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

⊙【嘉義縣】環保生活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永續環境>環保業務




嘉義縣環境保護局    https://cyepb.cyhg.gov.tw/

嘉減碳 | Facebook


嘉義縣環境保護局 - 再生嘉俱館    https://cyepb.easylife.net.tw/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505 17:12:10)  資源回收不達標,垃圾落地檢查來退運。嘉義縣環保局4月30日退運一輛市公所垃圾車,經查發現228個資源回收物及22.3公斤廚餘,嚴重違反鹿草焚化廠廢棄物進場標準,呼籲民眾應依規定確實分類。

環保局說,本次退運車輛檢查項目以生活中常見的資源回收物為主,共發現5個金屬容器、7個玻璃容器、83個塑膠容器、112個紙容器、21個鋁箔包及22.3公斤廚餘,民眾應避免僥倖心態,增加清潔隊員工作量,耗費不必要的人力、油錢成本。

環保局表示,嘉義縣113年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達0.88公斤,遠高於全國平均0.62公斤,請依規定將金屬容器、玻璃容器、塑膠容器、紙容器、鋁箔包及廚餘等可回收物確實分類,避免垃圾分類不當致退運,不僅影響清運效率,也會造成清潔隊員後續全車破袋的分類困擾。

嘉義縣環保局退運垃圾車 呼籲民眾依規定分類

嘉義縣環保局退運垃圾車 呼籲民眾依規定分類

嘉義縣環保局退運垃圾車 呼籲民眾依規定分類

嘉義縣環保局退運垃圾車 呼籲民眾依規定分類

嘉義縣環保局退運垃圾車 呼籲民眾依規定分類




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新竹市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

 

減碳加倍!竹市推動淨零政策展成效 邱臣遠代理市長:朝宜居永續願景邁進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512 17:12:44)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今(12)日召開「114年新竹市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第一次會議,感謝市民共同努力,第二期溫減方案年均減碳量達4.48萬公噸,較第一期年均減碳量1.97萬公噸成長約2.27倍。邱代理市長說,此次會議除了市府局處首長一同參與外,更邀集相關領域專家委員,共同檢視新竹市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因應推動上的各項進展,研討自願檢視報告、ESG媒合平台及溫室氣體減量等重點議題,透過汲取專業建議與實務回饋,為新竹市「安居科技城」願景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邱代理市長表示,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挑戰,「永續發展」與「淨零政策」已成為國際共同議題,為強化及綜整市政業務,市長高虹安上任後市府成立「新竹市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整合跨局處資源,推動具體行動,全面盤點竹市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施政成果與規劃,第二版自願檢視報告更於113年榮獲財團法人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永續報告書類「金獎」殊榮。

邱代理市長提及,今年度邁入第三版自願檢視報告編撰,持續檢視17項永續發展目標,融合新竹市各項施政策略,並加入在地特色,調整修訂84項指標,進一步納入產官學合作與科技運用亮點成果,展現邁向宜居永續的決心與行動力。期許透過今天的會議汲取委員們的寶貴建議,讓市府團隊未來有更多參考的方向,並具體落實執行方案。

邱代理市長說明,為具體回應2050淨零排放的國家目標,市府也發布「2050淨零排放白皮書」,透過以公帶私方式,訂定「能源、工業、住商、運輸、環境、農漁」等六大部門,共45項推動措施,勾勒出新竹市邁向低碳轉型、淨零綠生活的路徑藍圖,亦推出簡單易懂的「圖卡懶人包」,讓市民快速認識淨零排放及新竹市多元化的淨零策略。白皮書不僅反映市府的政策承諾,也做為未來施政與企業、市民合作的重要參考依據,攜手提高環境品質。

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辦公室執行秘書林正光參議補充,市府為深化永續實踐與凝聚更多合作夥伴,透過112年9月全國首創的ESG媒合平台,迄今已完成媒合13項議題,與31家次企業共同合作;此外,市府亦搭起企業和學術單位跨域合作橋梁,落實USR計畫及辦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達成永續發展目標SDG4優質教育與SDG17多元夥伴關係。

環保局表示,因應全球永續與淨零浪潮,市府建立完善的追蹤及檢討機制,未來將持續精進永續政策執行力與跨域整合,匯聚各界力量及攜手市民齊心乘風破浪,朝向「幸福真永遠」的願景航行。


代理市長邱臣遠召開「114年新竹市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第一次會議,朝宜居永續願景持續邁進。


代理市長邱臣遠召開「114年新竹市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第一次會議,朝宜居永續願景持續邁進。


代理市長邱臣遠召開「114年新竹市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第一次會議,朝宜居永續願景持續邁進。


代理市長邱臣遠召開「114年新竹市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第一次會議,朝宜居永續願景持續邁進。



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金門國家公園


傳統建築活化創造新價值 金門國家公園三十而立展新貌

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4&sms=9009&s=327861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       https://www.nps.gov.tw/

金門國家公園全球資訊網   https://www.kmnp.gov.tw/

金門國家公園 | Facebook


園區分區圖



老屋修復活化再利用 金管處有效提升傳統建築效益

為促進傳統建築保存及活化利用,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金管處)自85年開始,針對聚落內無人使用且具歷史文化、保存價值之傳統建築與所有權人進行協商並取得經營管理權,在不破壞傳統建築樣貌下進行建物修復。修復後的活化方式,除了作為解說展示館及社區工作坊外,亦以標租方式委託經營民宿及特色賣店。截至目前為止,活化標租作為民宿及賣店共82棟,有效提升傳統建築使用效益,並帶動金門觀光遊憩發展及活絡在地經濟。

致力傳統建築保存逾20年 修復經費約7.5億元

金管處表示,金門國家公園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及歷史文化,園區範圍內有漳泉樣式的傳統閩南聚落及清末民初外出經商僑民所引進的洋樓建築,惟多數已無人居住,任其頹圮,該處肩負國家公園保育及提供國人遊憩之使命,開始辦理傳統建築修復及活化利用,至今已逾20年,取得使用權並予以修復的傳統建築共92棟,修復經費約7.5億元,使聚落文化得以永續發展。

