請重新指定。

  申請指定或重新指定案件經審查認定需補正相關文件時,本部應通知申請人於文到二個月內補正完成;未能於文到二個月內補正者,得於期限內檢具說明文件申請展延,展延以一次為限,最長不得超過二個月。屆期未補正者,應予以退還。

五、第四點第一項之執行計畫書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申請單位之屬性介紹。

(二)專責人力配置說明。

(三)組成評定小組之情形說明。

(四)評定案件(含標示現場查核)處理程序。

(五)評定案件時程之管制方式。

(六)提供申請人諮詢服務之方式。

(七)追蹤查核作業及處理之規定。

(八)提供會議場所等硬體設備。

(九)提供資訊電子化設備。

(十)收費基準。

  申請單位得依業務需要,採分區分別設置評定小組。各分區評定小組成員應至少七人以上且不得重複,各分區評定小組均應設有會議場所,並應載明於執行計畫書。

六、經指定之評定專業機構,於第五點第一項第二款、第三款、第五款、第七款及第十款所定事項有變更者,應檢具相關文件,報本部核定。

七、經指定之評定專業機構,其專任技術人員、專任行政人員及評定小組成員,應於第四點第二項規定之有效期限三年內,至少參加一次本部舉辦或委託相關機構、團體辦理之教育訓練。

  未依前項規定參加教育訓練者,於申請重新指定案件不計入第三點第一項第三款、第四款及第六款人員人數。

八、本部得視實際需要不定期實施抽查及勘查經本部指定之評定專業機構,必要時得邀集專家學者參與。

九、經指定之評定專業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本部得廢止之:

(一)應具備之人員或設施設備不足,未依規定補足。

(二)辦理或經營之他項業務影響評定作業之公正性。

(三)未依規定或收費基準執行業務經查屬實。

(四)評定不實。

(五)收受不正當利益。

(六)喪失執行業務能力。

(七)其他未依指定之執行計畫書內容執行評定作業,經本部限期改善仍未完成改善。

  前項評定專業機構自廢止之日起一年內,不得重新申請指定。

十、評定專業機構應每半年將低碳建築標示或候選低碳證書之評定及抽查等執行事項報本部備查。

 

建築蘊含碳排標示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

一、內政部(以下簡稱本部)為推動興建低蘊含碳建築物,降低建築物在建材生產運輸、營建施工、更新修繕及廢棄拆除階段之碳排放量,落實政府淨零建築政策目標,特訂定本要點。

二、本要點用詞,定義如下:

(一)蘊含碳排量:指依據建築全生命週期碳足跡之評估基準,評估建築物在建材生產運輸、營建施工、更新修繕及廢棄拆除等四階段過程之碳排量。

(二)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指本部建築研究所出版供評估建築物蘊含碳排量之手冊。

(三)建築蘊含碳排標示等級:指依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之碳排減碳率評定等級,由高至低依序為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六級、第七級等七級。

(四)低碳建築:指建築蘊含碳排標示等級達第四級以上之建築物。

(五)低碳建築等級:指低碳建築之蘊含碳排標示等級,由高至低依序為低碳第一級、低碳第二級、低碳第三級、低碳第四級等四級。低碳建築等級屬第一級,且碳排減碳率達百分之二十以上者,為超低碳建築,以低碳第一+級標示之。

(六)低碳建築標示:指已取得使用執照之建築物、經直轄市、縣(市)政府認定之合法房屋或已完工之特種建築物,經本部認可符合低碳建築等級所取得之標示。

(七)候選低碳建築證書:指取得建造執照之建築物或尚在施工階段之特種建築物,經本部認可符合低碳建築等級所取得之證書。

(八)申請人:指建築物起造人、所有權人、管理機關、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之管理委員會或管理負責人。

(九)設計人:指建築物之設計建築師。

三、申請低碳建築標示或候選低碳建築證書,應由申請人檢具認可申請書及申請日前六個月內核發之低碳建築標示評定書或候選低碳建築證書評定書,向本部提出申請,經認可通過者發給標示或證書。

  前項申請書應載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人為自然人者,應載明申請人姓名、地址、聯絡電話及簽章。申請人為法人或機關(構)者,應載明法人或機關(構)名稱、統一編號、地址、聯絡電話、代表人之姓名、法人或機關(構)及代表人簽章。

(二)設計人之姓名、地址、聯絡電話及建築師開業證書字號(適用建築法第十三條第二項者,免填)及簽章。

(三)建築物名稱、基地面積、總樓地板面積及基地劃分範圍。

(四)申請認可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版本及低碳建築等級。

(五)評定專業機構名稱及電話。

  第一項申請認可案件應補正者,本部應通知申請人於文到十日內補正完成;未能於十日內補正者,得於期限內檢具說明文件申請展延,展延以十日為限。逾期未補正者,應予退件。

四、低碳建築標示評定書或候選低碳建築證書評定書,應由申請人檢具下列文件向本部指定之建築蘊含碳排標示評定專業機構(以下簡稱評定專業機構)辦理:

(一)低碳建築評估資料總表。

(二)低碳建築分級評估計分表。

(三)聯絡人資料表。

(四)申請人及設計人切結書。申請人為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之管理委員會或管理負責人者,並應檢附經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之證明文件。

