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7日 星期四

【新竹市】SDGs永續發展

 

新竹市環境保護局   永續專區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27 13:31:26)  新竹市政府積極應對氣候變遷並實踐「2050淨零排放」目標,於去年12月發布「新竹市2050淨零排放白皮書」,今年接力推出「新竹市2050淨零排放白皮書懶人包」,透過簡單易懂的圖卡,讓市民直觀且快速認識淨零排放及新竹市多元化的淨零策略,進而用更輕鬆的方式,加入淨零排放的行動行列,一起提高環境品質,共創幸福友善的零碳城市。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淨零排放是一項長期且重要的任務,新竹市以重視環保精神與堅定腳步,秉持市長高虹安「宜居永續」施政策略,扣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13氣候行動,務實規劃各項節能減碳措施,積極面對淨零挑戰。

新竹市自2005年至2023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已減排10%,提前達成2025國家減排目標,未來設定2030減排30%、2040減排60%的階段性目標。市府也將持續追蹤淨零排放白皮書行動計畫執行進度,結合科技與創新,攜手企業、學術界與市民,為減緩氣候變遷善盡心力,同時確保市民擁有健康安心的家園。

環保局表示,懶人包是「新竹市2050淨零排放白皮書」的精簡綱要版,讓原本共計60頁、較為專業的科學與技術資料,轉換成共計15頁、簡明易懂的圖文樣式,包含介紹淨零排放與溫室氣體、全球暖化對環境影響、新竹市溫室氣體排放現況、減量目標、淨零推動策略等,逐步引導閱讀者理解竹市發展淨零城市願景,以及具體規劃項目。

期許透過淨零概念及淨零策略,帶動市民從日常生活中,付諸淨零綠生活的具體行動,例如優先選用在地與當季食材、天然衣料、使用環保標章或節能(水)標章產品、搭乘大眾運輸、選住環保旅宿、綠色消費等,一同成為全球氣候行動的一份子。

環保局說明,「新竹市2050淨零排放白皮書懶人包」已上架,路徑為「新竹市政府官網-公告資訊-市政公告-2050淨零排放」( https://reurl.cc/aZyQYZ ),市民可輕鬆下載並深入了解竹市在「能源、工業、住商、運輸、環境、農漁」六大部門的淨零策略,包含逐步提升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推動燃料轉型邁向「無煤之都」、導入建築能效制度、運具電動化、落實源頭減量與資源循環,及增加自然碳匯等措施。

市府也將持續更新相關資訊,並規劃各類宣導活動,與市民共同邁向低碳未來。


代理市長邱臣遠響應2050淨零排放策略


氣候變遷辦公室林正光執行秘書致贈白皮書予代理市長邱臣遠


代理市長邱臣遠、全各局處與新竹市市民共同響應2050淨零排放白皮書合照


新竹市2050淨零排放白皮書懶人包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23 18:10:49)  邁向宜居永續零碳竹塹!新竹市政府於今(23)日辦理「新竹市2050淨零排放暨空污減量記者會」,由代理市長邱臣遠正式公布「新竹市2050淨零排放白皮書」,彰顯竹市落實氣候治理的決心與行動力。「這是竹市淨零里程碑!」邱代理市長表示,市府將持續推動與執行各項節能減碳行動,為市民打造幸福永續的安居科技城。

邱代理市長指出,市府秉持市長高虹安「宜居永續」施政策略,兌現高市長提出的「發布淨零排放白皮書」承諾,接軌國際趨勢,參考我國淨零路徑,務實盤點在地氣候行動計畫,已佈建邁向淨零排放的具體藍圖,讓淨零不只是口號,而是竹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更要與全球共同承擔2050淨零排放責任。邀請企業界、學術界、民間組織到每位市民,一起攜手落實淨零,打造美麗、零碳的幸福友善城市。

邱代理市長說,竹市自2005年至2023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已減排十倍,提前達成2025國家減排目標,未來設定2030減排30%、2040減排60%的階段性目標。行動計畫包括提升再生能源、推動節能設備、燃煤退場、綠色交通與源頭減量等,並與企業合作推動防風林保育、生態教育及公園認養等專案。市府也將持續追蹤淨零排放白皮書進度,落實綠色交通、建築法規等策略,結合科技與創新,攜手企業、市民與學術界,共創美麗永續的智慧竹市。

