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日 星期六

2050淨零排放目標

綠色貿易資訊網 淨零碳排專區


111-04-05回應聯合國最新氣候變遷減緩報告 我國2050淨零路徑策略一致 並將持續強化社會對話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臺北時間4月4日晚上11點發布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三次工作報告「氣候變遷減緩」(AR6 WRIII),為達到本世紀控制溫升1.5℃的目標,全球應立即與深度的減碳,並提出2050年減緩策略觀點與展望。環保署表示,國發會、環保署、經濟部及相關部會於3月30日公布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並提出十二項關鍵戰略規劃,與本次IPCC AR6氣候減緩報告策略契合,後續將以此為基礎,啟動下一個階段的社會對話。


IPCC繼2021年8月9日公布第一次工作報告「物理科學基礎」及2022年2月28日第二次工作報告「影響、調適與脆弱度」後,於2022年4月4日公布第三次工作報告「氣候變遷減緩」(AR6 Climate Change 2022: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報告。這份最新報告指出,2010至2019年是人類溫室氣體累積排放最高的十年,唯有進行立即與深度的減碳才有望達到本世紀控制溫升1.5℃的目標。「社會和經濟行為改變」是確保未來全球溫室氣體減緩的可行方式,其涵蓋了各部門的減緩變革措施,摘述如下:

一、能源部門須積極轉型,減少使用化石能源,開發應用負碳技術,廣泛應用電動化措施及提升能源效率,應用替代燃料(如氫能與永續生質燃料);工業部門之關鍵,在於如何更有效率、再利用、再循環、最小化廢棄物的材料,對於淨零排放目標之達成仍具相當挑戰性。


二、在民眾日常生活形態的改變上,需導入能源與資源應用的轉型,包括步行、自行車、電動化運輸、削減航空旅行及調適化住房等;在城市與都會區域的策略上,應將永續生產與消費融入貨品與服務的規劃思維中,推動電動化低排放能源應用,提升碳吸收與儲能(如設立綠帶、池塘與種樹),與永續發展目標相結合。


三、運輸部門需減少能源服務需求,提升應用低碳技術,其中電動車普及化將是最具潛力的應用技術,並搭配電池技術的突破應用,航空與海運則需思考應用替代性的氫能與生質永續燃料;建築部門具有高潛力於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未來十年需加速導入關鍵減緩技術及進行都市更新。


四、加強氣候投資將有益於加速目標的達成,目前相對2030年所需投資明顯不足,有賴各國提供資源並擴大公私部門參與投資,並協助開發中國家,而加速國際金融合作是實現低溫室氣體排放和公正轉型的關鍵推動力,據以解決融資渠道的不公平以及受氣候變遷影響的成本和脆弱性。投資與政策應用將有助於推動低碳排放科技創新,各國需評估其潛在效益、障礙與風險。針對創新系統量身定制及整合性的政策,有助於克服可能與全球低排放技術擴散相關限制和後續影響。


五、此外,本次報告亦公布低碳技術轉型(如能源需求管理、能源和材料效率、循環材料流、減排技術和生產轉型、搭配二氧化碳移除方式)、政策、法規與經濟工具(如碳定價)等減緩推動重點。


我國為因應全球淨零排放趨勢、供應鏈減碳壓力,以及極端氣候的負面衝擊,已於3月30日正式公布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將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輔以「十二項關鍵戰略」,就能源、產業、生活及社會轉型政策預期增長的重要領域制定行動計畫,落實淨零轉型目標。


環保署表示,我國淨零路徑的策略規劃皆與本次公布氣候減緩報告策略契合。後續會將本次減緩報告所提出各項策略,與我國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十二項關鍵戰略為基礎,啟動下一個階段的社會對話。藉由引進社會力,共同來尋求解決這些議題的路徑,讓各界一起尋找不同意見的最大公約數,把困難的議題一一化解,為國家發展的大方向,奠定最堅實的基礎,讓淨零轉型成為臺灣發展的新動能


國家發展委員會 - 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


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PDF


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_簡報PDF  




































111-03-30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 龔明鑫:是永續也是經濟產業政策 政府會照顧中小企業

