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5-03
環保署為強化紙餐具責任業者管理,納管未登記紙餐具責任業者,修正「應回收廢棄物責任業者管理辦法」,紙餐具應標示由環保署核發之責任業者專屬QRcode標誌,以追溯製造及輸入業者資訊。環保署表示,因應109年起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發生,造成外帶紙餐具需求增加,連帶增加紙製容器責任業者數量,而責任業者未依法登記或其所生產之紙餐具未繳納回收清除處理費,已嚴重衝擊現行紙容器回收處理體系運作。為加強未登記紙餐具責任業者管理,環保署利用行動通訊產品普及與QRcode標誌技術成熟,要求紙製平板容器製造、輸入業者及紙製平板容器商品輸入業者,應於紙餐具本體上標示由環保署核發之責任業者專屬QRcode標誌。未來民眾及環保局稽查人員可掃描紙餐具上的QRcode標誌,若能直接連結至環保署架設網站頁面,並顯示出該紙餐具來源為合法登記責任業者等資訊,即可確認為合法登記責任業者所製造或輸入的紙餐具。
環保署提醒,既有的紙餐具責任業者應於公告實施日後三個月內完成標示;新登記責任業者應於完成登記後兩個月內完成標示。至於公告前已生產、尚未出貨且未標示標誌的庫存品,應6個月內銷售完畢,得申請展展延一次,至多1年應銷售完畢。環保署未來將同時加強宣導民眾辨識及使用合法登記與繳納回收清除處理費之紙餐具,透過導引未登記紙餐具責任業者完成登記,據以維護責任業者公平繳納回收清除處理費之秩序。
行政機關、學校減少使用免洗餐具及包裝飲用水作業指引
少用紙餐具,使用後加強回收
110-10-11
環保署持續關注紙餐具的回收情形,疫情期間紙餐具回收量並未減少。統計109年1月起,紙餐具回收量緩升,110年1~9月回收量為11萬7,969公噸,較109年同期11萬3,647公噸增加3.8%,更較108年疫情發生前5萬1,171公噸大幅增加1.3倍,顯示疫情期間免洗餐具用量增加,但回收作業仍持續進行。回收後的紙餐具都妥善處理再利用,處理量能無虞。
環保署說明,在回收端,為關懷資收個體戶及拓展資源回收第二管道,補助地方政府推動「資源回收溫暖關懷計畫」,列冊資收個體戶回收應回收廢棄物,並針對紙餐具項目,提高回收單價至每公斤18元,以增加回收誘因。統計資收個體戶今年1~9月紙容器回收量653公噸,較109年同期560公噸增加17%。
紙餐具的製造者及進口者應依法申報營業量及繳納回收清除處理費。為強化紙餐具業者營業量申報管理,環保署自109年起多次與紙餐具責任業者宣導誠實申報,並於責任業者申報系統製作關心提示,提醒不實申報會有刑責。觀察今(110)年第1期至第3期(1月及6月)營業量申報資料,紙餐具營業量較去(109)年同期營業量增加64%。另,推動紙容器專案查核,109年已專案查核紙容器責任業查核短漏2,800萬餘元;110年查核短漏3,600萬餘元。查到重大短漏業者移送檢調辦理後續查察。目前正研擬以標籤制度協助勾稽實際生產量,避免繼續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並保障消費者使用到合法業者之紙餐具。
環保署表示,疫情期間積極推動廢棄物源頭減量與免洗餐具回收工作,除與地方政府及各團體推動餐飲環保外送服務、鼓勵循環(杯)容器等工作,宣導民眾改變習慣,使用紙餐具後應做好「清分疊」步驟,及鼓勵「自備、重複、少用」生活減廢3招,共同為垃圾減量努力。
自備重複少用 廢棄物源頭減量
110-10-11
環保署於疫情期間陸續整合資源,積極推動廢棄物源頭減量與免洗餐具回收工作,除與地方政府及各團體推動餐飲環保外送服務、鼓勵循環(杯)容器等工作,於9月29日發布「減少使用免洗餐具作業指引」,透過政府機關、學校以公帶私,落實源頭減量;同日亦邀集飲料店研商「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草案」,希望以經濟誘因及限制使用來推動循環再利用。
環保署表示,縱然在疫情期間,仍未停止源頭減量推動工作,於109年11月起與臺南市環保局、餐飲外送平台(foodpanda)、餐具租賃業(好盒器)、餐飲業等辦理「環保外送服務試辦計畫」,共設立包括34家餐飲店及含7-11、麥當勞在內的10處自助歸還站點。至110年9月底止,已累積約3,200件使用量,將依推動經驗持續檢討修正。目前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臺中市、嘉義市等都會區也陸續推動中。環保署希望依各地特性推動循環杯使用模式,藉由一定比率的規定,找出可行之商業模式,提高民眾接受度,使租賃系統能夠永續經營。
