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 星期六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      https://www.forest.gov.tw/0000223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 - 台灣山林悠遊網

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Forestry/CP?typ_id=0300021

 

百萬國產檜木桌亮相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天生我材營本舖」仲夏登場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628 11:56:15)  暑假首波,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再度成為焦點!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在今(28)日攜手臺中科技大學推出「天生我材營本舖」,即日起至8月12日在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展示75件創意木作,其中以重量級作品「百萬國產檜木桌」最吸睛,以五大展覽主題一窺該校創意商品設計系學生的設計構想,展示永續林業及國產材議題融入課程的推動成果,同時結合木作創意與在地教育,引領民眾走入充滿溫潤質感與文化的森活新境界,體驗與木共有的生活體驗。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張弘毅分署長致詞

今日開幕由立法委員江啟臣委員服務處、臺中市吳振嘉議員服務處、蔡成圭議員服務處、東勢區公所、東勢高工、玉山高中、豐園北科大木創中心及中華方圓茶文化協會等產官學單位共襄盛舉,現場推出木作DIY課程、在地小農市集及百人茶席體驗活動,更邀集榮獲「113年阿公阿嬤活力SHOW最佳團隊獎」的泰昌社區發展協會參與開幕演出,正式揭開「天生我材營本舖」國產材木藝創作成果展,吸引眾多民眾目光。


活動開幕剪綵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表示,「天生我材營本舖」透過木作店鋪的概念,集結臺中科技大學師生創作巧思,運用該分署提供的漂流木與枯危木,打造出百萬級全實木的「千歲靜語」臺灣扁柏桌椅組,以臺灣櫸製成的「森林共鳴」會議桌椅及臺灣杉「杉林寶盒」收納盒;更以小徑木材料開發出木鑽花器、融蠟燈、林木時分、銅木韻髮飾等結合日常生活的多樣性文創用品,由不同樣貌展現國產材利用的無限可能。


時光屋-餅乾造型圈圈叉叉,集遊戲與收納於一身,每天藏一點驚喜,悄悄留住童年時光

臺中分署為使木育向下扎根,延續近年推動天生我材營本舖核心精神,透過課堂學習,將國產材材料融入課堂教學設計店鋪理念,打造出森食堂(食器)、木質部(家具家飾)、文森小舖(文具)、森聲商行(電器用品)及遊木民族(玩具)等五大店舖主題。在這次展覽中,臺中科技大學師生發揮創意,賦與枯危木及漂流木新生命,兼顧生活美學及永續理念,攜手實踐「在地生產、在地使用」的目標,達成永續利用在地資源,打造低碳木生活。歡迎民眾在盛夏時分,走訪東勢林業文化園區,感受不一樣的森活木趣!


千歲靜語-臺灣檜木實木桌


遊木民族-餅乾造型圈圈叉叉,集遊戲與收納於一身,每天藏一點驚喜,悄悄留住童年時光


睽違半世紀,東勢林業文化園區「修理工廠」重啟大門! 首場展覽《山之譜》 重溫林業歷史脈絡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17 11:13:45)  為讓民眾重溫早期大雪山地區林業運輸的景況,並推廣林業文化與生態保育意識,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於東勢林業文化園區推出《山之譜》修理工廠特展,展覽於今日(1月17日)盛大開展。《山之譜》常設展覽以大雪山林業發展的脈絡為主軸,透過生態場景的搭建與林業重型機具等豐富的歷史文物,帶領民眾回顧林業發展歷程,並展望臺灣未來林業發展的多元面貌。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表示,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前身為「臺灣大雪山林業股份有限公司」,擁有當時東亞地區最大製材廠,廠區內的「修理工廠」於50年興建至今已逾1甲子,在林業公司時期,肩負集材機、運材卡車、聯車、推土機、吊車等大小機具的保養及修理,於62年公司結束營業後隨之沉寂。「修理工廠」年久失修破損嚴重,為重現林業歷史文化記憶,該分署於111年起,以原貌修復進行整建工程,於113年底竣工。這次藉由舉辦《山之譜》特展活動,帶領大家一起走進修理工廠,認識大雪山林業的發展脈絡。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指出,展場中特別展示原修理工廠當時的各式檢測儀器,以及集材作業所需集材機、各式滑車、滑輪、木材夾鉤、卡車引擎等歷史文物及影片,讓參觀民眾感受當時營運規模的盛況。

展覽透過以「譜」為設計理念,譜可以是光譜、樂譜亦或是年代之譜,在修理工廠的歷史空間中,《山之譜》以森林記憶為起點,串聯起臺灣大雪山的自然與人文脈絡、美援的進入、運材系統的演變等,透過追溯林業發展歷史,捕捉山林的各個面向,從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到現今生態保育並重,彰顯出山林作為島嶼生命系統核心的意義。

除展覽外,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將於1月25、26日辦理最後一場光之市冬日市集活動,品牌選物近30攤。邀請民眾在佳節期間與親友一同前來參觀展覽,感受林業文化的魅力,並把握機會逛市集,探索品牌攤位的特色商品,共度溫馨愉快的假日時光!更多活動資訊請關注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及東勢林業文化園區FB粉絲專頁。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山之譜”特展開幕,重啟睽違半世紀修理工廠大門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修理工廠“山之譜”特展_二葉松課桌椅,展現國產材再利用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修理工廠“山之譜”特展開幕大合照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修理工廠“山之譜”特展集材機展示