為因應全球淨零排放趨勢、供應鏈減碳壓力,以及極端氣候的負面衝擊,今(30)日由行政院龔明鑫政務委員率同環保署、經濟部、科技部、交通部及內政部正式公布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這是個跨世代、跨領域、跨國際的轉型工程,本次公布的路徑,是先拋出一個淨零轉型的對話基礎,希望引進各界力量,共同擘劃國家發展的大方向,讓淨零轉型成為臺灣發展的新動能。


未來政府將推動「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策略,以及建構「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基礎環境,逐步實現2050淨零排放之永續社會。後續並將就十二個重要領域,提出「十二項關鍵戰略」,以整合跨部會資源,落實淨零轉型之長期願景目標。預期效益如下:政府投入帶動民間投資:至2030年累計帶動民間投資約4兆元以上。
翻轉高進口能源依賴風險:進口能源依存度可由2021年97.4%,降至2050年50%以下。
提升生活品質及環境永續發展:至2030年約減少2019年之空污量約30%。

我國2050淨零轉型路徑規劃,將以總電力占比60~70%之再生能源,並搭9~12%之氫能,加上顧及能源安全下使用搭配碳捕捉之火力發電20~27%,以達成整體電力供應的去碳化。在非電力能源去碳化方面,除加速電氣化進程外,亦將投入創新潔淨能源之開發,如氫能與生質能以取代化石燃料,並搭配碳捕存再利用技術;同時將積極規劃山林溼地保育,擴增自然碳匯,藉以達成2050淨零排放之長期目標。

此外,龔政委主動就以下議題進行說明。首先,針對缺電疑慮,淨零路徑規劃已計算每年2%+/-0.5%的用電成長需求,且隨著再生能源建置量的擴大,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可以買到綠電,沒有缺電問題。其次,針對中小企業轉型議題,政府會照顧中小企業,將保留一定比例的綠電,提供給中小企業購買,也會輔導企業建構減碳能力。另就燃油車議題,未來政府不會採取禁售/禁買燃油車的強制手段,而是透過補助及完善使用環境的方便性,提高民眾購買電動車的誘因,同時也鼓勵電動車廠商加速發展。

龔政委強調,2050淨零轉型不只是因應氣候變遷的環保議題,更是經濟及產業的議題。台灣自2016年啟動能源轉型,已打下良好基礎,且能源政策始終和產業政策扣合,從五加二產業、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到發展氫能、擴充電網設施儲能設備等,未來將帶動更多產業一起成長,經濟動能會持續,產業轉型也會更具競爭力。

為使2030年以前成熟技術佈建最大化,並同步投入未來技術研發,經初步盤點,從2022年至2030年約有9千億的預算需求,從明年開始,前瞻預算、科技預算及公建預算都將納入「淨零排放」的項目。下一期前瞻計畫(112-113年)已預留一定額度;112年公建預算亦已規定所有「新興計畫」須和淨零碳排掛鉤。

我國2050淨零排放轉型之長期願景係透過打造具競爭力、循環永續、韌性且安全之各項轉型策略及治理基礎,以促進經濟成長、帶動民間投資、創造綠色就業、提升能源自主並提升社會福祉。未來政府將陸續公布12項戰略計畫,並配合推出新的國家自願減量目標(NDC);「2050淨零轉型」是必須動員整個國家一起完成的目標,不僅攸關競爭力,也關係環境永續,必須打下長治久安的基礎,才能留下一個更好的國家給年輕人。

淨零碳排 | 環境資訊中心


111-03-17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經濟委員會第6次全體委員會議 

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經濟部首長率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首長就「農業淨零排放現況、展望以及達成農業部門負碳排之可能性評估」進行報告,並備質詢。

 

「農業淨零排放現況、展望以及達成農業部門負碳排之可能性評估」專案報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1/1110317/05.pdf

 

農業淨零排放現況、展望以及達成農業部門負碳排之可能性探討

中華經濟研究院團隊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1/1110317/06.pdf






























 

農業淨零排放現況及展望報告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劉扶東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1/1110317/07.pdf

 

 

國發會、經濟部及環保署針對2050淨零排放政策舉辦產業座談會

111-03-16



為因應氣候變遷,淨零排放已成國際重要趨勢。去(110)年蔡總統宣示2050淨零轉型為台灣目標,並指示行政部門以前瞻且務實可行的方式,提出淨零排放的路徑圖,讓整體經濟結構的轉型有所依循。今(16)日由國家發展委員會龔明鑫主委及經濟部王美花部長共同主持淨零排放產業座談會,邀請業界提供看法與建議,共同邁向2050淨零,創造綠色商機。

