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8日 星期一

〔國土生態綠網〕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

 

國土生態綠網    https://conservation.forest.gov.tw/TEN



靠山「吃山」山不空? 國土綠網主題展4月8日將軍村「食」在登場

2022-04-04

生態學家說的淺山,指的是低海拔山區,溪流、埤塘、森林、農田、果園交織而成的區塊,雖非農田遍布,卻是各式食材生產重鎮,你我熟悉的食材也許就來自於此。多樣的淺山食材庫,豐富了你我餐桌、滿足了味蕾,也同時孕育了野生動物。新竹林區管理處與財團法人觀樹教育基金會4月8-24日將於將軍村修復館,透過「吃山」主題展帶領大家,一同走進淺山的食材庫,探尋淺山的豐饒美麗與面臨的危機。

     新竹林管處夏榮生處長指出新竹處長期攜手竹苗地區保育夥伴,投入台灣西北部淺山棲地保育推廣工作。為了讓更多民眾了解淺山生態保育重要性及推廣國土生態綠網的概念與行動,特別策辦了「吃山」主題展,以一般大眾最熟悉的庶民飲食、常見食材切入,啟發觀展者興趣,逐步回溯料理-食材-產地-野生動物的關係,並進一步引導思考要如何靠山、吃山、山不空,想繼續「吃山」就需要先從保護山的環境生態著手,而淺山生態保育與當前國土生態綠網計畫間的關聯性為何?在竹苗淺山當中,綠網又跨域連結了哪些夥伴參與行動,這些答案將透過展覽完整傳達,並搭配友善農作選物店,歡迎大家把握展期前往將軍村修復館觀展。

     展覽期間每個週末假日,展區上、下午均安排定時導覽(各一場),並穿插繪本故事、DIY手作、藝術表演及生態保育主題短講等豐富活動,另平日亦開放周邊新竹縣、市國中小學預約「吃山」淺山保育小學堂。

展覽小資訊

展期:111年4月8-24日上午10:00至下午6:00
地點:將軍村修復館

更多活動詳情請洽裡山塾官方網站最新消息( https://www.kskk.org.tw/satoyama/ )


公私協力綠網平台成果分享 建構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願景

2021-11-19

花蓮林區管理處於昨(16)日舉辦「花蓮生態保育綠色網絡發展建置計畫」期末成果分享與交流大平台會議,邀請36個公私部門、在地社區居民、NGO團體等73人參與,呈現綠網夥伴4年來協力建構花蓮區域綠網的努力成果,為營造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願景,再邁進一大步。

   林管處長黃群策表示,國土綠網計畫106年啟動後,遭遇最大的挑戰是淺山、平原等關鍵生物熱點區域,多數非屬林務局轄管權責,整合難度高。因此,自107年起林管處建構平台會議,將與綠網相關的權益人、機關、NGO團體、社區部落及在地學者等夥伴連結起來,4年來歷經20場次大小平台會議,逐步將不同生態課題凝聚出共識,提出改善方案,並具體合作落實。感謝所有平台夥伴的努力,才能成功跨域整合獲致改善方案具體成果。

   會中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分享自108年參與綠網平台後,以「還地於河、還石於河、還水於河、還魚於河」概念恢復河川生命等成果。花蓮縣政府說明花蓮美崙溪出海口台灣狐蝠保育如何與社區協商保全狐蝠棲地,及在新社地區大不岸溪橫向構造物改善,提高洄游魚蝦上溯的機會。林管處則提出林道改善、保安林經營、生態植被復育、重要棲地與瀕危物種生態給付計畫等執行成果。農糧署東區分署則建議以『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政策,增加建構區域綠網的政策工具。

   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主任秘書楊和玉肯定平台會議的功能,提供機會讓不同機關與NGO團體對話、了解彼此,化解過去公、私部門間的緊張對立關係,讓合作成為可能;時代力量花蓮黨部主任賴威任讚許會議成功跨域整合,凸顯花蓮區域綠網在公私部門間人網連結的可貴性。