持續辦理傳統建築活化 提供遊客多樣化選擇

金管處表示,為提供遊客深度體驗金門傳統閩式建築之美,持續辦理活化標租作業,今年9月又成功完成「水頭13號」、「水頭118、121號2棟合併標租」之民宿標租案,期望未來經營者能夠結合當地遊憩環境提供各項服務,以提升整體活化效益。截至目前為止,傳統建築修復後,活化標租作為民宿共77棟(73棟為閩式建築;4棟為洋樓),約佔金門地區民宿數量17%,作為賣店共5棟(2棟為閩式建築;3棟為洋樓)。標租民宿之風格各有不同,有現代簡約風、古典藝文風、氣質文青風、綠意庭園風及時尚摩登風等,提供旅客多樣化選擇,有些經營者更結合觀星、賞鳥、水上SUP立槳體驗、在地文化及聚落導覽等特色活動,讓旅客瞭解金門、喜歡金門。


軍跡探秘-2022年金門軍事遺產系列線上講座

為了持續推展戰役史蹟的知識性傳播,深化各界對金門戰地文化的了解,並強化對此些軍事遺產保護的觀念,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於111年7月至8月規劃「軍跡探秘-2022年金門軍事遺產系列線上講座」,邀請計畫主持人國立金門大學建築學系曾逸仁副教授兼戰地史蹟與閩南建築研究中心主任、鄭有諒將軍、董森堡議員、杜正宇博士等專家,進行十一場次講座。

金門因鄰近中國大陸,全島多數位於共軍砲擊範圍內,為避免登陸及砲擊破壞,在防禦上採取多層次防線構築工事。在接戰的海岸線,採取數道防禦設施避免共軍登陸襲擊;陸地上則在農田上佈滿反空降樁、反空降堡,各路口與制高點設置機槍碉堡,以及透過地形掩護的砲陣地等;軍事營區則採地下化掩蔽,而有大量的坑道與地下設施。

在全盛時期,金門駐軍超過十萬名,因此除密佈的防禦工事外,村落中亦隨處可見防禦設施、精神標語,以及服務軍人的消費市街、休憩場所。因軍事目的或紀念戰役所產生的設施,包括如用於心戰喊話的播音塔、廣播電台、文康中心、戰史館、紀念碑、軍人公墓等,皆代表金門過去近半世紀的重要歷史。

金管處表示,軍跡探秘講座將於7月6日、8日、13日、16日、22日、29日及8月5日、11日、12日、20日、26日在Google Meet平台線上開講(講座連結:https://meet.google.com/etz-dsgt-nmc,講座時間為19時至21時。期望透過深度的線上講座,分享各領域專家的知識與經驗,讓參與的學員能獲得最深入與珍貴的軍事遺產知識,並培育更多戰役史蹟保存的守護者。如對活動有相關問題,歡迎洽詢:082-313185,解說教育課蔡先生。




2022-03-03感受金門國家公園軍事設施新氣象,帶動觀光新體驗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金管處)表示,金門是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之「海疆重鎮」,走過戰地政務時期,留下相當規模的軍事設施,保有「戰役遺跡」及特殊的「戰地文化」,是在地重要的戰役歷史紀錄。民國84年,金管處成立後,陸續撥用翟山坑道、八二三戰史館等軍事營區及設施,致力於軍事設施保存、整修與活化工作,要帶給拜訪金門的民眾多元的觀光新體驗。

金管處指出,截至目前為止已移撥之軍事營區56處並進行保存及修復,做為公共服務、解說展示、戰役體驗與遊憩休閒等不同型態空間,包含解說展館及周邊環境教育場所8處、解說展館兼賣店或其他營區活化標租11處、自導式遊憩服務景點15處、其他使用(如軍方排雷紀實館使用等)4處,其餘依現況保存維護,修復經費約為2億3千萬元,積極推動戰役史蹟保存與觀光多元化等工作。

結合軍事設施辦理體驗活動及提升各項軍事設施使用效益

金管處進一步表示,鑑於國內戶外遊憩參加人數與日俱增,在依循防疫相關規定下,於111年2月19日辦理「生存遊戲推廣教育訓練活動」,參加人數80人,活動內容包含初階競技射擊活動體驗(IPSC)及生存遊戲體驗等參與的民眾反應相當熱烈。未來也會持續擇定適合的軍事場域辦理相關戶外遊憩活動。

此外,金管處為提升遊憩服務品質,也陸續辦理軍事營區活化標租,作為賣店、民宿及戶外遊憩場域等方式進行經營。已規劃迎賓館、慈湖三角堡、翟山坑道等營區,作為休憩空間及文創賣店,以帶動周邊整體遊憩及經濟效益;古寧頭和平紀念園區則搭配在地鮮蚵特色小吃,提供簡易餐飲;湖南高地、四維五,提供戶外軍事體驗遊憩及民宿服務。另寨子山坑道已於近期進行活化,做為儲酒及觀光酒窖之用。金管處最後表示,經由觀光結合金門在地軍事設施、戰地史蹟、自然地貌等,除可帶動周邊發展與旅遊效益外,也讓更多人能深度認識金門。




2022-01-18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盧淑妃處長履新




分項
連結

TWECOLIVING〔金門國家公園〕



 

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雲林縣麥寮鄉前鄉長蔡長昆彈劾案


麥寮鄉前鄉長蔡長昆彈劾案 雲縣府:監察院認知縣府作為顯與實情不符

雲林縣政府新聞參考資料 114.05.09

針對監察院在麥寮鄉前鄉長蔡長昆彈劾案要求縣府改進事項,雲林縣政府9日表示,監察院認知縣府「坐視廠商面臨工程延宕困境,作為消極」顯與實情不符,縣府於當年接獲民眾陳情,隨即召開「雲林縣陸上風機遷移協調會」,邀請業者、民意代表及在地民眾出席表示意見並達成共識,另於110年6月率先提出發電業者於申請電業籌設許可前應辦理地方說明會,讓案場開發所在地民眾有知情及表達意見權益。