為使2050淨零排放的政策能更貼近各界需求,共同凝聚產業共識,經濟部、環保署等部會自去(110)年開始,陸續以工作圈或產業類別分組,共同舉辦政策討論、廣納各界意見,至今已經召開超過50場會議。國發會、經濟部及環保署將於未來兩周共同舉辦六場「淨零排放政策產業交流座談會」,邀集全國工業總會、全國商業總會、工商協進會、工業協進會、中小企業總會、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等七大工商團體會員,分別於北、中、南進行座談,聽取業界提供的看法與建議,俾使淨零排放政策更臻完善。

今(3月16日)於國發會召開第1場製造業交流座談會,邀請全國工業總會、工商協進會,及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會員廠商與會,出席業者橫跨鋼鐵業、石化業、造紙業、PCB電路板、電子業、機械業。

本日會議首先由環保署報告2050 淨零路徑規劃方向及轉型對策,而針對企業關心的穩定供電、充裕綠電、碳盤查、碳費規劃,經濟部及環保署也提供說明,讓企業了解政府政策方向。會中強調,2050淨零排放政策將會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進行推動。

與會代表表示,工商界樂見政府將於3月底公告淨零排放路徑圖,期盼包含具體輔導措施與獎勵誘因,指引企業順利低碳轉型。公會建議政府應更鼓勵業者設置再生能源裝置、研議綠電依不同產業需求合理分配、輔導業者建立碳盤查能力、建構外部查驗機構驗證能量且確保查證結果可被國際認可、國內碳費徵收可向CBAM申請抵減,避免雙重課稅、建置可與國際連結的碳權交易機制等。

經濟部王部長及本會龔主委回應表示,針對企業關切議題及建議,政府相關部會均將審慎研議參採,希望企業與政府攜手合作,共同達成2050淨零轉型願景。


世界地球日 總統:臺灣正積極部署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

總統出席「永續。地球解方—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開幕典禮

110年04月22日

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6056

蔡英文總統今(22)日上午出席「永續。地球解方—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開幕典禮時表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透過減少碳排放,來降低氣候變遷的速度,進而縮小災害,讓人類及萬物都有永續生活的環境,同時也會改寫經濟的邏輯;臺灣也正積極部署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除了穩定推動中的能源轉型,包括製造、運輸、住宅、農業等部門,也必須提出系統性的減碳策略。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是「世界地球日」,這一天我們聚集在一起,為的就是要思考促進永續發展的方式。我們必須承認此時此刻,人類唯一的家園—地球,正遭遇嚴峻的挑戰。以臺灣為例,在極端氣候影響下,兩、三年前大家還在擔心暴雨後的淹水;但從去年到現在,卻遇到了百年大旱。

總統說,雖然有前瞻基礎建設的超前部署,增加了調度跟開發新水源的能量,但極端氣候帶來的挑戰依然是很大。大家都不希望這樣的極端氣候在未來變成一種「新常態」,因此我們有責任要為氣候議題做出更多的努力。

總統指出,相信大家已經注意到,為因應氣候變遷,國際上一股新的趨勢正在形成。首先是歐盟,前年底歐盟提出了「歐洲綠色政綱」,宣布要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也就是淨零排放,此外,歐盟也預計要開始課徵碳關稅;接著是印太地區,去年日本、韓國及中國,都提出了淨零排放的目標時間。然後是臺灣的重要夥伴—美國,在今天,拜登總統即將召開氣候高峰會,美國將在全球減碳議題上,扮演關鍵角色。

總統接著指出,世界正在快速地改變,截至今天為止,已經有超過120個國家,提出了在2050年之前,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也有不少跨國品牌商,比如蘋果、Google及微軟,做出了淨零排放的承諾。

總統強調,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透過減少碳排放,來降低氣候變遷的速度,進而縮小災害,讓人類跟萬物都有永續生活的環境;同時,減碳也會改寫經濟的邏輯,誰能率先發展出新技術、建立新模式,誰就能在新的全球局勢中,把握住關鍵地位。

