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

建築物拆除石綿危害


災後石綿建材廢棄物 環境部爭取專案補助 並宣導民眾自身防護

https://enews.moenv.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2982aa3b-a1d0-41dd-ae2c-b46c725dc483


訂定「因應災後石綿屋瓦浪板拆除清理作業危害預防處理原則」 

https://social.chiayi.gov.tw/cp.aspx?n=12433



因應花蓮地區於113年4月3日上午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環境部與地方政府合作,民眾如受本次震災有石綿建築廢棄物清除、處理需求者,可向地方環保局提出申請。

地震造成舊式建築物房屋受破損、倒塌,導致石綿瓦廢棄物的產生。若社區民宅出現石綿建材破損,雖然石綿粉塵暴露量可能很低,但仍可能存有健康風險。呼籲民眾如有建築物石綿瓦破損情形三不三要,不要暴露不管,不要無防護自行拆除,不要任意棄置,要儘速安全拆除,要妥善封裝,要速通報當地環保局申請免費清除處理。

環境部去年爭取到16億元補助款,已辦理發包「石綿建材廢棄物清除及處理」共同供應契約,透過各地方環保局,提供有需要清運石綿廢棄物的民眾申請。

因應花蓮地震,環境部呼籲,為了應對這一緊急情況,協助民眾進行石綿瓦廢棄物的清理及環境保護工作,免費協助清理作業。有需求民眾應於拆除石綿瓦後,將石綿瓦廢棄物經濕潤後雙層塑膠袋盛裝,置於堅固之容器後,聯繫所在地方環保局通知相關廠商協助清除、處理等作業。

如需洽詢石綿建材廢棄物清除處理相關細節及補助申請相關資訊,可撥打專線電話02-8771-0152,或向所在地環保局洽詢。亦可上環境部石綿資訊專區(https://topic.moenv.gov.tw/asbestos/mp-4.html)查詢。





「石綿瓦」、「石綿浪板」於民國60、70年代廣泛作為防水建材用於屋頂及側邊建材,雖有防火、絕緣、耐高溫等優點,但若發生破損,石綿纖維飛散易致吸入危害風險,近年已管制禁用。環保署因應房屋翻修高峰期,向行政院爭取16億元補助經費,並依部會分工協助家戶妥善處理,呼籲民眾聯絡各地環保局協助清除處理屋頂翻新拆除後之石綿瓦或石綿浪板廢棄物,創造健康與環境的雙贏。

環保署說明,石綿瓦或石綿浪板使用時結構完整並無危害性;但於拆除過程中若有破損,石綿纖維飛散易致吸入危害風險,如不去破壞它的結構導致破損,不會對居住者之健康造成影響。因此,民眾於石綿建材拆除前,可依循石綿建材廢棄物清除處理4步驟:「查」、「詢」、「包」、「清」,並至環保署「石綿資訊專區」網站 ( https://topic.epa.gov.tw/asbestos/mp-4.html ) 查詢相關資訊與法規。

環保署指出,經運用遙測技術調查掌握全臺約有24萬棟房屋屋頂使用石綿瓦/浪板,粗估重量約為53萬噸。環保署提供拆除後石綿瓦/浪板廢棄物的清運費用補助,民眾可於翻新石綿瓦/浪板屋頂時向各環保局提出申請,民眾不用負擔廢棄物清理費用。

環保署說明,請民眾於拆除前,先辨認家中屋頂是否為石綿瓦/浪板,如無法確定可向各地方環保局詢問。確認為石綿瓦/浪板後,應洽所在縣(市)主管建築機關確認可否自行拆除、委託拆除業者資格、相關執照申請等事宜;拆除時,應依勞動部「石綿建材拆除作業危害預防指引」及內政部「建築物拆除施工規範」辦理,穿戴適當之防護裝備執行拆除作業。若需委託合格拆除業者拆除,業者名單可在石綿資訊專區查詢。

拆除時盡量保持完整性,經潤濕處理,並以雙層塑膠袋盛裝後,置於可封口之太空包內,再請環保局通知清除廠商至家戶收運,送至處理機構固化處理。環保署呼籲,石綿建材廢棄物排出需依相關規定辦理,千萬不要違規棄置,違者最高將處1,000萬元罰鍰。

各地方環保局已加強宣導民眾相關注意事項,並陸續通知擁有石綿建材的家戶,預計明年將完成全面通知。經各地方環保局通知符合補助資格且完成申請者,應依相關規範,配合辦理拆除後廢棄物妥善包裝及約定收運事宜。

如需洽詢石綿建材廢棄物清除處理相關細節及補助申請相關資訊,可撥打專線電話02-8771-0152,或向所在地環保局洽詢。



「石綿危害資訊專區」由環保署會同勞動部、衛生福利部、經濟部及內政部營建署共同設立,提供民眾最完整直接之石綿資訊。在職責分工方面,環保署主管石綿之原料管理與廢棄處理,包括石綿原料用途、清除處理及環保法規等;經濟部主管石綿商品之國家標準、應施行檢驗商品項目之管理及建築板材抽驗成果;勞動部主管職場暴露評估,包括勞工健康檢查、作業環境測定、危害預防及職業病補償機制等;衛生福利部提供健康危害諮詢與石綿相關疾病之醫療資訊;內政部營建署主管包括建築物含石綿之拆除規定與拆除機構管理等;至於經濟部所屬臺灣自來水公司則是確保自來水管禁用石綿等規定。


營建廢棄物宣導網

下載專區

























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臺灣國家公園


2025臺灣國家公園保育研討會圓滿落幕 內政部:結合青年與公民力量 擴大保育行動 共築永續未來


BUILDINGFOCUS:內政部〔組織調整規劃〕 

BUILDINGFOCUS內政部國家公園署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      https://www.nps.gov.tw/

臺灣國家公園 Parks Taiwan | Facebook


112-08-11行政院令:112年6月9日修正公布之「內政部組織法」及同日制定公布之「內政部消防署組織法」、「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組織法」、「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組織法」,自112年9月20日施行

112-06-09制定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組織法


臺灣國家公園 https://np.cpami.gov.tw/

2023-09-13。國家公園中程計畫審議通過 國家公園署推動國土資源利用典範

營建署陳報行政院之「113至116年國家公園中程計畫草案」於8月22日國家發展委員會112次會議審議通過,全案編列122.2億元,配合組織改造112年9月20國家公園署成立,未來以擴大資源整合的角度統合管理9座國家公園、1座國家自然公園、58處重要濕地及海岸地區,並配合淨零排放、數位治理等政策趨勢及環境變遷,策略上將納入自然解方並重視生物多樣性的利用與管理,期能成為國土治理保育與利用並重的典範。

