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1日 星期五

〔連江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社論/打造優質公廁為形象加分

2024-12-07   馬祖日報


社論/維護公廁清潔人人有責

2024-08-21   馬祖日報


石牆瓦頂芹壁公廁 獲推薦為全縣最具特色公廁

2022-11-29    馬祖日報

【本報訊】擁有閩東建築外觀的芹壁公廁,111年度獲地方政府推薦為全縣最具特色公廁,這間公廁內部稱不上高級豪華,但石牆瓦頂和聚落景觀相融,若不靠近看還不知道是間公廁。

為整體性提升我國公廁品質,並營造良性競爭、互相學習的正向氛圍,環保署111年度首度辦理「我家的公廁超級讚-全國績優公廁評比活動」,邀請專家學者為期一個月實地考評作業,遴選出20處績優公廁並進行公開表揚。

環保署指出,公廁整潔管理已不再像過去只注重不髒、不濕、不臭的環境而已,在科技日益躍進時代更需掌握趨勢脈動,適時導入智慧化管理,推動多元友善人性化服務項目,以照顧到不同族群需求,此資源永續循環利用加值經營理念,更是國內民間企業未來推動優質公廁重要方針。環保署表示,此次評比活動是依公廁所屬管理單位經營型態,分為加油站、交通場站、超商及觀光遊憩等四大類,參與競賽者都須由該主管單位主動薦舉參賽,環保署特聘請專家學者到現場進行考評,除基本環境乾淨程度項目外,也納入友善設計、省水節能、企業社會責任、多元友善等永續環保項目。

環保署在本次表揚對象外,也特別增列22處由各地方政府環保機關推薦轄內優良且最具特色公廁,藉由本次活動,特別感謝這些公廁管理單位,在過去硬軟體方面持續維護公廁優質環境,讓民眾享有他們所提供高品質又方便的如廁環境!

公廁整潔維護及環境品質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指標,感謝辛勞第一線清潔夥伴外,環保署也呼籲民眾不要忘了我們與生俱來如廁禮儀,相信在您與我都存有為下一位使用者提供優質公廁環境信念下,一定能隨時隨手做好維護公廁環境乾淨清潔,共同展現出「公廁如我家廁所」優質風貌!

發布單位:北竿鄉公所



〔金門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澎湖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花蓮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臺東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屏東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嘉義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嘉義市〕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雲林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南投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彰化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苗栗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新竹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新竹市〕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宜蘭縣〕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基隆市〕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2025年1月29日 星期三

〔臺北市〕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新北市〕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桃園市〕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臺中市〕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臺南市〕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高雄市〕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建構優質公廁相關訊息索引

 

優質公廁推動計畫(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 重要政策)


TWECOLIVING特色公廁推動計畫(114年至119年)

TWECOLIVING: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113年)


TWECOLIVING2024 全國績優公廁評比

TWECOLIVING2022 全國績優公廁評比


TWECOLIVING11月19日。世界廁所日(World Toilet Day)


TWECOLIVING臺北市公廁環境衛生管理自治條例


TWARCHINDEX社會團體【社團法人台灣衛浴文化協會】Taiwan Toilet Association


TWARCHINDEX:吉光片羽【建築攝取網】衛浴文化協會刊物


BUILDINGFOCUS衛生紙丟馬桶


特色公廁。優質公廁  

TWECOLIVING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臺中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基隆市〕 〔宜蘭縣〕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屏東縣〕

〔臺東縣〕 〔花蓮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2025年1月25日 星期六

114年度高雄市社區營造實施計畫

 

高雄推動淨零減碳社區營造受理申請 都發局:最高補助30萬元

為推動結合淨零減碳理念的社區環境營造,高市府推出「114年度高雄市社區營造實施計畫」最高補助30萬元。都發局表示,新增社造點如零碳綠環境及多元整合型提案至3月31日截止,而既有社造點維護管理提案至2月27日截止,有意願提案社區,請依照計畫圖卡瞭解申辦流程。

都發局表示,計畫第一類「零碳綠環境」,以整理社區閒置空地,採多元減碳措施,提升社區生態價值,像是選用原生樹種或固碳喬木來綠化環境、廢棄木材作成休憩座椅或回收寶特瓶改造成裝置藝術等手法,透過使用在地素材或再生環保材料,讓資源循環再利用,不僅能美化社區環境,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讓環境更永續宜人。

