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與彰化縣聯手公告修正「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範圍
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臺灣中部,橫跨臺中市龍井、大肚區與彰化縣伸港、和美鎮,是臺灣西部沿海極具代表性的重要濕地生態系統,更是臺灣中部最大的水鳥棲息地。
保護區簡介
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於1995年由臺中縣(現臺中市)與彰化縣政府共同公告成立,最初名稱為「大肚溪口水鳥保護區」,後於1998年修正為現名。該保護區的設立旨在維護河口、海岸生態系及其棲息的鳥類及其他野生動物。
保護區範圍涵蓋大肚溪出海口,包括海域、潮間帶、泥灘地及部分陸域。因其廣闊平坦的泥灘地蘊含豐富的底棲生物,提供了水鳥極佳的覓食環境,因此每年秋冬季吸引大量候鳥在此過境或棲息。
生態特色
水鳥天堂:大肚溪口是臺灣重要的水鳥棲地,曾有記錄顯示此區的鳥類物種與族群數量高居全臺之冠。常見鳥類包括各種鷸科、鷺科、燕鷗等,更是瀕危物種黑面琵鷺的重要棲息地之一。
多樣物種:除了豐富的鳥類資源,保護區內也孕育了多種底棲生物,例如招潮蟹、彈塗魚等,共同構成了豐富而穩定的食物鏈。
管制與保育
為了保護這片珍貴的生態資產,保護區內設有嚴格的管制事項,例如:
禁止獵捕、騷擾、虐待或宰殺野生動物。
禁止採集、砍伐植物。
禁止丟棄垃圾、排放廢水等破壞棲地行為。
非經許可,不得任意野放生物或改變地形地貌。
欲進入保護區進行研究、攝影或生態旅遊等活動,需事先向主管機關(臺中市政府及彰化縣政府)申請許可。這些措施確保了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讓大肚溪口能持續作為野生動物的庇護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