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辦公室執行秘書林正光說明,要達成淨零目標,涉及的範疇非常廣泛,市府制定氣候相關策略,須考量能源、建築、交通、產業及民生等眾多面向,才能有效促進整個社會採取氣候行動。市府分析全市溫室氣體排放結構,做為各部門籌劃相應減量措施的基礎,同時依據人口、用電、歷史碳排、既有施政、國家政策等資料,設定2030年減量30%、2040年減量60%,以及2050年淨零排放等各階段目標,為減緩氣候變遷善盡心力,也確保市民擁有健康安心的家園。

環保局強調,為達成淨零目標,市府整合資源,訂定六大部門淨零行動計畫。在能源方面,將逐步提升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目標2050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比今年增加3.6倍;工業則推動製程改善及燃料轉型,2030年成為「無煤之都」,讓溫室氣體減排與空污減量達最大共效;住商導入建築能效制度,2050年100%新建及公有建物達1級能效;運輸要推行運具電動化,例如這個月上路營運的全電動先導公車,就是實現低碳友善運輸政策之一,2030年達成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目標;環境要落實源頭減量、零廢棄與循環經濟城市;農漁則強化森林管理及海草床復育等,增加自然碳匯。

新竹市工業會長莊大毅說,身為新竹市民也是企業代表,很高興市府面對嚴峻的氣候危機,能有直球對決的魄力,而不是空有口號、沒有行動,看到今天發表的淨零排放白皮書內容,明顯感受到市府正逐步兌現幸福友善施政,相信隨著淨零行動的落實,定能成就環保永續家園。

環保局指出,淨零排放不僅是環境問題,更是社會和經濟的挑戰,市府有責任在這場全球性的氣候戰役中扮演積極角色。「新竹市2050淨零排放白皮書」,代表的不僅是營造永續未來的遠景,更是每個企業、社區、市民要共同努力的方向。市府未來將定期追蹤白皮書內各項氣候行動進度,並視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確保實踐淨零綠生活,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13氣候行動。


代理市長邱臣遠正式公布「新竹市2050淨零排放白皮書」全局處響應合照


代理市長邱臣遠正式公布「新竹市2050淨零排放白皮書」全局處響應合照


氣候變遷辦公室林正光執行秘書致贈白皮書予代理市長邱臣遠並簽署「新竹市2050淨零排放白皮書」


氣候變遷辦公室林正光執行秘書致贈白皮書予代理市長邱臣遠並簽署「新竹市2050淨零排放白皮書」


環保局長江盛任說明竹市2025淨零排放方向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04 09:30:20)  為落實永續發展及應對氣候變遷,新竹市政府每半年定期召開會議,以追蹤業務執行情形。日前市府召開「113年新竹市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第二次會議,市府團隊與專家學者共同檢視第二版自願檢視報告及第三版報告的修正建議,並追蹤ESG媒合平台的進度,以及因應氣候變遷的減緩與調適措施,致力於落實市長高虹安所重視的幸福友善「安居科技城」願景。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面對永續發展議題及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市府於去年12月5日成立「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辦公室」,負責研析和規劃各項應對氣候變遷的減緩與調適策略。基於竹市的溫室氣體排放結構,此辦公室制定了相應的節能減碳措施,並參考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評估竹市過去與現在的氣候衝擊,以及未來的氣候風險。藉以研擬因地制宜的調適策略,積極應對氣候變遷,並響應國際趨勢,努力推進各項永續發展議題。

邱代理市長說明,為落實氣候施政,竹市目前已完成「2050淨零排放白皮書(初稿)」和「氣候變遷調適執行方案(初稿)」,預計於今年底前正式發布。此外,市府基於竹市的五大核心價值與十大施政策略,涵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訂定84項指標,藉以檢視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的施政進度,並規劃於明年年底發布第三版自願檢視報告,致力於建設宜居且永續的韌性竹塹。

邱代理市長指出,為了增強永續發展的能力並擴大合作夥伴,市府透過ESG企業媒合平台和國立清華大學的USR計畫,促進產官學之間的攜手合作,展現竹市邁向淨零綠生活的決心與具體行動。在企業合作方面,市府已盤點31項合作議題,其中企業自提1項,已媒合10項議題,並與17家企業展開合作,例如共同強化消防訓練基地管理及培養義消,還有為市立動物園規劃環境豐富化遊具,以促進動物的身心健康。在學校合作方面,市府與清華大學研商USR計畫,涵蓋大新竹區域支持系統、新竹文學散步及在地特色市集等議題。