國家公園署未來將持續推展新的亮點工作,包含:推動國家公園及濕地等碳匯調查,了解碳吸存能力進而建立自然碳匯估算規範;推廣低碳遊憩,鼓勵民眾減少使用私人運具及一次性塑膠製品;擬訂跨域復育計畫,結合不同領域之保育機構與組織建立完整物種監測網絡;以及優化環境設施,改善登山環境系統及遊憩服務設施;並擴大國際網絡的接軌串聯,藉由國際合作交流建立人才培訓與交換計畫。

4年投入122.2億元,創造外部經濟乘數效應


營建署指出113至116年國家公園中程計畫延續前期計畫的建設與經營成果將投入約122.2億元,計畫期間透過「保育完整生態系統,維護國家珍貴資源」執行策略,預計將完成120件生態或人文資源保育及棲地復育。經由「強化環境教育與生態美學體驗」執行策略,預計將服務6,741萬遊客及吸引378萬人次參與環境教育,落實國家公園育樂功能。

另外在「促進住民參與管理,強化夥伴關係」執行策略方面,將扶植325件在地產業並發展生態旅遊,強化與社區合作共同保護生態資源。此外,本計畫預期在遊憩活動、環礁海草床碳吸存、珊瑚礁漁業保育復育資源、減緩氣候變遷等面向,帶來超過2,888億的外部經濟價值。

整合多面向資源,拓展多元合作創造共贏

營建署進一步強調,未來計畫整體執行配合國家公園署成立,將在內政部原有的空間計畫、警政、消防、空勤、國土測繪、地政等政策工具整合支援下,擴增服務的範疇,提升經營管理量能,為當代國民及後世子孫守護臺灣最核心的高山、海洋、人文、濕地與淺山的生態文化資源,發揮更大的功效。進而推動臺灣邁向保育研究跨域整合、在地社群合作深化與國際網絡接軌串聯的新里程碑,拓展更多的合作共贏。



2023-08-22。國發會審議通過內政部陳報「113至116年國家公園中程計畫草案」,持續保育核心國土資源、推廣高品質遊憩服務,打造國土利用與資源保育的典範

國發會8月22日召開委員會議審議通過行政院交議,內政部陳報「113至116年國家公園中程計畫草案」,將陳報行政院並建請同意,全案共計有12項子計畫,期以擴大資源整合的角度統合管理9座國家公園、1座國家自然公園、58處重要濕地及海岸地區,並配合淨零排放、數位治理等政策趨勢及環境變遷,策略上將納入自然解方並重視生物多樣性的利用與管理,期能成為保育與利用並重的典範。

內政部組織法修正案於112年6月9日公布,將增設國家公園署,並於9月20日揭牌成立,藉由國家公園組織位階提升,整合全國國家公園、國家自然公園、濕地、海岸系統等整體性環境治理。國家公園的法制架構、經營管理機制、保育研究、生態工程、解說教育傳播與夥伴關係等面向,皆已奠定穩固基礎,未來將持續展開新的計畫,包含:推動國家公園及濕地等碳匯調查,以了解碳吸存能力進而建立自然碳匯估算規範;推廣低碳遊憩,鼓勵民眾減少使用私人運具及一次性塑膠製品;擬訂跨域復育計畫,結合不同領域之保育機構與組織建立完整物種監測網絡;優化環境設施,改善登山環境系統及遊憩服務設施;擴大國際網絡的接軌串聯,藉由國際合作交流建立人才培訓與交換計畫。

因應新組織架構成立契機及相關政策趨勢,內政部持續推動國家公園、國家自然公園、重要濕地、海岸地區等國家珍貴資源的保育與推廣,除延續前期計畫的建設與經營成果,預計113至116年投入約122.2億元,透過「保育完整生態系統,維護國家珍貴資源」、「強化環境教育與生態美學體驗」、「促進住民參與管理,強化夥伴關係」、「健全管理提高組織效能,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提升國家保育形象」等執行策略,以具體落實保育、育樂與研究之任務使命。預計4年可完成120件生態或人文資源及棲地復育、325件在地產業及生態旅遊、188件公共服務設施改善與建置,並吸引超過6,741萬人次到訪,預期能在遊憩活動、環礁海草床碳存、珊瑚礁漁業活動、氣候變遷等面向帶來超過2,888億元的外部價值。

國發會表示,本計畫有關國家公園營建工程部分,皆應納入生態檢核機制。本計畫經行政院核定後,內政部將持續整合相關資源,就9座國家公園、1座國家自然公園、58處重要濕地及海岸地區,在保育、育樂、研究等各層面深化努力,以帶給民眾更佳的遊憩體驗與生態教育,並透過保育工作的成果造福今世及後代。


2023-07-12歡迎蒞臨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A6國家公園展區生態保育之旅

今(112)年7月21日至23日,世貿1館舉辦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營建署在A6展區將展示多年物種保育成果及未來永續經營管理推動計畫,歡迎各方夥伴蒞臨參觀並共同守護臺灣本土的生物多樣性。

建立保育典範,推廣到各個指標物種保育!

營建署表示,世界上物種消失速度越來越快速,臺灣也面臨同樣情況,物種復育是件漫長的工作;以臺灣櫻花鉤吻鮭為例, 81年時僅200多尾存活於七家灣溪,國家公園從徵收果園菜地還耕於林、水工試驗到拆除攔沙壩、人工繁殖及野放至歷史溪流等各項措施,試圖擴大牠的生活空間來減少滅絕的風險,今(112)年3月經調查統計,野外族群約有1萬5,374尾,這是多方共同攜手推動的成果。此外,臺灣黑熊亦面臨相同的生存危機,一隻野生黑熊從救傷到野放,須花費極大人力物力才能完成,其他還有許多面臨生存危機的物種也在掙扎邊緣,國家公園除了逐步推動復育之外,更呼籲全民攜手共同守護。

自然驚艷‧實踐永續-國家公園callfor action!