除了環保外送計畫外,環保署已補助屏東縣琉球鄉啟動環保杯(琉行杯)租借共享計畫,由110年3月30日推動至7月底共借出1萬5,201杯。110年更擴大各離(外)島比照其推動模式,於澎湖、連江、綠島、蘭嶼等區域推動中。
環保署表示,疫情期間增加免洗餐具用量增加,但回收作業並未停歇,統計1~9月回收量為11萬7,969公噸,較109年同期11萬3,647公噸微幅增加3.8%,更較108年疫情發生前5萬1,171公噸大幅增加1.3倍。目前將視一次用產品源頭減量執行情形及國際趨勢持續滾動檢討管制方式,並宣導民眾改變習慣,鼓勵「自備、重複、少用」生活減廢3招,共同為垃圾減量努力。
以公帶私,行政機關、學校帶頭減用一次用產品
110-10-01
為推動政府機關率先實施減少使用免洗餐具及包裝水等一次用產品,減輕環境負荷,再逐步帶動民間,環保署訂定「行政機關、學校減少使用免洗餐具及包裝飲用水作業指引」(下稱作業指引),最遲於111年12月31日前實施。行政院所屬中央二級、三級、四級機關、直轄市及縣(市)政府、鄉(鎮、市)公所及所屬機關、學校,主辦或於其辦公廳舍及校區內辦理之會議、訓練及活動時,不提供免洗餐具、包裝水及一次用飲料杯,並採用相關替代措施。
環保署表示,目前政府機關、學校服務員工、師生之福利社、合作社、餐廳等均已納入限塑政策的管制範圍,不得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且內用不得使用各類材質免洗餐具。但過去民眾參與政府機關所辦理之公聽、說明、研商會議或其他大型活動,經常會拿到主辦單位所提供餐盒或瓶裝水。雖然使用完畢多可於現場進行分類回收,但為配合國際限塑趨勢,擴大源頭減量,環保署擬定作業指引,透過提供可重複清洗餐具(如鐵盒便當)及設置飲水機或桶裝水,以無償、租賃或押金借用方式提供重複清洗餐具等方式,提供行政機關、學校可行之減量措施建議。
環保署說明,推動本作業指引是希望能由政府機關率先實施帶頭作用,並納入學校將環保觀念向下扎根,逐步建立足夠的市場供需,吸引廠商投入提供相關服務,改變目前市面上的一次用經營模式,後續再逐步推動至民間單位,以改變民眾生活習慣,誘導民眾逐步養成「自備、重複、少用」的環保新觀念,減少使用免洗餐具及包裝飲用水等一次用產品,改善資源耗用及污染環境的問題,而作業指引亦將視執行狀況滾動檢討。
110-05-1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近年來透過一連串施政措施及宣導,提高紙餐具回收成效,109年廢紙餐具回收量15萬9,897公噸,較108年增加將近1倍,回收率由106年48.31%大幅提升到109年超過89%以上,為近3年年度新高。
- 一、力行綠色飲食 落實回收分類
109年與各地方環保局攜手推動「紙餐具循環友善店家計畫」,輔導補助自助餐及便當店業者店內設置廢紙餐具專用回收設施,將回收桶併設垃圾筒及廚餘筒、設置語音播放器提醒設備、張貼宣導海報等,引導業者改善用餐環境,提高紙餐具回收品質,以利再利用。輔導後約有8成計2,900家自助餐及便當業者完成設施的設置。
為使紙餐具清分疊更為落實,110年1月4日預告「應設置紙餐具回收設施之販賣業者範圍、設施設置、規格及其他應遵行事項」草案,明定自助餐及便當店業者應設置紙餐具專用回收設施,預計於110年7月1日正式上路。現階段都還在輔導期間,請業者提早因應。
- 二、關懷基層人員 暢通回收體系
環保署為關懷資收個體戶及拓展資源回收第二管道,補助地方政府推動「資源回收溫暖關懷計畫」,列冊資收個體戶回收應回收廢棄物,自108年8月1日起將每人每月補助上限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並針對低回收率之紙餐具項目,提高回收單價至每公斤18元,遠高於一般回收價格(低於2元/公斤),增加回收誘因,提高回收率。109年7月媒合個體戶到自助餐及便當店回收紙餐盒,效果良好,也照顧到資收個體業者的福利及權益。
- 三、輔導擴大產能 提升回收誘因
成功輔導正隆股份有限公司(竹北廠)於107年12月加入回收紙餐具及中華紙漿股份有限公司(臺東廠)於108年7月加入處理回收紙餐具。環保署將持續輔導新增其他縣市處理管道,以擴大回收體系運作分布。目前全臺已有3家廢紙容器處理業受補貼機構(連泰紙業、正隆公司竹北廠及華紙台東廠),總設計處理量能每年能處理24萬9,600公噸,可回收國內全部紙餐具。