茶文化與林業歷史的結合:全新品牌「寬茶」進駐東勢林業文化園區,50年老宿舍化身白色小屋,品味台灣茶香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29 15:45:41)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轄管東勢林業文化園區舊建物活化再利用,將於113年10月30日引進台灣茶文化品牌「寬茶」正式進駐,透過臺灣十大特色茶葉的風味輪結合豐富的林業文化,提供旅客在園區的自然美景中體驗茶香的全新感受。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表示,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原為「臺灣大雪山林業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曾是東亞最大的製材廠,園區內有豐富的木作藝術、林業歷史與自然生態。近年積極活化園區內的舊建物,此次將早年位於貯木池畔,已有50餘年歷史的「主管單身宿舍」重新整修,除保留其原味及善加利用原有的玻璃窗,讓民眾可以一覽貯木池、燃料倉的景觀,全新完工的白色小屋矗立池畔,已成為園區必訪的新亮點,搭配「寬茶」所提供的獨特餐食及茶飲,是享受大自然與茶文化的最佳場所。

全新進駐的「寬茶1號院」將提供多元化的服務體驗,除了台灣十大特色茶葉的品飲體驗,並定期舉辦茶席體驗、無土植栽DIY等活動。另外結合東勢林業文化園區早期伐木歷史及當地客家飲食文化,設計開發伐木人功夫麵及菜脯飯等餐飲,提供民眾獨特的食文化,更與臺中分署合作推出招牌飲品「土肉桂拿鐵」,限定的土肉桂純露和奶香調和的溫暖風味,讓民眾在旅途中感受到舒適的片刻寧靜,為旅程增添一抹閒適與愜意。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指出,東勢林業文化園區位於台8線上,是前往谷關地區、八仙山及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旅遊軸帶的最佳中繼站,園區內的環湖步道、木雕藝術及貯木池生態,營造出靜謐、優雅的環境,歡迎民眾攜家帶眷來品茶韻賞美景,感受秋季浪漫的氛圍。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貯木池旁的白色小屋─寬茶一號院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寬茶一號院

寬茶一號院嚴選臺灣十大特色茶葉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樹林及環池步道景色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寬茶一號院」提供遊客體驗休閒餐飲


2023-02-08保存林業文化記憶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修理工廠」整建工程開工

位於台中市東勢區見證林業歷史的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其前身為大雪山林業公司,擁有60年代東亞地區最大製材廠,為全臺首先導入美式一貫作業之廠區,並於108年6月14日經臺中市政府公告指定為文化景觀。大雪山林業公司時期所興建肩負維護運材及運輸車輛的修理工廠,已年久失修,為重現林業歷史文化的記憶,東勢林區管理處積極規劃設計「東勢林業文化園區修理工廠整建工程」,於2月8日上午10時辦理開工典禮,以保存文化景觀價值與其歷史脈絡。

東勢林區管理處指出,修理工廠整建工程於111年12月27日完成工程發包,工程經費5580萬元,今日邀集林務局、江啟臣委員服務處陳繼華主任、吳振嘉市議員、臺中市東勢區公所周世強課長、臺中市立東勢工業高級中等學校周文松校長、東勢區新盛里吳進聰里長及福隆里林品巧里長等,共同參與開工祈福典禮,祈祝工程如期如質順利完成。

修理工廠興建至今已逾1甲子的歷史,負責大雪山林業公司時代運材聯車、運材卡車的保養及大小修理,當時因各類車輛機具繁多(卡車、吊車、推土機、平路機、挖土機、裝載機、平板車、集材機、堆高機等大型機具共230部),運材卡車每天清晨2、3點鐘就開駛上山,維修人員須夜以繼日,在前半夜就將車輛修妥備用。修理工廠設備齊全,有各種保養及大修測試儀器,卡車、推土機、吊車、集材機等進廠大修,常全部拆散僅剩支架,經全部翻修再裝配出廠。

該處表示,修理工廠自停止伐木後即不再使用,建築物本體及木構屋頂已嚴重破損且有塌陷狀況,依據文資法相關規定辦理建築物後續修復及再利用,以原貌修復為原則進行整建,工期為450日曆天,預計於113年3月完工,期盼完工後,賦予振興木工藝教育活動推廣及培訓,積極強化木工藝傳承,作為台灣林業產業發展的新基地。



2025年6月27日 星期五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國產柳杉×教育現場 東華附小打造五感學習場域 | 中央社訊息平台


花蓮分署跨機關漂流木應變兵推 強化汛期橫向協作整備力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修復日治古道鹿鳴吊橋段 手作步道培訓重現傳統工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攜手民團 提升馬博橫斷中平林道段登山安全 | 中央社訊息平台


攜手營造三民水雉棲地 林業保育署、玉里鎮公所及牛犁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 | 中央社訊息平台


花蓮分署攜手中廣花蓮台 植原生綠籬築友善職場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6 15:17:28)  春季是最適宜植樹的季節,為實踐環境綠美化理念,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16)日與中國廣播公司花蓮台攜手合作,在玉里轉播站舉辦綠籬栽植活動。透過實地植樹行動,不僅美化園區環境,更積極推廣臺灣原生植物的應用,落實生態永續的目標。

