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1日 星期五

〔連江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社論/打造優質公廁為形象加分

2024-12-07   馬祖日報


社論/維護公廁清潔人人有責

2024-08-21   馬祖日報


石牆瓦頂芹壁公廁 獲推薦為全縣最具特色公廁

2022-11-29    馬祖日報

【本報訊】擁有閩東建築外觀的芹壁公廁,111年度獲地方政府推薦為全縣最具特色公廁,這間公廁內部稱不上高級豪華,但石牆瓦頂和聚落景觀相融,若不靠近看還不知道是間公廁。

為整體性提升我國公廁品質,並營造良性競爭、互相學習的正向氛圍,環保署111年度首度辦理「我家的公廁超級讚-全國績優公廁評比活動」,邀請專家學者為期一個月實地考評作業,遴選出20處績優公廁並進行公開表揚。

環保署指出,公廁整潔管理已不再像過去只注重不髒、不濕、不臭的環境而已,在科技日益躍進時代更需掌握趨勢脈動,適時導入智慧化管理,推動多元友善人性化服務項目,以照顧到不同族群需求,此資源永續循環利用加值經營理念,更是國內民間企業未來推動優質公廁重要方針。環保署表示,此次評比活動是依公廁所屬管理單位經營型態,分為加油站、交通場站、超商及觀光遊憩等四大類,參與競賽者都須由該主管單位主動薦舉參賽,環保署特聘請專家學者到現場進行考評,除基本環境乾淨程度項目外,也納入友善設計、省水節能、企業社會責任、多元友善等永續環保項目。

環保署在本次表揚對象外,也特別增列22處由各地方政府環保機關推薦轄內優良且最具特色公廁,藉由本次活動,特別感謝這些公廁管理單位,在過去硬軟體方面持續維護公廁優質環境,讓民眾享有他們所提供高品質又方便的如廁環境!

公廁整潔維護及環境品質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指標,感謝辛勞第一線清潔夥伴外,環保署也呼籲民眾不要忘了我們與生俱來如廁禮儀,相信在您與我都存有為下一位使用者提供優質公廁環境信念下,一定能隨時隨手做好維護公廁環境乾淨清潔,共同展現出「公廁如我家廁所」優質風貌!

發布單位:北竿鄉公所



〔金門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澎湖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花蓮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臺東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屏東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嘉義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嘉義市〕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雲林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南投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彰化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苗栗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新竹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新竹市〕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宜蘭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基隆市〕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2025年1月29日 星期三

〔新北市〕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桃園市〕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臺中市〕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臺南市〕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高雄市〕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建構優質公廁相關訊息索引

 

優質公廁推動計畫(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 重要政策)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2024 全國績優公廁評比

TWECOLIVING2022 全國績優公廁評比


TWECOLIVING11月19日。世界廁所日(World Toilet Day)


TWECOLIVING臺北市公廁環境衛生管理自治條例


TWARCHINDEX社會團體【社團法人台灣衛浴文化協會】Taiwan Toilet Association


TWARCHINDEX:吉光片羽【建築攝取網】衛浴文化協會刊物


BUILDINGFOCUS衛生紙丟馬桶


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臺中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基隆市〕 〔宜蘭縣〕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屏東縣〕

〔臺東縣〕 〔花蓮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2025年1月25日 星期六

114年度高雄市社區營造實施計畫

 

高雄推動淨零減碳社區營造受理申請 都發局:最高補助30萬元

為推動結合淨零減碳理念的社區環境營造,高市府推出「114年度高雄市社區營造實施計畫」最高補助30萬元。都發局表示,新增社造點如零碳綠環境及多元整合型提案至3月31日截止,而既有社造點維護管理提案至2月27日截止,有意願提案社區,請依照計畫圖卡瞭解申辦流程。

都發局表示,計畫第一類「零碳綠環境」,以整理社區閒置空地,採多元減碳措施,提升社區生態價值,像是選用原生樹種或固碳喬木來綠化環境、廢棄木材作成休憩座椅或回收寶特瓶改造成裝置藝術等手法,透過使用在地素材或再生環保材料,讓資源循環再利用,不僅能美化社區環境,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讓環境更永續宜人。

第二類「多元整合型」著重於社區空間改造,並結合其他補助資源及創新行動,像是開展社區服務、特色活動、實作體驗等,營造多元生活場景,亦可發展微型地方創生,推廣青創、文創事業與生態旅行。

第三類「既有社造點維護管理」則是111年12月31日以前獲政府相關綠美化補助完成之社造點,可申請本(113)年度維護管理所需之工具、材料、植栽補植、志工便當、茶水等費用。

都發局強調,透過社區營造補助,鼓勵社區居民關注生活環境品質,自主參與環境改善;都發局並有專業社規師輔導機制,為社區提供自力改善環境的協助,共同營造更美好的社區空間。新增社造點提案於3月31日截止,維護管理提案於2月27日截止,歡迎各社區把握機會踴躍提案,共同為永續環境努力,詳情可洽都發局(07)336-8333#2646或社規師輔導團0932-744-896,申請書表可至高市府都發局網站下載 ( https://community.kcg.gov.tw/GBA/web_page/GBA010100.jsp )。