雲林縣政府強調,雲林縣政府一貫堅持綠能開發要成為符合地方需求,促進產業升級,兼具環境保護的設施。今年3月31日經濟部修正「電業登記規則」及「設置地面型太陽光電設施景觀及生態環境審定原則」,新增辦理地方說明會等相關規定,縣府更早在110年6月及112年8月已公告「雲林縣政府再生能源審查原則」,建立審查機制及程序,為綠能設施嚴格把關,並依永續發展(SDGs)為目標,在「一地二用、地盡其利」下持續推動綠能發展,成為能源永續的幸福城市。

雲林縣政府建設處長廖政彥表示,縣府110年6月訂定相關行政指導原則,並多次行文經濟部能源署採納相關意見,113年9月由縣府更主動邀請能源署、雲林地檢署及沿海四個鄉公所召開「雲林縣再生能源業務推動暨打擊綠能犯罪座談會」,建請中央訂定相關標準,後續能源署著手修正,並於今年3月31公告相關規定,建立綠能發展共識,達成共榮共存,帶動產業發展,創造地方經濟繁榮。

雲林縣政府政風處表示,縣府政風單位致力於建構政府部門透明課責的公務環境,強化機關公務人員的廉潔觀念,降低貪腐發生的可能性,提升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落實消除民怨的施政目標。


雲林縣麥寮鄉前鄉長蔡長昆假藉創維1期陸域風電案引發民眾抗爭,藉勢藉端向能源廠商勒索財物,監察院調查指出,雲林縣政府與經濟部能源署坐視廠商面臨工程延宕困境,行政作為消極,要求雲林縣政府、經濟部督促所屬確實檢討改進,並請法務部督促所屬廉政單位持續精進防貪防弊作為,杜絕綠能犯罪 

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125&sms=8912&s=33012


雲林縣麥寮鄉前鄉長蔡長昆,假藉創維1期陸域風電案,向廠商勒索新臺幣320萬元,違失情節重大,監察院通過王幼玲、葉宜津、蕭自佑委員所提彈劾案

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792&s=32925


調查報告

https://www.cy.gov.tw/CyBsBoxContent.aspx?n=133&s=49132

彈劾案文

https://www.cy.gov.tw/CyBsBoxContent.aspx?n=133&s=49117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      https://taichung.forest.gov.tw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因應氣候變遷建構社區韌性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強化里山部落農田生態系經營知能 | 中央社訊息平台


提升職業衛生安全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成功輔導12家造林業者取得證照 | 中央社訊息平台


走進花與光的森林饗宴 來大雪山及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擁抱自然 | 中央社訊息平台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首度舉辦蕨類繁殖技術工作坊 推動原生植物保育與山村綠色經濟 | 中央社訊息平台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攜手第三河川分署、臺中市政府農業局 與台積公司簽署保育合作備忘錄 建構臺中大肚山生態廊道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13 12:08:01)  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已成為全球企業永續發展的重要指標,全球各國政府與企業正積極應對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損失及社會責任等挑戰。為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及「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並推動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機制,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已建置「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旨在透過公私協力導入多元參與機制,協助企業實現淨零排放、生物多樣性保育及地方經濟發展目標。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目前已與根基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攜手種樹守護台灣爺蟬的家」為期20年的合作專案,正式啟動ESG媒合專案,並跳脫傳統企業認養的模式,從環境生態保育、社區參與到促進在地經濟發展著手,具體化實踐企業ESG目標。

嘉義分署表示,透過「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有助於提升企業在環境治理方面的表現,並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育與碳匯經營,滿足企業對ESG揭露的需求。此舉不僅是與企業、地方攜手達成環境永續之目標,更期望能促進地方共好共榮。嘉義分署前於114年1月10日舉辦「自然碳匯及生物多樣性媒合專案」說明會,除向企業宣導媒合平臺建置精神與目標外,並介紹各類媒合專案,及針對碳匯與生物多樣性信用額度、媒合平臺系統操作及專案選擇及構想書撰擬技巧等面向進行說明,獲得企業廣泛支持與好評,不僅展現嘉義分署在ESG領域的積極作為與具體成效,也反映企業對於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媒合專案的高度關注,目前已有多家企業主動洽詢,並表達參與專案執行的意願。

為呼應企業及團體的ESG永續發展需求,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從自然環境(E)、社會文化(S)和公司治理(G)三面向中,針對自然環境(E)及林業社會文化(S)面向規劃多種專案類型,在自然環境面下包含自然碳匯及生物多樣性兩類別,林業社會文化面下包含林業文化與山林文化兩類別。

企業對公開之專案如有意願合作,可於公開徵求期間內填具申請書等文件至媒合平臺供提案機關審查,或可直接聯繫嘉義分署經營企劃科張小姐(05-2787006轉362)了解操作流程。另外,企業亦可依自身的專業、技術、資源等,主動向嘉義分署提出ESG專案合作計畫,經審查符合政策要求且具實際效益者,將可簽訂合作契約,開展具體合作。

嘉義分署持續規劃上架平臺之專案(類型)如下,詳情可至「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網站 https://esg.forest.gov.tw 查詢,並不定期更新上架之專案:

一、種下環境倫理幼苗-嘉南地區保安林環境教育推廣(生物多樣性-其他)
二、點亮漁光森彩熠熠-漁光保安林多元惠益發展(棲地營造)
三、攜手在地守護好美悠境-好美保安林多元惠益發展(棲地營造)
四、攜手守護部落自然資源-拉拉喀斯巨木群手作步道工作假期(山林文化-其他)
五、布袋廢曬鹽田水鳥樂園的轉型之路-布袋鹽田溼地現生機(生物多樣性-其他)
六、二仁溪x-打造「二仁溪流域博物館」2.0-二仁溪流域濕地生態保育專案(生物多樣性-其他)
七、守望將軍水鳥樂園(生物多樣性-其他)
八、從好土到食物森林的ESG環境教育-觸口自然教育中心永續韌性森活專案/第1階段(生物多樣性-其他)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與根基營造公司透過專案媒合平台簽訂「攜手種樹守護臺灣爺蟬的家」合作專案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114年1月舉辦「自然碳匯及生物多樣性媒合專案」說明會,由張岱分署長向企業夥伴說明專案理念與媒合程序