活動共栽植厚葉石斑木200株,藉由建置綠籬,不僅提升園區的綠意,也強化生態功能,並為電臺人員營造更友善、舒適的工作環境。

厚葉石斑木為臺灣常見的原生灌木,具備優異的防風與防塵功能,且其花果深受蜜蜂與鳥類喜愛,有助於提升周邊生物多樣性,是兼具實用性與生態價值的優質綠籬選擇。

中廣花蓮台台長陳秀卿表示,感謝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攜手中廣花蓮台,於玉里轉播站共同推動原生植物綠籬栽植行動。這不僅是一次植樹活動,更是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永續城市與社區」、「氣候行動」與「陸域生態保育」等目標的實際展現。

深信一個友善、綠意盎然的職場環境,能提升同仁的工作幸福感與健康福祉,也有助於推廣生態意識與在地自然連結。持續以媒體的力量支持環境永續理念,與地方夥伴攜手共築更宜居的生態家園。


花蓮分署攜手中廣花蓮台 植原生綠籬築友善職場合照

花蓮分署感謝中廣花蓮台的熱情響應及參與,展現出公私協力守護自然的決心與行動力,亦為地方環境綠化及永續發展注入綠色新動能。未來分署也將持續推動原生植物的推廣與應用,攜手更多夥伴共創人與自然共榮的美好環境。


花蓮分署攜手中廣花蓮台 植原生綠籬築友善職場合照


花蓮分署攜手中廣花蓮台 植原生綠籬築友善職場活動照片


中廣花蓮台台長陳秀卿與林保署花蓮分署玉里工作站主任李名轉


花蓮分署攜手中廣花蓮台 植原生綠籬築友善職場活動照片

花蓮新城植樹贈苗添綠意 居民政府攜手共創宜居地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12 15:13:08)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新城工作站與新城鄉公所12日攜手在新啟用的新城鄉大德部落聚會所舉辦「植樹造林及贈苗活動」,共同推動環境綠美化與生態保育。活動提供600株苗木,包括山黃梔、桃金孃、田代氏石斑木及山櫻花,吸引近600人次參加,募集千餘張發票及50公斤廢電池,將愛心捐贈給社福機構為公益盡心力,並在指定區域植樹約1,000平方公尺,為地方生態環境注入新活力。

花蓮分署表示,感謝來自地方社區的民眾與志工踴躍參與,在專業人員指導下親手種下樹苗,感受植樹的樂趣與意義。此外,現場進行苗木贈送,鼓勵民眾將綠意帶回社區,共同打造宜居環境。透過植樹造林,不僅能促進生物多樣性、改善生態環境,也能有效發揮固碳減碳的功能。

新城鄉公所指出,透過活動提升居民對森林保育及環境永續的認識,鼓勵參與綠化行動。未來將持續與花蓮分署合作推動相關生態保育與綠美化計畫,共創綠色永續家園。

植樹月即將進入下半月,花蓮分署感謝民眾熱情支持與參與,接下來到月底前還有8場植樹贈苗活動,盼能號召更多民眾投入環境保護行列,美化環境,也為後代子孫留下一片綠意盎然、更適居住的土地。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新城工作站與新城鄉公所12日在新啟用的新城鄉大德部落聚會所舉辦「植樹造林及贈苗活動」,參與民眾眾多。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新城工作站與新城鄉公所12日在新啟用的新城鄉大德部落聚會所舉辦「植樹造林及贈苗活動」,參與民眾眾多。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新城工作站與新城鄉公所12日在新啟用的新城鄉大德部落聚會所舉辦「植樹造林及贈苗活動」,參與民眾眾多。


花蓮森林新春暢遊 登山、花海、木育蛇麼都有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20 17:23:30)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串聯花蓮地區森林育樂場域,由北至南替您規劃春節行程,免煩惱盡情暢遊!得天獨厚的森林環境、充滿日式懷舊風情的建築群及適合闔家賞玩的主題活動,歡迎揪親朋好友來聚,共繪美好回憶!

農曆年期間,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及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1月28日(除夕)當天休園,1月29至2月2日(初一至五)每日開放遊客參觀遊憩;瑞穗生態教育館1月27至30日(小年夜至初二)休館,1月31日(初三)起開放參觀;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春節連續假期不打烊。

森「蛇」歡喜遊,集章送好禮

花蓮分署所轄森林育樂場域,具有豐富多元的森林環境,春節期間(1月29日至2月2日)集滿必遊景點3個戳章(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可兌換花森好禮1份,各園區款式不同,每日限量2份,贈完為止。於必遊景點購買臺灣狐蝠布偶即可獲得超Q狐蝠春聯及紅包袋乙份,體驗自然也福氣滿滿!

遊池南登高迎新年

1月29日至2月2日至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木育遊戲(手撥彈珠台、套圈圈、射擊山老鼠),將依遊戲成績兌換各式池南特色禮,歡迎新年試手氣,體驗木育樂趣。此外,在遊客中心消費滿額還可兌換滿額禮!