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

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打造特色公廁 點亮在地風貌!|環境部

為響應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讓所有人有一舒適、安全及有尊嚴的如廁環境,提升觀光旅遊感受,翻轉民眾對公廁刻板印象,環境部自114年至119年將至少投注新臺幣6億元,推動打造特色公廁至少30座。環境部已於今(114)年1月6日訂定實施「特色公廁推動計畫」。




特色公廁的推動,邀請建築師或設計師整體規劃、創意設計,融入城市風貌、都市美感,並結合風、土、水、陽光、人、產業等在地環境特性、藝術或文化特色進行特色營造;邀請民眾參與,打造在地特色亮點;採用綠建材、循環或資源再生建材或元件及易拆裝清潔單元設計等綠色營造;建造性別、高齡、親子、無障礙(含人工造口)、穆斯林等友善服務,及提供衛生棉(條)等衛生相關用品;導入空氣品質通風性感測、空氣品質異味性感測、人流數量感測及環境溫溼度感測等智慧化管理、使用者意見及需求即時回饋;搭配廣告經營及民間或企業團體認養,創造自給自足之維護管理模式,達到公廁之永續經營。

本計畫採競爭型補助方式,以直轄市、縣(市)政府為申請機關,於114年3月31日前提送特色公廁規劃書(含外觀規劃與配置)至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邀請專家學者審查遴選。依遴選結果分階段補助獲選單位設計經費,並依細部設計結果補助工程經費,每座公廁最高補助工程經費新臺幣2,000萬元。

本計畫優先補助觀光旅遊人潮熱區,如夜市、觀光市場、商圈、老街等,以及公園、原民聚落與交通轉運區等地點興建特色公廁;不補助公廁土地為私有地且為私人管理者、中央部會公廁、各地方政府教育局轄管各級學校及未符合建築法規之公廁。

環境部期透過特色公廁的興建,拉拔提升公共廁所的質量,更是希望透過創造有文化、有故事的特色公廁,帶動民眾關注並珍視如廁禮儀與文化;讓旅客們也能在人潮多的地區有個舒適、安全、有尊嚴的佇足休息處所。



2025年1月22日 星期三

公民社會的淨零沙盒實驗-以科技力、社會力、網絡力構築淨零社會基盤

 


出席「公民社會的淨零沙盒實驗」展示會暨論壇 鄭副院長提出「就源減碳」、「制度創新」及「社區驅動」形塑2050淨零轉型台灣模式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今(22)日出席「公民社會的淨零沙盒實驗-以科技力、社會力、網絡力構築淨零社會基盤」展示會暨論壇時表示,政府已針對能源、製造、運輸、住商、農業及環境等六大部門的碳排放源進行「就源減碳」,並提出「五大制度創新」,包含:淨零科技導入、以金融創新、綠色金融帶動產業轉型、制定排碳有價制度、推動法規調適、擴大培訓綠領人才投入等,應再輔以「社區驅動與公民參與」,結合公民豐沛的創新能量,在地實踐臺灣的淨零轉型,向世界展現臺灣新的氣候治理典範。

鄭副院長致詞時表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自2023年推動淨零科技方案,並透過臺灣淨零科技方案推動小組,結合科技力、學術力、社會力,跨領域整合研發政策,形成臺灣淨零轉型與永續發展的驅動力量。身為行政院第一屆永續長,她要向國科會、臺灣淨零科技方案推動小組,以及「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氣候變遷與淨零轉型專案小組所有成員致上誠摯感謝與敬意。

鄭副院長指出,賴清德總統在「國家希望工程」中揭示「綠色成長與2050淨零轉型」願景,並提出五大轉型策略,包括:建構智慧共享的綠能戰略、推動數位與綠色產業的雙軸轉型、形塑淨零永續綠生活、政府會作為淨零轉型最強而有力的後盾,以及推動不遺漏任何人的公正轉型。

而沙盒計畫推動的這兩年中,參加的 35 個試點單位,不乏有許多年輕人參與其中,透過多元淨零科技研發主題,實踐淨零轉型,包括:微水力發電、低碳農業、農廢再利用、永續產銷與社區、自然碳匯及都市循環經濟等領域,提出了許多實踐的方法。

鄭副院長強調,透過多元的實踐方式,不僅是一種「社會創新」的過程,更展現永續創新力量,形成各式創新的實踐方案,並發展出屬於臺灣特有的淨零轉型模式,以在地模式回應在地議題,為政府帶來更宏觀的社會視野與啟示,也為在地產業轉型帶來新機會,同時也達成社會生活的轉型。

鄭副院長提到,行政院預計於明(23)日總統召開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進一步提出臺灣下一階段的「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3.0)目標,包括:2030年、2032年及2035年減碳目標,以接軌國際,展現臺灣更強大的減碳決心。