第二類「多元整合型」著重於社區空間改造,並結合其他補助資源及創新行動,像是開展社區服務、特色活動、實作體驗等,營造多元生活場景,亦可發展微型地方創生,推廣青創、文創事業與生態旅行。

第三類「既有社造點維護管理」則是111年12月31日以前獲政府相關綠美化補助完成之社造點,可申請本(113)年度維護管理所需之工具、材料、植栽補植、志工便當、茶水等費用。

都發局強調,透過社區營造補助,鼓勵社區居民關注生活環境品質,自主參與環境改善;都發局並有專業社規師輔導機制,為社區提供自力改善環境的協助,共同營造更美好的社區空間。新增社造點提案於3月31日截止,維護管理提案於2月27日截止,歡迎各社區把握機會踴躍提案,共同為永續環境努力,詳情可洽都發局(07)336-8333#2646或社規師輔導團0932-744-896,申請書表可至高市府都發局網站下載 ( https://community.kcg.gov.tw/GBA/web_page/GBA010100.jsp )。





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      https://www.president.gov.tw/Page/716


總統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3次委員會議 盼政府民間協力落實低碳生活 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心力

總統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3次委員會議」

賴清德總統今(23)日下午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3次委員會議」時指出,行政團隊在今天會議提出了國家減碳新目標的草案,分別是相較於2005年,臺灣2032年減量百分之32加減2,以及2035年減量百分之38加減2。我們要以2032年的目標在國內積極行動,並且致力以2035年的目標接軌國際的減碳進程,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心力。

總統表示,為了達到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的目標,需要政府、企業、各級學校、民間力量的積極投入。期盼各級政府與各界團體、組織建立合作關係,從學校、社區、社群、傳媒等多元管道,進行廣泛且分眾的科普教育推廣及理念宣傳,提升全民對氣候變遷與淨零轉型的認知與共識,進一步引發行為的改變,落實低碳生活。  

總統開場致詞內容為:

今天,「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召開第三次會議。再過幾天,我們也即將迎來農曆新年,首先,我要祝賀大家新年快樂。

我也要感謝各位顧問及委員過去三個多月來,積極參與工作小組的討論,提供專業的建議,讓我們一起逐步凝聚共識、聚焦目標、推動政策的進展。

新的一年,我們繼續攜手面對挑戰,讓臺灣持續邁向永續發展。

2025年才開始沒多久,美國加州洛杉磯就遭逢嚴重的野火肆虐,可能成為美國史上損失最慘重的野火災難。

世界氣象組織也宣布,2024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平均氣溫首度超過工業化前水準1.5度C。2024年一整年,在全球也有多起高溫、乾旱、強降雨、風暴等天災發生。這些極端氣候事件都不斷提醒我們,氣候變遷調適的急迫性及必要性。

也因此,氣候公約呼籲各國,在今年COP30前提出2035年的「國家自定貢獻」,也就是NDC3.0,加大、加快減碳步伐。

這幾年的氣候大會COP主辦國,像是英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西等,以及日本、美國都相繼提出新的減碳承諾。

而世界各國下一輪NDC的更新就在今年2月,因此預計從下個月起,就會有更多國家跟進。

我們也要問自己:臺灣能不能在全球的減碳浪潮中站穩腳步,甚至跟上國際社會的步伐?而我們的答案,必須是肯定的。

尤其,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在世界扮演重要角色,棒球我們也拿了第一,在很多領域,我們皆有不錯的表現。國際社會看待臺灣,已經不是過去的臺灣,我們有必要更積極地善盡國際的責任。

因此,環境部在上個月已經提出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更新並強化臺灣2030年的NDC目標,從原先的相較2005年減量百分之24加減1,提升到百分之28加減2。

在上次的會議,我提出,我們要更新設定2032和2035年更加積極的減碳新目標。因此,在今天的會議,行政團隊提出了國家減碳新目標的草案,分別是相較於2005年,臺灣2032年減量百分之32加減2,以及2035年減量百分之38加減2。

我們要以2032年的目標在國內積極行動,並且致力以2035年的目標接軌國際的減碳進程,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心力。

