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8日 星期二

【新竹市】簡單碳森活。迴木工坊

 

2022-06-27全國首例!新竹市與林務局簽訂MOU 沈慧虹副市長:國產材變減碳家俱 讓環境永續

新竹市政府開創全國首例,與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合作,共同打造碳循環平台,讓國產材變減碳家具。今(27)日儀式,由新竹市副市長沈慧虹與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夏榮生處長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沈慧虹副市長表示,市府積極連結中央資源,開創以疏伐木修復二手家具的具體行動,讓固碳減碳知識生活化,達到「愛護樹木守護森林」的環境永續教育。

今現場展示多件修繕後的再生家具及疏伐木,木材包括台灣櫸、柳杉、相思木及桃花心木等,不論是自然紋理的展現,或是分割拼接的組裝,皆呈現大器溫潤的質感。沈慧虹副市長分享,她家裡也有像現場展出的菜櫥與縫紉機,這些木頭家具充滿生活記憶,許多更是代代相傳的重要回憶。

「只要有用心,木頭也會動起來。」沈慧虹副市長強調,市府用心推動減碳節能,環保局再生家具廠自108年與「迴木工坊」合作,至今已修復完成約1,000件家具;市府近年更透過設計力導入公共建設,「進擊的公園」整建23座公園,更新增17公頃的公園綠地。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夏榮生處長表示,林務局積極研發剩餘資材循環再利用,針對疏伐產出形質較差及小徑級的木材,以建教合作提供相關科系學校,開發國產材多元應用。她也指出,很高興首度與公部門的新竹市政府合作,未來3年將提供疏伐後小徑木與剩餘資材,讓市府運用於修整回收家具,融入民眾生活,建立永續林業經營。

環保局指出,本次與林務局合作的「簡單碳森活」,除家具修繕運用國產材、手作教學傳遞減碳知識及台灣森林經營現況,更進一步將木作產生的木碎屑轉為有機肥料,回饋滋養樹苗及大自然,提高減廢成效。

環保局表示,修復二手家具堅持以「人與環境」為出發點,從以前單純的家具修復販售,到現在導入木工教學、客製化商品甚至到裝置藝術及展品訂做,鮮明呼應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第12項「責任消費及生產」指引,讓竹市成為「永續城市」發展典範。

竹市二手家具修復更新增運用林業健康管理的「疏伐後小徑木與剩餘資材」等森林副產物,讓民眾了解當購買以疏伐木修復的二手家具時,也同步加入固碳減碳的行動。

環保局長江盛任表示,廢棄木材除運用於家具修繕外,透過委辦廠商迴木工坊年輕木藝師何璟的巧手與創意,變身成精緻的文創商品,賦予更高價值。迴木工坊接受客製需求外,也藉由木工教學,帶領體驗手作之美,傳達全民綠生活與環保永續,民眾可至迴木工坊臉書(https://reurl.cc/moOn0j)進一步了解國產材及手作再生傢俱。 

今簽約記者會,新竹市議員曾資程、鄭美娟、李妍慧、陳啟源、劉康彥均到場共襄盛舉。

 

迴木工坊(新竹市環保局再生家具廠) | Facebook

使用回收的舊木及再生複合媒材來延續木命 珍惜一期一會的相遇。

迴木工坊源自新竹市再生家具廠,將可修繕的家具美容之後重新上架,無法再修繕的家具則取材舊木賦予新的生命。

延續木命,讓每一塊木頭適得其所,是迴木工坊的使命,善於利用複合性材質的木藝工作者們,思索著如何讓木材發揮最大的價值,讓每一個作品可以擁有溫度,不再只是一個家具。

當您手上擁有了這個作品,也加入了一起守護大地的行列。

|迴木工坊‧新竹市再生家具廠|• 新竹市浸水北街450號 • 0971210119 何璟



2022年6月24日 星期五

【苗栗縣】綠能產業廉政平台

 

苗栗縣府啟動綠能產業廉政平台並舉辦綠能發展論壇

111-05-30

縣府配合中央推動綠能政策,5月30日上午在第2辦公大樓國際會議廳啟動綠能廉政平台,將透過公私協力及跨域整合方式,降低外部不法勢力干預,提供良善的投資環境,副縣長鄧桂菊亦與檢察署、廉政署、經濟部、台電等單位官員簽署5大宣言,宣誓攜手守護綠能發展環境,促進苗縣綠能產業蓬勃發展。