鄭副院長進一步說明,環境部先前已宣示,2030年減量幅度將由原先2022年發布的「較基準年(2005年)減量24%加減1個百分點」提升為「28%加減2個百分點」,而這項目標的擬定,是透過「由下而上」及「由上而下」兩種方式形成。

在「由下而上」方面,由各部會優化其過去在「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中,所自主提出的減碳行動計畫;同時,透過淨零專案小組會同國科會專家小組,「由上而下」指定20項「旗艦減碳行動計畫」,而每一項行動計畫均可具體估算出減碳效益,可說是一份兼顧理想與可行性的臺灣總體減碳行動計畫,並據此核實堆疊出2030年、2032年及2035年減碳新目標。

鄭副院長強調,不論「旗艦減碳行動計畫」或各部會「自主減碳行動計畫」都是針對《氣候變遷因應法》所提能源、製造、運輸、住商、農業及環境等六大部門的碳排放源進行「就源減碳」。

而為驅動整體淨零轉型,除推動個別減碳行動計畫外,必須帶動更大規模、更全方位的「制度創新」,不論是產業的綠色製造、循環經濟、低碳轉型、食衣住行各方面的生活轉型,以及在地的社會轉型等,因此政府也提出「五大制度創新」,包含:科技創新、金融創新、制定排碳有價制度、推動法規調適、擴大培育綠領人才等。

在地的每一個人都是臺灣淨零轉型的主體,鄭副院長強調,「五大制度創新」必須再加上「社區驅動與公民參與」,結合公民豐沛能量,展現公民創新行動,在地實踐臺灣的淨零轉型,相信透過「社區驅動與公民參與」為導向的實踐方式,將能使氣候變遷由危機化為轉機,帶來新的在地希望,並創造綠色的就業機會、綠色的產業、綠色的生活。

鄭副院長說,她始終相信,淨零轉型雖是因應氣候變遷的危機,但也是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所揭示綠色社會的願景,希望達到環境永續、促成綠色成長、讓社會更進步的目標,共同實踐永續發展,而透過「就源減碳」、「制度創新」及「社區驅動與公民參與」,可望形塑邁向2050淨零轉型的台灣模式,向世界展現臺灣新的氣候治理典範。

致詞結束後,鄭副院長與行政院吳誠文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委、農業部陳駿季部長、環境部彭啓明部長、國發會彭立沛副主委、衛生福利部呂建德次長共同參與「政策論壇:部會攜手共構永續社會基盤」,並針對淨零轉型議題進行廣泛意見交流。

隨後,鄭副院長前往參觀公民科展,先聆聽《起萌行動:公民零碳實驗室》新書分享,之後依序聽取「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鍾寶珠常務理事、龍華科技大學半導體工程系蕭瑞昌副教授、「財團法人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溫德風處長、「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彭桂枝理事、「沃畝股份有限公司」許又仁創辦人、「大武山文教基金會」林淑惠研究員、「粉紅豹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黃芳惠總監、「ReWood森林循環湖口創生」陳偉誠創辦人、「臺灣氣候行動協會」盧居煒秘書長,分別針對公民科展六大主題:「微水力發電」、「永續產銷與永續社區」、「農廢再利用」、「低減碳農業」、「都市循環經濟」、「自然碳匯」進行介紹及分享。


⊙環境教育法。國家環境教育綱領。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永續環境>環境教育









為使全民參與環境教育,各中央部會近年均依循「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推動多項策略與工作。今(1)日環境部辦理「112年『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執行成果』頒獎典禮」,由環境部葉俊宏政務次長頒獎表揚,並感謝教育部等部會的付出與貢獻。其中教育部、農業部、文化部榮獲特優,海洋委員會、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經濟部獲得優等,內政部、國家發展委員會、核能安全委員會、故宮博物院則獲得甲等。

葉俊宏次長表示,環境保護已是普世價值,「淨零排放」、「減塑」、「永續發展目標」等也都是當前最受重視的環境議題。為了大家的環境與未來,環境教育是最重要的紮根工作,但不是只有學生才要學習,而是學校、行政機關、企業、民間團體,乃至於個人都需要瞭解並且參與的。因此中央部會每年都會提出各自的「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並據以推動。本次獲獎部會的作法都相當具有特色,例如教育部的「學校環境教育議題數位內容充實計畫」,透過數位學習建構輔助教師及學生自主學習資源,持續提升學生環境素養;農業部臺灣蠶蜂昆蟲教育園區的「農業三生永續協奏曲」,以「環教場域無框架」、「環教永續到你家」、「環教主題超展開」等3大亮點全面推動環境教育;文化部的「自然講台語•台語講自然推廣計畫」,讓古蹟變身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並以母語生活化及土地意識等理念,跨域創新來紮根校園,走入生活。其餘各部會推動氣候變遷、資源循環、自然保育、海洋保育、文化保存、防災等領域的環境教育成果也相當豐碩。

