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全民參與環境教育,各中央部會近年均依循「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推動多項策略與工作。今(1)日環境部辦理「112年『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執行成果』頒獎典禮」,由環境部葉俊宏政務次長頒獎表揚,並感謝教育部等部會的付出與貢獻。其中教育部、農業部、文化部榮獲特優,海洋委員會、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經濟部獲得優等,內政部、國家發展委員會、核能安全委員會、故宮博物院則獲得甲等。
葉俊宏次長表示,環境保護已是普世價值,「淨零排放」、「減塑」、「永續發展目標」等也都是當前最受重視的環境議題。為了大家的環境與未來,環境教育是最重要的紮根工作,但不是只有學生才要學習,而是學校、行政機關、企業、民間團體,乃至於個人都需要瞭解並且參與的。因此中央部會每年都會提出各自的「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並據以推動。本次獲獎部會的作法都相當具有特色,例如教育部的「學校環境教育議題數位內容充實計畫」,透過數位學習建構輔助教師及學生自主學習資源,持續提升學生環境素養;農業部臺灣蠶蜂昆蟲教育園區的「農業三生永續協奏曲」,以「環教場域無框架」、「環教永續到你家」、「環教主題超展開」等3大亮點全面推動環境教育;文化部的「自然講台語•台語講自然推廣計畫」,讓古蹟變身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並以母語生活化及土地意識等理念,跨域創新來紮根校園,走入生活。其餘各部會推動氣候變遷、資源循環、自然保育、海洋保育、文化保存、防災等領域的環境教育成果也相當豐碩。
環境部表示,「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是以「地球唯一、環境正義、世代福祉、淨零轉型、永續發展」為理念,並呼應聯合國與國家永續發展目標及 2050 淨零轉型政策。目前各部會已持續提出多元全面,且融入生活的參與機制,希望民眾能一起支持及參與,透過環境教育提升環境素養,並轉化為負責任的環境行動,創造跨世代福祉及永續臺灣環境。有關「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執行成果」、「環境教育」及「環境設施場域」的更多資訊,歡迎至環境部相關網站瞭解(環境教育探索館https://eeis.moenv.gov.tw/front/Default.aspx,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執行成果https://eeis.moenv.gov.tw/front/resources/ResSearch/list.aspx?f=28,環境設施場域https://neecs.moenv.gov.tw/Home/PlaceQry)。
為吸引社會大眾前往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甫於去年8月22日成立的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簡稱國環院)推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短影音競賽」,邀請大專生組隊創作短影音,記錄體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各種精采,活動報名自即日起至5月31日止,獎項總價值高達新臺幣10萬元!
你知道不僅有紅色的白蘿蔔,也有白色的紅蘿蔔?你知道黃豆、黑豆、毛豆是同一種豆長出來的?你知道如何讓廚餘轉化成雞蛋?這些有趣的環境知識可以在國環院認證通過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中找到。
目前全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共計259處,可分為農場、國家公園、環保設施、水資源及濕地、文化資產…等10種類型。為了讓環保知識能快速被理解,各環教場所規劃出許多有趣的體驗課程,推廣環境保護的知識與技能,每一類型及場所都有其特色故事及環境保護使命。
