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9日 星期二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https://www.forest.gov.tw/

網站導覽    https://www.forest.gov.tw/sitemap 


永續林業 生態臺灣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8月14日正式揭牌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814 14:26:54) 農業部原林務局整併行政院退輔會森保處業務,改制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於今(14)日正式揭牌,將擘劃臺灣陸域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推動多元綠色森林產業,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永續生態環境,為臺灣打造林業及自然保育新未來。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林華慶表示,隨著林業政策的變遷與轉型,林務局從早期的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所屬事業單位轉型為公務機關,進而成為肩負全國森林及自然保育重責之中央主管機關。然而,面對臺灣林產業低迷以及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與氣候變遷的嚴峻挑戰,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林務局改制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納入原本歸屬於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的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業務,在政策及執行面都被賦予更多規劃責任。機關名稱選擇以「林業」取代「林務」或「森林」,宣示將以臺灣多樣化的森林生態為基底,推動適地適性的多元綠色森林產業;「自然保育」則突顯厚植森林等陸域重要生態系及生物多樣性資源,才能作為產業發展的基石,讓國人永續分享自然生態系服務價值所衍生的惠益。

林華慶表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願景是「永續林業,生態臺灣」,因而新設計的署徽,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循環永續、平衡共好的設計理念。中心代表「人」亦代表「樹」與「林業」,上下藍、綠兩環代表藍帶(水)與綠帶(森林),整體象徵人與林業的存在奠基於永續的生物多樣性,彼此共生、共好、共榮;署徽中心圖案亦呼應原本林務局局徽的樹木元素,象徵傳承。


近幾年,林務局已開始為改制進行暖身,致力提升國產材自給率、揉合森林經營與在地原住民族權益,落實山林共管並振興山村綠色經濟、建構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各項工作成果已初步獲致國人肯定。今日揭牌後,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隨組織架構調適逐步擴大服務量能跨出國有林區,強化物種、棲地與生態地景保育,創造更多森林及自然碳匯,以永續為前提推動多元林產業。

林華慶表示,在未來半年內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將發布數項重要新政策與成果,例如擘劃下一個十年林業及自然保育大計的政策白皮書;推動國有林事業區全區的FSC (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國際森林認證,開展森林經營新典範;為提升森林與自然碳匯,將推出「企業參與森林及自然碳匯ESG專案媒合平臺」,謀求企業、林農與減碳三贏。在自然保育方面,將提升對野生植物的關注,優先投入資源於瀕危及受威脅之珍稀物種,並研擬受脅野生植物之保育策略與行動計畫;將野生哺乳動物監測範圍延伸至國有林區外的淺山丘陵、平原與海岸地區,精確掌握全臺中大型野生動物的分布及族群變動趨勢,於每年揭露最新趨勢報告。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也說明,為提升國產材自給率於2028年達成5%的目標,木、竹仍將是現階段多元林產業最關鍵之一環,但該署也將積極推動可相輔相成的非木質產業發展,以提高林農收益。尤其面對2050淨零碳排的挑戰,速生的竹材將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材,而臺灣擁有面積18.3萬公頃的豐富竹林資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也表示將整合跨部會資源並串聯民間通力合作,重新打造從生產、加工、研發應用到銷售的新興竹產業鏈;在其他非木質產業發展,則優先輔導林農將林木撫育或收穫所遺留枝梢材或枝葉等剩餘資材,提煉精油或純露,並轉化為高單價精油香氛產品,剩餘資材可再做為菇包、生質顆粒或回歸林地養分,並持續盤點具地方或民族特色之林下經濟新品項,建立非木質林產品品牌及驗證標章制度,創造綠色森林產業收益。

林華慶指出,林務局改制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意義非僅止於今日的揭牌儀式,如何以前瞻的政策回應國際趨勢及國人期待,並擴大機關服務量能,是責任也是義務。未來將致力厚植森林本金,善用滋生紅利,將其惠益永續、公平且合理地分享給這塊土地的所有人,實踐「永續林業、生態臺灣」的願景。

林業署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orest.gov.tw/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網站導覽


林業新聞    歷史新聞   

自然保育    山林資源    國產材專區    旅遊資訊

台灣山林悠遊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 Facebook


重大政策



本計畫以4處(林田山、羅東、東勢、嘉義)林業文化園區、臺北及竹東2處具潛力林業文化資源點、3處(花蓮、豐原、嘉義)已具文資身份之林業文化資產為核心,串聯林業文化資源與林場為軸帶,運用產業路徑動態保存,緊密結合沿線聚落及場站,全面發展林業文化觀光新企獻,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打造臺灣特有之林業文化廊道,建構林業文化資源保存系統為本計畫總體發展願景,藉由以「林業文化資源整合保存」及「林業文化場域永續經營」之政策執行與推動,使之落實與實踐。優先從「林業文化資源場域」著手,建構林業文化園區核心價值與基礎建設,打造林業文化廊道之基底,並針對優先整建具珍貴價值之建築物,進行保存維護與管理。以林業文化資源系統,整合行政體系與資源,結合地方社群組織力量,打造林業文化教育、地方文史工作與地方創生發展之蘊育場域,以文化保存、文化經濟與在地歷史、土地、情感的連結,促進地方發展契機,進而達到以林產業為主的文化永續力實踐。




:::
以阿里山鐵路百年文化歷史與建設為基礎,就林業、交通、部落、產業、步道、農村再生、地方創生等面向與阿里山相關機關共同研議,於「保存文化、體驗在地、共榮共融、永續經營」願景下,攜手相關部會,共同形塑大阿里山地區形塑為臺灣山林瑰寶。藉由阿里山林業鐵路及軸帶亮點建設,串聯區域軌道與交通路網,縫合遊憩網絡,打造國際級遊憩景區,帶動地方聚落發展。

時空資訊雲落實智慧國土計畫


林業署公共工程資訊網    https://ecofrieng.forest.gov.tw/

國有林地治理工程資訊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https://afrch.forest.gov.tw/

BUILDINGFOCUS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林業文化園區

TWECOLIVING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TWECOLIVING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TWECOLIVING東勢林業文化園區

TWECOLIVING阿里山林業村及檜意森活村


竹東林業展示館 - 維基百科


BUILDINGFOCUS農業部〔組織調整規劃〕

BUILDINGFOCUS:行政院組織調整



國內生態保育網站連結

生態保育

濕地保育資訊網

生態及自然教育館

生態教育館

非政府組織(NG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