我要強調,這些目標都是經過務實的盤點來設定。過去這段時間,由鄭麗君副院長帶領行政院永續會淨零小組,與各部會、專家學者密集開會、討論,先是檢視優化各部會「由下而上」提出的自主減碳行動計畫,減碳量仍有不足。

於是,行政院淨零小組再「由上而下」提出六大部門減碳旗艦計畫,進一步增加減碳量。透過各部會「由下而上」的自主計畫,和行政院「由上而下」的宏觀角度,加總提出新的減碳目標。

這是臺灣NDC 3.0的Beta版,或許有人會覺得太少,有人會覺得太多;但是,我們是負責任地盤點計畫,務實提出目標。而未來,政府也會依法繼續和各界對話溝通、凝聚更大的共識,讓減碳計畫更加完備。

為了達到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的目標,需要政府、企業、各級學校、民間力量的積極投入。除了各部會「由下而上」,繼續深化既有減碳目標;行政院更要「由上而下」,列管推動減碳旗艦計畫,透過科技創新、金融支持、排碳有價、法規調適、綠領人才以及社區驅動等六大創新支柱,扮演加速器,驅動食衣住行各方面的生活轉型。

此外,氣候變遷的教育也非常重要,必須從國家的層級,才能替整個社會建立並提供積極淨零與調適的共識基礎。

我也要請環境部與教育部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積極規劃、全面推動以永續發展為導向的氣候變遷教育,積極和年輕朋友對話,這是為國家增能,更為臺灣的永續未來扎根。

邁向淨零轉型是我們與全球的「共同目標」,也是為了下個世代及永續臺灣所要負責的「共同責任」,我們一定要結合各行各業及全體國人來「共同行動」。

我希望,各級政府都要開始和各界團體、組織建立合作關係,從學校、社區、社群、傳媒等多元管道,進行廣泛且分眾的科普教育推廣及理念宣傳,提升全民對氣候變遷與淨零轉型的認知與共識,進一步引發行為的改變,落實低碳生活。

最後,我要再次感謝各位的投入與支持。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讓臺灣穩健務實地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願景。   

隨後,總統聽取環境部彭啓明部長報告「積極設定減碳新目標」,及國發會高仙桂副主委、經濟部連錦漳次長、內政部董建宏次長、交通部陳彥伯次長、農業部陳駿季部長、環境部彭啓明部長依序報告「落實減碳行動計畫」。接著就報告事項與委員們進行意見交流。

今日與會者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二位顧問: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三位副召集人: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及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政府機關委員: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劉鏡清、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誠文、內政部長劉世芳、經濟部長郭智輝、農業部長陳駿季、財政部長莊翠雲、交通部長陳世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彭金隆;產業界代表委員: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理事長賴博司、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全球行銷長暨臺灣區總裁曹世綸、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主席程淑芬、台灣人工智慧協會執行長林筱玫;公民團體代表委員: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創會會長施信民、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長何宗勳、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陳惠萍、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協會資深專案經理黃品涵;專家學者委員:成功大學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蘇慧貞、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林子倫、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兼工學院能源中心主任曾重仁,以及執行秘書暨環境部部長彭啓明、副執行秘書暨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


總統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2次委員會議 期許落實創新轉型改變 迎來世代永續成長機會

總統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2次委員會議」

賴清德總統今(24)日下午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2次委員會議」時指出,當前全世界都面對極端氣候與減碳的挑戰,臺灣身為全球技術供應鏈的重要角色,有必要加大氣候行動來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加速接軌全球減碳進程;也願意和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合作,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總統表示,政府的戰略方向非常清晰,就是要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與韌性。未來會逐步推動節能政策,鼓勵各行各業推動「深度節能」,包括提出投資獎勵、投資抵減、政府補助等方法,協助產業節能;也會推動能源技術服務-ESCO機制,提供保險壽險業資金,改善企業設備與生產流程。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協力,落實創新轉型改變,就能迎來世代永續成長的機會。 

總統開場致詞內容為:

今天,「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召開第二次會議。首先,我要歡迎上一次請假的彭双浪委員、程淑芬委員,還有林子倫委員今天的加入。

我要感謝現場各位以及線上國人朋友的踴躍參與,這也代表著大家對全球氣候變遷議題的高度重視。

我們看到,不久前來襲的「山陀兒」颱風,是有紀錄以來第一個在10月份,於高雄登陸的熱帶氣旋,更測得17級以上的陣風。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是國家韌性及永續發展的重大考驗。