另為鼓勵回收分類意願,於109年5月1日起至10月31日期間,調升回收處理業補貼費率(由每公斤7.25元調升為每公斤7.86元),有助於紙餐具回收量提升。
- 四、資源回收宣導 強化回收觀念
環保署辦理「免洗餐具及飲料杯回收宣導快閃活動」、「紙餐具清分疊」記者會、網路媒體邀請網紅拍攝推廣影片等,製作「紙餐具清分疊,回收乾淨又整潔」、「紙容器單獨分,回收100分」宣導海報送各地方政府加強宣導,以及透過地方廣播電台以預錄專訪,加強宣導紙餐具『清、分、疊』助回收,提升民眾回收分類認知。另,發行資源回收電子報文章類型篇與影音類型,目前電子報訂閱人數,總計約4萬人。
紙餐具應回收 回收處理量足夠
110-02-2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回收基管會]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為源頭減量,持續推動少用一次性產品,並加強紙餐具回收分類,執行成效顯著提升,相關說明如下:
·
紙餐具不是紙類,紙餐具、紙類都要回收,而且分開回收。紙餐具如碗、盤、杯等是公告應回收容器,為了防水及油漬與使用便利,生產時會在表面塗上一層聚乙烯(polyethylene,PE)或以浸臘處理。因此,後端的處理需先將塑膠膜與紙材分離,再將塑膠粒和紙漿分開利用,處理程序與紙類不同,故需分開收集處理。
·
紙餐具具有回收價值,回收處理產業鏈完整。紙餐具回收後,送到3家專業紙餐具專業回收廠,該3家處理廠設備總設計處理量每年能處理24萬9,600公噸,遠大於109年回收的15萬9,897公噸。因此,仍有很大剩餘的容量處理回收的紙餐具。紙餐具回收後,經過脫膜、散漿等一連串處理單元,最後產生塑膠粒及紙漿,作為其他塑膠與紙製品。109年經過稽核認證的回收量為15萬9,897公噸,其再利用量高達14萬4,200公噸,其他剩餘不能物質再利用的,再做熱值利用。
·
加強產生源回收分類,推動清分疊「紙餐具循環友善店家計畫」。為增加紙餐具的回收量,環保署持續加強宣導廢紙餐具回收分類習慣,109年與各地方環保局攜手推動「紙餐具循環友善店家計畫」,輔導補助自助餐及便當店業者店內設置廢紙餐具專用回收設施,將回收桶併設垃圾筒及廚餘筒、設置語音播放器提醒設備、張貼宣導海報等,引導業者改善用餐環境,便利並教育民眾分類回收,提高資源回收品質,以利再利用,最高上限為新臺幣6,500元。輔導後約有8成計2,900家自助餐及便當業者完成設施的設置。為使紙餐具清分疊更為落實,110年1月4日預告「應設置紙餐具回收設施之販賣業者範圍、設施設置、規格及其他應遵行事項」草案,明定自助餐及便當店業者應設置紙餐具專用回收設施,目標於下半年正式上路。現階段都還在輔導期間,請業者提早因應。
·
機動檢討提升回收誘因,增加紙餐具回收量。為提高紙餐具的回收量,環保署108年8月提高補貼回收個體戶的回收單價,資收個體戶送到清潔隊每公斤可拿到18元,遠高於市場回收價格,每月最高補助上限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並關懷照顧個體戶。109年3月起由於新冠肺炎逐漸在全球蔓延,因經濟活動的減少,導致全球原油需求量萎縮,油價急速下滑連帶影響回收處理體系供應鏈價格下跌,牽動回收處理意願。再將個體戶最高補助上限3,500元調升至5,000元,並持續至110年12月。109年7月媒合個體戶到自助餐及便當店回收紙餐盒。另為避免短期原物料價格下跌影響紙餐具回收處理意願,產生衛生及污染環境情事,鼓勵回收分類意願,調升回收處理業補貼費率(由每公斤7.25元調升為每公斤7.86元),自109年5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目前紙餐具回收成效良好,係透過一連串施政檢討改善精進推動而成,紙餐具109年度稽核認證量15萬9,897公噸較108年度(8萬0,645公噸)成長近1倍。回收率由106年44%大幅提升至今已超過85%,資源回收成果顯著提升。
·
源頭減量,推動少用一次性產品。為源頭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環保署正推動全民綠生活,鼓勵在環保夜市,使用可重複清洗餐具及推動租借服務、回收物分類;公家單位會議使用可重複清洗餐具,持續宣傳鼓勵民眾利用「自備、重複、少用」生活減廢3招,進行一次用產品的減量,進而減少廢棄物產生與對環境的衝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