營建署進一步指出,各種新型科技的運用,使許多隱藏在國家公園的動植物與景觀秘境,得以揭露於長年逡巡在山間海畔的生態攝影專家影像紀錄中。本次展覽匯集近年影像紀錄,讓民眾在展覽期間全覽我們引以為傲的國際級景觀與珍稀生態資源,驚豔的影像將讓您眼睛為之一亮,重新發現與認識我們共同的珍稀環境。此外,國家公園夥伴共同守護成果也是本次展覽主題,期待藉由本次展出與全民互動,建立永久夥伴關係,共同守護我們的國家公園。更多資訊請參考亞太永續博覽會網址 

2023 亞太永續博覽會    https://www.sdgs-asia.com.tw/


2023-05-09國家公園署新使命 林右昌:創造資源永續經營

內政部長林右昌今(9)日到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視察自然生態時表示,組改通過後將成立為國家公園署,讓臺灣這些具代表性的9座國家公園及1座國家自然公園,未來將被賦予更明確的定位及跨世代的新任務使命,其中3個高山型的國家公園也需要整合資源共同保育園區內的指標物種,將更有系統建設物種保育資料庫,甚至是區外的部分也要予以協助,讓臺灣珍貴的環境生態、自然資源能夠傳承給下一代,並讓世界透過不同視角認識臺灣。

國家公園與國際SDGs永續發展接軌

林右昌說,從小就對自然萬物很感興趣,大一的時候去太魯閣,那時候是徐國士擔任第一任的處長,也曾想過要當國家公園的解說員,後來走上一條不一樣的道路。現今身為內政部長一職,肩負歷任部長、署長及處長等長達25年的努力,終於在今(112)年促使國家公園由管理處升格為署,日前已委員會完成初審,現在要進入朝野協商,希望能在這會期能夠盡快完成立法,這也代表著國家公園要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特別是未來臺灣要一步一步的朝向淨零社會,共同面對氣候變遷,還要與國際SDGs永續發展與潮流接軌,還有淨零碳排等功能,這也都是未來國家公園業務上可以精進的地方,特別是國人對於動、植物保育也都非常關注。另外,內政部也成立一個國家公園署籌備小組來進行相關行政作業,有進一步期程,也會跟大家做報告。

玉山國家公園擁有多樣保育物種

林右昌表示,臺灣山脈面積占全島70%,是全球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而玉山國家公園已成立38年,轄內超過3千公尺百岳就有30座,是臺灣陸域面積最大國家公園,同時也是第1座成立的高山型國家公園,茂盛森林植披造就生態多樣性發展,這是臺灣獨特的寶藏。玉山國家公園長年投入臺灣黑熊、黃喉貂、熊鷹等動植物保育,以及致力於原住民文化等保存維護工作,已頗具成效。

林右昌進一步表示,國家公園肩負自然景觀、生態系統到人文風俗等守護及教育責任,透過跨學術、跨領域及整合公私部門,並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等機構合作,可以讓相關工作做得更深、速度更快,也讓民眾更多機會親近國家公園的自然環境,深度感受這塊土地中豐富原野生態知識,持續推動環境與科研教育,傳承愛護及永續經營的理念。

山林保育提升與登山觀念落實

林右昌指出,臺灣高山風景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山友前來攀登,但為兼顧山林保育及遊憩間的平衡,各國家公園管理處始終堅守生態保護區承載量的原則,並透過逐年編列改善經費及結合保育巡查員、志工、企業認養等,進行步道、牌示、山屋等設施設備的巡查工作,也經由宣傳管道來強化民眾登山安全觀念與意識,落實守護及降低山域意外事故發生的風險。

林右昌強調,臺灣是一座寶島,同時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與人文內涵,透過公部門、學界及民間團體的力量,讓臺灣的美麗不只是被世界看見,未來也能在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減碳、永續發展等議題為地球永續盡一份心力。


2022-12-28漫步國家公園50歲月,暢遊自然人文典藏寶庫 | 內政部營建署

我國自61年頒布「國家公園法」以來,至今已屆滿50週年,相繼成立墾丁等9座國家公園與1座國家自然公園,保存了臺灣最為核心珍貴的自然人文資源。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主題網在今(111)年特別以「50歲月」為題,製作「國家公園50週年線上特展」,以影片或圖文搭配的形式,匯集這50年來有關國家公園法推動、各國家公園成立與發展歷程,再到人文、動物與海洋保育經驗等精彩成果,邀請民眾一同來穿越時空,體驗國家公園自然人文的豐富多姿。

數位典藏特展帶領民眾穿梭各國家公園成立歷程

營建署表示,在日治時期,臺灣已經有設立國家公園的倡議,但戰後時空變遷,無論是國家公園法的頒布或後續各國家公園的成立都經歷了一段艱辛歷程。本次線上特展藉由蒐集舊報紙、老照片、檔案史料的整理,帶領大家走入時光隧道,共同見證國家公園發展歷史中的重要事件,也能更加瞭解臺灣國土資源保育的篳路藍縷。

本次展示也特別收錄三則經典的保育案例,分別以「臺灣黑熊的野外研究與保育」、「國家公園珊瑚的簡介與保育」以及「金門,看得見世界的島嶼」,來呈現國家公園在動物、海洋及人文資源上的長期研究投入與保育成果。

快閃街訪,蒐集大眾對國家公園的心聲與祝福

營建署指出,除線上特展外,還在各國家公園園區進行遊客快閃街訪,讓民眾分享與與國家公園相遇的美好回憶外,也能在「歲月卡」上留下對國家公園的期許與祝福。除此之外,還對各國家公園管理處服務的同仁進行訪談,請他們暢談管理處在守護國家公園所擔任的角色、工作任務與使命,也向外界揭開不同管處間的管轄特色與工作內容。

「國家公園50週年線上特展」今(111)年上線後,在7月至10月舉辦3場網路活動,累計共有6,100人次參與,觸及人數約有11萬8,000次,讓民衆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對於國家公園成立經過及其核心價值有更深入認識,並了解社會各界對國家公園所付出的努力與貢獻,讓我們一同展望下一個五十年的願景。


111三代同遊國家公園活動簡章


臺灣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是指具有國家代表性之自然區域或人文史蹟。自1872美國設立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起,迄今全球已超過3800座的國家公園。台灣自1961年開始推動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育工作,1972年制定「國家公園法」之後,相繼成立墾丁、玉山、陽明山、太魯閣、雪霸、金門、東沙環礁、台江與澎湖南方四島共計9座國家公園;為有效執行國家公園經營管理之任務,於內政部轄下成立國家公園管理處,以維護國家資產。