企業夥伴針對媒合平台操作及後續執行提出問題進行討論


林業保育署建置「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網站供企業選擇有意願的專案進行合作


大雪山林道採用綠能源警示燈 旅遊安全再升級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27 09:46:03)  位於台中市和平區大雪山林道是通往熱門的鳶嘴山步道及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必經道路,為確保用路人的安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於林道轉彎處防撞桿上方,裝設太陽能警示燈,提醒遊客減速轉向慢行,兼顧安全及環保,為美麗的大自然提供零污染之友善設施。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表示,大雪山林道是登山健行、賞鳥人士最喜愛的地點之一,沿途林相變化豐富,深受喜愛大自然、登山及賞鳥愛好者前往賞景遊憩。林道因海拔及地形影響,常有濃霧發生,且冬季時節白晝較短,黑夜較長,遊客於傍晚下山時常已天黑,該分署為提升行車安全,於林道沿線多處地點利用既有防撞桿,加裝環保太陽能警示燈,在天色昏暗時,提醒遊客行進方向及減速慢行,使用綠能源每日自動充電及閃燈,讓旅遊安全再升級。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指出,近期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山櫻花已綻放、收費站的梅花、杏花也一同盛開,妝點山區粉紅與白的浪漫組合,更吸引冠羽畫眉、紋翼畫眉等鳥類在花叢間吸食花蜜。根據中央氣象署預報,228和平紀念日3天連假為晴朗的好天氣,歡迎民眾安排一趟賞花之旅。

該分署也提出呼籲,大雪山林道蜿蜒且道路兩側腹地不大,請勿隨意停車影響車行動線,山區開車請將頭燈打開,讓每一次的旅遊都能夠盡情又放心的享受美好的行程。


於林道轉彎處設置反光防撞桿


設置反光防撞桿,自動充電及閃燈,保障行車安全


杏花朵朵迎春


梅花綻放


紋翼畫眉以倒掛金鉤姿勢吸食山櫻花花蜜的逗趣模樣


更多訊息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辦理綠鬣蜥移除教育訓練 與臺中市政府聯手建立中部綠鬣蜥防線

大雪山櫻花夢幻綻放,冠羽畫眉共舞迎賓

「熊熊說故事」到校推廣活動開放報名!從黑熊生態到多元文化素養,帶學生體驗人熊共存之路!

武陵國家森林遊樂區舉辦「臺灣二葉松木質與非木質利用靜態展」 展現林業永續利用及多元價值

八仙山櫻花迎春盛放 來一場賞櫻森呼吸之旅吧!


金蛇獻瑞迎新春 中部國家森林遊樂區春節旅遊資訊一次看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23 11:49:47)  2025農曆春節一連九天假期,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整理所轄大雪山、八仙山、武陵國家森林遊樂區及東勢林業文化園區的春節旅遊攻略,推薦好玩好買的資訊,讓大家蛇年出遊蛇麼都順利!

必去景點推薦-哪裡可以趴趴走

大雪山、八仙山、武陵國家森林遊樂區及東勢林業文化園區是中部地區闔家春節出遊首選,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小神木、稍來山及雪山神木等步道,緩步於中高海拔檜木林中,清新的芬多精,為來年儲備最佳活力,雪山神木、啞口觀景台更是不容錯過的景點;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擁有大片的櫻花林,除了春節期間來賞櫻,推薦天籟步道,在平緩的步道上聆聽潺潺溪水聲,享受林蔭環抱的療癒感受;武陵國家森林遊樂區春節期間除了賞櫻,歡迎大家前往桃山步道眺望七家灣溪,並到桃山瀑布接受負離子洗禮。

春節期間營運調整-蛇麼時間可以玩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提醒,春節期間大雪山及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除夕(1月28日)休園,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小年夜(1月27日)至初一(1月29日)休園,其餘時間皆正常營運,另轄屬之自然步道群如谷關七雄步道、鳶嘴稍來山步道及橫嶺山步道等計13條步道也全數開放,民眾可以在蛇年的起始親近山林,放鬆身心!

春節限定-蛇麼活動都好玩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表示,大雪山及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有豐富的鳥類資源,遊客除了到園區賞鳥,初一(1/29)大雪山及八仙山皆推出「飛鳥騎士總動員」木育DIY活動(時間14:00,每人150元,至遊客中心櫃檯報名),歡迎民眾親手DIY一隻專屬自己的木製小鳥回家。此外,在八仙山綠色走廊初三、初四(10:30、12:00、13:30)加碼免費搗麻糬活動,不要錯過泰雅族團圓滋味!東勢林業文化園區1月25-26日搶先推出光之市冬日市集活動,修理工廠《山之譜》特展開展中,可利用春節假期感受林業文化的魅力。

暖心福袋春節開賣-山林永續產品帶回家

為了迎接2025年新春,大雪山及八仙山遊客中心賣店,初一起推出限量福袋,售價999元(價值1,400元),限量20個售完為止,福袋內除了有人氣臺灣原生種布偶一隻,還有大雪山及八仙山的精選商品,一次將兩個園區的商品帶回家,共享山林永續!