環保局長江盛任表示,「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辦公室」是實踐永續及氣候治理的重要政策平台,依據永續發展目標與業務性質,劃設7個組別,包括永續教育及規劃組、能源及生態組、永續環境及文化組、綠色運輸組、韌性城市組、永續社會組及城鄉發展組等,各組依專業分工研討政策方向,並整合各局處資源,建構氣候治理必備的「減緩與調適」雙向策略,共同致力提高環境品質。

江局長進一步表示,在減緩策略方面,竹市已初步規劃短期(至2030年)、中期(至2040年)、長期(至2050年)的淨零期程,透過能源、工業、住商、運輸、農漁、環境等六大部門分工合作,執行能源轉型、產業碳管理、智慧零碳建築、運具電動化、提升自然碳匯、資源循環等諸多減排措施;於調適策略方面,依據氣候風險評估結果,在維生基礎設施、水資源、土地利用、海岸及海洋、能源供給及產業、農業及生物多樣性、健康、能力建構等領域,設定因地制宜調適目標與行動計畫,以回應調適缺口,提升氣候韌性及回復力,打造健康安心的竹塹城。

環保局表示,市府持續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的SDG11(永續城市)和SDG13(氣候行動)等多項指標,並積極與產、官、學、民各界協力合作。透過教育宣導,將環保理念內化於民眾生活中,推廣全民重視環保,實踐淨零綠生活,共同守護低碳永續的家園。


邱臣遠代理市長致詞。


邱臣遠代理市長閱覽會議資料。


張治祥秘書長閱覽會議資料。


會議進行中。


企業認養竹市消防教育訓練基地設施。

COMPUTEX 2025「永續設計獎」

 

聚焦ESG永續綠色展會趨勢 COMPUTEX 2025永續設計獎開放報名中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27 14:31:44)  面對全球企業日益看重ESG治理,展會全面走向永續綠色趨勢,從展場設計、材料應用、舉辦形式到宣傳媒介等全面考量永續設計,也成為各國重要展會主流趨勢。亞洲指標 B2B 科技專業展COMPUTEX主辦單位之一TCA表示,作為國際重要科技展會的COMPUTEX與InnoVEX,今(2025)年持續設立「永續設計獎」(Sustainable Design Award),希望COMPUTEX與InnoVEX參展廠商發揮創意,將3R(Reduce、Reuse、Recycle)理念融入展場設計及展位活動中,共同打造低碳、低汙染、低耗能的展會環境。


為讓與會廠商更加了解永續展會規劃,TCA於1月23日辦理永續設計獎講座,邀請成功大學建築系劉舜仁教授(左2)、台灣設計研究院吳於軒組長(右2)、2024永續設計獎金獎得主明基電通陳雅蘭公關長(右1),共同分享對環保永續的觀察,以及將永續落實於展會中的實際做法。

TCA辦理永續設計獎講座 邀請專家分享如何從永續循環設計 有效降低展會碳排與廢棄物

為讓參展廠商與展覽裝潢商,更加了解永續展會規劃,TCA於1月23日辦理永續設計獎講座,邀請成功大學建築系劉舜仁教授、台灣設計研究院吳於軒組長、2024永續設計獎金獎得主明基電通陳雅蘭公關長,共同分享對環保永續的觀察,以及將永續落實於展會中的實際做法。

成功大學建築系劉舜仁教授在講座中指出,在傳統展覽方式下,每次辦理一場展會,就會產生一座垃圾場,當永續成為展會趨勢元素之後,如何透過展位設計與展示規劃降低廢料與碳排,便成為展商ESG治理實踐項目之一。

國外展會單位提出「展示全面數位化」、「便利交通展館」、「展架重複使用」、「用數位檔案取代傳統印刷品」、「減少餐飲廢棄物」等五大方向,來降低展會廢棄物。而文化部針對視覺藝術展會所推出的「綠色展覽指引」,也列出「減少新材料消耗」、「利用當地資源」、「減少浪費」、「減少能源消耗」、「減少有毒排放的產品」等五個關鍵策略,作為綠⾊展覽清單(The Green Exhibit Checklist ,GEC)規劃指引。

