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2025 環境關懷友善設計競賽


2024-2025環境關懷友善設計競賽      https://www.epadesign.tw/

環境關懷設計競賽 | Facebook





水溝也能發電,邊洗澡邊省水,環境關懷友善設計競賽作品創意又實用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613 16:39:19)   環境部「2024-2025環境關懷友善設計競賽」得獎名單於今(13)日揭曉,產品設計組及概念設計組第1名分別由就算是水溝也能安裝使用的「超低落差微型水力發電」,以及將洗澡時等待熱水前浪費掉的冷水留存使用的「H2Oreuse淋浴前期冷水利用智慧淋浴系統」拿下。

環境部彭啓明部長表示,為了鼓勵民眾發揮創意來改善環境問題,環境部自103年起每2年舉辦這項競賽,本次是第6屆,一共有1,262件作品參賽,涉及的議題涵蓋再生能源、環境永續發展、氣候變遷、循環經濟、永續城市等,顯示各種環境議題都受到民眾的關注,也願意發想嘗試解決問題。環境部樂於透過這項競賽來鼓勵民眾發揮創意,更期待這些設計能成為產品,實際改善環境問題。

環境部表示,本次作品多元豐富,而且許多作品都與循環經濟及氣候變遷、能源等有關,例如用廢棄漁網回收製成,不需工具就可自由搭配更換顏色的「Hibāng山林系全循環眼鏡」(好說設計股份有限公司)、改造台電廢棄瓷套管並用於百年祭典的「永心燈」(桔禾創意整合有限公司)分別獲得產品組的2、3名,利用鳳梨廢料做成地膜及果蔬袋的「鳳梨纖維永續農業模組」(均苑有限公司、褚仰展、許瑋庭、陳秉昕、羅韜)以及加入回收玻璃,希望可以引導小海龜回到大海的「海龜消波塊」(莊筑安、李旨昀、吳宜蓁、李鍇朮)則得到概念設計組的2、3名。

另外為鼓勵「減碳」及「減塑」,今年特別增設了「減碳特別獎」及「減塑特別獎」。其中減碳獎由雲林縣環保局藉產官學合作開發,專為臺灣宮廟設計,用以提升紙錢運輸效率,達到減少碳排放的APP「靈界存摺」所獲得,這也是1千多件作品中,不到10件來自行政機關的作品;另外減塑獎則頒給了點睛設計有限公司攜手台灣玩具圖書館、綠腳印國際與台塑生醫,將損壞玩具再製的「re-ing 甜點露露椅」,這項產品3年來銷售近萬件,共減少約15公噸塑膠新料與225公噸碳排放,產品並可完全回收再生。

環境部補充說明,今年的競賽也首度將已經上市成為產品的作品獨立為「產品設計組」,有別於「概念設計組」,這些產品都已經實際在現場發揮改善環境的效果了,例如第1名得主「超低落差微型水力發電」的廣太綠能股份有限公司就表示,這項產品自113年推出以來,因為採用模組化設計可減少土木設施及適應不同的發電環境,只要有1.2公尺落差的溝渠就可以裝設,

目前已經在花蓮、高雄等多處安裝,確實可以達到水資源再利用和綠色能源的目標。而環境部也在今日下午安排業界的媒合會,希望能透過業界與作者們的交流,有機會讓「概念設計組」的作品成為產品。

此外,環境部也將辦理此次作品的北、中、南區之巡迴展覽,北區首展自7月4日起至8日在松山文化創意園區創意空間展出,中區於7月10日至14日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展出,南區於7月17日至27日在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出,巡迴展皆為免費入場,歡迎民眾前往參觀,瞭解作品的設計理念與新世代的創意。

同時環境部也推出「作品人氣票選」活動,邀請民眾在展覽期間針對作品票選出最佳人氣獎,每天在現場針對投票民眾還有提供限量的參加獎,歡迎民眾共襄盛舉。詳細活動訊息可逕上活動官網 https://www.epadesign.tw/ 或臉書搜尋「環境關懷」查詢。