 

 縣府積極推動綠電,除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風場,增加太陽光電案場的設置,並兼顧生態保育,截至今年4月底,已達59件非都市土地興辦及容許的核准件數,預計今年總發電量將達到6986萬度,可提供19406戶家庭使用。

 

 為順利推動綠能政策,縣府政風處規畫成立全國第1個有關綠能產業發展的廉政平台,結合法務部廉政署、台中分檢署、苗栗地檢署、經濟部能源局、台電等等單位跨域整合,透過不定期召開平台聯繫會議、資訊公開、優良案場評選及輔導等措施,公私協力增進行政透明,降低不法勢力干預,提供良善投資環境,促進綠能產業蓬勃發展。

 

 今天上午,縣府在國際會議廳舉行的綠能廉政平台啟動儀式,由副縣長鄧桂菊、台中檢察分署檢察長張清雲、廉政署副署長沈鳳樑、苗栗地檢署檢察長陳松吉、主任檢察官鄭葆琳、經濟部參事吳志偉、台電配電處副處長饒祐禎、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組長張永瑞等人共同簽署「開創綠能永續發展」、「兼顧環境生態保育」、「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善用廉政跨域平台」、「廉能電栗點亮未來」5大宣言,宣誓攜手守護綠能發展環境,兼顧生態保育,落實全民監督,並啟動綠能廉政平台。

 

 副縣長鄧桂菊感謝苗栗地檢署支持苗縣推動綠能政策,協助打造公平、正義的投資環境,強化廠商對縣府施政的信賴,更希望透過廉政平台的啟動,讓大家進一步了解苗縣推動綠能及廉能施政的決心,一起邁向114年全國太陽光電累積裝置容量達到20億瓦的綠能目標。

 

 廉政署副署長沈鳳樑指出,苗栗縣全國首創的綠能廉政平台可透過跨域溝通聯繫,及時解決與排除問題,同時落實行政透明,減少外力不當干擾,排除發展過程中可能遭遇的障礙,是縣府同仁執行公務過程中堅實的後盾,亦為機關清廉把關。

 

 台中檢察分署檢察長張清雲表示,綠能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發生非法干預、阻撓及不法利益等問題,透過廉政平台事前排除可能面臨的障礙,對苗栗縣綠能發展是相當重要的機制。

 

 今天同時舉辦的綠能發展論壇,邀請台電配電處副處長饒祐禎專題演講「再生能源併網實務」、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組長張永瑞專題演講「綠能微電網技術現况與未來展望」。

 

 接著由縣府工商處長詹彩蘋主持的論壇,邀請苗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鄭葆琳、經濟部參事吳志偉、台電配電處副處長饒祐禎、核研所組長張永瑞、太平洋綠能董事長鄭旭捷提任與談人,針對苗栗綠能產業永續發展及提升綠能產業國家競爭力等議題進行交流。

 

「再生能源聯合辦公室-電栗站」將進駐苗縣府!

111-04-15

縣府為配合國家能源政策,並提升再生能源發電量及為民服務,自109年4月在台電公司苗栗區營業處成立「再生能源聯合辦公室-電栗站」至今,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總裝置容量累計達10萬5,000瓩,推動綠電成績有目共睹。


電栗站已完成駐點台電公司苗栗區營業處之階段性任務,因設置太陽能光電發電設備涉及合法建物(屋頂)及土地使用管制等相關法令規定,而民眾在申請時也有許有疑問,且相關法令主管機關皆位於縣府,經與台電公司苗栗區營業處研商後決定,將電栗站遷搬至縣府第一辦公大樓6樓(公用事業科)辦公室,方便民眾向主管機關洽詢土地使用管制相關規定及申請建物相關合法證明文件,後續縣府將彙整各相關單位聯繫窗口,建立一條龍服務,並維持與台電公司苗栗區營業處之單一服務窗口,藉此再提升便民效率。


目前辦公室設備整備中,預計111年5月2日起電栗站正式進駐縣府第一辦公大樓6樓(公用事業科)辦公室。如您有任何問題,歡迎來電洽苗栗縣政府工商發展處(公用事業科)諮詢,聯絡電話037-559913,將竭誠為您服務。
















苗栗自然地景

 