劉舜仁並分享2023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德國館如何透過重複使用展品的方式,真實呼應「減碳」的展覽主題目的。

台灣設計研究院吳於軒組長,則以永續循環設計為主題,從循環經濟出發,分享如何透過設計手段,結合場域特性與品牌策略,並分享高雄鹽一公有市場、檸檬大叔、茶籽堂、貝殼鈣循環洗衣精、友漁循環眼鏡、下十年循環設計展(2020)、2023 《福爾摩沙0號—循環設計展》等案例,讓與會者了解如何從減碳、循環設計系統、永續影響等面向,讓廠商、消費者、場域方都能享受到永續環保好處,同時又能維持商業行為。

明基電通陳雅蘭公關長,以COMPUTEX 2024實際案例,分享明基佳世達集團如何在環境面,100%符合裝潢零廢棄物原則、100%使用循環餐具,90%展場文宣數位化;社會面,整合20家集團大艦隊夥伴共同推動永續行動,展示超過50%的AI綠色智慧解決方案;治理面,和大艦隊夥伴共創經濟價值,90%採購在地禮贈品,80%採購台灣在地建材等。

而且展會裝潢木材捐贈K12校園供木工手作教學使用,傳承永續價值。遵循國際ISO 20121永續性活動管理系統,設定21項ESG永續目標,在展會後全數達標,並通過第三方專業驗證,繼2023年首次取證後,成為全球第一與唯一在COMPUTEX成功續證的集團。

TCA提醒,COMPUTEX 2025「永續設計獎」開放COMPUTEX與InnoVEX參展商報名參加,截止時間為4月11日,報名網址為:https://my.computex.biz/2025/show/Sustainable.aspx?language=tw

→COMPUTEX 2024「永續設計獎」得獎影片網址:https://youtu.be/_LveKihTwuk

同步開放ESG 攤位插牌申請 展商可於展會期間彰顯永續精神

主辦單位表示,為期許COMPUTEX與InnoVEX成為永續專業平台,只要參展企業、集團或組織具備ESG相關作為資格,即可向主辦單位申請攤位號碼外加Green Impact Label插牌,藉此於展覽期間彰顯永續精神。

有意參加之廠商請於 4 月 11 日前線上填妥申請表格及檢附相關文件,通過審查後,便可於展中外加Green Impact Label插牌。

主辦單位指出,本次ESG 攤位插牌申請資格認證擴大範圍,只要參展商有以下ESG認證項目,包括:RE100、ISO 14067、MSCI ESG、ISO 14064、New ErP、FTSE4Good、B Corps(B 型企業認證)、CDP 原碳揭露專案、ISS ESG 指數企業、S&P Global 指數企業、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TCSA 台灣企業永續獎、Sustainalytics 指數企業、EcoVadis 指數企業、BS 8001 循環經濟標準、EDP 第三類產品環境宣告、IEC 62430 環境意識設計標準、ISO14006:2020 環境管理系統導入生態化設計指引、ISO/TS 14072 組織生命週期盤查、ISO 14045 產品系統生態效益評估標準、ISO DIS 14046 水足跡標準、IECQ QC 080000 有害物質流程管理系統、ISO 45001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系統、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道瓊永續發展指數、Green factory label綠色工廠標章、Product Environmental Footprint歐盟環境足跡、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wards 國家永續發展獎、遠見 ESG 企業永續獎、天下 CSR 獎等,均可申請ESG 攤位插牌服務。

ESG 攤位插牌報名網址為:https://www.computextaipei.com.tw/zh-tw/menu/C0DCF8FB6588D3F8D0636733C6861689/info.html


為期許COMPUTEX與InnoVEX成為永續專業平台,只要參展企業、集團或組織具備ESG相關作為資格,即可向主辦單位申請攤位號碼外加Green Impact Label插牌,藉此於展覽期間彰顯永續精神。

■《關於COMPUTEX TAIPEI及InnoVEX》

COMPUTEX TAIPEI是台北市電腦公會施振榮理事長任內開辦及命名,1985年邀請外貿協會共同主辦。

InnoVEX是兩會2016年開辦的新創展會,以科技新創公司為核心,透過多元展覽形式與媒合平台,加速 ICT 產業創新,並協助各階段新創尋找商業夥伴,期盼打造具影響力的全球新創生態圈。