   林管處將接續行政院已核定111-114年第2期國土綠網中長程計畫,持續深化與各綠網夥伴間的交流與合作,期加速建構完整的生態綠網世代工程。


透過跨域公私協力與在地網絡,共同架構高屏地區短期、中期的國土綠色網絡計畫

2021-04-29

為架構中央山脈、淺山、平原、濕地及海岸的生態藍圖,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28日在林管處召開「高屏地區生態保育網絡藍圖建置計畫」跨機關連繫平台會議,邀請公部門40個單位、13個NGO總計52人共同參與討論, 期能透過各單位合作建立伙伴關係,ㄧ起架構高屏地區生態藍圖,也深化人網的連結。


自107年行政院核定「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屏東林管處即著手規劃高雄及屏東地區的生態藍圖,並且扣合全國綠網計畫的六大面向,透過地方社區參與、機關自行辦理以及委託專業團隊等方式,執行外來種(銀合歡)移除、受關注的瀕危物種(草鴞)基礎調查等多項工作。然而要架構中央山脈、淺山、平原、濕地及海岸的生態藍圖,非某一單位可獨立完成,所以建立伙伴關係串接人網的連結是重要的。


在28日的「高屏地區生態藍圖建置計畫」跨機關連繫平台會議中,除有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楊主任嘉棟親蒞與會並表示願帶領中心的同仁一起為環境友善、棲地改善等保育工作提供更多的服務,會議亦邀請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高雄工務段張副段長六順分享「臺28線馬頭山路段生態友善設施路殺改善」預計今年開始在馬頭山一號及二號橋進行動物通道整坡改善工程及短期的成效追蹤,而中長期建議由其他單位可以接續辦理,會中屏東林管處楊瑞芬處長允諾可以在明年以在地社區利用社區林業計畫參與監測工作前,由林管處接辦。


其次,是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洪孝宇博士分享「猛禽棲架-串聯農業生產和生態的橋樑」,在試驗田區架設棲架成功拍攝到黑翅鳶與草鴞等9種猛禽及其他鳥類使用棲架及捕食老鼠、昆蟲的大量影像資料,讓農民和與會的夥伴非常有感,證明田區真的有猛禽,可以協助農民抓蟲捕鼠,兼及對生態農業有正向影響。


最後是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侯秉賦助理研究員分享「生態友善農法的推動與著力-以旗南分場為例」闡述已試驗30年餘無施用農藥、化學肥料的生態友善農田與慣行農法的田地,在昆蟲功能族群比例比較結果,慣行農法田地的害蟲比例相對較生態友善農田高出11%,而天敵則較低3%左右;研究顯示施行生態友善農法的田地,其實在自然界當中是有自我修復的能力。


屏東林管處也分享自107年起的四年內投入在國土綠網計畫的成果,並和與會夥伴共同建構未來4年(111-114)、5-8(115-118)年的高屏地區生態藍圖計畫,包括課題、工作細項、短、中期任務及保全對象與協力單位的討論。


最後,楊瑞芬表示,環境的議題很多且複雜,不是某個機關能獨立解決,也不會只是4年或8年的計畫即能完成,而是持續性關注的跨世代的工作,期望高屏地區綠網的藍圖可以有更多的伙伴一起併肩努力,讓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及生物多樣性的生態臺灣願景能早日實踐。


花蓮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各單位成果分享

2020-11-26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於109年11月25日舉辦花蓮生態保育綠色網絡簡稱花蓮綠網大平台會議,邀請31個公私部門、在地社區居民、NGO團體等共73人參與,讓各花蓮綠網夥伴分享這近一年來推動建置綠網的努力,進行成果交流與分享。其中更有農委會林務局、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交通部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花蓮縣政府建設處、花蓮縣議員楊華美等機關首長、主管與民意代表親臨現場參與,顯見大眾對建構花蓮地區綠網藍圖,推動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願景的支持。