2022-04-14國家公園法推動滿50年,邁向臺灣核心國土保育新里程碑

營建署表示,1972年我國公布了「國家公園法」,實施至今(2022)年,正好屆滿50年。為了見證國家公園艱辛的發展歷程並構思未來的努力方向,特於今(14)日於公務人力發展中心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舉辦為期2天的「2022年國家公園50週年研討會」。

內政部次長花敬群出席開幕式時表示「國家公園是國土利用與資源保育的典範,同時也是行銷臺灣與世界接軌的重要管道」,並提到過去50年,無論是國家公園的法制架構、經營管理機制、保育研究、生態工程、解說教育傳播與夥伴關係等面向,皆已奠定穩固基礎。期待國家公園的下一個五十年,能邁向保育研究跨域整合、在地社群合作深化與國際網絡的接軌串聯的新里程碑。

營建署指出,為實踐臺灣國家公園設立價值與意義,在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國內已陸續成立了9座國家公園及1座國家自然公園,致力於保育、育樂、研究工作不遺餘力,讓臺灣最核心的高山、海洋、人文、濕地與淺山的生態文化資源,得以守護並推廣給大眾認識。

緬懷臺灣國家公園推手張隆盛,找回初衷,打造願景宣言

本次研討會,除回顧臺灣國家公園發展歷程,同時也向國家公園推手張隆盛前署長致敬,其在公務生涯中致力國家公園系統的建置,並成立墾丁、玉山、陽明山及太魯閣4座國家公園,是臺灣國家公園發展史上重要的關鍵人物。

營建署強調,山川國土、生物資源是要代代相傳的,半世紀以來透過空間規劃的深思熟慮,將最珍貴的環境資源區域劃設出來,投入最完整的保育、編制與優秀人力,來確保不受破壞,這就是「國家公園」,也從法令政策、動植物生態、地質文化、戰地與歷史文化與景觀遊憩等多元面向來回顧國家公園的初衷,並探討現行推動成效及下一個50年的發展方向與定位。

此外,也將邀請所有與會者共同發表「臺灣國家公園願景宣言」,包含發揮國土保育的核心及因應氣候變遷積極守護生物多樣性;提供自然及人文科學研究場域、優化在地合作與連結、培育新血加入保育行列等,鼓勵長期與國家公園同行的從業人員、專家學者、研究人員與關心環境的與會者繼續攜手守護臺灣。


2022-02-02國家公園美景多 春節假期落實防疫安心遊

春節連假期間,建議國人不妨到國家公園及國家自然公園走走,深度享受臺灣豐富的自然風貌,除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外,各園區在2月1日至6日春節期間都有開放,並規劃特別活動,適合闔家踏青休憩!內政部也提醒,各國家公園活動將視疫情狀況滾動調整,最新活動資訊請至營建署官網查詢。

北部-陽明山、雪霸賞美景

陽明山國家公園是大臺北地區的後花園,包含小油坑、硫磺谷及龍鳳谷等地區,可以近距離觀賞噴氣孔、硫磺結晶、溫泉或壯觀的崩塌地形等「後火山作用」景觀。此外,冷水坑地區有菁山吊橋、牛奶湖等景點,還有溫泉浴室及泡腳池;擎天崗中央步道可一覽廣闊草地的草原風光;陽明書屋如同時光隧道,可在臺灣近代史的人文史蹟中身歷其境;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是了解臺灣稻米史的重要據點;二子坪地區的步道平緩,適合親子同遊,是北部親近大自然的好選擇。

雪霸國家公園武陵、觀霧、雪見三處遊憩區海拔高度約在1,700至2,000公尺,山景令人心曠神怡。觀霧地區的聖稜覆雪,是冬日季節特有的限定美景,有機會欣賞成片赤楊落葉的壯麗景象。

中部-護國神山賞楓紅

玉山國家公園境內擁有臺灣第一高峰,充滿垂直分布的景觀的多樣性,從低海拔往山上走,沿途森林景觀由亞熱帶闊葉林逐漸轉變至溫帶森林,山坡上紅榨楓火紅的楓葉為山林增添幾分北國風情,高山上鐵杉樹勢挺拔峻奇,運氣好還能遠眺玉山雪景。

南部-台江賞濕地、墾丁賞水鳥

台江國家公園境內有廣大河口、潟湖、魚塭及紅樹林等濕地環境,提供生物安全覓食與棲息場域,蘊含古蹟、廟宇、民俗等文史資源,並記錄了漁鹽產業變遷的文化地景,是兼具人文歷史、生態保育和經濟產業的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龍鑾潭自然中心可盡覽潭面風景,還可使用高倍望眼鏡觀賞潭面上水鳥的姿態。春節期間正是賞冬候鳥的時機,來自北方的小水鴨、鳳頭潛鴨、水澤鳧、小水鴨、白眉鴨在前一年11、12月抵達,雁鴨科盤據潭面,鷺科鳥類點綴其間,1、2月候鳥換羽,雁鴨科最先暖身,預備北返。

壽山自然人文兼具

位處高雄市的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不但是高雄都會地區難得的綠帶,也是一座極其珍貴的自然寶庫,遊客中心是利用壽崗營區舊建物及廢棄咕咾石打造而成,與壽山珊瑚礁地景融為一體,並呈現左營舊城的石牆意象,遊客中心5樓的觀景平台,還可綜覽高雄市港美景。園區的珊瑚礁植被與副熱帶季風林,蘊涵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由於緊鄰都會核心地區,是高雄絕佳的健行走春首選。

東部-太魯閣專車免費遊園

春節期間2月2日至4日(初二至初四)中橫公路太魯閣至天祥間將實施交通管制,太管處也同步推出免費遊園專車,只要搭乘免費遊園專車,就可以輕鬆暢遊中橫沿線各景點步道。熱門景點布洛灣山月吊橋,將在遊園專車行駛期間暫停網路預約,採取現場排隊入場方式,可順道參訪環流丘步道、太魯閣族文物展示館等,認識太魯閣族的工藝文化,還可以造訪鬼斧神工的燕子口、九曲洞峽谷。

離島-冬陽西沉如畫 天邊彩羽飛翔

金門的冬季嶄露出北國風情,北方候鳥一波波南下,天空呈現出彩羽飛翔的景觀,多種林木轉紅飄零,冬陽西沉如畫,是專屬於金門冬季最迷人的景緻。在戶外走累了,建議您到聚落找個地方坐下來,享受冬陽映照古厝的優閒時光。