文章附檔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布袋鹽田濕地保育工作平台

 

TWECOLIVING:嘉義縣布袋鹽田濕地


嘉義縣府推動布袋鹽田濕地保育工作平台,多方共研因應策略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25 09:34:31)  嘉義縣政府召開「布袋鹽田濕地保育工作平台」會議,邀集政府機關、學術單位、生態保育團體及光電業者,共同研商嘉義縣的濕地保育策略。

此次會議聚焦於三大議題,包括布袋9區鹽田納入 OECMs 認證的可行性、遊蕩犬對候鳥棲地的影響及應對措施、以及濕地水位調控方案,期望透過跨單位合作,推動布袋鹽田濕地的永續經營。

布袋9區鹽田在縣府、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雲嘉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及高雄市野鳥學會的長期努力下,展現高度生態價值,有望成為 OECMs(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其他有效區域保育措施)認證場域。

林保署嘉義分署將協助高雄市野鳥學會推動認證,並與相關單位合作,鼓勵社會大眾共同關注生物多樣性資源,維持傳統生態友善文化及永續經營模式。

此外,因候鳥棲息地頻受遊蕩犬侵擾,會議提出一系列因應對策,包括設置阻絕設施、標示「勿餵食遊蕩犬」警示牌,並強化通報機制,以減少犬隻對候鳥的威脅,縣府及相關單位將進一步評估與推動相關措施,確保鳥類棲息安全。

水位調控對濕地維護至關重要,縣府水利單位與生態保育團體將研議適當的調控機制,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同時,優化濕地環境,促進生物多樣性。

自 109 年成立「布袋鹽田濕地保育工作平台」以來,縣府已召開六場會議,凝聚各界共識,推動濕地經營管理策略,未來將持續透過公私協力機制,深化生態保育,實現濕地永續發展。


嘉義縣府推動布袋鹽田濕地保育工作平台,多方共研因應策略


嘉義縣府推動布袋鹽田濕地保育工作平台,多方共研因應策略
 

布袋鹽田濕地保育會議 生態與產業攜手永續發展

嘉義縣政府推動「布袋鹽田濕地保育工作」平台,自109年起由政府單位、光電業者及生態保育團體等十多個公私部門,透過平台會議研議兼顧產業發展及生態保育的前提下,永續經營濕地。

農業處表示,濕地平台會議自109年起至今已辦理6場次,議題包含光電業者及公私學術單位生態調查、布袋鹽田濕地保育願景與策略、光電業者漁電共生經驗分享。

今年10月農業處邀請水利處、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雲嘉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道埊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及高雄市野鳥學會前往布袋鹽田9區、10區進行會勘,評估透過水門啟閉調節水位,來改善布袋鹽田生態用水需求問題,並與生態保育團體合作,協助調控鹽田水位疏濬作業,吸引300多隻黑面琵鷺前來覓食,場面壯觀。

農業處指出,縣府自109年7月3日舉辦第一場工作平台會議,邀集產官學研及關心濕地議題的學者、NGO等團體討論鹽田生態議題,從鹽田文化地景、光電能源轉型跟養殖產業,聚焦布袋鹽田目前所遇課題、提出看法及思考解決方案。
 

布袋五鹽田 Budai Salt Pan Wetlands | Facebook 


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

布袋鹽田濕地

嘉義布袋濕地重要野鳥棲地(TW023)位於臺灣最大的嘉南平原沿海區域,本區域內由潟湖、沙洲、防風林、紅樹林及舊鹽田等多樣的棲地所組成,是最重要的候鳥中繼站和度冬棲息環境(面積4,187公頃),國際鳥盟認定為重要野鳥棲地(IBA),我國也將布袋鹽田濕地(722公頃)、好美寮濕地(959公頃)、八掌溪口濕地(628公頃)劃定為國家級重要濕地。

另根據NYBC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調查記錄(2015-2021年),布袋鹽田也是全臺灣170多個樣區中,鳥種數最多的樣區,高達3萬5千隻以上,更是全臺鷗科、雁鴨科鳥類最多的濕地。