國土綠網計畫為106年由行政院核定,交付農委會林務局擔任幕僚與推動之重大計畫,在執行過程中面臨最大的挑戰是里山平原等的關鍵生物熱點區域,多數非屬林務局轄管權責,但建構國土生態綠網又不可或缺之。因此自107年起,花蓮林區管理處以平台方式,邀集建構花蓮綠網之關係權益人、機關單位、NGO團體、社區部落等,不論公私部門,透過專業團隊輔助,盤點重要生態綠網課題,與公私協力的權益關係夥伴一起來參與討論,集思廣益,共同承擔修補棲地,恢復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之大任,來建構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生態綠網。

歷經兩年半的時間,花蓮林區管理處召開13場次大小平台會議,針對不同生態課題逐步凝聚共識、提出改善方案、具體落實的合作模式下,於11月25日召開的花蓮綠網成果交流大平台會議中完整呈現各項方案的具體成果。

會議中由交通部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李順成處長親自率員全程參與、並分享公路總局透過改善台9線新大富橋橋下穿越空間、拆除部分舊大富橋引道的阻隔,以提供野生動物穿越台9線的重要通道等改善推動成果。

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分享以「還地於河、還石於河、還水於河、還魚於河」的概念來恢復河川生命力,並透過社區培力、共學、平台會議來強化公私協力及在地參與,共同推動鱉溪河川復育及人與溪流的共存,以及在大農大富生態廊道改善工作與花蓮林管處共同合作推動馬佛溪生態廊道串聯工作,嘗試改善河川結構物對動物移動的阻隔課題等成果。

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則分享推動荖溪流域公私協力平台,討論水質及水量議題,並推動民眾參與水土保持相關工程,廣納在地意見,這樣工程思維的改變也受到在地居民與NGO的肯定。

花蓮縣政府建設處鄧子榆處長親自分享縣府在新社地區大不岸溪橫向構造物改善,透過縣府與在地居民溝通,達成共識後協助拆除出河口橫向構造物,以及降低8座攔沙壩高度,提高洄游魚蝦上溯的機會,再搭配花蓮區農改場、水保局花蓮分局、花蓮林管處以及東華大學等先期於新社地區之森川里海平台,推動與在地部落的成果基礎上,正式宣示新社即將進入明智使用生態資源的新里程碑,讓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願景可以真正落實。

此外,林業試驗所也於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長期進行生態調查與研究,並在會中提出未來連結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生態廊道建置的具體建議。

參與平台會議的NGO團體及在地居民也透過本次平台會議,除表達對於環境議題的深切關注之外,也紛紛表示對花蓮林管處戮力推動花蓮綠網平台,讓整個公部門反轉,從過往與NGO團體的對抗關係,轉換成攜手合作的夥伴關係感到肯定與支持,並表示這才是真正難能可貴的地方,也期許這樣的夥伴關係,不要因為機關首長的異動而有所改變。

為此,花蓮林管處楊瑞芬處長於會議中表示全國綠網的建構是行政院的既定政策,且環境的議題與人息息相關,各單位、NGO、在地居民都需要一棒接一棒的繼續努力,不會因機關首長異動而有所改變,未來花蓮林區管理處會持續深化與各綠網夥伴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完成建構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生態綠網世代工程。



中區綠網跨域平台正式成立

2020-07-22

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於7月21日召開「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跨域平台會議」,邀集農糧署、水利署、河川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南投縣政府、雲林縣政府、台灣糖業公司、NGO團體、專家學者和社區夥伴等共計17個單位參加,針對淺山生態保育議題:友善農業、河川地管理及生態廊道串連,進行意見交流及策略討論,並建立跨域聯繫平台。


在林務局「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架構下,南投林區管理處已完成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淺山關注物種及相關議題盤點。其中保育類台灣白魚、石虎及諸羅樹蛙,因侷限分布於台灣中西部淺山及平原,面臨農業開發、河川棲地劣化及廊道碎化等危機,被挑選為首要關注物種,這三個物種分別分布在不同區域,且面臨多元議題,應擬定適地、適性的保育策略。