總統表示,臺灣不會落後於國際趨勢,在她的第一個任期中,政府透過「5加2產業創新計畫」,已經全面發展綠能跟循環經濟;今年元旦她進一步提出,要找出最符合臺灣未來永續發展的氣候治理路徑,把減碳挑戰轉換成產業和就業的新機會。

總統接著說,當世界上多數的國家在談論2050年淨零轉型的目標,臺灣也正積極部署當中。在行政院統籌下,政府已經開始評估及規劃臺灣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除了穩定推動中的能源轉型,包括製造、運輸、住宅、農業等部門,也必須提出系統性的減碳策略。

總統提到,有些人覺得這是挑戰,但她認為很多產業界的朋友,已經把淨零轉型的趨勢當作是機會。市場的供需兩端,都要改變思考邏輯,把握住新的商機,強化臺灣在全球供應鏈的競爭力。像是台積電加入「RE100」倡議,推動全面使用綠能;也有許多企業加入「台灣循環經濟大聯盟」(TCE100),嘗試從線性經濟走向循環經濟,都是很好的例子。

總統說,她也很高興看到國內的媒體、企業及民間社團,發起了這次「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更和美國在台協會合作,擴大關於創新經驗的國際交流。就像今天的策展人—楊振甫執行長所說「永續無法單打獨鬥」,最新一期的《時代雜誌》封面也寫著「Climate Is Everything」,扭轉全球暖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課題,臺灣不能夠置身事外,更要找到機會,在這波趨勢中,和其他國家攜手合作,創造多贏。

最後,總統感謝發起單位的用心,以及有這麼多關心氣候變遷的朋友來到現場,並預祝三天的活動圓滿順利,期待大家透過集體的智慧,一起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

包括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創辦人暨執行長楊振甫、聯合缐上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孫志華、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吳道昌、家福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及溝通總監蘇小真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零碳翻轉 新北先行 侯友宜提2050淨零碳

【新北市訊】面對氣候變遷,淨零碳已是全球趨勢。新北市長侯友宜於422地球日率全國之先,宣布「零碳翻轉、新北先行」,推出2030打造八里區為淨零碳示範區、三重第二行政中心達成碳中和、以及都市更新或大型開發區(如塭仔圳、蘆南蘆北市地重劃)於規劃階段納入零碳設計思維等三大零碳藍圖。市長也呼籲中央盡速提出零碳規劃,讓地方可預為規劃因應,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目標。

新北市去年11月24日為第一個簽署「氣候緊急宣言」城市,並提出5+5行動及策略的「2030氣候願景」。為延續氣候治理作為,侯市長在地球日進一步宣示「零碳翻轉 新北先行」,面對淨零碳趨勢,新北市政府願意與中央攜手合作,結合產業、學界、NGO與民眾的力量,實踐2050年淨零碳願景,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環境衝擊。

侯市長強調,公開宣示代表行動的開始,提出新北三大零碳藍圖,分別是2030打造八里區成為淨零碳示範區、三重第二行政中心達成碳中和、及都市更新或大型開發區 (如塭仔圳、蘆南蘆北市地重劃)於規劃階段,納入零碳設計思維(如創能、節能、儲能等)。鑒於台灣能源98%依賴進口,推動2050年淨零碳排難度非常高,有賴於中央與地方通力合作,侯市長也呼籲中央盡速提出零碳路徑規劃,讓地方可預為規劃因應,包括淨零碳目標的能源政策、輔導產業轉型升級、及氣候變遷法令(碳費徵收、碳交易)修訂。

環保局長程大維進一步說明,為推動淨零碳目標,新北已結合產官學與NGO成立氣候變遷及能源對策委員會,多元參與氣候治理,由「能源轉型效率提升」、「智慧運輸」、「循環經濟」「韌性調適」等面向積極推動各項作為。依據估算,2005年新北市碳排放為1,911萬公噸,以2005為基準年,2030年氣候願景之目標需減少30%至1,337萬公噸;至2050年則需減100%,才可達成新北完全淨零碳目標。

程大維表示,依推估的理想零碳情境下,新北於住商、工業、運輸部門,仍須努力擴大燃料脫碳和電力脫碳之效,現階段已積極推動輔導企業能源轉型、加速公私協力再生能源設置、規劃化石燃料退場或改用零碳燃料、導入建築物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並輔導動力設備能效提升、推動運具電動化並導入智駕公共運輸與智慧交控系統。