2016-2018年,經濟部能源局推動太陽光電兩年示範計畫,原本預計在嘉義縣鹽灘地設置374公頃的太陽光電場,經過特生中心、鳥會等NGO團體的努力爭取、以及長期鳥類調查數據的佐證,避開高生態敏感區,將開發面積縮小為102公頃(八區80公頃+九區20公頃)。

兩個光電開發單位也善盡社會企業責任,承諾劃設30%面積的生態保留區,並進行長達20年的生態監測工作,以了解整個開發計畫對環境的衝擊。

2018年12月22日,地球公民基金會與高雄鳥會舉辦「布袋鹽田濕地保育與光電開發論壇」,邀請公私部門、學界、NGO、社區居民共同參與,了解現況並提出減輕衝擊的方案。

能源局當場承諾支持周邊濕地的棲地營造經營管理工作,以降低光電對濕地的衝擊;國產署則釋放國有非公用土地提供民間團體認養,以提升濕地品質。

之後,高雄鳥會在眾多團體推派下,擔任布袋鹽田濕地保育工作平台的窗口並依據「國有非公用邊際土地提供認養促進環境保護案件處理原則」,向國有財產署提書申請認養十區鹽田的濕地,獲得支持。

2019年12月26日,高雄鳥會與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簽訂認養合約,認養十區鹽田91公頃。而為避免高生態敏感鹽灘地遭受其他開發勢力的覬覦,2022年4月29日,再度提出認養252公頃鹽田,合計343公頃,總範圍包括:舊五區、九區、十區鹽田。

除了認養布袋鹽田國有非公用土地之外,高雄鳥會也和八區光電業者~艾貴義竹電廠合作,協助經營管理30%的生態保留區(24公頃)和綠能生態館,透過生態保留區小範圍的水位調控來了解鳥類的使用狀態,提高濕地的品質和利用狀態,兼顧發電與生態保育,並將這樣的經驗運用到其他鹽田。

高雄鳥會從2017年正式介入布袋鹽田光電開發與濕地保育的議題,在地方團體無暇顧及之時,2019年承擔了鹽田濕地認養與經營管理的重擔,歷經兩年的環境巡守、志工培訓、漁民訪談、水路的調查、賞鳥與校園推廣…等經驗,2022年擴大認養範圍。為了永續經營布袋鹽田濕地,籌募足夠的經費,我們開啟了【布袋鹽田濕地守護者夥伴募集計畫】,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支持!

相信在您的支持下,我們可以將乾涸的鹽灘土地重新注入生命之泉,讓布袋鹽田在雨季汛期來臨時,成為民眾的滯洪池、救命港;在冬季候鳥來臨時,成為台灣最好的國際候鳥驛站!

邀請您一起成為「布袋鹽田濕地守護者」!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環教場所【嘉義縣】觸口自然教育中心

TWECOLIVING【嘉義】環境教育。環教設施場所10

環境部      環教趴趴GO        環教設施場所介紹

嘉減碳環境教育推廣平台    http://cyepb-park.twdna.net/index.php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林區管理處

 

觸口龜類保育教育園區揭開新頁 攜手嘉大簽署學生志工MOU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24 13:56:02)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24日舉行「觸口龜類保育教育園區」揭牌儀式,由林業保育署林澔貞副署長、嘉義分署張岱分署長、嘉義大學林翰謙校長等貴賓共同揭牌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今(24)日舉行觸口龜類保育教育園區揭牌儀式,由林業保育署副署長林澔貞、嘉義分署分署長張岱、國立嘉義大學校長林翰謙、林業保育署組長羅尤娟、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組長薛美莉及國立嘉義大學教授許富雄等貴賓攜手揭牌。

會中並同步完成與嘉義大學簽署學生志工合作備忘錄,現場廣邀學界、公部門龜類專家及嘉義市區國民小學代表出席,共同見證此一重要時刻。

嘉義分署表示,臺灣共有5種原生陸域龜類,近年來因棲地消失與盜獵走私等壓力,致使野生族群存續面臨嚴峻考驗,其中食蛇龜及柴棺龜已被列入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金龜則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為強化臺灣原生龜類保育工作,觸口龜類保育教育園區於108年成立,作為推廣臺灣原生龜隻的保育研究基地,並自112年開始每年定期開放預約參訪,加強民眾對龜類生態保育的認知。