同時,淺山物種的保育策略,相關權責單位及社群合作為其成功關鍵。本次會議邀請水利、農業、保育相關單位及地方社群等,在會中提出各種角度的觀點,討論主題包括關注物種友善農業持續推動、河川工程保留廊道及棲地補償、溪流及平原林地結合生態造林等。


南投林區管理處李政賢處長表示,本次會議主要是凝聚大家的共識,瞭解不同權責單位的意見及資源。並藉由本次會議,針對各個關注議題建立小平台聯繫機制,期盼在未來跨單位共同合作下,逐步加強生態廊道的串聯,使區域生態系統更為健全、穩定。


國土綠網任務再進擊 GO! 一起變大動物的家

2020-06-24

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107年自行政院核定以來,新竹林管處就轄管區域內自然環境特性、諸多生物棲息的多樣性熱點、敏感區位等進行檢視,並積極推展友善農作、生態造林等多項保育行動策略,亦逐步完成新北至苗栗生態資源盤點與調查工作。為進一步實踐綠網縫合與修補、保全野生動物植的棲息空間,本(6)月24日特別邀請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及在地保育團體共同參與國土綠網平台會議,媒合促成國有非公用土地認養,以多元的力量,為環境永續凝聚更全面性的目標。

新竹林區管理處指出,一直以來哪些地方有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哪些地方又應該優先投入保育行動?這樣的生態基礎資料需要長時間的調查、監測累積才能取得,因此完整資訊是相對缺乏的;隨著國土綠網計畫的推動,新竹處在過去2年內致力於轄區內關注物種與棲地的盤點。

以竹苗淺山地區為例,目前已確認有161種關注的生物,並指認最具保育急迫性的石虎等21種生物(包含石虎、食蛇龜、印度大田鱉、臺灣破傘菊等),並透過GIS運算分析地景狀態,以更高位的角度來掌握動物關鍵的移動廊道,進一步擘劃相應的保育行動。同時,為利棲地修補推展,期間亦建構區域網絡平台,依據不同保育議題,鍵結公部門、民間組織、專家學者共同研商保育策略,迄今已分別就減緩石虎與養禽場域衝突、新竹地區農業生態友善工作與生態環境營造、竹苗地區友善農業的保育策略與實作等主題召開3場次平台會議。

有鑑於國產署前於108年1月發布「國有非公用邊際土地提供認養促進環境保護案件處理原則」,嘉義布袋、台南七股、苗栗通霄已有水鳥、少部分石虎棲地認養案例,為了進一步擴大綠色保育網絡連結,新竹處特別運用上述盤點成果,協助篩選關鍵生態區域內的「國有非公用邊際土地」清單,並於本(6)月24日召開第4次平台會議,邀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等多達8個有意願的環境團體參與討論,希望媒合促成國有非公用土地認養案件,當天會議也特別商請國產署出席協助就認養流程提出說明與諮詢,成功協助環境保育團體對於國土認養機制有更清楚的認識瞭解,並埋下共同合作契機。

新竹處夏榮生處長表示,今天的會議只是多元合作的起點,透過平台的運作,讓公部門有機會聽取保育團體的實際需求(如:公告土地清單圖面化、增加認養資格條件等),並藉此調整優化政策規定;保育團體間也能彼此交流關注議題與經營方式。平台會議過後,新竹處亦將持續扮演保育人網鏈結的角色,串起更多公私部門、團體的合作,共同攜手實踐環境永續生態願景、建構台灣西北部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


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

臺灣在中央山脈與濱海之間的土地,受到土地開發利用強大壓力,切開山脈與海岸生態棲地系統,生態系統已破碎化,使生物多樣性逐漸消減中。多數生物因棲地隔離,若無補救措施,族群將有滅絕的風險。本計畫借鏡國際提倡里山倡議經驗,跨域整合,與農業、交通、水利政府單位及民間夥伴協力推動友善環境,透過點、線、面的串連,架構整體國土綠色生態網絡保育架構,嘗試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境,使臺灣生態系更為健全。


行政院核定本 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 (111-114)

行政院核定本 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 (107-1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