春節交通措施-免費專車接駁

為了讓遊客可輕鬆走春,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初二至初四(1/30-2/1)提供免費接駁車,從豐原客運谷關總站對面到八仙山遊客中心,定時提供免費公車接駁服務。自行開車的朋友可將車停在谷關立體停車場,回程憑入園發票至谷關立體停車場旁全家便利商店繳費,即可折抵停車2小時。

春節出遊掌握大雪山、八仙山、武陵國家森林遊樂區、東勢林業文化園區與自然步道相關旅遊資訊,請至台灣山林悠遊網 ( http:// recreation.forest.gov.tw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官網 ( https://taichung.forest.gov.tw ) 及各場域官方臉書查詢。


大雪山及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飛鳥騎士總動員」木育DIY


大雪山及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年節福袋初一開賣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雲海景色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修理工廠「山之譜」特展


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接駁車資訊


臺東縣綠島「聚落式污水自然淨化設施」

  

綠島餐旅業污水與油脂管理宣導 攜手業者與民眾共護海洋環境 | 中央社訊息平台


「聚落式污水自然淨化設施」有效降低污水流入海洋 守護綠島海洋生態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26 17:11:36)


「聚落式污水自然淨化設施」有效降低污水流入海洋 守護綠島海洋生態

綠島以其豐富的海洋生態環境聞名,是推動臺東離島旅遊發展的重要資源與力量,為了保護當地的海洋環境,臺東縣環境保護局在綠島中南寮地區設置了「聚落式污水自然淨化設施」,今年透過駐點人員的專業維護與工法調整,累積處理生活污水總量已達10.1萬公噸,為確保污水處理效益達到標準,淨化設施定期進行水質檢測和監測。

臺東縣政府表示,隨著綠島觀光業的蓬勃發展,旺季旅遊人口激增,每日產生的污水量也隨之大幅增加,若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海洋,將使周邊海域遭受污染,直接影響當地海洋環境、珊瑚礁生態及海底景觀資源,呼籲遊客與當地居民攜手合作,減少污水排放,優先選用具有環保標章的清潔產品,共同守護這片自然環境,為保護離島海洋生態盡一份心力,邁向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第6項「淨水與衛生」及第14項「海洋生態」的目標。

臺東縣環保局說明,每逢旅遊旺季期間,「聚落式污水自然淨化設施」會因為污水量上升而增加操作上的困難,今年環保局透過現場環境滾動式調整維護工法,不僅提升污水收集量,也有效降低未處理污水流入海洋的風險,減少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同時結合環境教育課程及宣導活動,推廣減污理念,增強居民與遊客的環保意識。

環保局呼籲,聚落式污水自然淨化設施是守護島上生態的最後防線,希望大家從日常生活習慣著手,減少污染源,不僅能有效延長設施壽命,也能共同保護綠島珍貴的海洋資源,實現經濟與環保的永續共存。


「聚落式污水自然淨化設施」有效降低污水流入海洋 守護綠島海洋生態



新竹市ESG

 

竹市府攜手台積電推動「植樹薪傳計畫」 5.5公頃綠意啟用展成果 | 中央社訊息平台


竹市府攜手園區企業推動ESG媒合平台 高虹安市長:公私協力共築「宜居永續」城市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17 17:17:49) 公私協力創造雙贏,打造「宜居永續」城市!全球積極朝永續發展和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邁進,新竹市身為科技發展重鎮,知名國內外企業進駐,為促進地方政府與企業攜手合作,共推ESG永續環境,今(17)日市長高虹安率領市府團隊,於台灣科學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辦理座談會,推廣ESG媒合平台,共33家企業、44人參與,藉由業務交流凝聚共識,期能更快速協助企業達成ESG目標,攜手構築宜居永續的低碳城市。

高市長表示,市府施政向來重視環保,持續與各企業推動多元合作,更於去年9月率全國之先首創推出「ESG媒合平台」,橫跨12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合作議題,透過平台公開發布的機制,增加市府與企業相互了解需求的機會,攜手解決經濟、社會及環境問題,落實節能減碳,逐步完善淨零藍圖,邁向幸福友善的安居科技城。市府目前提供30個合作議題,包括義消認養消防教育訓練基地訓練設施及公園認養等15項案件持續洽談中,自平台開放後,已有2家企業透過自提方案與市府相關單位接洽。

高市長指出,市府與企業合作ESG已有多項成功案例,齊力打造健康安心的城市綠肺與休憩場域。「空氣品質淨化區認養」成效尤佳,其中千甲空氣品質淨化區參加環境部優良認養單位甄選活動,已五度蟬聯獲獎,由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與千甲園丁水環境巡守隊協助環境維護等工作;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執行「植樹薪傳計畫」,於南寮漁港、青青草原等地植樹,推動都市綠化;更與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金城湖棲地改善」,於金城湖畔設立標示電子看板,推廣生態環境教育,增加遊客吸引力。

高市長說明,除企業提供資源與人力外,市府也提供專業資源與管道予企業,如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與市府合作「職場代謝症候群個案轉介與醫療資源共融計畫」,市府協助將健檢報告異常個案轉介至代謝症候群計畫合約診所,透過醫療專業照護介入,促進企業職場員工健康。

環保局長江盛任說明,ESG媒合平台目前囊括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12項相關議題,協助企業符合ESG目標、扣合企業ESG永續發展願景,企業可透過市府及環保局官網首頁進入ESG媒合平台( www.hccepb.gov.tw/ESG/ ),了解各議題內容,若有其他合作議題,也可透過自提方案,進一步聯繫市府,促進雙向溝通及交流,達到媒合目的。民眾也可上媒合平台網頁了解各項合作議題與最新合作情形,一起關注市府與企業致力於淨零永續的合作成果。

環保局表示,竹市在台灣是重要的科技城市,肩負城市經濟發展與社會永續環境的責任,市府去年12月成立「新竹市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辦公室」,作為專責單位,持續管考永續發展指標及追蹤ESG媒合平台成果,同步推動淨零綠生活,以提高環境品質,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11永續城市,持續跟進國際腳步。

活動中合照。

高市長致詞。


新竹市環境保護局(ESG)首頁

https://www.hccepb.gov.tw/ESG/index.php

ESG分別是環境保護(E,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Social)以及公司治理(G,Governance)的縮寫,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態評估企業的數據與指標。

在聯合國的號召下,歐盟及臺灣金融機構皆推出相關ESG法規,例如:臺灣金管會2022年「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規範2023年開始分階段推動上市櫃公司須提出ESG報告,目標2029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確信,營造健全永續發展生態系。