揭牌儀式象徵觸口龜類保育教育園區未來將逐步擴大服務對象,期盼加深與大專院校及國民小學的合作,在臺灣原生龜類的保育研究及教育推廣展開嶄新的一頁。

本次活動中,為落實公部門與大專院校之長期合作,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分署長張岱及國立嘉義大學校長林翰謙共同簽署「學生志工合作備忘錄」,增列學術研究及教學操作等項目,擴大學生志工參與面向,以作為在志工運用領域達成多元發展的具體依據。

近年園區維護及環境改善相關工作有賴志工無私投入及實習學生參與,嘉義分署同時表揚熱忱參與的學生志工及國家森林志工,以及投入龜類研究成果優秀之學生,肯定其對園區的貢獻。

嘉義分署指出,觸口龜類保育教育園區肩負臺灣原生龜類保育及教育推廣之重要使命,藉由尋找合適的棲地環境,規劃野放園區照養的食蛇龜,以期重建與強化嘉南地區的食蛇龜族群。

園區目前僅定期於每年9-11月期開放NGO團體及中小學團體為主的預約制參訪活動,及與觸口自然教育中心合作辦理龜類保育教育主題活動。有關觸口自然教育中心舉辦之龜類保育教育活動,民眾可至臺灣山林悠遊網-自然教育項目中,查詢「觸口自然教育中心」龜類相關課程;有關園區每年預約參訪活動開放期間及相關資訊,可至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網頁查詢 https://chiayi.forest.gov.tw/chukouturtle 或致電嘉義分署(05-2787006)了解。


觸口龜類保育教育園區為推展臺灣原生龜類保育研究與生態教育的中心(圖為園區照養之食蛇龜)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張岱分署長與國立嘉義大學林翰謙校長共同簽署「學生志工合作備忘錄」,擴大學生志工參與龜保園區研究與教學操作等面向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同時表揚熱忱參與龜保園區工作的學生、國家森林志工及龜類研究成果優秀的學生

觸口龜類保育教育園區每年9-11月定期開放團體預約參訪活動


共築韌性生活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極限節能灶、國產材樹屋啟用活動熱鬧登場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09 09:48:17)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觸口自然教育中心8日為園區內「極限節能灶」及「國產材樹屋」揭牌啟用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觸口自然教育中心今(8)日舉行「極限節能灶」及「國產材樹屋」啟用活動,其中極限節能灶使用在地自然材料,以提升生活韌性及守護環境為出發點,進而傳遞永續綠生活的理念,而國產材樹屋則是使用國產柳杉搭建,讓孩童探索樹屋的同時觀察與感受原木自然建築之美。活動由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張岱分署長、觸口自然教育中心執行團隊許毅璿老師、興嘉國小林妍勳主任、上林社區孫家榕小姐、工作隊夥伴張先正先生及國家森林志工廖慶雄老師等代表共同揭牌,象徵極限節能灶及國產材樹屋正式啟用。

環保永續「極限節能灶」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極限節能灶含爐灶、窯及中水處理系統。爐灶及窯本體使用稻稈、黏土、砂石等混合後製作成土團手工雕塑而成,且使用在地材料儘量減少材料運輸碳排放量。為了提升能源使用的效率,爐灶增加進氣口輔以圓弧火路,使空氣可以沿著曲面流動達到循環。中水處理系統將廢水經稻稈、落葉、石頭、細沙等雜質過濾後,充滿養分的水流經香蕉、木瓜、月桃喜愛吸收肥份的植物,最後乾淨的水排入溪流,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極限節能灶以可再生資源木柴作為燃料與特殊的火路設計達成節能目的,大量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依賴與應用。未來觸口自然教育中心將利用新設施極限節能灶提供能源、減碳、循環經濟等多元主題的課程活動,讓民眾認識木材的使用、再生資源、永續環境的潛力。

國產材樹屋感受木育森林

「木育」是指木材運用、親近森林、了解木文化的教育活動,可以提高孩子接觸木材的機會,思考人類、森林與木材連結性,進而培養重視環境保護與實踐的行動力。中心打造國產材柳杉樹屋,以柳杉原木建造小巧樹屋遊具,學員遊玩時可觀察木材紋理的視覺及撫摸木材質地的觸覺,感受木頭與森林環境療癒身心。