在國際上,全球更是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氣候變遷挑戰。2015年的《巴黎協定》要求各國每5年必須更新一次的「國家自主貢獻」,也就是NDC;在2021年的COP26上,已經要求各國增加頻率,每2年更新一次,來加快全球減碳進程。而世界各國下一輪NDC的更新,時間就在明年的年初。

因此,我們必須團結力量,打造一個足以應對挑戰並與國際接軌的強韌臺灣。同時,我們也願意和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持續加強合作,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就在這個月初,碳費制度正式上路,明年即將開徵,這就是具體的一步。並且,我們的戰略方向非常清晰,就是要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與韌性。除了要發展多元綠能來開源,我們更要推動深度節能,以及促進儲能技術的應用,促進下一代產業的轉型和發展,強化臺灣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機制,並且尋求永續的綠色成長機會,穩健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

今天的會議,將先由環境部報告「第一次委員會議列管事項辦理情形」以及「公部門永續長聯盟推動進展」。接著,由經濟部報告「深度節能推動進展」。

從今年8月我們首次開會以來,謝謝副召集人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已經在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淨零專案小組,進行多次的跨部會政策研商討論。

待會,執行秘書暨環境部彭啓明部長也會說明,大家最為關心的能源資訊平台的初步構想,以及減碳新目標目前的盤整進度,讓各位委員和社會大眾都能夠了解政府的施政。

臺灣身為全球技術供應鏈的重要角色,有必要加大氣候行動來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並且加速接軌國際NDC的步伐。我們要檢視2030的目標,我們要有更大的企圖心突破瓶頸,重新設定2032年和2035年更加積極的減碳新目標。

同時,最好的能源是節能。臺灣的經濟發展,需要產業和外資持續在臺投資,也就需要穩定的電源。節約能源會比開發能源更有效益,也是最具成本效益重要的方式,這也是直接有效的減碳策略之一。當我們多節約一分能源,就可以多減少一分碳。  

去年,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8結論之一,就是要在2030年讓能源效率年均改善率,從2%提升至4%。提升能源效率已經是邁向淨零排放的國際共識與趨勢。

未來,政府會逐步推動節約能源政策,鼓勵各行各業推動「深度節能」,從高排放企業到醫院、學校,甚至是家庭、個人,都需要參與。推動「深度節能」不能只有政府投入,而是像經營一支棒球隊,必須有各個角色的參與,才能夠組成好的團隊。

能源技術服務—ESCO,就是球隊的分析師跟訓練師,可以替企業量身制定最具成本效益的節能計畫,確保每一分投入的經費,都能夠達到最佳的節能效果。

因此,未來「深度節能」的推動上,我們需要ESCO的參與,讓陣容更加堅強。政府會與產業合作,提出投資獎勵、投資抵減、政府補助等方法,來協助產業節能。政府也會與保險壽險業者合作,推動ESCO機制,提供資金幫助改善設備、改進生產流程,節省下來的電費再回饋到投資方;而收取的保費將會用在國家建設上,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經濟。

當前,全世界都面對極端氣候與減碳的挑戰,但我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協力,落實創新轉型改變,就可以迎來世代永續成長的機會。

透過這個委員會,我們不僅要借重各位顧問和委員的專業,多元討論、集思廣益;也會借鏡英國、日本等國家,在綠色成長上創新且務實的策略。透過公部門與各行各業一起行動,我們就能夠更有效率地加速推動臺灣的淨零碳排。

待會也請各位踴躍發言,分享專業和經驗,謝謝大家。

 

隨後,總統聽取環境部彭啓明部長報告「公部門永續長聯盟推動進展」,及經濟部連錦漳次長報告「深度節能推動進展」。接著就報告事項與委員們進行意見交流。 

今日與會者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一位顧問: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三位副召集人: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及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政府機關委員: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劉鏡清、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委吳誠文、內政部長劉世芳、經濟部長郭智輝、農業部長陳駿季、交通部長陳世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彭金隆;產業界代表委員: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理事長賴博司、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全球行銷長暨臺灣區總裁曹世綸、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台灣人工智慧協會執行長林筱玫;公民團體代表委員:台灣氣候聯盟理事長彭双浪、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創會會長施信民、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長何宗勳、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陳惠萍、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主席程淑芬、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協會資深專案經理黃品涵;專家學者委員:成功大學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蘇慧貞、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林子倫、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暨工學院能源中心主任曾重仁,以及執行秘書暨環境部長彭啓明、副執行秘書暨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