環保局表示,氣候變遷是跨國際、跨領域的議題,新北市擁有400萬人口為臺灣最大城市,在應對氣候變遷議題上必須是政府與人民共同關注及長期投入。執行氣候行動時須以系統性思考方式,才能激發更多創意與能量,並透過公私協力,共同合作。新北市除努力加速達成2030年減碳目標並積極打造八里淨零碳示範區外,未來將朝更安全、更韌性、更永續的淨零碳目標邁進。

 

新北淨零碳!侯友宜願攜手中央朝2050年淨零碳目標邁進

 

積極參與全球減碳行列 臺北市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

今(22)日是地球日,臺北市長柯文哲宣布臺北市邁向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代表臺北市善盡地球村公民義務,共同承擔國際減碳責任,將與全球一起努力邁向碳中和新時代。追求淨零排放過程充滿挑戰,關乎國家競爭力的消長,為氣候危機下城市轉型再造的契機,北市府將以2030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既有基礎再往前進,採取「由內而外、由公而私」原則,針對擴大再生能源使用、車輛電動化、導入智慧零碳建築、投資新創企業等市政,啟動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評估,作為市府長期減碳政策的執行依據。

臺北市環保局表示,2015年聯合國巴黎氣候協定通過後,2018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PCC)特別報告指出,為達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內的目標,全球需在本世紀中葉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全球迄今有130國及527個城市宣示2050年前達淨零排放,不僅如此,國際知名企業如Apple、Google、Facebook等也陸續宣示達成相關產業供應鏈的淨零排放或碳中和。環保局指出,為避免未來氣候災難造成文明浩劫,主要碳排大國多已經宣示2050淨零排放,這是對人類和地球永續發展ㄧ項無悔的承諾。

臺北市持續致力於溫室氣體減量工作,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架構下推動氣候行動,連續2年發布臺北市自願檢視報告(VLR)。北市2019年排碳量1,160萬噸,已較2005年減量11.3%,中期目標也由2030年減碳25%提高至30%,長期目標則是努力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排放。

環保局表示,達成淨零排放是城市轉型的關鍵,減碳課題已從環保面向擴及產業與能源轉型,並關係到我國未來國際競爭力,從能源、社會、產業、經濟、民生等各個層面,整體都需要以嶄新的思維去擘劃推動轉型,因此北市在2030 SDGs基礎上,將持續推動六大策略,配合國家能源轉型,邁向2050淨零排放:

 一、推動智慧零碳建築:新建物朝向零碳建築發展,同時導入建築能源履歷制度、智慧綠建築設計,確實掌握建築單位能耗,多管齊下,達零碳建築目標,另推動公有與民間建物使用循環建材,帶動循環經濟。
       
二、提升綠運輸:2030年綠運輸占比提升至70%以上,持續建設捷運路網與優化公車路網,推4U(Ubike、Ucar、Umotor、Uparking)共享交通,佈建城市第一哩及最後一哩路。
       
三、運具電動化:提高購置電動機車補助,推動2030年電動機車占比達30%以上,2030年市區公車100%電動化,加速建構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友善電動車環境。
     
四、再生能源建置:擴大太陽光電設備建置容量,加速推動公民電廠設置,引進氫能利用及導入新興儲能設施。
      
五、投資綠色新創產業:臺北市產業發展基金結合民間創投管理顧問公司,投資新創企業以氣候創投優先,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和吸引民間資金投資。
       
六、推動低碳永續採購:制定低碳永續採購規範,公部門率先採購具環保標章、節能標章等低碳認證產品,另規範勞務與工程契約合作廠商必須採用省能源、省資源及低碳產品。

環保局表示,市府預計在今年11月聯合國召開第26屆氣候公約締約國大會(COP26)前,完成臺北市淨零排放路徑評估報告。另外,臺北市永續發展委員會將轉型成「氣候行動暨永續發展委員會」,加強與各界進行氣候對話。環保局強調,站在全球氣候轉型契機點邁向2050零碳臺北,除需要公私協力與NGO共同參與外,也需要與中央共同合作。值此國家能源轉型關鍵時刻,建請中央及早完成「氣候變遷因應法」的立法工作,實施碳定價制度,使排碳成本內化為產業升級的驅動力,強化國家競爭力,中央與地方一起攜手努力朝淨零排放願景邁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