1月29日至2月2日,前往鯉魚山步道「養心亭」、「觀景台鯉魚山三角點」各拍攝1張合照,上傳至臉書打卡或分享,可至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遊客服務中心,即可手搖轉珠機1次,換取登高禮。

有蛇有得 悠遊林田山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1月29日至2月2日配合食堂前世今生照片展,至園區尋找照片展中3個指定景點,蓋章打卡後可至森樂館兌換小禮!森樂館單筆消費滿$600即可送檜木聞香包福袋一只(每日限量30份)、單筆消費不限金額於粉絲專頁打卡按讃加碼贈送樟木噴繪磁鐵冰箱貼一只。在園區新亮點-「林場喫冰」館內消費滿額抽好禮,快來試手氣!來到園區不要錯過最有氣質的「林田山咖啡二館」,消費滿350元送甜蜜小點、打卡享9折優惠,還有充滿原住民風情的「原藝館」,年節期間館內木作品8折優惠,每日還有一件限定品5折優惠,趕快來尋寶喔!

因園區正進行房舍修復工作,提醒遊客經過工區時快速通過,並請到引導車輛依指標停放在園區外臨時停車場。

金蛇繞福 大農大富好運到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春節期間種植油菜花、大波斯菊、百日草等草花,金黃色及紫色的花海相互交錯為大地畫布塗上一抹鮮豔的色彩,並且襯托創作家「達鳳‧旮赫地」為故鄉太巴塱創作的「永恆的忻星」藝術品,還有迷人的森林自行車道及可愛的波波球景觀,歡迎騎乘單車暢遊園區林間自行車道及景觀花海。

平森為歡迎遊客前來到訪走春,自1月29日起至2月2日與園區花海合照打卡上傳臉書或IG粉專,可憑畫面至遊客中心玩抽抽樂1次,試試手氣帶走各式精美小禮及松錳租車自行車租用折價券,每日獎品數量有限,抽完為止。按讚或追蹤大農大富臉書或IG粉專,也可至遊客中心兌換明信片1張。

瑞穗生態教育館猜謎語活動即將「蛇」來!
透過各式各樣的謎語,激發參與者的智慧和思維,歡笑中發現生活周遭動物植物的名字,可獲得一份小獎品。1月31日至2月2日(初三至五)每日上午10時到下午4時,推出春節限時活動,一起探索謎語的魅力,增進友誼,留下美好回憶,還有小獎品送完為止。

活動詳情歡迎查詢各育樂場域臉書粉絲專頁:
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https://www.facebook.com/ChihnanNationalForestRecreationArea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https://www.facebook.com/ilovemorisaka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https://www.facebook.com/MASADIFOREST
瑞穗生態教育館 https://www.facebook.com/rsecology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軌道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中山堂


瑞穗生態館-介紹天空猛禽


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流籠(阮立雯拍攝)



社區林業、里山倡議融入國土生態綠網

 

臺南里山里海夥伴匯聚 共譜社區永續新篇章 | 中央社訊息平台



2025年6月26日 星期四

臺東縣推動太陽光電能源策略主要以屋頂型為主

 

臺東縣政府堅決反對破壞環境的再生能源發展 不同意地面型光電設施 | 中央社訊息平台



新竹市「漫步千甲段空品淨化區—守護獨角仙」環境教育活動

 

學童漫步千甲空品淨化區 共學獨角仙生態奧秘 邱臣遠代理市長:落實跨界合作守護城市綠肺 | 中央社訊息平台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    https://www.forest.gov.tw/0000178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 - 台灣山林悠遊網

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forest/RA?typ_id=0600003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 | Pingtung | Facebook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09 15:46:57)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今年(113年)成立滿30周年,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將於 113年12 月7日(六)、8日(日)於雙流遊客中心暨自然教育中心前廣場,舉行為期兩天的「雙流30-慶祝典禮暨市集活動」,活動期間入園半票優惠和每日提供100份50元兌換券。活動內容包括在地獅子鄉原住民歌舞演出、特色山林市集、30週年微型展、森林療癒 DIY活動等多項活動,邀請民眾一起享受不一樣的山林假期。

坐落於屏東縣獅子鄉的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因置身「達仁溪」與「內文溪」匯流之處而得名「雙流」。園區內有豐富的自然生態,包含熱帶季風闊葉林、魚類、鳥類及蝶類等,歷經30年的時間變遷,雙流在過程中也不斷隨著環境調適,已經成為一個集生態保育、環境教育並深度連結在地社區及原住民文化,發展為兼具文化及生態;遊憩及環境教育的森林育樂場域。

今年適逢雙流自然教育中心成立 15 週年,「雙流30周年慶祝典禮暨市集活動」也藉此爬梳遊樂區及自然教育中心成立之後的種種記憶,以「雙流30」為主題進行常設的微型展,讓民眾不只可以親身走入山林,更能了解這片山林溪流的過去與現在。接下來一整年的活動將傳遞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期許人與自然共存永續的理念,期待有更多民眾來到雙流、認識雙流、享受雙流。

「雙流30」活動將於12/7~12/8 期間,以為期兩天的30週年慶祝典禮及市集活動展開。有關雙流30週年系列活動及兌換券換取方式,可上「台灣山林悠遊網」( 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 )、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huangliou.forest ) 或上網搜尋「雙流30」至活動官網 ( http://www.shuangliu30.com ) 上查詢。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慶30週年活動1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09 15:47:11)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在12月7日(六)、12月8日(日)於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舉行雙流30周年慶祝活動。典禮開幕邀請到南排灣勇士團、謝英雄,用原住民歌舞表演為接下來一年的「三零記憶」系列活動揭開序幕。

