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平鎮區資源循環園區
環境部補助「桃園市南區資源循環園區」揭牌啟用-環境部新聞專區|環境部
桃園市政府於113年11月30日舉行「南區資源循環園區」揭牌典禮,環境部葉俊宏次長與資源循環署賴瑩瑩署長到場,與呂玉玲立委、魯明哲立委.桃園市張善政市長、環保局陳世偉局長共同出席見證。這座園區是由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補助,桃園市政府爭取前國防部軍備局閒置營區建置而成,園區內資源回收場採室內貯存設計,建設過程廣泛使用再生材料,並規劃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完美結合資源循環與綠能淨零價值。環境部期許這項整合了資源回收、循環永續與綠色能源的標誌性工程,能成為全國資源回收與循環經濟的示範基地。
葉俊宏次長表示,桃園市南區資源循環園區結合中央補助與地方自籌經費,活化利用前國防部軍備局閒置營區的土地資源,歷時一年多的工期,完成了從規劃設計、基礎施工到先進設施安裝的多個階段,於本日正式揭牌啟用,對桃園市政府環保局團隊的努力表示感佩。園區占地約1.5公頃,設有22項(含鋰電池)資源回收分類貯存系統,更提供清潔隊員專屬的管理、備勤及休息空間,為268名基層同仁創造完善的工作環境。同時,園區規劃未來設置大面積的太陽能板,估計發電容量可達1.32百萬瓦,不僅為園區運營提供能源支持,更成為地方永續能源的重要示範場域。
資源循環署賴瑩瑩署長補充,園區的設立將有效促進廢棄物高效分類與再利用,提升南桃園地區的資源回收量能,預估每年增加回收量達1,000公噸,可提升平鎮區資源回收率至65%,更能發揮地區資收物集散調度的功能。特別是園區建設過程中,大量使用再生材料與再生建材,使用比率高達50.68%,充分體現資源循環利用的環保理念。
桃園市南區資源循環園區不僅在建設中落實綠色建築標準,還廣泛運用再生材料,並導入太陽光電設置,提供了一個實踐循環經濟與淨零策略並容的成功範例。園區的建成,不但是桃園市推動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資源循環政策的具體實踐。
桃市平鎮區資源循環園區揭牌 張市長:推廣桃園經驗 落實資源永續理念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30)日上午前往平鎮區,出席「桃園市平鎮區資源循環園區揭牌活動」。張市長表示,市府與環境部攜手打造具資源回收貯存功能的「平鎮區資源循環園區」,提供平鎮中隊清潔隊員更舒適與更安全的工作空間,期待未來資源循環園區都能採用此模式運行,自桃園擴展到各縣市,共同打造更優質的資源回收循環環境,落實資源永續理念。
張市長在致詞時指出,過去平鎮中隊清潔隊員工作環境並非完善,為讓隊員們能在更舒適與更安全的場域中工作,感謝環境部給予補助支持,並且編列對等經費共投入高達2.3億元,以及立法委員呂玉玲、升格前平鎮市長陳萬得及時任平鎮市多位縣議員共同積極向國防部軍備局爭取閒置營區,獲得軍方支持無償撥用提供市府建設使用。
張市長進一步表示,「平鎮區資源循環園區」採用綠建築設計,場地環境優美,並採用室內資源回收場貯存、分類物資方式,可大幅減少廢水、廢棄物外流情形;「平鎮區資源循環園區」並優化隊員的備勤及休息空間,並同時規劃環保車輛停放使用場地,改善市民對於清潔隊部老舊髒亂的刻板印象,讓市民可以就近進行資源回收,提升地方資源回收率,造福在地市民,這是桃園資源推動的里程碑。
環境部政務次長葉俊宏表示,「平鎮區資源循環園區」原為國防部閒置營區,藉此機會將其活化再利用,賦予新生命、新任務;興建廠域也活用再生材料進行場區地坪改善,合計使用比率達51%,促進資源循環再利用;設計採室內方式貯存,辦理資源回收22項貯存分類。園區未來將建置太陽能光電板,發電容量達1.32百萬瓦,足以提供整體運作使用,成為未來淨零策略的里程碑。希望「平鎮區資源循環園區」能成為全國資源循環的示範園區,共同改變民眾對於資源回收環境的刻板印象。
環保局表示,資源回收場設置了22項回收分類,同時也是本市「桃樂資收站」的集散地,未來將採取倉儲式管理擴大整體貯存容量。平鎮區資收貯存場及平鎮區中隊廳舍的落成標誌著市府對環境永續的承諾,也展現市府為清潔隊員打造最佳工作環境的用心,未來將繼續推動各項環保政策,讓桃園在資源回收領域成為全國典範,凝聚市民對環保的共識。
今日包括立法委員呂玉玲、魯明哲、環境部政務次長葉俊宏、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國家環境研究院副院長巫月春、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北區環境管理中心副主任黃士漢、市議員李家興、陳韋曄、黃敬平、舒翠玲、王珮毓、市府環保局長陳世偉、平鎮區長蕭巧如、海資處長呂明錡、環管處長張書豪等均一同出席揭牌活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