環境部表示,「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是以「地球唯一、環境正義、世代福祉、淨零轉型、永續發展」為理念,並呼應聯合國與國家永續發展目標及 2050 淨零轉型政策。目前各部會已持續提出多元全面,且融入生活的參與機制,希望民眾能一起支持及參與,透過環境教育提升環境素養,並轉化為負責任的環境行動,創造跨世代福祉及永續臺灣環境。有關「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執行成果」、「環境教育」及「環境設施場域」的更多資訊,歡迎至環境部相關網站瞭解(環境教育探索館 https://eeis.moenv.gov.tw/front/Default.aspx,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執行成果 https://eeis.moenv.gov.tw/front/resources/ResSearch/list.aspx?f=28,環境設施場域 https://neecs.moenv.gov.tw/Home/PlaceQry)。



環境部本日(4月23日)召開環境教育認證審查會,認證通過「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旗山糖廠社區環境教育中心」、「來義二峰圳文化教育廊道」及「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等4處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113-03-12。環境部邀大專生創作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短影音

為吸引社會大眾前往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甫於去年8月22日成立的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簡稱國環院)推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短影音競賽」,邀請大專生組隊創作短影音,記錄體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各種精采,活動報名自即日起至5月31日止,獎項總價值高達新臺幣10萬元!

你知道不僅有紅色的白蘿蔔,也有白色的紅蘿蔔?你知道黃豆、黑豆、毛豆是同一種豆長出來的?你知道如何讓廚餘轉化成雞蛋?這些有趣的環境知識可以在國環院認證通過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中找到。

目前全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共計259處,可分為農場、國家公園、環保設施、水資源及濕地、文化資產…等10種類型。為了讓環保知識能快速被理解,各環教場所規劃出許多有趣的體驗課程,推廣環境保護的知識與技能,每一類型及場所都有其特色故事及環境保護使命。

國環院表示,舉辦「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短影音競賽」有二大目的,一是因《環境教育法》第19條所列學生族群僅包括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者,大專生並非規範對象,因此希望藉由大專生創作環境保護的短影音過程中,增加其環境素養。第二個目的是這些創作的短影音可以增加民眾對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認識,進而前往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實地體驗學習;或是安排旅遊行程時,將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納入行程,讓旅遊更具趣味及教育性。

國環院指出,本次競賽分為二階段。第一階段由參賽者提出「創作構想說明」,評審團將對提案審查,選出10個隊伍進入第二階段,每隊可獲得價值5仟元的環境教育體驗費(現金禮券),讓入圍隊伍盡情體驗環境教育。第二階段時,入圍隊伍須將短影音作品,上傳至「環教趴趴GO」網站,進行網路人氣票選。票選方式將依投票數(占比50%)及YouTube觀看次數(占比50%)綜合評定排名,選出前5名優良人氣作品,第一名可獲得3萬元現金禮券,獎品總值高達新臺幣10萬元。

本次競賽,將取前5名為優勝隊伍;此外,一般民眾於今年8月1日至15日期間至國環院「環教趴趴GO」網頁觀看影片參與網路投票者,如果幸運投中本競賽前3名優勝隊伍其中之一者,就有機會獲得「神預測獎」,每名獎品是500元現金禮券1份,名額共60名。

國環院歡迎大專生在5月31日前組隊上網報名參加「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短影音競賽」,相關活動資訊可於國環院「環教趴趴GO」網頁 ( https://eego.moenv.gov.tw/ ) 查詢。



環境部本日(3月4日)召開環境教育認證審查會,認證通過「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及「金門縣烈嶼鄉公所環境教育園區」等2處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位於臺東縣延平鄉,以布農族文化為特色課程,透過體驗、互動的方式,寓教於樂中推動尊重這片土地以及住民的環境與生活倫理。創辦人為了保留部落山林,成立森林文化博物館,並將該博物館視為文化保存的基地,希望藉由發展生態旅遊,促使部落青年回鄉,帶動地方創生。至今已培育逾60位年輕人帶領解說、帶動300名青年返鄉。

「金門縣烈嶼鄉公所環境教育園區」以烈嶼(俗稱小金門)南山頭玄武岩海岸為推動環境教育的主軸,除了希望可以增進來訪者對於岩石的基本認識,也要藉此解說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的迫切問題,以期落實愛護自然及節能減碳的生活態度。該園區最終冀望透過環境教育,達到保護烈嶼地質景觀、生態環境的目的。

「環境教育認證審查會」成員共有21人,由環境部首任女性次長施文真擔任召集人,國家環境研究院院長劉宗勇為副召集人,並與占審查會委員總數三分之二之專家學者、民間團體代表14人及各部會代表5人,共同組成,每2個月召開一次審查會。環境部自去年(112)年8月22日組改後,計通過6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現計有259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春節連假不怕塞車不怕寒流的好去處,環境部推薦大家到「環境教育探索館」(https://eeis.moenv.gov.tw/front/)探索環境部多年之環境教育成果與資源。環境部也設計富有年味的遊戲,闔家團圓相揪作伙玩遊戲拿環保綠點,增加環境知識。也期望大家從探索過程,擴展環境教育,提升全民環保行動力。

112-12-07環境部「環境教育探索館」上線囉!歡迎大家一起來探索!