國環院表示,舉辦「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短影音競賽」有二大目的,一是因《環境教育法》第19條所列學生族群僅包括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者,大專生並非規範對象,因此希望藉由大專生創作環境保護的短影音過程中,增加其環境素養。第二個目的是這些創作的短影音可以增加民眾對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認識,進而前往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實地體驗學習;或是安排旅遊行程時,將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納入行程,讓旅遊更具趣味及教育性。
國環院指出,本次競賽分為二階段。第一階段由參賽者提出「創作構想說明」,評審團將對提案審查,選出10個隊伍進入第二階段,每隊可獲得價值5仟元的環境教育體驗費(現金禮券),讓入圍隊伍盡情體驗環境教育。第二階段時,入圍隊伍須將短影音作品,上傳至「環教趴趴GO」網站,進行網路人氣票選。票選方式將依投票數(占比50%)及YouTube觀看次數(占比50%)綜合評定排名,選出前5名優良人氣作品,第一名可獲得3萬元現金禮券,獎品總值高達新臺幣10萬元。
本次競賽,將取前5名為優勝隊伍;此外,一般民眾於今年8月1日至15日期間至國環院「環教趴趴GO」網頁觀看影片參與網路投票者,如果幸運投中本競賽前3名優勝隊伍其中之一者,就有機會獲得「神預測獎」,每名獎品是500元現金禮券1份,名額共60名。
國環院歡迎大專生在5月31日前組隊上網報名參加「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短影音競賽」,相關活動資訊可於國環院「環教趴趴GO」網頁 ( https://eego.moenv.gov.tw/ ) 查詢。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位於臺東縣延平鄉,以布農族文化為特色課程,透過體驗、互動的方式,寓教於樂中推動尊重這片土地以及住民的環境與生活倫理。創辦人為了保留部落山林,成立森林文化博物館,並將該博物館視為文化保存的基地,希望藉由發展生態旅遊,促使部落青年回鄉,帶動地方創生。至今已培育逾60位年輕人帶領解說、帶動300名青年返鄉。
「金門縣烈嶼鄉公所環境教育園區」以烈嶼(俗稱小金門)南山頭玄武岩海岸為推動環境教育的主軸,除了希望可以增進來訪者對於岩石的基本認識,也要藉此解說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的迫切問題,以期落實愛護自然及節能減碳的生活態度。該園區最終冀望透過環境教育,達到保護烈嶼地質景觀、生態環境的目的。
「環境教育認證審查會」成員共有21人,由環境部首任女性次長施文真擔任召集人,國家環境研究院院長劉宗勇為副召集人,並與占審查會委員總數三分之二之專家學者、民間團體代表14人及各部會代表5人,共同組成,每2個月召開一次審查會。環境部自去年(112)年8月22日組改後,計通過6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現計有259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112-12-07。環境部「環境教育探索館」上線囉!歡迎大家一起來探索!
環境部表示,為提供優質環境教育資源及多元探索服務,環境部建置「環境教育探索館」,整合環境部推動之重點工作及環境議題,並集結多年環境教育工作上耕耘之豐碩成果,導入電子化圖書館概念及分眾探索設計。國人可透過環境主題(大氣環境與監測、水與土壤環境、資源循環、氣候變遷及環境教育)、使用情境(環境教學、自我學習、參加活動及競技切磋)及縣市地圖三種探索方式,搭配不同身分(依學齡層或社群等類別)進行探索,獲得符合所需之資源,擴展環境教育知能。
以環境主題為例,探索結果依民眾選擇之學齡層、社群等類別呈現對應合適之資訊,國小較為淺顯易懂,而大專院校更為深入且專業之資訊。在使用情境上,家長能夠探索適合孩童輕鬆學習之「聽故事愛環境」podcast及環境教育繪本等,也可以發掘親子共樂之環境教育活動;學校教師能夠探索師生共同參與之競賽活動,亦或是授課所需之教案(材)等資料。此外,縣市地圖探索利用直觀操作方式,供民眾點選縣市即可看到具備該縣市在地特色之環境教育資源與成果。
為歡慶「環境教育探索館」正式上線,環境部自本(7)日下午6時至17日下午6時為期10日,於平臺推出「挑戰探索任務贈環保綠點」活動,每日限量20萬環保綠點贈完為止。未來將持續豐富平臺資源,並不定期推出其他贈獎任務,如「小遊戲拿綠點」答題抽環保綠點,每日皆有一次挑戰機會,最高可抽5,000點環保綠點。歡迎民眾持續關注「環境教育探索館」更新內容,啟航展開屬於你的環境教育探索之旅吧!