苗栗自然地景|過港貝化石層 南庄蓬萊壺穴 南庄蘇鐵化石

https://www.miaolilandscape.com/


苗栗縣內有一處自然紀念物,及兩處縣府列入追蹤清冊的地景



  • 苗栗縣政府保育專區
  •    自然地景專區

  • 2022年6月10日 星期五

    【金門縣】水寶盆造林技術

     

    金門縣林務所    https://forestry.kinmen.gov.tw/


    金門縣林務所 | Facebook


    金門縣引進水寶盆造林技術頗有成效,審計機關促請分享推廣造林成果,提升政府施政效能

    金門縣政府(下稱縣政府)所屬金門縣林務所(下稱林務所)為克服金門地區因烈日、少雨、風沙及惡地環境導致造林存活率偏低之困境,引進水源寶植樹盆(下稱水寶盆)專利技術,經審計部福建省金門縣審計室查核發現,該技術可大幅提高造林存活率,經函請縣政府督促林務所適時向其他行政機關分享水寶盆造林成果,已協助澎湖縣政府引進水寶盆造林技術,有助生態永續發展及提升政府施政效能。

    審計室指出,林務所發現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下稱慈心基金會)與仁舟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發之水寶盆造林技術,具耐曬、保濕、可自然分解等優點,應可改善金門地區造林困境,爰於109年5月引進水寶盆造林技術進行小規模試驗,經半年試驗觀察結果,造林存活率已由以往1成提高至7成,效果良好。

    審計室於110年7月查核發現,林務所於110年1月與慈心基金會合作,並由該基金協調和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之一車一樹公益活動,提供水寶盆並現場指導種樹造林,節省採購費用約476萬元,並大幅減少澆水頻率及維護人力,且植物存活率高達9成,頗值推廣,審計室遂於110年7月函請縣政府督促林務所適時向其他行政機關分享推廣金門地區造林成果,俾利提升政府施政效能。

    審計室表示,經追蹤推廣情形,林務所已協助同屬離島地區之澎湖縣政府運用水寶盆造林技術,提高澎湖地區造林存活率至9成,並於111年4月22日響應世界地球日活動,於澎湖縣以水寶盆種植5,000株樹木,達到行政機關優良實務案例之擴散價值,共同促進生態永續發展及提升政府施政效能。









    2022年6月5日 星期日

    6月5日。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愛要說出來! 全民綠生活 全國動起來!

    111-06-03

    愛要說出來!今年2022世界環境日主題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Only One Earth)」,呼籲各國提出政策,推動更清潔、更綠色永續的生活方式,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臺灣也跟上潮流,從中央到地方一起響應淨零綠生活,由環保署張子敬署長帶領全國22縣市環保局長串連拍攝「2022世界環境日-全民綠生活●全國動起來」影片,邀請全民一起響應「淨零綠生活」,大聲說出對地球的愛。


    環保署表示保護環境沒有人是局外人,環保署作為環境主管機關,結合全國各縣市共同響應「淨零綠生活」,更能彰顯中央地方攜手合作的決心。影片由中央串聯地方,從臺灣頭到臺灣尾,由各縣市從「用在地」、「惜資源」、「護環境」三大核心展現在地特色的轉型綠生活,如低碳綠能:臺南市提倡「淨零轉型永續臺南 綠能創電全國第一」、臺中市提出「臺中永續一六八 減碳減排一起來」、新竹市主打「科技減碳高效率 新竹創新拚永續」、花蓮提出「淨零碳排 永續花蓮」、金門展現「活力金門淨零島 永續低碳綠生活」;綠色旅遊及綠色消費:臺東縣提倡「慢經濟永續臺東 山海低碳旅遊趣」、南投縣提出「綠色旅遊來南投,餐廳住宿通通有」、馬祖鼓勵「賞鷗賞鹿踩星沙環保馬祖你我他」;無塑海洋:基隆市提出「綠活環境快行動 基隆海洋永續情」、澎湖強調「淨零綠生活 減塑愛澎湖」。各縣市積極創新推動綠生活,以「食衣住行育樂購」面向做出改變,一同守護這片土地。


    「2022世界環境日-全民綠生活●全國動起來」影片包含90秒影片1支及3分鐘影片1支,將於今年6月3日在環保署官方粉絲專頁首發,並提供各縣市環保局同步推播,同時歡迎民眾於社群媒體轉傳,一起用行動愛地球。


    此外,為了讓大眾同步認識「淨零綠生活」概念與各縣市特色,環保署也將於全民綠生活資訊平台 ( https://greenlife.epa.gov.tw/ ) 推出「縣市串聯綠生活 全臺任你綠悠遊」活動專頁,提供全國各縣市推動綠生活的特色與亮點,便於民眾查詢,還可以參加問答小遊戲,一步步落實全臺任你綠悠遊!