分署長楊瑞芬在致詞時表示,雙流雖然經過莫拉克風災的侵襲,但我們重新造林,把韌性恢復回來,並與自然教育中心共同承擔環境教育的責任。這次懷抱感恩的心辦理慶祝活動,期望雙流持續被看見。

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許乃文執行長則表示,「雙流30」不只記錄這個地方的變化,還記錄每位工作夥伴在此服務的點點滴滴,能看到分署邀請過去的同仁與夥伴能回來參加慶祝典禮很令人感到高興。

微型展「雙流30」在遊客中心也在今日正式開展,共有三大展區。歡迎遊客進入園區時順道參觀,無須另外購票。在展覽出口處還有「榕婆婆一葉回憶」留言區,可寫下對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的生日祝福。

接下來一整年的「三零記憶」系列活動,將傳遞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期許人與自然共存永續的理念,可上「雙流國家森林園區」臉書粉絲專頁查詢,或上網搜尋「雙流30」至活動官網 ( http://www.shuangliu30.com )上查詢。

雙流30周年慶1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最新打卡景點亮相,巨型橡實現蹤讓人森櫟奇境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225 16:01:39)位於台9線屏東縣獅子鄉段旁的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有南台灣特有的熱帶季風林生態景觀,蒼鬱林木,野溪瀑布和動植物生態景觀,是享受「森林浴」的好地方。最近在陽光草坪上出現了巨大的殼斗科橡實,以青剛櫟、小西氏石櫟及杏葉石櫟為造型的座椅,是遊樂區內最新的熱門打卡景點,歡迎喜愛大自然的朋友們到園區一探究竟。

臺灣天然闊葉林中重要的成員包括樟科及殼斗科,而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內就擁有不少的殼斗科植物,它們的種子被稱為「橡實」,主要是由一枚堅硬不開裂的堅果和杯狀或盤狀的殼斗組成。殼斗科植物從開花到結果,都是許多野生動物重要的食物來源。在電影冰原歷險記中出現的果實,或是夜市內販賣的糖炒栗子就是很典型的橡實樣貌。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透過環境優化的工法,將陽光草坪區周邊的環境進行改造,讓步道的坡度減緩更友善所有的遊客通行,同時也運用了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內重要的優勢物種殼斗科植物,設置了兼具實用性、生態意義及裝置藝術的多功能橡實座椅,讓遊客在草坪上除從事草皮相關活動外,也可同時認識並了解殼斗科橡實,使遊客對生態環境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歡迎喜愛殼斗科橡實的朋友們,可以到雙流在森林中與可愛的巨型橡實一起合照,創造新的雙流回憶及體驗。園區相關資訊,詳見山林悠遊網及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臉書粉團。巨型橡實1

巨型橡實1巨型橡實2
巨型橡實2巨型橡實3
巨型橡實3

訊息來源:林業保育署(廣告)


2025年6月23日 星期一

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


大學生把握暑假報名「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

https://enews.moenv.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8af7a38d-947f-4045-86fe-7a6b259a03fb


崑大與環境部深化永續教育 培育全國首批「國家級淨零綠領人才」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大學啟動桃園地區「淨零綠領人才課程」 培育2050氣候轉型尖兵 | 中央社訊息平台


「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擴大學費優惠對象 中低收入戶與身心障礙者可全額補助 | 中央社訊息平台


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北區培育中心

中央大學與環境部簽署合作備忘錄 推動淨零轉型 培養綠領人才 | 中央社訊息平台


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中部培育中心 位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雲科大環安系辦理「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首班啟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505 13:58:58)  在全球邁向2050年淨零趨勢下,具備碳盤查、碳足跡、碳減量及碳管理專業的綠領人才,環境部成立「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設立北中南東四區培育中心,中部培育中心位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結合苗栗至雲林之大專院校,中部聯盟成員包含:雲林科技大學、中興大學、逢甲大學、臺中教育大學、東海大學、大葉大學、暨南國際大學及聯合大學,辦理國家環境研究院「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

中部培育中心已規劃至少15個班期,課程包含:氣候變遷及溫室氣體管理、溫室氣體盤查作業、溫室氣體自願減量與減量額度及產品碳足跡,授課總時數為48小時,修讀完畢並通過測驗將獲得環境部的證明。

中部培育中心於114年5月3日起,由雲科大環安系辦理首班培育課程,課程學員青年學子與社會人士各佔50%,包含業界、事業單位及學術單位共同參訓。青年學子希望運用於課餘時間增加淨零概念提升未來就業機會,事業單位學員則認為淨零綠領培育課程為新興課程亦為國家發展目標與趨勢,透過工作之餘增加新知。

首班期邀請氣候變遷署張根穆副署長擔任講座,課程介紹氣候變遷法規推動及綠領產業趨勢等議題。另邀請協助氣候署訂定相關策略實務經驗超過10年以上之環科公司團隊擔任課程講座,從溫室氣體氣候變遷之基礎知識、氣候變遷因應法、碳價訂定、自願減量、盤查驗證及碳足跡等未來國家推動方向進行說明與案例演練,提升學員對溫室氣體之認識亦對後續培育綠領人才具有成效。