截至111年3月4日止,已通過認證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目前有226處,依申請設施場所性質分為10類,不同類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具備其特色故事。本次「創意攝影競賽」分為三季不同主題,第一季主題「映像秘境」(3月至5月)、第二季主題「特色開箱文」(5月至7月)、第三季主題「視差玩創意」(7月至9月)。民眾可親自前往全台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尋找專屬於自己的獨特攝影熱點,拍攝出活動指定的主題相片,即可參賽!第一季主題:「映像秘境」已開放投稿,民眾可至環教趴趴GO(https://eego.epa.gov.tw)下載活動簡章。
「故事徵文比賽」,邀請民眾以「寫故事」的方式,紀錄在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當中發生的大小事!民眾可以將自己參與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旅途、課程或探索等經驗寫下來並投稿分享。
針對「創意攝影競賽」及「故事徵文比賽」在111年6月份起,將舉辦參賽作品「最佳人氣王」投票活動,讓每位民眾票選出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名參賽作品。所有參與「最佳人氣王」投票者,皆能獲得乙次抽獎資格,有機會獲得總價值20萬元的抽獎獎品。相關活動辦法請上環保署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OENR.TW、環教趴趴GO資訊網(https://eego.epa.gov.tw)。
蔡副署長鴻德表示,今日的表揚活動以「環教向前行 疫起齊步走」為主題,透過李偉文醫師演講及紀實影片等活動,鼓勵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疫情下之經營,增進民眾對環教場所的關注度,並聯結產、官、學各界環境教育從業人員參與交流,推廣環境教育全民綠生活行動。
本年度參加環境教育設施所及機構評鑑單位計45家,評鑑優異單位共13家脫穎而出,包括「尖山埤環境學習中心」、「西湖渡假村」、「好時節休閒農場永續農業環境教育中心」、「大智慧環境教育園區」、「國立臺灣博物館」、「蘭陽博物館及溼地」、「桃園北區水資源回收中心」、「澄清湖高質水環境教育園區」及「農田水利環境教育園區」、「屏東縣綠能生態永續教育園區」、「台積電中科生態園區」、「朝陽科技大學」、「大仁科技大學」等,提供保育、資源回收、空污、食農、自然生態等多元創新課程並融入環境保護及社會文化關懷,皆足以為學習的楷模。
環境教育認證制度之推行已邁入第10年,截至110年10月計有設施場所218家通過認證,藉由各場域豐富環境教育戶外學習課程活動,傳達環境知識並喚起友善環境行為與態度,持續提供民眾多元的環境教育學習服務。
今年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與巴基斯坦合作,以「生態系統復育」(Ecosystem Restoration)為主題,由聯合國宣示啟動「2021-2030年生態系統復育十年計畫」,促進地球環境韌性、生態倡議的造林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教育部順應國際環境行動,今年度辦理學校愛樹教育推動工作,逐步落實師生對校園樹木認知、情意、技能學習,提升植樹和養護知識涵養,讓「校園永續,從愛樹開始」,共同營造永續學習環境。
現行我國環境教育已納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重要學習議題,學校持續運用教育方法融入各領域課程,培育具環境友善及永續發展思維的世代公民;然而,環境教育不單僅著重環境面向學習,同時也須兼顧經濟及社會面向的整全思考。教育部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教育,提出「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New-gener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 NEED)學習藍圖,面對現今迫在眉睫氣候緊急狀態,透過提升師生新世代環境教育素養,將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永續發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D)及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知能導入既有的環境教育推行策略,以正面回應聯合國確立2030年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
為帶動各縣市環境教育輔導團深化永續發展教學,今年4-5月上旬教育部藉由各縣市環境教育輔導團的團務會議安排專題講座,以「上課啦!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為題,說明國內環境教育推動進程和永續發展導向的環境教育內涵,以學校治理、設施(含空間及資源)管理、課程教學、社區夥伴關係等構面進行教學策略精進,著重培養學生探究與實作精神,以具能力面對經濟、環境、社會所帶來的複合性挑戰。
講座過程中,地方環境教育輔導團給予許多回饋,如新北市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深化教師專業素養,建立地方社區夥伴關係,發展多元教育學習行動;高雄市強化輔導團組織運作能量,在既有環境教育執行基礎上,普及學校對永續發展目標的認識;新竹市分享環境教育成果微電影,透過食物森林課程、水鳥濕地生態課程,並結合數位學習和創客教育,提高在地學校共鳴。
為讓學校更加了解環境教育對接聯合國永續發展教育新趨勢和學習內涵,教育部編製「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策略地圖摺頁,提供教師於課堂中以桌遊形式進行議題教學,歡迎至教育部「綠色學校夥伴網路平臺」瀏覽及下載使用(網址:https://www.greenschool.moe.edu.tw/gs2/)。
總說明
環境教育。環教設施場所
【臺北市】 23處 | 【新北市】 20處 | 【桃園市】 33處 | 【臺中市】 24處 | 【臺南市】 20處 | 【高雄市】 21處 |
【基隆市】 5處 | 【宜蘭縣】 14處 | 【新竹市】 5處 | 【新竹縣】 7處 | 【苗栗縣】 11處 | 【彰化縣】 6處 |
【南投縣】 11處 | 【雲林縣】 11處 | 【嘉義縣】 10處 | 【嘉義市】 2處 | 【屏東縣】 12處 | 【臺東縣】 7處 |
【花蓮縣】 10處 | 【澎湖縣】 3處 | 【金門縣】 5處 | 【連江縣】 1處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