搭乘大眾運輸遵守防疫 安心順暢好遊興

內政部指出,因各國家公園景點開放時間不一,民眾可先至各管理處網站瞭解開館時間、相關活動及交通狀況等資訊 ( https://www.cpami.gov.tw/營建署家族/所屬機關.html )。

此外,民眾若規劃入園登山,可先至「臺灣國家公園」( https://np.cpami.gov.tw/ )與「臺灣國家公園入園入山線上申請服務網」( https://npm.cpami.gov.tw/ )等網站預先瀏覽登山須知等相關資訊,做好行前準備、遵守山屋禮儀、防疫規範、落實無痕山林,共同維護山林環境。

最後,內政部提醒,適逢疫情期間,請民眾務必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如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等身體不適時,應留在家裡好好休養,避免前往公共場所,共同配合防疫措施。


2022-03-15國家公園範圍之行政轄區及管理機關表

內政部受理查詢國家公園計畫範圍案件收費標準

國家公園範圍之行政轄區及管理機關表 111.3.14
公園別行政轄區管理機關備註



墾丁屏東縣恆春鎮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地址:94644屏東縣恆春鎮墾丁路596號
電話:08-8861321
車城鄉
滿州鄉
海域
玉 山南投縣信義鄉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地址:55344南投縣水里鄉中山路一段515號
電話:049-2773121
嘉義縣阿里山鄉
高雄市桃源區
花蓮縣卓溪鄉
陽 明 山臺北市士林區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地址:11292臺北市北投區竹子湖路1-20號
電話:02- 28613601
北投區
新北市萬里區
金山區
石門區
三芝區
淡水區
太魯閣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地址:97253 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富世291號
電話:03-8621100
台中市和平區
南投縣仁愛鄉
雪霸新竹縣五峰鄉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地址:36443苗栗縣大湖鄉富興村水尾坪100號
電話:037-996100
尖石鄉
苗栗縣泰安鄉
台中市和平區



金 門金門縣金城鎮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地址:89248金門縣金寧鄉伯玉路二段460號
電話:082-313100
金湖鎮
金沙鎮
金寧鄉
烈嶼鄉
東沙環礁高雄市旗津區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地址:81157 高雄市楠梓區德民路24號
電話:07-3601898
海 域
澎湖南方四島澎湖縣望安鄉
海 域
台 江臺南市安南區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地址:70955臺南市安南區四草大道118號
電話:06-2842600
安平區
中西區
北區
七股區
將軍區
海 域





壽 山高雄市楠梓區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
地址:80444高雄市鼓山區萬壽路301號
電話:07-522-1010
高雄市鼓山區
高雄市左營區
高雄市旗津區

*海域部分請洽各國家公園管理處


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主題網    https://npda.cpami.gov.tw/


相關網誌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
國家公園整體改善無障礙環境計畫

TWECOLIVING雪霸國家公園

TWECOLIVING台江國家公園

TWECOLIVING玉山國家公園

TWECOLIVING墾丁國家公園

TWECOLIVING太魯閣國家公園

TWECOLIVING陽明山國家公園

TWECOLIVING金門國家公園

TWECOLIVING壽山國家自然公園


分項連結      整理中

TWECOLIVING國家公園50歲月

TWECOLIVING國家公園中程計畫

TWECOLIVING國家公園環境教育

TWECOLIVING國家公園生態美學

TWECOLIVING國家公園實踐永續

TWECOLIVING國家公園保育研究

TWECOLIVING國家公園跨域整合

TWECOLIVING國家公園在地合作


各國家公園網誌  亦將分別登錄分項連結



【臺東縣】再生能源

 

臺東縣再生能源資訊網    https://rett.taitung.gov.tw/


臺東縣府拜會延平鄉所 評估小水力發電可行性 以打造100%綠電韌性部落為目標 | 中央社訊息平台


臺東綠能論壇探討多元化再生能源發展 饒慶鈴期盼共建綠能韌性城市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816 14:27:13)

臺東綠能論壇探討多元化再生能源發展 饒慶鈴期盼共建綠能韌性城市


綠能永續已成為國際關注焦點,臺東縣政府秉持以因地制宜的方式發展多元再生能源,致力將臺東打造成為全台第一個淨零城市,並於今(16)日在國立臺東大學舉辦「2024臺東綠能論壇」,縣長饒慶鈴開幕致詞時表示,此次綠能論壇聚焦於小水力發電、生質能應用及綠能碳排等重要議題,匯集產官學各界討論再生能源的發展趨勢,盼集思為臺東綠能發展激盪新方向,打造不一樣的綠能韌性城市。

饒慶鈴指出,臺東縣持續推動再生能源,成立「綠能推動辦公室」,降低申辦再生能源的困難度,至去年辦理28場再生能源推廣宣導,並連續兩年舉行綠能論壇,研討再生能源的實際應用與未來發展。自上任以來,縣內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由19.58MW增至82.24MW,成長率達4倍,其中以太陽光電最多,並以對環境友善的屋頂型為主;其次為小水力發電,縣內水力發電廠有4座;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已有地熱發電案場持續運作,未來將持續朝生質能等其他再生能源發展。

臺東發展再生能源的願景已訂出目標,希望地熱能60%、小水力發電29%,以及其他再生能源,運用既有豐富的天然資源、綠水綠能,這是全體縣民都有的共識,希望打造臺東成為全臺第一個零碳城市。

縣府財經處說明,2024臺東綠能論壇聚焦在小水力發電、淨零公正轉型、生質能發電及綠能碳排與法規興利防弊等議題深入探討與交流,並邀請國立臺灣大學水工試驗所劉宏仁博士、國際氣候發展智庫趙恭岳執行長、台灣碳權交易推廣協會魯臺營常務理事及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甘其銓博士等擔任講者,並安排綠能實際設置案例分享,讓與會者能藉此更了解再生能源的設置過程及應用。

在小水力發電方面,劉宏仁博士表示,小水力發電將成為我國2050淨零架構下的第三大綠色能源,其優勢包括開發時間短、可與地方創生結合及可依不同類型的地形進行開發,非常符合臺東縣府發展再生能源的理念,並藉由國外案例提供臺東未來參考的建議;同時也邀請到台水第十區管理處分享全國首座淨水場結合小水力發電的經驗。

國際氣候發展智庫趙恭岳執行長則分別從氣候、產業、金融等方面,講解淨零過程中的影響,強調在發展永續目標的同時,如何最大化地兼顧每個人是公正轉型的關鍵課題;在生質能議題上,魯常務理事指出,氣候變遷、減碳、空污、綠色能源及循環經濟都是密切相關的永續議題,並提供關山鎮、鹿野鄉等地未來發展生質能的方向。