環境部「環境教育探索館」(網址:https://eeis.moenv.gov.tw/front/)已正式上線,匯集環境部多年環境教育成果與資源,網站設計並以三種探索方式搭配不同受眾分群。環境部薛富盛部長特別錄製影片,歡迎大家一起來探索,期望透過國人探索過程,擴展環境教育,厚植全民環保行動力。另自本(7)日下午6時至17日下午6時推出挑戰探索任務贈環保綠點活動,每日限量贈完為止,以達寓教於樂提升探索興趣及樂趣。

環境部表示,為提供優質環境教育資源及多元探索服務,環境部建置「環境教育探索館」,整合環境部推動之重點工作及環境議題,並集結多年環境教育工作上耕耘之豐碩成果,導入電子化圖書館概念及分眾探索設計。國人可透過環境主題(大氣環境與監測、水與土壤環境、資源循環、氣候變遷及環境教育)、使用情境(環境教學、自我學習、參加活動及競技切磋)及縣市地圖三種探索方式,搭配不同身分(依學齡層或社群等類別)進行探索,獲得符合所需之資源,擴展環境教育知能。

以環境主題為例,探索結果依民眾選擇之學齡層、社群等類別呈現對應合適之資訊,國小較為淺顯易懂,而大專院校更為深入且專業之資訊。在使用情境上,家長能夠探索適合孩童輕鬆學習之「聽故事愛環境」podcast及環境教育繪本等,也可以發掘親子共樂之環境教育活動;學校教師能夠探索師生共同參與之競賽活動,亦或是授課所需之教案(材)等資料。此外,縣市地圖探索利用直觀操作方式,供民眾點選縣市即可看到具備該縣市在地特色之環境教育資源與成果。

為歡慶「環境教育探索館」正式上線,環境部自本(7)日下午6時至17日下午6時為期10日,於平臺推出「挑戰探索任務贈環保綠點」活動,每日限量20萬環保綠點贈完為止。未來將持續豐富平臺資源,並不定期推出其他贈獎任務,如「小遊戲拿綠點」答題抽環保綠點,每日皆有一次挑戰機會,最高可抽5,000點環保綠點。歡迎民眾持續關注「環境教育探索館」更新內容,啟航展開屬於你的環境教育探索之旅吧!


111-03-10「111年一起森呼吸~綠遊新秘境」-「創意攝影競賽」及「故事徵文比賽」,20萬獎品等你來拿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保護人員訓練所(以下簡稱環訓所)於111年3月起至9月推出一系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創意攝影競賽」與「故事徵文比賽」,邀請民眾走入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攝影、說故事,深度認識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體驗環境教育戶外學習!本次活動獲獎作品前三名及最佳人氣獎作品將頒發高額獎品,另於111年下半年度6月份起舉辦參賽作品「最佳人氣王」投票活動,凡參與投票者即能獲得抽獎機會,總值20萬元的獎項等您來拿!

截至111年3月4日止,已通過認證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目前有226處,依申請設施場所性質分為10類,不同類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具備其特色故事。本次「創意攝影競賽」分為三季不同主題,第一季主題「映像秘境」(3月至5月)、第二季主題「特色開箱文」(5月至7月)、第三季主題「視差玩創意」(7月至9月)。民眾可親自前往全台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尋找專屬於自己的獨特攝影熱點,拍攝出活動指定的主題相片,即可參賽!第一季主題:「映像秘境」已開放投稿,民眾可至環教趴趴GO(https://eego.epa.gov.tw)下載活動簡章。

「故事徵文比賽」,邀請民眾以「寫故事」的方式,紀錄在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當中發生的大小事!民眾可以將自己參與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旅途、課程或探索等經驗寫下來並投稿分享。

針對「創意攝影競賽」及「故事徵文比賽」在111年6月份起,將舉辦參賽作品「最佳人氣王」投票活動,讓每位民眾票選出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名參賽作品。所有參與「最佳人氣王」投票者,皆能獲得乙次抽獎資格,有機會獲得總價值20萬元的抽獎獎品。相關活動辦法請上環保署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OENR.TW、環教趴趴GO資訊網(https://eego.epa.gov.tw)。


110-11-05環教向前行 疫起齊步走 110年度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及機構評鑑表揚會

110年度環境教育評鑑表揚會,於今(5)日在沃田旅店舉行,本活動近100位環境教育相關人員參與,由蔡副署長鴻德親自表揚本年度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及機構評鑑優異單位計13家,及8家設施場所團隊合作精進單位,並頒發本年度評鑑合格單位證書共計45家,以肯定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及機構夥伴們在環境教育上的努力。

蔡副署長鴻德表示,今日的表揚活動以「環教向前行 疫起齊步走」為主題,透過李偉文醫師演講及紀實影片等活動,鼓勵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疫情下之經營,增進民眾對環教場所的關注度,並聯結產、官、學各界環境教育從業人員參與交流,推廣環境教育全民綠生活行動。

