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8日 星期六

協和電廠與四接環評


協和電廠/四接爭議


彭啓明的貼文

網路媒體報導經濟部郭智輝部長曾對本人「指責搞不定環團,藻礁嚕過去就好」,該場合係可能在113年八月初於新竹參訪工研院,會議前郭部長與本人閒聊時詢問「藻礁保存的效益是什麼?」 當時本人已向郭部長解釋其生態鏈價值與環境意義,也獲得他的理解,因為「藻礁不是用來嚕的,藻礁是要珍愛的。」

郭部長和我一樣來自於民間,幾年前在社會公益活動上認識,「他沒有指責我的意思,我也完全沒有被指責的感覺」,更何況,環境部長並不需要搞定環團,任何重大開發計畫都需要和環團及其他公民團體溝通,這已經是現在進行式,相信各開發單位早已有所體認。

至於媒體報導郭部長曾表示:「四接環評案基本上已經過了!」,此事並非事實,應為一時口誤,亦由經濟部已澄清。

我身為環境部部長,與經濟部部長同為內閣閣員,各有各的職掌需要相互尊重,也需要彼此合作相互協調,才能真正地做實事來造福人民。進入政府機關服務的近八個月,「我從來沒有覺得我是哪個部會的小弟」,更何況,我出生就是長子,從小到大都擔任領導職務,極少擔任過副手,請不要叫我小弟。

重大開發計劃必需通過環評審查,這是法律義務,不是只有經濟部有開發案,政府各單位都有重大計劃需要通過環評審查,環境部的責任就是確保審查程序「公開、公平、公正」,任何開發計劃都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但這些影響有沒有辦法透過「迴避、縮小、減輕、補償」的方式來達到雙贏?環評審查就是在做這件事,如果能做得到,環評就會通過,如果這些方式都做了,還是破壞太大,環評自然就不會通過。

不可否認,四接環評確實存在爭議,是否通過環評,我沒有預設立場,對於這次的審查,我的態度就是兩點:

一、 專業審查:我不希望受到民粹或政治的干擾

二、 擴大參與:盡可能讓更多專業人士參與審查機制

就四接環評案,本部環保司於113.12.5收到台電報告書,於113.12.31請環評委員、台電及關心本案團體雙方所推薦的專家學者及相關機關就協和環評案提供書面意見,並同時調查環評委員及專家學者在農曆年前後可以出席的時間,經統計,以114.1.17可出席人數15人最多,其餘調查時間都在10人以下,故選擇1月17日。

另為讓各方意見能完整呈現,本部環境保護司長電洽雙方推薦的學者專家確認可否於17日出席會議,經確認台電推薦的3位專家均表示可出席,關心團體推薦的專家梁乃匡委員、曹育民委員表示可出席,陳昭倫委員表示早已答應17日下午出席臺東縣府會議,不克出席,但會以錄影及書面方式提供意見,故本部會於17日會議中播放陳昭倫委員意見,後續台電公司仍需具體回應。

環評的結果,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決定。反對的公民團體、堅持開發的台電,如果你們認為你們的理由有道理、夠科學、經得起檢驗,請你們拿出數據、準備好你們的理由,好好地說服環評委員,環境部對於環評審查一向是採線上直播,把所有審查過程都攤在陽光下,希望這次的環評審查,能夠順利進行。

照片是

下午我到台中聽取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對對於環評審查後的監督工作,特別邀請資策會人工智慧學院戴偉峻院長諮詢更深層次AI 應用導入的可行性,也謝謝我們環評監督科及環管署各同仁的努力,他們在有限的人力下,要負責全台灣720個已通過或正在施工的案件! 只好運用許多新科技,目前AI 是我們的日常,但需要更精進。




台電於2022年提出協和更新3.0「東移方案」,持續與學者專家深入合作,以兼顧海洋生態及港口安全等面向要求。台電今(16)日召開記者會,由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主持,並邀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李孟洲、海洋大學商船系教授黃俊誠、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系教授翁文凱、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系教授林泰誠、雲林科技大學環安系教授徐啟銘,分別就外界關心的海洋生態、操船及水工模擬、航運影響及儲槽安全等面向提出專業見解。

 

四接 | 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taxonomy/term/51048

四接環評明登場 正反方攻防生態衝擊、儲氣、港務安全 | 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40615

  

四接 | 焦點事件

https://www.eventsinfocus.org/taxonomy/term/450 

協和電廠與四接環評 | 焦點事件

https://eventsinfocus.org/issues/71469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