2024_2025環境關懷友善設計競賽般頒獎典禮全體大合照


環境部彭啓明部長頒發產品組第一名_超低落差微型水力發電機


環境部彭啓明部長頒發產品組第一名_超低落差微型水力發電機


環境部「2024-2025環境關懷友善設計競賽」得獎名單揭曉



 《2024-2025環境關懷友善設計競賽》最後倒數,強力徵件中!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03 11:46:35)  面對氣候變遷與地球永續的挑戰,環境部積極推動環境教育、倡導全民綠生活,期改變民眾的觀念並採取具體行動;為持續深化與推動臺灣環境教育,特別舉辦《2024-2025環境關懷友善設計競賽》,鼓勵全民參與、瞭解和關注「淨零轉型」及「環境永續」的發展與應用,競賽已開始徵件,至114年1月10日中午12時截止收件,歡迎各界設計好手展現無限設計與創意力!

本屆《2024-2025環境關懷友善設計競賽》徵件作品分為概念設計組和產品設計組2個類別,「概念設計組」以鼓勵具創新創意的可行性提案;「產品設計組」必須具備可實際使用、能運作並已上市作品,包括上市商品、服務、政策或技術應用等。鼓勵全民響應政府推動的「臺灣2050淨零排放」政策及相關議題,用設計為永續、共融發展,期待激發更多創意實踐,發揮永續影響力。

本次競賽將選出25件入圍作品,進入決審之入圍者將獲得臺灣環境科學與設計跨界專家大師班現場指導,協助在技術與創意設計的務實整合與作品精進,同時入圍作品將參與北中南作品成果巡迴展覽,展現臺灣於環境教育、環保與永續循環的耀眼成就,歡迎各界踴躍報名參賽,發揮創意。

環境部期望能透過本次競賽活動的舉辦,促成跨領域合作,開啟環境永續的全面向互動,為環境關懷友善課題尋求永續的解決方法,機會難得,千萬不要錯過了!相關資訊請參閱官網 https://www.epadesign.tw/,或臉書搜尋「環境關懷」查詢。(環境部 廣告)


臺灣【環境關懷設計競賽】成果前進丹麥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908 10:03:27)  環境部為積極落實環境教育的創新與實踐,自西元2014年起每2年舉辦一屆「環境關懷設計競賽」,鼓勵全民運用想像力與創造力,落實「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及社會正義」的永續發展;2020-2021年與2022-2023年競賽得獎作品應丹麥皇室背書與官方單位共同贊助之非營利組織The Index Project之邀請,前往丹麥Index總部及丹麥設計中心(Danish Design Center, DDC)進行國際交流,分享臺灣在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的推動經驗。

代表團分享了臺灣環境關懷設計與環境教育的創新經驗,2022-2023年首獎作品由馳綠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設計之三菜一湯復古防水鞋以4種臺灣農漁業回收廢棄物,與4支寶特瓶,改製成的創新鞋款;第二名作品再生蕉葉套袋將廢棄蕉葉及蕉樹,再生成保護果實必要的香蕉紙套及香蕉纖維繩索,解決龐大農業廢棄物問題;第三名作品OCF改良式蚵棚器具透過繩索切換垂直式、平掛式及蚵棚式養殖的模組養蚵浮臺,改善傳統養蚵設施造成海洋污染的問題。