本年度參加環境教育設施所及機構評鑑單位計45家,評鑑優異單位共13家脫穎而出,包括「尖山埤環境學習中心」、「西湖渡假村」、「好時節休閒農場永續農業環境教育中心」、「大智慧環境教育園區」、「國立臺灣博物館」、「蘭陽博物館及溼地」、「桃園北區水資源回收中心」、「澄清湖高質水環境教育園區」及「農田水利環境教育園區」、「屏東縣綠能生態永續教育園區」、「台積電中科生態園區」、「朝陽科技大學」、「大仁科技大學」等,提供保育、資源回收、空污、食農、自然生態等多元創新課程並融入環境保護及社會文化關懷,皆足以為學習的楷模。

環境教育認證制度之推行已邁入第10年,截至110年10月計有設施場所218家通過認證,藉由各場域豐富環境教育戶外學習課程活動,傳達環境知識並喚起友善環境行為與態度,持續提供民眾多元的環境教育學習服務。



今天(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我國「環境教育法」施行正式滿10週年,適逢臺灣面臨COVID-19疫情,應藉機重新檢視人與生態環境相互依存的關係,透過教育系統重建全球化永續發展思維,並因應氣候變遷提升災害風險管理能力,建構韌性防災,以有效應對各種環境挑戰和行動。

今年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與巴基斯坦合作,以「生態系統復育」(Ecosystem Restoration)為主題,由聯合國宣示啟動「2021-2030年生態系統復育十年計畫」,促進地球環境韌性、生態倡議的造林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教育部順應國際環境行動,今年度辦理學校愛樹教育推動工作,逐步落實師生對校園樹木認知、情意、技能學習,提升植樹和養護知識涵養,讓「校園永續,從愛樹開始」,共同營造永續學習環境。

現行我國環境教育已納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重要學習議題,學校持續運用教育方法融入各領域課程,培育具環境友善及永續發展思維的世代公民;然而,環境教育不單僅著重環境面向學習,同時也須兼顧經濟及社會面向的整全思考。教育部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教育,提出「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New-gener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 NEED)學習藍圖,面對現今迫在眉睫氣候緊急狀態,透過提升師生新世代環境教育素養,將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永續發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D)及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知能導入既有的環境教育推行策略,以正面回應聯合國確立2030年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

為帶動各縣市環境教育輔導團深化永續發展教學,今年4-5月上旬教育部藉由各縣市環境教育輔導團的團務會議安排專題講座,以「上課啦!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為題,說明國內環境教育推動進程和永續發展導向的環境教育內涵,以學校治理、設施(含空間及資源)管理、課程教學、社區夥伴關係等構面進行教學策略精進,著重培養學生探究與實作精神,以具能力面對經濟、環境、社會所帶來的複合性挑戰。

講座過程中,地方環境教育輔導團給予許多回饋,如新北市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深化教師專業素養,建立地方社區夥伴關係,發展多元教育學習行動;高雄市強化輔導團組織運作能量,在既有環境教育執行基礎上,普及學校對永續發展目標的認識;新竹市分享環境教育成果微電影,透過食物森林課程、水鳥濕地生態課程,並結合數位學習和創客教育,提高在地學校共鳴。

為讓學校更加了解環境教育對接聯合國永續發展教育新趨勢和學習內涵,教育部編製「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策略地圖摺頁,提供教師於課堂中以桌遊形式進行議題教學,歡迎至教育部「綠色學校夥伴網路平臺」瀏覽及下載使用(網址:https://www.greenschool.moe.edu.tw/gs2/ )。


 
國家環境教育綱領

國家環境教育綱領pdf10515日核定修正

國家環境教育綱領pdf100125日核定 
 


環境教育法(106.11.29.修正


環境教育法部分條文修正總說明

環境教育法於九十九年六月制定公布後,迄今尚未修正,為配合施行後執行現況,因應立法院立法委員於第九屆第四會期之提案修正三讀通過,並經總統於一百零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公布增訂一條、修正六條,共修訂七條。

以強化現行環境教育工作,推動山林、田野、海洋等環境認知教育;規範環境教育計畫及成果提報機關、計畫完成後一個月內向中央主管機關提報,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另定執行辦法;限定環境教育方式應與環境相關,刪除以參訪型式進行環境教育;界定裁罰接受環境講習之有代表權之人或負責環境保護權責人員,應由所屬組織指派,以杜絕爭議;裁罰環境講習再通知仍不接受者,回歸行政執行法規定執行。其修正重點如下:

一、強化山林、田野、海洋等環境教育,爰於立法宗旨增列環境認知。(修正條文第一條)

二、規範環境教育計畫及成果提報機關,計畫完成後一個月內向中央主管機關提報,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另定執行辦法;限定環境教育方式應與環境相關,且不得以參訪型式辦理。(修正條文第十九條)

三、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或自治條例之代表法人、機關或團體接受環境講習之有代表權之人或負責環境保護權責人員,應由其所屬組織指派。(修正條文第二十三條)