甘其銓博士指出,綠能產業涵蓋越來越廣泛及多元,藉由跨域行政資源整合,聯合各部門共同努力杜絕綠能弊案,減少再生能源未來發展阻礙。

臺東綠能論壇探討多元化再生能源發展 饒慶鈴期盼共建綠能韌性城市


臺東綠能論壇探討多元化再生能源發展 饒慶鈴期盼共建綠能韌性城市


TWECOLIVING臺東車站站區屋頂型太陽光電


TWECOLIVING【臺東縣】知本溪出海口光電標租案


TWECOLIVING【臺東縣】紅葉谷綠能觀光園區



2025 方舟教育設計展

 

方舟教育設計展登場!成大領航 × 南應大創意實作 × 多方協力 打造環境教育新典範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728 10:25:24)  為深化氣候變遷與海岸淹水議題的社會對話,成大綠色魔法學校攜手規劃設計學院建築系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主導規劃,聯合多方教育、研究及社區單位,即日起至 8 月 27 日推出「方舟教育設計展」。展覽透過跨域合作、設計實踐與場域轉譯,形塑一場結合學術深度與創意能量的永續教育行動。


綠色魔法學校內保留舊有達悟族拼板舟--延續方舟意象,如教育乘載記憶知識的傳承,如方舟般帶領學生前往下一個未來

「方舟教育設計展」自 114 年 6 月 27 日至 8 月 27 日於綠色魔法學校一樓獨立展覽空間展出,開放時間每週二至週日 10:00 至 17:00(週一休館),提供預約制志工導覽。誠摯邀請對環境永續、建築設計與教育創新有興趣的民眾前來參觀,與我們一同為藍色星球的未來努力!

成大擔任展覽知識整合與策展規劃角色,致力將環境與水文議題公共化、具象化。結合南應大室內設計系學生紮實的實作能力與文創設計能量,合作實現「方舟教育設計展」,讓抽象的氣候知識化為觀者可見、可觸、可理解的空間體驗,深化大眾對永續議題的理解與關注。

展覽聚焦台南沿海地區因氣候變遷導致的淹水問題,劃分為三大展區:「企劃介紹」、「課程成果」與「營隊預告」。其中,計畫展區說明在地環境變遷下的挑戰與行動方向;課程成果展區則展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結構與構法》課程中約 30 件學生作品,內容涵蓋結構模型與設計概念海報;營隊預告區則介紹即將於 8 月登場的「藍色星球的警報聲」兒童環境營隊,將永續教育延伸至不同年齡層的實作與體驗。

展覽設計呼應「資源循環」與「低碳佈展」理念,由成大建築系團隊構思整體展台構造與展示系統邏輯,南應大學生團隊負責現場施工與視覺設計。展架不採固定式材料,而是運用水管、魚線、漁網等可再利用元素作為展示結構,展後可完全拆解重組,實踐減廢與再利用精神,亦呼應本次展覽對未來氣候適應設計的思考。


學生於現場布置展覽、學習水管結構與多媒材設計應用

展場設計圖由許靜芬與張博鈞同學繪製,現場施工由楊富茨、莊家瑋、蔡中閎同學完成,視覺與美術設計由學生分區完成,整體策展監製由南應大室設系楊馨茹助理教授負責。展覽也成為課程實作延伸平台,142 位學生分批參與展覽佈置與導覽體驗,並由成大建築學系潘振宇副教授研究室團隊——郭少璞、鍾旭恆、尤訴、王盈欽等 4 位學生——協助導覽解說,引導學生理解綠色魔法學校這棟綠建築中的通風設計、日光導入與節能機電應用,從中學習如何從空間設計回應氣候變遷。

綠色魔法學校自創立以來持續推動環境教育,並積極拓展科普教育,讓更多民眾認識氣候變遷、都市熱島與低碳生活等議題。綠色魔法學校全名為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由台達集團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先生捐贈 1 億元,加上成大自籌 6 千萬元興建而成,於 111 年入選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第 6 次評估報告中全球 7 棟低碳建築之一。

本次展覽凝聚來自多方單位的力量共同推動,包括成大水利與海洋工程研究所、近海水文中心、台南市立三股國小、鹹鹹夢享村等在地夥伴,共同整合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教育部水域運動推廣計畫與海洋保育署「在地守護行動」等資源,打造高教、基教、研究、社區跨界協力的永續行動場域。



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雲林氣候永續學院

 

114年雲林縣因應氣候變遷增能培訓暨企業見學研討交流會

雲科大領航低碳 攜手雲林縣府與國際企業共育綠領人才 | 中央社訊息平台


雲林淨零轉型整合服務窗口

雲科大推動自然碳匯課程 協助縣府接軌碳交易趨勢! | 中央社訊息平台


雲科大攜手雲林縣府推動淨零轉型!碳中和與綠能課程助攻減碳行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氣候永續學院再啟程!雲科大攜手縣府辦理公部門碳盤查 | 中央社訊息平台


雲林氣候永續學院開學,縣府與雲科大簽署合作備忘錄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516 15:35:10)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與我國2050淨零轉型政策,雲林縣政府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5月16日辦理「雲林氣候永續學院」開幕儀式,由縣長張麗善及雲科大張傳育校長代表簽署「氣候永續學院合作備忘錄」,宣示縣府與雲科大將攜手共同推動地方永續治理與綠領人才培育!