嘉義分署表示,極限節能灶及國產材樹屋的啟用可輔助觸口自然教育中心推動「韌性森活」系列課程,協助學員了解在極端氣候的影響下,人類需要培養韌性生活的能力,學習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維持日常活動,堅韌面對環境改變所帶來的影響,歡迎學校團體預約,課程詳情請洽觸口自然教育中心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ycknc

極限節能灶外觀彩繪成火焰意象,爐灶及窯本體使用稻桿、黏土、砂石等混合製成,進氣口輔以圓弧火路,使空氣沿曲面流動循環

活動讓參與人員動手製作pizza,體驗節能灶窯烤功能

以國產材所打造的樹屋,讓學員在柳杉樹屋裡遊玩時可以同步觀察木材紋理及觸感,感受木材療癒身心

孩童開心體驗柳杉樹屋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 Facebook


 嘉義林區管理處    https://chiayi.forest.gov.tw/


搶先曝光—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迎接林鐵復駛後的首個花季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24 10:06:27)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及林鐵文資處23日於嘉義車庫園區舉辦「2025阿里山花季」記者會,宣布花季將自3月10日起揭開序幕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與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管理處今(23)日於阿里山林業鐵路嘉義車庫園區舉辦「2025阿里山花季」記者會,宣布今年花季將於3月10日正式揭開序幕。

去(113)年阿里山林業鐵路在中斷15年後全線通車,今年適逢林鐵全線復駛後的首個花季,為迎接這個特別的春天,嘉義分署攜手林鐵文資處以「森林流動藝旅」為設計構想,為花季展開一場與眾不同的開幕體驗。

嘉義分署說明,為迎接阿里山花季的多元風貌,今年「春,櫻與音的對話」將攜手林鐵文資處以阿里山林業鐵路為載體,帶領遊客從阿里山車站出發,穿梭於春日美景之中,沿途行經祝山、對高岳等車站,途中將安排馬戲團快閃藝術演出,最後在沼平車站舉行盛大花季開幕儀式。

首航活動名額限150名,將於2月25日(二)上午10時於「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官方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lishanForest 開放報名,有興趣的民眾請持續關注相關訊息。

今日記者會主視覺以阿里山森2488品牌植物系列為設計元素,同時將森2488限量公仔帶至車庫園區展示,讓遊客也能欣賞到來自海拔2488公尺的藝術創作,感受藝術家以自然紋理刻削出溫潤質樸的痕跡,體驗阿里山森林的故事和回憶。

現場也特別邀請知名表演團體「众擊坊」及「沃佛朗明哥」帶來精彩的鼓樂與舞蹈演出,以獅鼓、陶樂器和自然樂器的和諧奏響,宛如春風拂面,預告花季即將到來,兩個團體的演出不僅展現藝術能量,更象徵阿里山花季結合自然與藝術的豐富內涵。

嘉義分署表示,今年冬季迎來多波寒流,花期雖然會延後,但持續低溫也讓阿里山的櫻花蓄存更充足的開花養分,預期花況會更加燦爛。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擁有山櫻花、霧社山櫻花、唐實櫻、琉球山櫻花、阿龜櫻、吉野櫻等多達31種櫻花品種,目前山櫻花、阿龜櫻開花約5成,不同品種的櫻花將在為期1個月的花季期間陸續開放,預計在3月中、下旬達到最盛期,呼籲民眾提早規劃,前往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欣賞如夢似幻的櫻花美景。

有興趣的民眾可持續關注「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Facebook粉絲專頁,下載「森遊阿里山APP」也可隨時查詢最新花況;嘉義分署同時提醒民眾,上山賞花請共同維護自然景觀,讓美麗的景緻永續綿延,且為確保民眾旅遊安全與舒適的賞花體驗,建議提早規劃,儘量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


由知名表演團體「众擊坊」及「沃佛朗明哥」以鼓樂與舞蹈象徵阿里山春天活力即將綻放


今年阿里山花季開幕活動將結合森林小火車,帶來「森林流動藝旅」


阿里山火車站往年山櫻花盛開景象


嘉義車庫園區也展出阿里山森2488品牌國產材系列公仔,帶領大家認識阿里山動植物、風景與林業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