四、裁罰環境講習再通知仍不接受者,刪除按次處罰至其參加為止之規定,修正回歸行政執行法之規定執行。(修正條文第二十四條)

五、環境講習時數具體執行方式,授權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增訂條文第 二十四條之一)


環境教育法(99.06.05.制定)
 

總說明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加上對生物特性與環境之破壞、能源與糧食嚴重短缺,已經嚴重威脅人類及環境,為解決這些棘手之環境問題,除尋求科技解決外,治本之道有賴長期深入推動環境教育,讓每一個人從認知、價值觀及態度上來落實環境保護之行為。

目前各級政府機關固已依據行政院於八十一年核定之「環境教育要項」,推動環境教育事宜。惟環境保護工作涉及範疇縱深面廣,且現行環境教育工作既無統一之主管機關與統合機制,亦缺乏編列相對穩定預算經費之法源基礎,尚難針對事業、學校、社區、家庭及國民等不同年齡層及其關心之環保事務為有效之結合,亦無法就環保意識及行動為全面深化。又考量環境保護是全世界高度關注之議題,為追求國家永續發展、世界接軌,並配合國際推動「永續發展教育十年(二○○五年至二一四年)」之潮流趨勢,許多先進國家均已制定專法,以為因應。有鑑於此,為期提升全民環境道德,並整合環境教育資源,賦與環境教育經費及講習之法源依據,爰擬具「環境教育法」,其要點如下:

一、中央主管機關應訂定國家環境教育綱領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及直轄市及縣()主管機關應訂定環境教育行動方案。(第五條至第七條)

二、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編列預算,辦理環境教育;各級主管機關設立環境教育基金之來源及用途。(第八條及第九條)

三、中央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辦理環境教育機構及環境教育人員之認證。各級主管機關應自行或委託環境教育機構,辦理本法所定環境教育人員之訓練、環境講習或認證。(第十條)

四、各級主管機關應遴聘專家、學者及有關機關(構)、團體代表設置 環境教育審議會。(第十一條、第十二條)

五、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指定環境教育負責單位或人員辦理環境教育規劃及推動。(第十三條)

六、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整合規劃並鼓勵民間設置環境教育設施或場所,以及中央主管機關應辦理環境教育設施或場所之認證。(第十四條)

七、中央主管機關為辦理環境教育機構及環境教育設施或場所之認證,應邀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專家學者審查。(第十五條)

八、各級教育主管機關之權責。(第十六條)

九、各級主管機關得提供環境教育人員必要支援。(第十七條)

十、機關、公營事業機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百分之五十之財團法人應依規定推展環境教育。(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十一、鼓勵民間運用閒置空間、建築物設置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及國民協助推展環境教育。(第二十條)

十二、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得對於從事環境教育成效優良者,予以獎勵。(第二十一條)

十三、中央主管機關應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加強環境教育之相關研究,以健全環境教育系統,並持續有效推展環境教育。(第 二十二條)

十四、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或自治條例之行政法上義務者,應令該自然人、法人、機關或團體有代表權之人或負責環境保護權責人員接受環境講習。(第二十三條)

十五、機關、公營事業機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或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 過百分之五十之財團法人未依規定辦理環境教育事項,且逾期未 參加者處以罰鍰,並令其有代表權之人或負責環境保護權責人員接受環境講習。(第二十四條)

  
 
發布日期:2013.09.17
 
    「環境教育法施行細則」為環境教育法之子法,係依據環境教育法第25條訂定,全文共17條。本次為本細則10063日發布後之第1次修正,因應執行現況所遭遇問題進行調整,修正重點如下:
 
一、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屬於環境教育法所定之環境保護法律,爰增列於修正條文第7條。
 
二、避免外界誤解為環境教育執行成果,僅須提供員工、教師及學生完成總數,第10條刪除不計入員工、教師總數文字。
 
三、明定環境教育執行成果申報應包含之內容,以及環境教育計畫及執行成果申報之實施對象應列明員工姓名與身分證統一編號末4碼。
 
四、增訂處分機關依環境教育法第23條或第24條第1項處環境講習時,應於處分書記載講習對象,受處分之機關(構)等應配合提供環境保護權責人員之姓名。
 
環保署表示,本次修正之發布令除張貼於環保署公告欄、刊登於行政院公報外並歡迎各界於環保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epa.gov.tw/)瀏覽參閱(首頁>環境教育>環境教育管理資訊系統>相關法規)。
 
 
  
 
因應實施環境教育法上路屆滿1年,環保署630日星期六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辦理「2012環境教育檢討與策進研討會」,希望就環境教育的真正意涵與實際解決目標有一清楚共識。
 
該會議以「發現問題、診斷症狀、找出關鍵、設法解決」為策略,進行臺灣環境教育發展現況的總評析。環保署希望透過「現行困境」和「解決之道」為會議題幹,並邀集公、私部會、民間團體、教育界與學術界人員,進行跨領域、跨部會的面對面研議,兼容「由上而下」及「由下而上」的意見表達。
 
環保署表示,為考量會議的效率與凝結共識,「2012環境教育檢討與策進研討會」已於61日、68日辦理兩場會前會,透過專家討論的方式,凝聚及歸結6個主要議題的問題發想與診斷,以型塑對於環境教育議題的具體概念。這些概念將於630日的總結研討會進行更為深化、周詳的分析。總結研討會的討論主題涵蓋面向相當多元,包括:
 
 一、 環境教育是什麼?
 