為全面提升雲林縣各層級人員的專業素養與創新思維,雲林縣成立「雲林氣候永續學院」,由縣府主導、雲科大提供課程設計與學術支援,114年5月起推出涵蓋碳管理、自然碳匯、地方能源及社會參與等面向的永續課程。不僅重視理論基礎,也強調知識與實作並重,融合在地經驗與國際視野,期盼透過多元訓練,推動縣內永續行動、厚植淨零轉型能量,並培育具備永續思維與實務能力的綠領人才。

縣長張麗善表示,氣候變遷是目前相當迫切的挑戰,本縣為農業大縣,尤其受到氣候異常的直接影響,唯有積極培育相關專業人才,才能在政策規劃與執行上更具效率與精準。氣候永續學院的成立,是縣府邁向2050淨零轉型的重要起點,也是深化氣候治理、強化行政體系韌性的關鍵推手,透過產官學合作,打造一套在地化、可持續運作的碳管理培訓體系,為未來政策推動儲備更多綠領專才,提升在地永續經營能力,增加產業競爭力,為雲林打造綠色、韌性與宜居的環境。

張傳育校長進一步説明,雲科大與縣府多年來密切合作,透過共同成立「雲林淨零轉型整合服務窗口」,及辦理各類工作坊與課程,持續協助縣內各級產業推動低碳永續與淨零轉型。今日雲科大與縣府簽訂「氣候永續學院合作備忘錄」,將針對碳管理及淨零排放等議題規劃相關永續課程,冀透過多元訓練,推動縣內永續行動、厚植淨零轉型能量,並培育具備永續思維與實務能力的綠領人才,藉以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展現永續行動為所有人應共同投入參與的共同課題。
為協助本縣各產業推動「2050淨零排放」,雲林淨零轉型整合服務窗口將持續提供碳管理、能源管理、節能技術導入、ESG永續報告書、綠領人才培育等諮詢服務,撥打「淨零排放諮詢服務專線」,將由專業顧問師提供相關服務。

淨零排放諮詢服務專線:(05)5342601分機5064

雲林氣候永續學院開幕儀式

雲林縣政府與雲科大牽署氣候永續學院合作備忘錄

雲科大管理學院陳昭宏院長介紹氣候永續學院


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

二仁溪河道廢棄物清理第二期專案計畫

 

環境部成功爭取獲行政院核定13.6億元經費 將與地方攜手清理二仁溪河道廢棄物共創永續生態環境|環境部

曾因嚴重污染而有「臺灣黑龍江」之稱的二仁溪,邁向全面復育的關鍵階段!行政院於114年7月18日正式核定「二仁溪河道廢棄物清理第二期專案計畫」,總經費高達新臺幣13.6億元,其中逾13億元將補助臺南市政府執行。此次重大經費的挹注,展現中央及地方政府將澈底解決二仁溪歷史污染的堅定決心。

二仁溪的污染源於早年非法廢五金拆解與大量廢棄物傾倒,導致河道堆積有害物質,嚴重影響周邊居民健康與生態環境。環境部指出,在過去與經濟部共同努力下,已清除大量廢棄物,獲得初步成效,本次第二期計畫期程為4年,目標在117年以前清理河道內殘餘約2萬公噸廢棄物,澈底改善二仁溪生態環境。

環境部表示,考量部分清理場址靠近出海口、橋樑等處,將與各機關加強橫向聯繫協調,確保清理作業符合規範,並設立完善監控機制與緊急應變方案,避免二次污染同時因應汛期、颱風等天然災害帶來的風險。

環境部表示,將持續與臺南市及高雄市政府密切合作,公開透明地向社會各界報告清理進度,期盼透過全民的監督,讓二仁溪成為南部生態環境永續發展的典範。








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 台灣山林悠遊網


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Forest/RA?typ_id=0300003


公私協力打造低碳旅遊新模式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住宿及餐飲設施ROT案今簽約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5 13:11:12)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與惠來企業旗下的惠來大雪山股份有限公司,今(15)日由張弘毅分署長與顏世陸董事長正式進行「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住宿餐飲等設施增改修建、營運移轉案」簽約儀式,委託營運10年,雙方將攜手推動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之觀光發展、低碳生態旅遊及環境教育等多元目標。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張岱副署長、台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魏瑞伸副主委、台中市和平區吳萬福區長、立法院江啟臣副院長、台中市議會顏莉敏副議長、陳清龍議員、吳振嘉議員、多位立委代表及台中市和平區農會楊淑青理事長等貴賓與會見證。

為提升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住宿及餐飲服務品質,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採用修建-營運-移轉(ROT)促參方式公開招商,期初投資金額達7,100萬元。

營運設施涵蓋60餘間客房、1間餐廳、2間販賣部及車宿營地等設施,其中半數客房將規劃為平價房型,雙人房平日每晚2,800元、假日3,800元,親民價格讓更多民眾可輕鬆前來體驗享受大雪山之美。

餐廳規劃於6月中旬整修完畢,並提供全新餐飲服務與更舒適用餐環境;住宿設施部分,民間機構可依裝修進度分階段提出先行營運申請,預計小木屋區域最快於7至8月間開放,其餘區域則預定於年底前全面完工開放。

此外,小雪山據點的車宿營地規劃設置太空艙式露營車與一般營位,無論是否具備露營車設備的旅客,都可在星空下享受獨特的宿營體驗。園區亦將導入電動七人座遊園接駁車,自43K遊客中心行駛至49K小雪山區域,串連稍來小雪山國家步道系統,打造舒適又兼顧環保的低碳旅遊新模式。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表示,此次ROT案的推動,透過公私協力的經營模式,有助於提升遊樂區整體服務品質體驗,並引導民間資源參與森林永續發展,臺中分署則更專注於推動自然教育、森林療癒與生態環境維護,實踐生態保育與遊憩並進的願景。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張弘毅分署長致詞


惠來大雪山尹敬倫總經理致詞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住宿餐飲設施ROT案簽約儀式


太空艙露營車前合影


電動七人座試乘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住宿及餐飲促參委外,預計年底全區提供優質服務體驗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20 11:06:42)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為提升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住宿、餐飲等服務品質,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由政府規劃公共建設方式辦理招商,以期引進民間專業管理與創意。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住宿及餐飲設施增改修建、營運、移轉案」,經公開甄審,由「揚昇營造有限公司」榮獲最優申請人,已於2月27日完成議約,4月將完成簽約及設施點交。

配合設施整修需求,大雪山自4月1日起暫停住宿及餐飲服務,暫停服務期間大雪山遊客中心將販售點心、飲料等簡便食物,以方便遊園民眾基本飲食需求。餐廳規劃於7月提供全新餐飲服務與更舒適用餐環境,住宿部分民間機構如分批完成部分營運範圍之裝修,得檢附相關完工及許可等文件申請先行營運,小木屋區域預計目標於7-8月開放營運,縮短服務中斷時間。

其餘住宿區域規劃於今年底整修完工,期待嶄新設施完工後,帶來更優質、舒適的住宿及餐飲服務,使民眾有更優質遊憩體驗。


大雪山餐廳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表示,未來民間機構將於期初投入7100萬元進行設施修繕與營運,為大雪山注入嶄新活力。本案許可年期為10年,若營運績效良好,得優先續約5年。