雲科大將於114年7月辦理平日班及假日班,熱烈招生中,中部培育中心亦於苗栗、台中及南投等地區辦理課程,有興趣之學員亦可至國環院「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報名網頁( 
https://ulvis.net/iTs8 )查詢詳細報名資訊。此外,為提升年青學子投入綠領人才產業,30歲以下之大專院校在學生(不含在職生)修讀完畢並通過當期測驗,將可獲得半額補助。課程聯絡人:雲科大環安系訓練班陳小姐05-5524669。


01環境部綠領人才培育課程_氣候變遷署張根穆副署長_環安系江鴻龍主任與學員大合照


02環安系江鴻龍主任開班說明


03氣候變遷署張根穆副署長授課實況


04專業講師分組授課討論


05學員上台討論分享


「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北區培育中心」揭牌

「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北區培育中心」揭牌環境部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環境部彭啓明部長今日出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下稱臺師大)舉行的「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北區培育中心」揭牌儀式,雙方同時簽署合作備忘錄,協力培育淨零綠領永續專業人才。

為加速培育2050淨零排放所需專業人才,環境部結合全國28所大專院校,甫於3月28日成立「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並於北、中、南、東四區分設區域培育中心,臺師大即是北區培育中心的領頭羊。

在結盟的28所大專院校中,臺師大拔得頭籌,於4月1日率先推出為期48小時的「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雖然每人學費為12,000元,1班40個名額在網路開放報名後僅16分鐘即報名額滿,十分搶手。

環境部部長彭啓明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享「我國環境與永續發展政策」,並表示「隨著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僅具備基本技能已不足以應對市場需求,透過完整的培訓與實踐經驗累積,讓「綠領人力」蛻變為「綠領人才」,才能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前環保署署長魏國彥也蒞臨現場,表達對環境政策與綠領人才培育之重視。

臺師大校長吳正己表示,臺師大超前部署淨零綠領永續人才培育,整合學術資源與數位技術,不但與企業產學合作,也導入AI科技進行碳管理。此外,因應氣候變遷、能源需求等議題,綠領人才更顯重要,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臺師大結合永續、環境、科技、教育與人才培育專業,全力協助環境部。

領軍「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北區培育中心」的臺師大葉欣誠教授指出,臺師大在4月26日開辦全國首場「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內容包含環境部「氣候變遷因應法」等最新政策,並將邀請業師分享企業案例。鑒於該場課程已於4月1日秒殺額滿,臺師大已著手規劃加速增開班期,以滿足外界的需求。

環境部國環院提醒,結盟的28所大專院校在年底前至少會開設總共60個班期,可提供超過2,400名的機會,請大家持續注意報名官網 ( https://ulvis.net/iTs8 ) 的開班訊息。
  



「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第1班名額已秒殺 年底前全國至少開設60班

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下稱國環院)攜手全國28所大專院校,推出「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今日上午9時開放上網 ( https://ulvis.net/iTs8 ) 報名,第1班名額40人的課程開放報名僅16分鐘就已額滿。國環院劉宗勇院長提醒,結盟的大專院校在年底前至少會開設總共60個班期,可提供超過2,400名的機會,請大家持續注意開班訊息。

為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世界各國對於綠領人才需求都是快速成長。以我國為例,依據環境部發布的《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綠領徵才的企業家數近8年來成長2.2倍,綠領工作機會數則是成長3.3倍。

因此社會大眾對於綠領人才培育課程總是趨之若鶩。國環院因此結合全國28所大專院校,以公私協力方式推出價格平易近人的「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費用為每人12,000元,由各開辦學校收取。30歲以下大專院校在學生(不含在職專班生)與低收入戶者且首次測驗就及格者,學生者可獲得半額學費優惠,低收入戶者則是全額學費優惠。

根據國環院「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報名網站資料,第1班為期48小時的課程將於4月26日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開設,報名該班的學員中大部分是上班族,學生僅占不到3成。雖然該班已經報名額滿,不過結盟的28所大專院校也將陸續開班,5月時開班數量就會大幅增加。

劉宗勇院長指出,該培育課程今年會舉辦2次測驗,第1次測驗訂於8月下旬舉行,因此有意報名者,只要在暑假期間報名完成,仍有充裕時間上過課程後參加測驗;今年第2次測驗則是訂於11月下旬舉行。明年起,每年會舉辦3次測驗,每年培育至少3,500名綠領人才。

劉宗勇院長提醒,無法順利報名「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者,請持續至報名官網 ( https://ulvis.net/iTs8 ) 注意開班訊息。


「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自4/26起陸續開班 年底前全國至少開設60班

「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下稱國環院)結合全國28所大專院校,推出為期48小時的「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自4月1日上午9時起開放上網 ( https://ulvis.net/iTs8 )報名。國環院劉宗勇院長提醒,因初期的班期較少,名額有限,如遇班期報名額滿的情形,請等待下一場班期,或報名參加鄰近加盟學校的班期。劉宗勇院長另外表示,結盟的大專院校在年底前至少會開設總共60個班期,可提供超過2,400名的機會。

國環院攜手全國28所大專院校,甫於3月28日成立「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於北、中、南、東4區設立區域培育中心。所推出「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費用為每人12,000元,由各開辦學校收取。30歲以下大專院校在學生(不含在職專班生)與低收入戶者且首次測驗就及格者,學生者可獲得半額學費優惠,低收入戶者則是全額學費優惠。