 二、 環境教育法遇到了什麼問題?
 
 三、 環境教育認證制度探討(I):機構與設施場所。
 
 四、 環境教育認證制度探討(II):人員。
 
 五、 環境教育產業可能的發展。
 
 六、 環境教育的再學習。
 
環保署指出,該主題規劃的要旨在於從理論面、實務面及價值內涵三個層次進行整體審視,引領我們對於環境教育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同時為了鼓勵參與,以及廣納多元管道的意見,利用網路無遠弗屆的力量,特別在臉書(facebook)設立粉絲專業區,呈現會議內容、問題發想、議題討論平臺。會議相關的成果屆時會放置於該粉絲專業區,以激發全民對環境倫理、人文議題的關注,提昇民眾環保意識。
 
環保署呼籲所有關心環境保護的人員能夠共襄盛舉,期待透過研討會的舉辦,相互交換環境教育資源與經驗、共同成長,並在此共同學習的基礎上,擴大改變我們對環境教育的價值觀及行為,提高環境品質及素養,促使臺灣邁向永續發展。
 
附件:2012環境教育檢討與策進研討會-「會前會」成果報告
 
 
 
 
建國百年65日世界環境日一個深具歷史意義的環境節日,今天也是臺灣環境教育法第一天上路施行的日子,環保署沈署長特別結合民間團體,並邀請馬英九總統、行政院吳敦義院長、新北市朱立倫市長及教育部吳財順次長等,齊聚新北市五股溼地自然教育中心參加「環教上路有我、有你-65日環教法上路」宣導活動,馬總統等更聆聽專家學者講授之「環境生態學」、「臺灣環境變遷訴說」及「臺灣百年環境有你」影片觀賞等環境教育課程1小時。
 
環境教育課程1小時課程主要內容為:(一)「環境生態學」由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汪靜明教授講授,以瞭解當前全球與臺灣重要的環境生態問題,生態保育與全球人類的重要性。(二)「臺灣百年環境有你」影片內容以改變臺灣的第一堂課-環境教育之精神為出發,訴說環境教育法制定的精神與核心、環境教育多元課程的落實及推動、世代正義宣告與永續環境的發展等,長度15分鐘。(三)「臺灣環境變遷訴說」由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賴榮孝理事長、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李永展教授帶領解說淡水河口環境變遷及保育成果;課程研習完畢後,馬英九總統、行政院吳敦義院長、環保署沈世宏署長、新北市朱立倫市長及教育部吳財順次長等由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賴榮孝理事長頒發環境教育研習1小時之證書。而一般民眾亦可現場自由報名參加研習課程,並獲頒研習證書。
 
環保署署長沈世宏表示,臺灣是亞洲第3個、全世界第6個通過制定環境教育法的國家,可見深具重要意義之外,更顯見環境教育已儼然成為未來臺灣所推行的重點政策及不可缺少的施政元素,而環境教育法的施行,將強化環境知識結合環境價值觀,轉化為堅強的環境信念,進而產生持續的環境行動,促使政府及民間共同致力推動環境教育工作,在我國多年既有的環境教育基礎上,著手改變國人價值觀及行為,保護及提高環境品質,促使臺灣邁向永續發展,並維護與捍衛馬總總所說的「環境正義」及「世代正義」。
 
環保署表示,環境教育法規定公家機關、公家機構、公營事業及政府資金占50%以上之財團法人與高中(職)以下學校之所有員工與師生,每年皆需有4小時的環境教育;違反環保法規罰款在新臺幣5,000元以上或停工、停業者需接受8小時以內的環境教育課程。
 
環保署署長沈世宏表示,環境教育施行方式可以非常多元,得以環境保護相關的課程、演講、討論、網路學習、體驗、實驗(習)、戶外學習、參訪、影片觀賞、實作及其他活動等都是可行的方式,希望透過專業的教育過程,達到多元與快樂的學習,轉而促使全國民眾得到更多的環境教育知識,並從內心產生改變,最後付諸於行動。
 
「環教上路有我、有你-65日環教法上路」活動非常多元與精彩,活動從上午730分至下午3時為止,主要內容為「臺灣環境變遷訴說」、「環境生態學、五股溼地生態保育」課程、「環教法上路起跑誓師」、「環教達人 環教停看聽-環教市集攤位」、「闖關遊戲」、「定時解說服務」、「臺灣百年環境有你、五股溼地、四斑細蟌」影片播放等宣導活動,並由環境教育之專家學者授課及帶領溼地導覽與解說,歡迎民眾結伴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