(五)資料公開閱覽或複製之授權書。

(六)建造執照、使用執照或特種建築物許可文件。

(七)建築物之概要(含各樓層平面圖、各向立面圖及剖面圖)。

五、評定專業機構受理第四點申請案件後,申請候選低碳建築證書者應於三十日內評定完竣,申請低碳建築標示者應於五十日內評定完竣,並出具評定書。

  已取得候選低碳建築證書之建築物有變更設計者,應檢附相關書圖文件,經原評定專業機構審核;於驗收合格後,申請低碳建築標示者,評定專業機構應於二十五日內評定完竣。

  第一項申請評定案件應補正者,評定專業機構應通知申請人於文到三十日內補正完成;未能於三十日內補正者,得於期限內檢具說明文件申請展延,展延以三十日為限。逾期未補正者,應予退件。

  前項命申請人補正及展延期間不計入評定作業時間。

  施工完成尚未取得使用執照之建築物,得先申請低碳建築標示評定,並於評定通過通知函送達之日起三個月內,檢附使用執照送評定專業機構,取得評定書後,始得向本部申請認可。逾期未檢附者,應予退件。

  尚未取得建造執照之建築物者,得先申請候選低碳建築證書評定,並於評定通過通知函送達之日起三個月內,檢附建造執照送評定專業機構,取得評定書後,始得向本部申請認可。逾期未檢附者,應予退件。

六、申請低碳建築標示或候選低碳建築證書之評定基準,應依建築執照申請日或評定申請日之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辦理。但建築執照另有記載法規適用日期、環境影響評估、都市更新或都市設計審議等另有規定者,得從其規定。

  已取得候選低碳建築證書,且在證書效期內,申請低碳建築標示認可或申請重新認可候選低碳建築證書者,得適用原候選低碳建築證書申請時之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規定。

  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未規定事項,得由評定專業機構組成之評定小組依其評定結論評定之,並於評定後十日內報本部備查。

七、評定專業機構審核低碳建築標示評定書申請案相關文件時,應邀集專家學者、相關機構會同申請人赴現場查核。

  前項低碳建築標示評定書申請案,本部得視需要辦理查核。

八、評定書應載明下列事項:

(一)評定書編號、評定日期。

(二)評定專業機構名稱、負責人及評定小組成員姓名、簽章。

(三)建築物名稱及概要。

(四)低碳建築等級。

(五)申請案評定報告總表。

(六)評定基準、評定結果及評定會議紀錄。

(七)注意事項。

(八)其他相關之補充資料。

九、低碳建築標示或候選低碳建築證書,應分別記載建築物名稱、建築物概要、建築執照字號、建築基地地號、建築物門牌(無則不予記載)、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版本、低碳建築等級及有效期間(無則不予記載)。

十、低碳建築標示無使用期限。

  候選低碳建築證書有效期限為五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申請人得檢具申請書,敘明展延期限及佐證書圖文件,向本部申請展期,每次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一)主管建築機關核定之建築期限超過五年。

(二)依建築法第三十九條規定,辦理變更設計增加建築期限超過五年。

(三)已掛號申請使用執照。

(四)其他不可歸責於申請人之事由。

十一、取得候選低碳建築證書之建築物,於建築物施工過程期間,因建材生產運輸、營建施工、更新修繕及廢棄拆除等四階段全生命週期蘊含碳排量變更者,得由候選低碳建築證書申請人,檢附相關書圖文件,向評定專業機構申請評定通過,並取得評定書後,報本部重新認可。

   取得候選低碳建築證書之建築物,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候選低碳建築證書失其效力:

 (一)建造執照未依建築法第五十三條及第五十四條規定辦理展期,失其效力。

 (二)已取得低碳建築標示。

十二、低碳建築標示或候選低碳建築證書遺失或毀損時,申請人得敘明事由,向本部申請補發或換發。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本部得註銷其認可低碳建築標示或候選低碳建築證書:

 (一)建築執照經主管機關廢止或撤銷。

 (二)偽造文書。

 (三)出具不實資料或證明。

十三、本部或評定專業機構對取得低碳建築標示或候選低碳建築證書之建築物,得不定期實施抽查及勘察。查核結果未符標示或證書上所記載項目者,應促其三十日內改善;因特殊情形未能於三十日內改善完成時,建築物所有權人或申請人得於期限內檢具相關說明文件及切結書申請展延,展延以三十日為限。

   前項情形未改善或未完成改善者,本部得註銷其低碳建築標示或候選低碳建築證書,並於本部淨零建築平台(http://www.abri.gov.tw)公告、副知建築物所在地直轄市、縣(市)政府及通知原低碳建築標示或候選低碳建築證書申請人或建築物所有權人。

十四、申請認可之案件,本部僅就申請人所提申請書及評定書予以認可。申請人或設計人,如有侵害他人財產,或肇致危險或傷害他人時,應視其情形,分別依法負其責任。

十五、低碳建築標示之圖樣,由本部依法註冊公告之。擅自使用或仿冒低碳建築標示或候選低碳建築證書者,本部除公告該冒用者及建築物名稱外,並得依法向行為人請求民事損害賠償及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