    環保署強調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一個臺灣,在疫情考驗下,更需要思考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平衡,邀請大家在生活中做出一點改變,透過實際行動一同攜手保護這片土地,邁向「2050淨零綠生活」。


    完整3分鐘影片請參考:https://youtu.be/6esKWMgAmw4



    World Environment Day


    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 Facebook


    巴基斯坦将主办2021年世界环境日


    生态系统修复手册


    0


    2022年6月3日 星期五

    科學園區減碳績優獎

     

    科技部首推科學園區減碳績優獎 徵件報名開跑

    2022-06-02

    為呼應「2050淨零排放」全球淨零趨勢及強化國內減量作為,並引領我國產業加速完成淨零碳排目標,科技部特於2022年首次辦理「科學園區減碳績優獎」,鼓勵園區事業持續推動溫室氣體減量與節能減碳,以打造科學園區成為新型態綠色永續園區,提升廠商國際競爭力,並朝2050年淨零排放之目標而努力。


    科技部表示,為推動產業淨零轉型,期待透過本次之徵件計畫之開端,除公開表揚推動績效優良之事業,更能支持科學園區事業單位以創新做法推動減碳行動,如建置智慧化能源管理系統、導入低碳綠色製程、應用低碳燃料替代與轉型、推動循環經濟、輔導廠商參與國際低碳倡議、應用碳捕存與再利用技術等措施,期待園區企業發揮低碳領頭羊的功能,樹立標竿學習典範,作為國內產業之楷模。


    「科技部科學園區減碳績優獎」評選組別分為2組,包括A組的屬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告之「第一批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之園區事業」及B組的非上述對象之其他園區事業。獎項包含兩大評選項目:「減碳措施與成效」及「未來減碳路徑規劃」,「減碳措施與成效」將評比近三年所採用實際減碳措施及採行措施之可擴散性,是否可供為其他事業參考應用、或對供應鏈之影響等;「未來減碳路徑規劃」則針對未來短、中、長期減碳路徑規劃及推動策略前瞻性進行評比。獲選事業將由科技部頒發獎盃及獎狀乙只,並辦理公開場合表揚活動,亦將於科技部網站揭露廠商減碳優良事蹟。歡迎園區事業單位踴躍報名參加,自即日起至8月15日受理申請(評選計畫詳見 https://reurl.cc/A7Mj5Y)。


















    2022年6月1日 星期三

    【臺北市】人行道透水鋪面

     

    2022-06-01北市人行道換新多採透水鋪面 定期清洗延續降溫貯留成效

    現時臺北市採用透水鋪面的人行道在逐年增加著,而透水鋪面有著降雨時貯留部分雨量減緩地表逕流及降溫之功能,是市府推動海綿城市計畫中的一部分,為了維持上述功能,市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也持續對人行道鋪面辦理高壓噴槍沖洗作業,來為市民提供更安全舒 適的生活環境。

    新工處表示,目前市府係採逐年編列預算來更新人行道老舊鋪面,原則上以採用透水鋪面為主,惟遇有為車輛行駛範圍、地下管線、下方有結構體或緊鄰人行道之建物地下室已有滲漏情形及其他特殊情況除外,並按建置年份、損壞情形或地方民意建議路段,排入該年評估改善路段,平均每年一半以上之人行道更新工程可採用透水鋪面。截至111年4月底止,北市人行道透水鋪面累積施作195,602平方公尺,占本市人行道總面積(約280萬平方公尺)約7%。


    2022-01-06響應海綿城市兼容並蓄 光復北路透水鋪面人行道更新完成

    臺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民生東路四段路口周遭,是個交通繁忙、各類民生活動興盛的區域,而在路口附近的光復北路西側卻有著人行道鋪面型式雜亂不一及零星積水的問題,市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為解決這些問題,特別依循市府推動海綿城市的政策,採用全新的透水鋪面,以改善城市景觀及增加市民使用時的舒適性。如今工程已全數完工,歡迎市民朋友一覽人行道全新風貌!