營運設施包括70間客房、1間餐廳、2間販賣部及車宿營地,並特別規劃半數客房為平價房型,提供親民價格讓更多民眾享受美景。園區並將導入電動7人遊園車接駁服務,實現低碳旅遊,讓遊客在舒適與環保兼具的環境中自在探索。


小木屋


大雪山霧社櫻盛放 雪白浪漫美景超吸睛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11 09:46:18)  三月的春風輕拂,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迎來雪白浪漫的「霧社櫻」花季,遊客中心前集收費站周邊的霧社櫻已綻放,盛開美景正值最佳觀賞期,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歡迎民眾把握時間,前來大雪山感受這場純白花海的視覺饗宴。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表示,目前園區35K收費站周邊的霧社櫻已達8成盛開,樹梢披上一層如雪的花朵,吸引眾多遊客駐足拍照。沿著大雪山林道41K至43K,沿途也可欣賞到一株株綻放的霧社櫻,點綴山徑兩側;最受人矚目43K遊客中心前的霧社櫻則已開花7成,當陽光灑落,雪白花瓣在湛藍天空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夢幻,這裡更是攝影愛好者不容錯過的取景勝地。

霧社櫻為台灣特有種櫻花,在其他櫻花紛紛謝幕後優雅登場,彷彿為山林披上一襲白紗。這些小巧玲瓏、宛如鈴鐺的花朵,搖曳在微風之中,為大雪山林間添上一抹靜謐而浪漫的氣息。


大雪山遊客中心前霧社櫻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指出,大雪山正值春意盎然的季節,欣賞美麗的花朵時,也是賞鳥的好時機,漫步林間時不妨靜下心來聆聽鳥兒婉轉的鳴聲、尋找那美麗的倩影,讓鳥兒與您一同漫步山林間。近期大雪山平均氣溫約為 9-18 度,上山時請準備足夠的禦寒衣物,並注意行車安全。

欲了解更多資訊,請至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灣山林悠遊網」( 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 )  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網站 ( https://taichung.forest.gov.tw/ ) 查詢,亦可電洽大雪山遊客中心 (04) 2587-7901。


霧社櫻鈴鐺般的白色花朵


大雪山收費站周邊的霧社櫻盛放


夜晚盛放的霧社櫻,別有一番風情


收費站霧社櫻盛開


大雪山櫻花夢幻綻放,冠羽畫眉共舞迎賓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22 10:39:59)  隨著春天的腳步來臨,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山櫻花正盛開!每年二月中旬至三月初,園區內的山櫻花陸續綻放,粉嫩花朵點綴青翠山林,與晨昏變幻的雲海交織出詩意盎然的絕美景緻。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表示:園區內主要的賞櫻景點包括大雪山林道22K、35K收費站及43K遊客中心周邊。在櫻花的吸引下,台灣特有種鳥類—擁有標誌性羽冠的冠羽畫眉,以及臉部兩側帶有白色過眼線的白耳畫眉,也紛紛現身花叢間,輕盈穿梭、啁啾鳴唱,為春日山林增添蓬勃生機,有時還會表演特技,以倒掛金鉤的方式吸食花蜜,吸引遊客圍觀,並拍照記錄下這季節限定的特殊景象。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臺中市和平區,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區內的山櫻花屬於台灣原生種,每年初春綻放,雖花期短暫,但燦爛的粉嫩花朵吸引遊客前來賞花。此時正值雲海季節,壯闊的雲霧翻騰於群峰之間,搭配多彩的山櫻花,彷彿置身人間仙境。

現在正是造訪大雪山的最佳時機,無論是漫步賞櫻、欣賞靈動的鳥兒身影,或是駐足遠望壯麗雲海,都是不容錯過的大自然饗宴。近期大雪山平均氣溫約為 5-15 度,該分署提醒民眾,上山時請準備足夠的禦寒衣物,並注意行車安全。

欲了解更多資訊,請至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灣山林悠遊網」( 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 ) 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網站 ( https://taichung.forest.gov.tw/ ) 查詢,亦可電洽大雪山遊客中心 (04) 2587-7901。


大雪山35K收費站山櫻花


大雪山冠羽畫眉於山櫻花叢間


大雪山冠羽畫眉倒掛金鉤吸食花蜜


大雪山雲海及晚霞_遊客中心


2023-04-10。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住宿及餐飲設施營運移轉案」4月17日舉辦招商說明會 歡迎各界踴躍參加

為提供民眾更優質的遊憩休閒場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辦理「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住宿及餐飲設施營運移轉案」,並為使投資人瞭解本招商案相關訊息,訂於112年4月17日(星期一)上午10時假該處第二會議室(台中市豐原區南陽路逸仙莊1號2樓)舉辦招商說明會,歡迎各界踴躍參加,報名表請至東勢林管處官網 ( https://dongshih.forest.gov.tw/ ) 最新消息項下下載,並於112年4月14日(星期五)中午12時前以傳真或電子郵件完成報名,如未及報名者請於當日現場報名。

東勢林區管理處指出,為提升更佳之住宿、餐飲服務品質,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第42條規定由政府規劃公共建設方式辦理招商,期引進民間創意及資源,以創新、永續方式活絡空間及 發揮效益,提升公共建設服務水準。

委託營運範圍為包含臺中市和平區鞍馬山段3、3-1、3-2、4、5、6-1、6-7、6-9、6-10、12、15-2、16、17及臺中市和平區小雪山段13、17與22號等16筆地號之部分土地之營運及設備維護,使用面積共計21,223.66平方公尺,其地上有大雪山餐飲購物空間(遊客中心1樓)、大雪山餐廳、小木屋、大雪山賓館、第一賓館、小雪山販賣部、小雪山資訊站、小雪山莊等共計8棟建築物及停車場等必要設施,建築登記面積共計6382.12平方公尺。

東勢處表示,森林遊樂區內除住宿及餐飲委外招商,其它部分仍是由林務局負責經營,並專注自然教育、森林療癒與生態環境維護。歡迎有意願之投資人至東勢林管處官網/最新消息 ( https://dongshih.forest.gov.tw/ ) 或財政部推動促參司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資訊網/促參公告中案件 ( https://ppp.mof.gov.tw/WWW/inv_ann.aspx ),參考完整公告內容,本案將於112年6月1日下午5時截止收件,歡迎各界踴躍參加112年4月17日舉行之招商說明會瞭解詳情,請逕至東勢林管處網站查詢、電洽(04)2515-0855轉349張小姐或電洽凌群策略財務顧問有限公司(02)2395-9621轉32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