除了企業,中央政府機關及地方政府也陸續進行檢視,提出「政府機關自願檢視報告(Voluntary Department Reviews, VDRs)」及「地方政府自願檢視報告(Voluntary Local Reviews, VLRs)」。

此外,全球2050淨零排放及國際供應鏈影響,歐盟已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2023年10月試行、預計2026年開始收取碳關稅,另美國也提出《清潔競爭法案》(CCA),一旦通過最快2024年開始收取碳關稅。我國行政院也核定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並於2023年8月7日正式成立「臺灣碳權交易所(TCX)」等,以因應國際相繼徵收碳稅的議題,甚至強調100%使用綠電的RE100全球再生能源倡議。

以上種種國內外的產業環境變化與規範的變革,衝擊包含半導體等各項產業。因此,如何與企業攜手合作共創永續環境、迎接未來的挑戰,不僅是企業,更是新竹市府刻不容緩的課題。有鑑於此,實現永續城市、落實ESG勢在必行,透過開放新竹市場域,建置「新竹市ESG媒合平台」,與企業合作共創永續環境,協助企業達成ESG目標,同時提升本市整體生活品質,在永續經濟到來的時代,保持城市與企業競爭力。

企業可透過本平台了解各議題內容,平台針對所提供各合作議題均有詳盡的媒合資訊,包括:權責單位、需求說明、場域說明、執行方式及各項權利義務等;企業若有其他合作議題,亦可透過自提方案,連繫本市環境保護局及相關權責單位,促進雙向溝通及交流,達到媒合目的。



2025年5月8日 星期四

⊙【新竹市】環保生活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永續環境>環保業務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24 17:12:26)  落實資源回再利用,打造永續發展城市!新竹市政府攜手量販店及3C賣場等5家業者,將於5月1日至6月30日舉辦為期兩個月的「回收生活節」。環保局表示,活動期間於指定日期、攜帶指定六大類資源回收物至合作店家,就可兌換面額10至100元不等的現金抵用券,讓回收成為日常習慣,永續理念深入生活每一刻。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市府致力推動「淨零綠生活」,「回收生活節」不僅是推廣資源回收的重要活動,更是展現竹市堅守環境責任的年度盛事。去(113)年活動吸引844人參與,共計回收廢乾電池731公斤、廢高壓容器68公斤、廢電扇206台、廢鍵盤144台、廢筆記型電腦329台、廢平板電腦357台,展現市民對資源循環循環再利用的積極響應。

今年市府將持續攜手市民展現回收行動力,深化落實市長高虹安「宜居永續」施政理念,共同打造更幸福、更永續的新竹市。

環保局指出,活動指定回收6類資源物,採秤重或計量兌換10至100元不等的現金抵用券,品項包括廢乾電池1公斤10元、廢高壓容器空瓶1公斤10元、廢電扇1台50元、廢鍵盤1台10元、廢筆記型電腦及廢平板電腦7吋以上1台100元,每人每品項限兌換3份,數量有限兌完為止。特別提醒,抵用券視同現金且限於兌換當店購物折抵使用,逾期或跨店無效。

環保局分享,經常到大潤發採買的翁先生表示,他平時就有將家中閒置的3C產品與電池妥善分類的習慣,每年也都固定參與「回收生活節」。「順路採買、順手回收,還能換抵用券,環保又實惠」,讓退休生活更有環保參與感,也增添小確幸。

環保局提醒,回收「高壓容器」,如瓦斯罐、噴霧瓶等,務必落實「完、包、警、收」四大步驟,完全排空內容物、獨立包裝、註明示警並妥善交付回收,才能確保回收安全與效率。此外,鋰電池與乾電池應分開回收處理,以避免潛在的起火風險,保障清潔人員與環境的安全。民眾只要多一分細心,就能為資源回收與永續生活貢獻更多心力。

【5家業者回收品項、日期與時間一覽】

●大潤發(忠孝店、湳雅店)回收項目:廢筆記型電腦、廢平板電腦、廢乾電池、廢高壓容器空瓶
忠孝店:5/6、5/20、6/10、6/24
湳雅店:5/15、5/29、6/5、6/19
時間:每場次 14:00至16:00

●NOVA(新竹店) 回收項目:廢筆記型電腦、廢平板電腦、廢乾電池、廢鍵盤
日期:5/1至6/30
時間:11:00至21:30

●順發3C(新竹店、經國店)回收項目:廢筆記型電腦、廢平板電腦、廢乾電池、廢電扇
日期:5/1至6/30
時間:10:00至22:00


「回收生活節」活動EDM。


「回收生活節」活動EDM。


「回收生活節」活動EDM。


「回收生活節」活動EDM。


「回收生活節」活動EDM。 


竹市強化垃圾分類成效顯著提升資源回收率 減少焚化爐負擔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805 11:33:24) 新竹市政府落實「宜居永續」施政策略,提升垃圾分類效能及資源回收率,減輕營運已逾23年的焚化爐在升級整備期間的負擔。新竹市環保局自去年3月起,以柔性勸導方式為主,加強抽查垃圾車沿線與定點(社區大樓、學校及機關團體)垃圾分類情形,去年抽查95件,不合格率76%,同時加深加廣宣導工作。至今年1月至7月,共抽查58件,不合格率已降至47%,顯著提升民眾垃圾分類習慣。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氣候變遷帶來的負面影響極大,市府團隊重視環保,致力朝向2050淨零碳排,帶領民眾落實各項環保政策,包括節能減碳、垃圾分類、源頭減量、資源循環再利用等,進而實現淨零綠生活,讓後代子孫有更美好的生活環境,擁有宜居永續、幸福友善的低碳家園。

環保局長江盛任表示,自去年起針對垃圾車沿線與定點,加強垃圾分類破袋稽查,垃圾若錯置,環保局人員當場勸導,並示範正確分類,經統計垃圾錯置前3名為紙容器、塑膠容器及廚餘(如剩食、軟果皮等)。為幫助民眾正確分類,避免垃圾錯置遭致罰鍰,詳細分類資訊請參見新竹市環保局資源回收網 ( https://reurl.cc/xaqb74 ),環保局亦有垃圾分類文宣提供索取張貼。期望民眾共同提高環境品質,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6環境品質,打造健康安心的城市。