2020-2021年首獎作品TWIST旋轉折杯利用摺紙原理,讓一次性容器不需要塑膠蓋或封口膜,即能完全密封,達到減塑目的;第二名作品Pyupack一套城市養蜂兼具溫室授粉的環境系統,將城市中部份獨居蜂移往溫室進行作物授粉,解決未來糧食危機;第三名作品由齊輝環保科技設計之海廢保麗龍再製計畫,利用創新專利溶解法將海廢保麗龍溶解並分解,萃取可回收原料導入成鍵盤滑鼠的生產原料。而The Index Project設計策略總監Mia Marie Tarp及董事Matias Pollmann-Larsen更表達在臺丹環境教育與技術持續合作深化下,期形成跨國的永續發展合作網絡,共同為全球永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面對全球性的氣候變遷危機、「2050淨零排放」目標,DDC聚焦推動面對循環經濟下的設計思考,開發相關技術與工具。臺灣代表團與DDC執行長Christian Bason、循環城市領導計畫主持人Monica Maria分享交流循環設計理念與產品實踐,其中「三菜一湯復古防水鞋」、「海廢保麗龍回收再製計畫」、「再生蕉葉套袋」及「TWIST旋轉折杯」等作品具體解決了共通的問題,傑出創意獲得跨文化的共鳴,成功分享臺灣在環保永續與循環經濟的創新經驗!相關活動訊息請見官網https://www.epadesign.tw/或臉書搜尋「環境關懷」查詢。(環境部 廣告)






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


《djalan 造路的人》特展 7月登場 邀您走進南國部落的永續之路 | 中央社訊息平台


深入淺山國土生態綠網特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03 15:55:16)  隨著生態保育意識的提升,臺灣的國土生態綠網計畫逐步推進,致力於串聯破碎棲地,確保珍貴野生物種的生存與遷徙路徑。「深入淺山國土綠網特展」,自即日起至3月30止於屏東智慧農業學校展出,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提供大眾認識與了解高屏地區國土生態綠網的重要性,以及攜手跨機關共同推動保育成果的機會。

此次展覽以高屏地區五大保育軸帶為主軸,透過圖文展示、動態影像、駐點導覽等方式,帶觀眾領會其中的生物多樣性之美,同時也介紹各軸帶內關注物種的生態環境及其面臨的挑戰。來到這,可以看到成群的紫斑蝶飛舞,可以看到公部門間如何共同為棲息於淺山平原的食蛇龜、草鴞、水雉、陸蟹與疣柄魔芋等物種,運用各自業務面向、從不同角度思考並投入力量,為瀕危及特有的野生物爭取更多、更好的生存環境及空間。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表示,228連假最後一天的上午10點,邀請到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的廖金山老師分享近年為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調查紫斑蝶的南遷渡冬生態。「冬天的紫蝶幽谷」一題,深入剖析紫斑蝶的生態特性、遷徙行為與保育挑戰;每年冬季,數十萬隻紫斑蝶從臺灣北部與中部飛往南部避寒,形成全球少見的大型蝴蝶遷徙現象。然而,這些美麗的精靈正面臨棲地消失與環境污染的威脅,講座將帶領觀眾了解如何透過友善環境措施,確保這場自然奇蹟能夠延續下去。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最後表示,這場特展不只是一次生態教育活動,更是一場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行動倡議。透過展覽、講座,希望讓更多人認識臺灣的自然之美,並共同參與保護淺山平原瀕危稀有野生物的生存環境。趁著連假,邀請大家踏上這場生態之旅,進入這片深入淺山的國土生態綠網,一同守護臺灣的生物多樣性!


2-01. 現場人員導覽_0


2-02. 水雉棲地的原生水生植物_0


2-03. 親子觀展認識國土生態綠網及草鴞生態_0


2-04. 屏科大陳添喜老師2月15日講授「呷蛇龜知多少?」_0


2-05. 嘉義大學蔡若詩2月16日講授「我們身邊的怪鳥-草鴞」_0


228連假北大武山步道及浸水營步道全線開放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03 15:56:08)  北大武山步道約1.5k處前因受到山區降雨及地震影響暫停開放,經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同仁及委辦廠商努力下完成修復,即日起重新開放。另浸水營步道6k起(臺東縣範圍)前受風災影響而暫停開放,亦經臺東分署完成修復,於114年2月28日起屏東至臺東全線開放。

在228連假期間,屏東分署轄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將辦理蜂遊手作坊DIY體驗及舊木回收相框手作DIY體驗活動,有興趣民眾可至 https://reurl.cc/26GkVrhttps://reurl.cc/74QvqD 報名。

