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5日 星期五

林務局《與野共生:國有林區治理工程友善生態圖輯》

 


林務局發表《與野共生》圖輯 剖析山林防災治理工程的環境友善努力

2021-06-25

近年來,林務局積極於國有林地治理工程導入友善生態的理念並落實資訊公開與知識轉譯,並在今(25)日舉行《野共生:國有林區治理工程友善生態圖輯》新書發表會。林務局表示,《與野共生》集結了近年該局致力調和山村安全與生態保全的16個工程案例,是第一本臺灣森林環境防災治理的生態友善工程專書,期待藉由淺白的文字、工程結構圖解及「書中書」的趣味小讀本等用心的編排設計,讓關心治理工程與生態的讀者或是政府工程機關,都能獲取最新的參考資訊,林務局也會從友善生態工程的實作經驗,持續尋求人與自然重修舊好的新境界。

       林務局指出,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是國家永續的政策目標,林務局近年也努力將生物多樣性內化在所有的工作項目中。因此在既有的國有林防災治理工程業務,為了從制度面思考降低工程對環境的破壞與衝擊,從106年起導入生態友善機制,以使工程對環境的擾動降至最小,盡可能保全原有生物的生存空間,讓生態在最短的時間內復育,在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同時,也力求與自然共存。

       林務局強調,生態友善機制的宗旨在於,當工程不行不為之時,如何減少工程對環境的擾動,並找出最適合當地社群與生態環境的工程設計。因此不論是在動物脫困設施、移動通道及棲地營造上,其實都沒有標準答案,而是需要因地制宜,盤點每一個案件所在環境與生態的獨特性,透過多次、多方的溝通、修正和後續監測,逐步找出最佳解方。這些在多次實作中累積出的心得,也是《與野共生》一書要探討及分享的重點之一。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林務局掌理國有林事業區,針對區域內天然災害如土石流或山坡地崩塌可能對山村居民帶來的災害,必須善盡事前防範或災害減輕之責,因此常常必須以工程手段介入始能保全民眾或重要設施的安全;但是林務局也是自然保育的主管機關,必須更注意工程介入環境的比例原則,以及如何讓工程對原有生態的破壞與擾動降到最低,並在最短時間內復原。

       林華慶說,以往各林管處在辦理國有林區的治理工程時,在地社區與環團之間,對於工程的保全對象、工法甚至是必要性,都常有很大的岐見。林務局從105年起,即開始致力工程友善生態機制的導入,並在106年開始搭建溝通平台,經過同仁與各方默默努力,才逐漸取得對彼此的信任與共識。而《與野共生》以淺顯文字和插圖呈現,除了希望大眾了解林務局的努力成果,也希望提供案例給其他工程單位參考、借鏡。

       今日的新書發表會中,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王穎教授及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方韻如研究員線上導讀,透過兩位專家深入淺出的講解,重現兩處改善工程面對的挑戰與工作心得。王穎透過台中八仙山林道的案例,說明微棲地維護的重要性,即便是路邊不起眼的小水窪,也可以是眾多生物棲息活動的庇護所。方韻如則以宜蘭出水溪的案例,點出大自然形塑環境樣貌的巨大動能,人為工程介入當以「少即是多」為原則,才是順應自然之道。

      《與野共生:國有林區治理工程友善生態圖輯》已出版上市,想了解更多山林治理工程生態友善措施的案例和故事的讀者,歡迎至五南文化廣場、國家書店等實體及網路書店購買。

相關網址請參閱:

國家書店—— https://www.govbooks.com.tw/

五南文化廣場—— https://www.wunanbooks.com.tw/

日光山森林茶書苑—— https://tinyurl.com/yzsntxce

友善書業合作社—— https://fribooker.wordpress.com/bookstore/


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