環保局表示,家戶、家戶以外非事業及事業員工生活產生之一般廢棄物,應分「資源物、廚餘、一般垃圾」三大類,廚餘應先瀝乾水份,並分類暫時貯存於桶、箱、袋或子車等容器設施,始得排出。環保局針對垃圾強制分類稽查,告發認定標準包括下列四項:一、垃圾桶中夾雜有三個(含)以上之環境部公告應回收廢棄物之資源垃圾者。二、垃圾桶中夾雜廚餘二袋(盒)(含)以上者。三、資源回收桶中明顯夾雜一般垃圾或廚餘。四、廚餘回收桶中夾雜二個(含)以上一般垃圾,如塑膠袋、衛生紙、竹筷等。

環保局說明,日後將加強黑色垃圾包的破袋稽查,並請民眾配合使用「可辨別內容物垃圾袋」,透明或半透明垃圾袋有助於提高辨識度,縮短檢查和收運時間。鼓勵民眾重複利用購物袋,如衣服包裝袋、買菜的透明或半透明塑膠袋轉變為垃圾袋,達到源頭減量、資源再利用的雙重效果。

環保局指出,近期將加強檢查跨縣市交界處,如金山、內湖、舊社、舊港等區域,避免鄰近縣市民眾騎車載運垃圾至竹市傾倒或棄置,這種行為會破壞環境衛生,也增加新竹市的垃圾處理壓力。清潔隊員將拒收這類垃圾,同時加強抽查和宣導,遏止垃圾越界不當行為。

環保局補充,為強化社區住戶垃圾分類並減少垃圾錯置,市府今年針對50戶以上社區推出資源回收設施改善補助計畫,共有10個名額,將舉辦社區宣導說明會,透過圖文並茂的實例說明、互動有趣的有獎徵答,讓住戶能更清楚瞭解正確的垃圾分類,聯絡窗口張小姐,電話:5368920分機4035,額滿為止。此外,提醒民眾要確實分類,經勸導未改善者,將依廢棄物清理法處新台幣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

照片1-沿線破袋稽查執行情形

照片2-垃圾包破袋違規樣態二塑膠容器

照片3-落實垃圾分類宣導文宣

照片4-社區垃圾分類說明會宣導

照片5-垃圾破袋稽查當場勸導分類




落實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竹市環保局:7月起加嚴稽查垃圾分類 違者拒收垃圾包 嚴重者可處罰鍰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705 18:30:24)  新竹市環境保護局為加強落實垃圾分類政策,提高資源回收率,延長焚化爐使用壽命,自今年3月起,在重點商圈如金山街區、東門圓環、城隍廟、光華商圈和香山大庄等區域,針對商家進行垃圾分類破袋稽查,截至6月止共計抽查100家次,檢查243袋垃圾包,商家垃圾錯置情形以垃圾包內夾雜紙容器、鐵鋁罐及廚餘類(如茶葉渣、咖啡渣、軟果皮等)佔據前3名。環保局表示,為督促商家遵守垃圾分類規定,將自7月起加嚴稽查,針對違規者予以拒收垃圾包,嚴重者可處以罰鍰等措施,以利提升垃圾分類成效。

市長高虹安表示,市府重視永續環保,致力營造清新乾淨的生活環境,並積極推動垃圾減量和節能減碳工作。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是全球趨勢,淨零綠生活需要全民共同努力,市府、商家、民眾共同配合垃圾分類工作,實現垃圾減量、資源循環再利用的最高目標,一起打造宜居永續、幸福友善的新竹市。

環保局長江盛任表示,環保局從去年3月起,針對一般民眾與商家,以柔性勸導為主、開罰為輔,強化垃圾分類,減輕焚化爐於升級整備期間的負擔。今年3月起,在住商密集的重點商圈,包括金山街區、東門圓環等區域,進行破袋稽查,抽查對象涵蓋餐館業、飲料店、小吃店等,截至6月止共計抽查100家次,檢查243袋垃圾包,其中有115袋垃圾包不合格未確實分類,垃圾包內含有3種以上的資源物品,以紙容器、鐵鋁罐及廚餘類(如茶葉渣、咖啡渣、軟果皮等)佔據前3名,環保局人員當場勸導,並示範正確分類,提醒商家應於營業場所內先行設置垃圾分類設施,明顯標示「資源物、廚餘、一般垃圾」三大類,讓使用者容易辨識做好分類。

環保局說明,家戶、家戶以外非事業及事業員工生活產生之一般廢棄物,應分「資源物、廚餘、一般垃圾」三大類,並分類暫時貯存於桶、箱、袋或子車等容器設施,始得排出。環保局針對垃圾強制分類稽查,告發認定標準包括下列四項:(一)垃圾桶中夾雜有三個(含)以上之環境部公告應回收廢棄物之資源垃圾者。(二)垃圾桶中夾雜廚餘二袋(盒)(含)以上者。(三)資源回收桶中明顯夾雜一般垃圾或廚餘。(四)廚餘回收桶中夾雜二個(含)以上一般垃圾,如塑膠袋、衛生紙、竹筷等。

環保局強調,若垃圾分類不確實,將增加垃圾車清運負擔,例如廚餘經壓縮造成噴濺,而資源物高壓容器也會對清潔隊員造成安全危害。若是每家商家與每位民眾都能從日常生活做好垃圾分類,不僅有助於提高環境品質,還能保護清潔人員的工作安全,也能提升焚化爐處理效率,進而延長使用壽命。若試算,竹市現有垃圾清運路線共131條,每條路線每日減少500公斤垃圾,整個城市每日可減少6萬5,500公斤垃圾,是很可觀的減量成果。

環保局提醒,餐館業排出廢棄物應屬一般事業廢棄物,排出時應依一般垃圾、資源回收物及廚餘妥善分類,避免垃圾包內含有資源物品及廚餘,違者依《廢棄物清理法》第28條或第36條處新台幣6,000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民眾若未妥善分類,則依《廢棄物清理法》第12條處新台幣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