建議民眾行程前可先至台灣山林悠遊網(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查詢相關森林育樂場域最新路況及開放資訊,並落實無痕山林第1條,在行前做好充分的規劃與準備,以維自身安全及避免敗興而歸。


北大武約1.5k


約1.5k棧橋


舊登山口管理站重新開放後的登山客


舊登山口管理站重新開放後的登山客-2



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及管理辦法

 

南華大學環教訓練及研習課程結訓 機構認證再度獲國家肯定 | 中央社訊息平台




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

嘉義縣廚餘全循環中心

 

嘉義縣環保局將廚餘變身資源物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嘉義縣】環保生活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永續環境>環保業務



嘉義縣環境保護局    https://cyepb.cyhg.gov.tw/

嘉減碳 | Facebook


嘉義縣環境保護局 - 再生嘉俱館    https://cyepb.easylife.net.tw/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505 17:12:10)  資源回收不達標,垃圾落地檢查來退運。嘉義縣環保局4月30日退運一輛市公所垃圾車,經查發現228個資源回收物及22.3公斤廚餘,嚴重違反鹿草焚化廠廢棄物進場標準,呼籲民眾應依規定確實分類。

環保局說,本次退運車輛檢查項目以生活中常見的資源回收物為主,共發現5個金屬容器、7個玻璃容器、83個塑膠容器、112個紙容器、21個鋁箔包及22.3公斤廚餘,民眾應避免僥倖心態,增加清潔隊員工作量,耗費不必要的人力、油錢成本。

環保局表示,嘉義縣113年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達0.88公斤,遠高於全國平均0.62公斤,請依規定將金屬容器、玻璃容器、塑膠容器、紙容器、鋁箔包及廚餘等可回收物確實分類,避免垃圾分類不當致退運,不僅影響清運效率,也會造成清潔隊員後續全車破袋的分類困擾。

嘉義縣環保局退運垃圾車 呼籲民眾依規定分類

嘉義縣環保局退運垃圾車 呼籲民眾依規定分類

嘉義縣環保局退運垃圾車 呼籲民眾依規定分類

嘉義縣環保局退運垃圾車 呼籲民眾依規定分類

嘉義縣環保局退運垃圾車 呼籲民眾依規定分類




社區林業計畫

 

社區林業計畫申辦資訊網       https://communityforestry.forest.gov.tw/


麻必浩部落延續泰雅傳統文化 榮獲全國社區林業特優社區三連霸 | 中央社訊息平台


里山產業×傳統竹藝 翻轉泥岩堊地!臺南左鎮公舘社區榮獲全國社區林業特優肯定 | 中央社訊息平台


推動在地保育與文化永續 表彰全臺特優八社區 | 中央社訊息平台


113年社區林業特優社區 就在屏東出爐了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18 10:11:06)  成功是經過不斷的耕耘、播種才得以永續收穫的,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早在92年推行社區林業計畫,計輔導225個社區部落,在113年也輔導37個社區林業計畫。為了鼓舞社區、使其動能永續堅定,自107年開始每年選拔計畫執行成效卓著的特優社區予以表揚,並藉由公開場合頒發獎狀以茲鼓勵。

不同社區基於自身特色與需求,發展出多元的執行方向,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社區居民全心投入並發展出符合在地特性的保育行動。此次評選從第一線陪伴的現場團隊以多元面向考量與前評,推出屏東縣牡丹鄉高士社區發展協會、高雄市荖濃溪環境藝術促進會、高雄市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以及屏東縣來義鄉鳩浙恩澇文教協會等四個成果斐然之社區;再經由實地考評,了解社區巡護林班地的成果、物種監測重要性、民俗植物應用、傳統生態智慧傳承、環境教育場域維護、地方史蹟探究、生態遊程推展等具體成效綜合評分。最終擇選出各項成果展示都很吸睛的屏東縣牡丹鄉高士社區發展協會成為113年社區林業特優社區。