「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的第1個班期由北區培育中心的領頭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拔得頭籌,將於4月26日開設。其他區域培育中心亦將陸續開班,年底前全國28所結盟的大專院校合計會開設超過60個班期。所以,如上網報名遇班期報名額滿的情形,可等下一場班期,或報名參加鄰近加盟學校的班期。

為顧及教學品質,「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每班學員數限制在40人以內。課程結束後學員需要參加測驗,測驗及格後,可獲得環境部頒發的合格證明。

劉宗勇院長指出,「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的第1次測驗訂於8月下旬舉行,也就是暑假結束前,因此鼓勵大專院校學生踴躍報名,利用暑假期間強化個人淨零知能,成為淨零世代不可或缺的綠領人才。

今年第2次測驗則是訂於11月下旬舉行。明年起,每年會舉辦3次測驗,每年培育至少3,500名綠領人才。

劉宗勇院長特別指出,本次環境部開設的課程非常適合非理工科系者參加,因此鼓勵對氣候政策、環保法規、企業永續發展有興趣的學員報名參加。


崑山科大加入「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 共築永續新動能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31 12:00:41)  全球淨零碳排已成趨勢,有鑒於此,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下稱國環院)攜手國內28所大專校院,於3月28日成立「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將於北、中、南、東四區設立區域培育中心,並開設「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崑山科技大學也加入聯盟並積極參與,由工程學院院長江智偉出席記者會,為培育綠領專業人才再添助力。

崑山科大近年來致力於綠能技術研發與人才培育,於今年再加入「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針對「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將由該校工程學院院長江智偉、副院長許蕙琳、環境工程系周信賢、李志賢、余慶仁、陳賢焜教授等經驗豐富的師資為學員授課。

課程預計開設「溫室氣體管理相關法規及政策訓練班」、「溫室氣體盤查作業及減量 ISO14064 訓練班」、「產品碳足跡訓練班」等訓練班,並規劃氣候變遷及溫室氣體管理、溫室氣體盤查作業、溫室氣體自願減量與減量額度、產品碳足跡等相關領域課程,讓學員深入了解綠能相關技能與知識。

工院院長江智偉表示,面對氣候變遷,綠領人才需求與日俱增,崑大也因應趨勢採取多項措施,112年成立「永續發展暨社會責任處」,同年9月參與「ESG遠見共好圈」, 113年於校內成立ESG輔導服務小組,協助企業組織進行溫室氣體盤查,進而制定減碳策略,更推派校內人員考取「初級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同時鏈結國立成功大學碳中和基地團隊,共同培育淨零轉型相關專業人才不遺餘力,今年再加入「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與國環院及國內大專院校共同培育綠領人才,進一步為國家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貢獻力量。

行政副校長暨永續長鐘俊顏提到,校方將淨零排放與SDGs融入中長期校務發展及課程規劃,積極培育綠能專業人才,同時善盡大學社會責任,2024年第五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中,連續三年榮獲「生態共好組」楷模獎,是中部以南唯一獲得首獎的私立科大;2024國家永續發展獎獲頒「教育類」入選獎;在2024年「台灣永續大學獎」中,更再拿下「台灣永續十大績優大學獎」、「永續報告書-銀獎」、「環境管理領袖獎」、「永續發展教育領袖獎」及「氣候領袖獎」等五項殊榮,足見在綠能永續領域推動成果豐碩,並深獲各界肯定。

國環院「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課程總時數為48小時,課程費用為12,000元,30歲以下在學生與低收入戶者更可獲得學費優惠,崑山科大預計於6月開設第一批訓練班,詳細報名資訊自4月1日上午9時起,可至國環院「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報名網頁查詢:https://ulvis.net/iTs8

Kun Shan University:https://www.ksu.edu.tw/focusNews/detail/15135


崑山科大加入「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更成立ESG輔導服務小組,培育綠能人才


崑山科大開設「室內空品維護管理專責人員訓練班」,培育淨零碳排人才


崑山科大環工系攜手牧陽能控開設「綠能科技專班」,擴大培育綠能技術人才


崑大工院院長江智偉(右1)、副院長許蕙琳(右2)協助廠商進行溫室氣體盤查


崑山科大加入「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崑大工程學院院長江智偉(2排左3淺藍色西裝者)出席記者會(取自環境部官網)




2025年6月21日 星期六

台電積極輔導國內企業節能減碳

 

台電力推企業節能 節電團隊1年半走訪逾5,000企業 預期節電效益近1.5億度

響應政府2024年起推動深度節能政策,台電積極輔導企業節電,至今不僅舉辦近50場大用戶座談,與國內數千家企業推廣深度節能;台電節電團隊更走入大街小巷,實地造訪全台逾5,000家企業,預估節電效益近1.5億度。台電表示,期盼更多企業力行節能減碳,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同時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

台電表示,為協助國內企業落實節電,台電2019年成立北、中、南三處節能診斷中心,提供契約容量100至800瓩大用戶免費耗能設備節能輔導服務,2024年至今台電節電團隊已走訪全台逾5,000家企業,協助用戶盤點節電潛力並提供改善建議,若企業全數落實改善,預期可節省近1.5億度電,等同省下逾3.6萬家庭整年用電量,並減少約7.1萬公噸碳排放。