環保局補充,請商家及民眾注意,每日排出垃圾包重量超過15公斤,將被拒收,建議委託公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進行清運,詳細資訊可查詢環境部資源循環署之清除處理機構服務管理資訊系統網站 ( https://wcds.moenv.gov.tw/WCDS/ ),並得向環保局申請免除隨水費徵收清除處理費。

環保局表示,為提升垃圾分類的認知,特製作分類文宣提供索取張貼,減少垃圾錯置,民眾多察看也可避免罰鍰。大家一起來做好正確的垃圾分類,查詢新竹市資源回收介紹 ( https://reurl.cc/xaqb74 ),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6環境品質及SDG11永續城市,營造健康安心的低碳家園。

稽查人員執行沿線破袋時情景照

沿線垃圾包破袋違規樣態—紙容器

稽查人員目視查看垃圾包外觀是否內含違規資收物或廚餘

若含有違規資收物或廚餘時拆包畫面

使用深色(或黑色)垃圾包破袋畫面



新竹市環境保護局      https://www.hccepb.gov.tw/

網站導覽





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

資源循環新創產業聯盟

 

《資源永續 創新領航》 資源循環新創產業聯盟成立!

https://enews.moenv.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64009aeb-3c51-4b42-9a24-80a4b4ce38ef

面對全球循環經濟與淨零轉型浪潮,台灣新世代正以創意與實踐推動永續革命。從力行減塑生活、資源再生到創新科技應用,青年行動力正加速產業邁向綠色經濟與循環創新。

為強化青年創業動能,環境部於今(6)日正式成立「資源循環新創產業聯盟」,象徵政府與青年攜手打造「綠色台灣品牌」的具體行動。

其中8家青創廠商搶先至「循環再設計中心」展出成果,包括開發飲水地圖app、將蜆殼再利用為鈣循環清潔劑、運用麵包邊角料釀造永續啤酒、咖啡渣作為防水積木靴、尿布回收再生塑料及再生紙、廢漁網尼龍製成鏡框、廢木材製木醋液清潔用品、將處理廚餘黑水虻製成肥料、飼料等,充分展現綠色創業的多元潛力與產業量能。

環境部將提供資金補助、轉型輔導與資源整合等行動方案,全面助攻青年實踐循環創新,促進地方創生,加速新創產業鏈結國際、邁向全球市場。


百億基金支持 綠色經濟蓬勃發展

「百億投資」、「市場串連」、「完善法規」是環境部推動循環經濟的具體三箭。環境部長彭啓明於成立儀式中表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循環經濟是實現淨零轉型的關鍵戰略,面對關稅考驗,總統賴清德亦指示要以「Green MIT」打造綠色臺灣品牌,並以珍稀資源的內循環來因應,臺灣不能只有半導體,循環經濟產業未來將是臺灣在國際社會中立足的重要產業。

資源循環產業是我們的伙伴,公私協力參與循環經濟相當重要,彭啓明回顧自身投身新創產業的經驗,直言資金、通路與法規是新創三大考驗,環境部正在著手處理。

彭啓明說明,環境部已成功向國發會爭取百億元「綠色成長基金」,預定本月底正式公布內容,支持減碳與循環經濟相關項目,協助企業發展,除了針對具規模的公司進行千萬元以上等級的投資外,也規劃針對中小型微創類型企業進行百萬元等級的投資。

至於通路,環境部將攜手其他部會,協助媒合國內外通路,以串連市場。至於法規,「資源循環推動法」草案環境部已大致完成,預估下半年送入立法院。

彭啟明強調,透過「資源循環新創產業聯盟」的成立,將有效串接產業鏈資源,擴大循環經濟規模,打造蓬勃的綠色經濟生態系,實踐「零廢棄、真永續」的願景,也盼民眾在生活上進行廢棄物源頭減量,以及優先選擇資源循環的產品與服務,一起用新臺幣支持循環經濟。

行政院交通環境資源處處長陳盈蓉也出席聯盟成立大會力挺,強調產業形成聯盟是臺灣推動循環經濟的最大的動力。循環臺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則表示,循環經濟要走出舒適圈的挑戰並不在技術,而是循「好主意」、「好治理」、「好生意」三部曲逐步實現。

建構創新平台 深化產業動能

資源循環署賴瑩瑩署長說明,政府近年積極推動資源循環零廢棄政策,並藉由「資源循環績優企業遴選」與「2030超越圈圈-循環經濟新創展」等活動,展示循環產業的創新成果。去年成立的「8+N資源循環聯盟」已成功串聯多方資源,今年更進一步成立「資源循環新創產業聯盟」,深化產業創新量能,共同擘劃永續循環藍圖。

四大領域跨域整合 帶動循環經濟新動能

在今日活動中,由聯盟召集人—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張豐藤董事長,說明「資源循環新創產業聯盟」的運作機制與未來願景。張召集人表示,聯盟橫跨循環科技、循環共享、新創服務及循環文創四大領域,將致力整合上下游產業資源,促進技術交流與創新應用,打造全方位的跨域協作平台,為循環經濟注入全新動能。

活動現場同步邀集8家青創廠商展出成果,充分展現綠色創業的多元潛力與產業量能。

全力支持青年創業行動

彭啓明部長強調,這群年輕人以行動證明,永續不只是口號,更是生活的一部分。環境部將成為青年堅實的後盾,鼓勵他們「敢試、敢創、敢改變」。未來,環境部將整合「綠色成長基金」、啟動「循環再設計中心」作為育成基地,全方位支持青年創業行動力。

從在地扎根 走向國際舞

環境部預告,將於6月5日正式啟用「循環再設計中心」,作為資源整合與創新加值的核心基地,從在地出發,鏈結全球資源,攜手更多青年打造循環創新的示範場域,為台灣永續未來注入源源不絕的創新動能。

青年創業,正成為推動台灣永續轉型與全球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力量。「資源循環新創產業聯盟」將帶領台灣向世界展現綠色新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