屏東縣牡丹鄉高士村位於中央山脈南端,是一個南排灣族村落,全村總面積共2,573公頃,人口約604人。生活型態以務農、捕漁及狩獵為主,日治時期為原住民部落之行政、教育、經濟與交通中心,造就高士村豐富的歷史及人文多元文化,目前分為上部落、派出所、中部落、下部落及高士佛部落。高士社區發展協會從96年即開始申請執行社區林業計畫,從最初森林保護林野巡守開始,八八風災之後為了與重建的高士佛部落有更緊密的關係,於103年向公所承租了社區鄰近林地,希望能夠透過一個可以共同發展生活空間,以達生產、生活、生態永續發展的願景;105年推動生態導覽,結合社區接待家庭、風味餐及導覽等,使社區生活、生態與生產得以兼顧持續發展;107年起投入林下經濟發展段木香菇、養雞、養蜂等事業;於110年度結合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推動里山倡議,維護森林資源並應用在生產及生活,使林業在高士更能扎實發展在地經濟收益。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表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91年起推動「社區林業計畫」執行至今年已邁入23個年頭,期以社區林業為基礎,與身處森川里海各個節點的社區夥伴搭起公私協力的橋樑,串連里山倡議、國土綠網三合一的策略,落實自然資源永續發展的理念與行動。


屏東縣牡丹鄉高士社區發展協會榮獲113年社區林業特優社區1



社區林業在台灣 | 環境資訊中心


2022-03-21社區林業計畫評定5社區獲績優獎 展現在地生態及永續發展

每年3月是植樹月,林務局的大事除了辦理植樹活動全面推動綠美化外,同時也會表揚對林業具貢獻之人士,以表彰感謝他們對林業的付出及努力。因此在羅東林區管理處植樹月系列活動中與宜蘭縣政府共同辦理的「季新藍海~森活的碳循活動」,特別頒發社區林業計畫成果績優社區(110年度),獲獎的有宜蘭縣雙連埤地區永續發展協會、宜蘭縣愛南澳生態旅遊發展協會、臺北市南港區久如社區發展協會、宜蘭縣無尾港文教促進會、宜蘭縣大同鄉英士社區發展協會等5個社區。

其中宜蘭縣雙連埤地區永續發展協會於109年成立,協會成員全數是雙連埤地主,該協會秉持里山倡議與在地永續發展之精神,於110年向羅東林管處提出「我願意~守護雙連埤工作坊」社區林業計畫,遴聘專家學者授課,號召在地人一起認識、清除雙連埤的外來種,並成立、培訓在地巡守志工隊,極力推展社區生態旅遊及永續自然資源之傳承與紀錄,執行成果卓著,獲頒特優社區的殊榮。

另宜蘭縣愛南澳生態旅遊發展協會「南澳古道生態山徑修復工法培訓計畫」計畫、臺北市久如社區「都市林下好蜂富-南港久如社區林下養蜂實驗工作坊」計畫、宜蘭縣無尾港文教促進會「林下奇跡」計畫、英士社區「給你夢(kn-bung)部落森林守護培力進階計畫」執行成效皆相當優異,足足展現在地動員於里山倡議推動、古道巡境與生態旅遊、林下經濟養蜂推廣與保安林寄居蟹保育之成果,同獲績優社區。

羅東林管處表示:自91年開始執行社區林業計畫以來,已陸續補助共計409案,計畫執行內容以森林經營及自然保育等有關之實質工作為主,依主題可分為「森林保護篇」、「森林育樂篇」、「生態保育篇」及「樹木與生活篇」等4個篇章,每案計畫補助金額從15至40萬元不等,每年開放社區提案時間為10月1日至31日,若有興趣參與之社區或非營利性團體可洽詢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03-9545114#621),或至社區林業計畫申辦資訊網 ( https://communityforestry.forest.gov.tw/ )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