    2020-09-03民生東路三段透水鋪面人行道更新完成 打造海綿城市

    位於臺北市中山區的民生東路三段,沿線辦公大樓、銀行、旅行社林立,還有西華飯店及臺北大學臺北校區,又鄰近捷運中山國中站,附近還有眾多商家及長庚醫院臺北院區,人來人往,讓承載著大量人潮的人行道出現老舊且有高低參差不齊的情況,為了解決此一情形,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於今(109)年挹注了523萬元經費,針對民生東路三段(自建國北路二段至龍江路)北側人行道辦理更新改善作業,施作長度約325公尺,更新面積約843平方公尺,已於近期全數完工,提供行走當地的人流更友善的通行環境。


    2017-09-26臺北市透水鋪面主要目的為減緩都市熱島效應

    為因應極端氣候及熱島效應,臺北市政府推廣海綿城市,藉由透水鋪面讓雨水能夠滲入土壤,增加基地保水以及涵養地下水,並於晴天時,涵養於土壤之水份可透過透水鋪面蒸散於大氣,使表面溫度降低,調節都市環境微氣候,達到降低都市熱島效應之功能。 

    透水鋪面主要目的並非積水改善,有關臺北市積淹水地區的改善,工務局水利工程處已針對地勢較為低窪地區增設臨時抽水機組加速排水,另地勢高差較大,造成路面逕流流速較快,無法有效收排之地區,亦已著手辦理改善工程。此外,於颱風暴雨時,工務局水利工程處將動員外租機械與抽水機動隊待命抽排水,以降低積淹水機率。 

    根據新工處自103年起進行透水鋪面監測,透水磚鋪面較一般磚鋪面可降低溫度約2~3℃,建置之透水鋪面對於降低都市熱島效應確有成效。新工處於93年起迄今人行道施作已逾8萬餘平方公尺水鋪面,後續人行道更新將以老舊鋪面優先處理,更新時將以透水鋪面施作為原則。 


    2016-07-19打造安全綠能宜居城市 北市推廣透水自行車道

    為打造台北市為智慧化的綠能國際宜居城市,北市府全力推動行人及自行車友善安全通行環境,其中復興南路和松江路自行車道採用透水鋪面,除材料透水外,並藉新式工法鋪設具有高吸水能力的自行車道,雖造價較高,但可以幫助地面大量雨水迅速滲透到地基,減少路面積水、行車打滑及水珠飛濺,進而提高用路人安全,並達到都市降溫效益。

    在綠能友善環境計畫中,北市府針對路寬達40公尺以上且有捷運路網經過之主要幹道拓寬人行道並建置三橫三縱自行車道路網,包括東西向的南京東路、仁愛路、信義路,南北向的中山北路、松江路、復興南北路;其中仁愛路、信義路、南京東路已由交工處及捷運局於人行道上繪設標線型自行車專用道,有實體拓寬人行道者為復興南北路及松江路,復興南北路已於今年4月完工,松江路於5月10日開工,預計9月底完工。

    2016-03-17打造臺北市為海綿城市 市區人行道及自行車道設置透水性鋪面

    隨著低碳生活的時代來臨,大眾運輸工具、自行車及步行成為民眾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人行道也成為串起各種運輸工具間最安全且舒適的環境,規劃完善的人行環境將不再只是穿越性的人行道,更是讓人想駐留休憩的慢活空間。由於近年來臺灣各地夏季溫度屢創高點,為了打造臺北市為海綿城市,讓雨水能夠滲入土壤,以減低都市熱島效應影響,臺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從93年開始,於各機關學校週邊人行道試辦舖設透水舖面,截至104年目前累計施作面積為26,156平方公尺。

    由於北市捷運路網逐漸形成,許多民眾紛紛以大眾運輸工具、自行車加上步行,悠遊於城市各個角落,宣告低碳環保的通行時代正式來臨,人行道也成為民眾回到家的「最後一哩路」。在自行車使用風氣漸盛下,北市擇定在復興南、北路和松江路,建構出北市自行車道中心路網。另配合2016世界設計之都,北市選定新生南路3段、羅斯福路5、6段及和平西路3段進行改造,落實行人與自行車道分道,打造無障礙人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