台電指出,企業可透過台電協助進行節能診斷,量身訂做客製化節能診斷報告,再藉由能源技術服務業(ESCO)協助落實汰換設備、能源管理等措施,減少用電支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花蓮慈濟醫院為例,經台電前期診斷並實際汰換冰水主機、冷卻水塔及室內照明後,每年可節電200萬度,節電率高達70%;而位於高雄的隆興冷凍廠,亦經台電建議落實更換老舊設備、導入能源管理系統、調降契約容量等改善措施,一舉年省220萬度電。

除冰水主機、水塔等設備,變壓器也是企業節電重點。台電提醒,用戶可檢視自備變壓器使用年限,如已使用超過30年,可評估汰換為新型高效能變壓器,不僅提升用電效率,更可節省電費支出。國內驗證機構台灣大電力研究試驗中心,經台電團隊節能輔導,將老舊變壓器升級為高效能變壓器後,預估每年即可節省14萬度電、減少約70萬元電費支出。

台電積極輔導國內企業節能減碳,也從自身做起,對內訂定節能策略落實節電。台電表示,全台各電廠陸續導入自動化模組管理設備用電,並精進機組運轉條件降低熱耗率;針對辦公場域亦積極配合政府深度節能計畫,以總管理處大樓、綜合研究所樹林所區、林口訓練中心及北南、新竹、台中區處等6處為示範場域,推動節能改善計畫,其中北南區處辦公大樓經導入ESCO服務,全面升級中央空調系統,預估每年可省下近百萬度電。


2025年6月20日 星期五

香山濕地海洋保育教育中心

 

兌現高虹安市長願景!北台首座海洋保育教育基地在竹市香山濕地!邱臣遠代理市長出席揭牌啟用儀式:海洋環境永續從小扎根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620 18:24:38)   兌現市長高虹安願景!為推廣香山濕地海洋保育教育,新竹市政府攜手海洋保育署將原「香山濕地生態館」空間改建為「香山濕地海洋保育教育中心」,打造北台灣首座以海洋保育為主題的教育基地。今(20)日適逢國際鱟保育日,市府特別舉行揭牌啟用儀式,代理市長邱臣遠親自出席,期盼透過中心的成立,提升民眾對濕地與海洋生態永續的重視,落實環境教育向下扎根。

邱代理市長表示,香山濕地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棲息著多種蝦、蟹類與貝類,其中更以珍稀的「活化石」三棘鱟最具代表性。近年調查顯示,香山濕地是目前台灣本島稚鱟密度最高的區域,具重要保育價值。此外,濕地壯麗的海景與迷人的夕照,每年吸引超過50萬人次遊客造訪,兼具生態保育與觀光教育功能,是推動海洋保育教育的理想場域。

邱代理市長指出,他過去擔任立法委員期間,即積極推動《海洋保育法》,並支持中央提出「向山致敬、向海親近」的重要政策。海洋保育的根本在於教育,唯有透過教育的深化與文化的紮根,才能真正讓保育理念落實於社會各層面。香山濕地海洋保育教育中心的成立,正是具體實踐這項理念的重要里程碑。未來,市府也將持續透過多元推廣與教學活動,提升市民對海洋環境的認識與重視,期盼讓更多市民朋友走進香山,親身感受在地獨特的人文風情與自然魅力。

邱代理市長說,感謝海洋委員會及海洋保育署對於香山濕地的關注與協助,不僅支持香山濕地海洋保育教育中心的成立與營運,更在海洋保育教育推廣、海洋保護區巡護、海洋野生動物保育及濕地產業創生等面向提供多項資源與補助。市府團隊除積極維護香山濕地生態環境,也將以香山濕地海洋保育教育中心為基地,結合周邊學校、社區及企業,攜手海委會及海保署共同推廣落實海洋保育,如同珍古德(Jane Goodall)博士的信念「每一個人都很重要,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所貢獻。」期待透過全民參與,讓愛海護海的理念在新竹深耕萌芽,為下一代守護永續海洋。

產發處表示,高市長上任後即規劃並向中央爭取預算,打造香山濕地海洋保育教育中心。香山濕地海洋保育教育中心延續原香山濕地生態館的基礎,全面升級空間與設施,導入專業的濕地與海洋保育知識,打造集靜態展示、互動課程、生態旅遊導覽及特展空間於一體的全新教育場域。中心為三層樓建築,一樓設有常設展區,透過平面圖文與影音素材,深入介紹海洋保育與濕地生態;二樓則展現香山濕地四季變化,並設置多功能教室,可作為講座場地或手作教學使用;三樓為不定期策展的特展空間,目前展出以香山農漁共棲為主題的「漫步」攝影展,透過鏡頭呈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日常風景。歡迎市民朋友走訪香山濕地,從賞蟹步道出發,走進全新的海洋保育教育中心,一同認識在地生態之美,體驗寓教於樂的生態學習旅程。

今日香山濕地海洋保育教育中心揭牌啟用,感謝海委會副主委黃向文、海保署長陸曉筠、國家公園署長王成機、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秘書周以哲、國際珍古德協會執行長郭雪貞及多位新竹市議會市議員共襄盛舉。


「香山濕地海洋保育教育中心」啟用合影。


「香山濕地海洋保育教育中心」啟用揭牌。


代理市長邱臣遠致詞將持續推動生態教育,也期盼讓更多市民朋友走進香山。


代理市長邱臣遠與今日開場表演長榮大學學生互動。


「香山濕地海洋保育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