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1次委員會議 總統:誠實面對問題、務實提出對策、踏實解決問題 讓國家永續發展
總統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1次委員會議」

賴清德總統今(8)日下午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1次委員會議」,以召集人身分致送委員聘書,並說明委員會的組成係秉持「跨領域」、「跨世代」、「跨主張」的衡平原則,代表政府有決心透過多元對話方式,凝聚社會共識,讓國人團結一致,面對攸關全球及臺灣未來發展的重大挑戰。

總統強調,能源議題絕對不是簡單的、只是「反核」或「擁核」的「是非題」,在國家治理中的每一個決策,勢必都是多元的「選擇題」,甚至是複雜的「多選題」。期盼藉由委員會的討論,能誠實面對問題、務實提出對策、踏實解決問題,為國家永續發展擬定戰略,進一步讓臺灣社會凝聚共識,讓國家永續發展。

 

總統開場致詞內容為:

今天是父親節,首先,我要祝福全天下的父親,父親節快樂!也感謝大家父親節的時候,撥出寶貴時間參與今天的活動。

現場有許多位父親,還有剛生完孩子、正在坐月子的黃品涵委員也堅持一定要出席,我們一定要給這位媽媽一個熱烈的掌聲。

我也要感謝所有收看直播的國人朋友,一起來關心國家的未來和發展。

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全球性傳染疾病的影響,以及全球地緣政治變化的挑戰,我在就職滿月的時候,特別宣布總統府將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以及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

這三個委員會,希望能夠發揮三大功能,要成為「社會參與的平台」、「社會溝通的橋梁」以及「政策效能的引擎」。

這代表政府有決心,透過多元對話的方式,凝聚社會共識,讓國人團結一致,來面對攸關全球及臺灣未來發展的重大挑戰。

這三個委員會的組成,都是秉持「跨領域」、「跨世代」、「跨主張」的衡平原則。

以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為例,我們有8位部會首長投入,並且由環境部彭啓明部長擔任執行秘書。

但是,國家氣候治理的涵蓋面既廣且深,我們需要公私協力、共同努力。也因此,這個委員會的非官方委員比例,占了65%,女性委員的比例是28.5%。

產業界代表有6位,我們非常感謝彭双浪、賴博司、曹世綸、程淑芬、林筱玫,以及台電曾文生董事長等企業代表的加入,讓臺灣氣候和能源治理的戰略思維,能夠橫跨傳統、跨領域,以及跨高科技產業,也兼顧AI與國際綠色金融的新時代產業需求,前瞻未來、更接軌國際。

我們的公民代表,與產業界代表人數相同,邀請了施信民、李根政、趙家緯、何宗勳、黃品涵、陳惠萍等6位「跨世代」的環境運動先鋒參加。

每一位都是環境運動、第一線努力的代表。非常感謝各位的加入,也期待我們一起擴大和公民社會的對話,共同參與改變體制的深度和廣度。

當然,我們也邀請了跨領域的學者專家,非常感謝林子倫、周桂田、曾重仁、蘇慧貞4位專家的參與。各位分別有人文、理工、衛環以及醫學公衛的背景,讓我們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氣候變遷的議題。

今天,我們召開第一次會議,也從社會關注的焦點議題,開始進行討論。首先,會由環境部報告「氣候變遷對全球及臺灣的影響衝擊評估」。接著,由台電公司曾文生董事長報告「臺灣電力供需的轉型與挑戰」。

在極端氣候的衝擊下,有越來越多的專家提醒,人類現在所經歷的每一年夏天,都會是「餘生最涼的夏天」。

我們看到,百年大旱與暴雨風災,越來越是夾雜而至。在過去8年民進黨執政期間,抗旱和防水災的應變中心,接連甚至同時開設的次數,就至少19次之多。

上個月底,強颱凱米對嘉義以南4個縣市帶來致災性降雨,不論是平地或山區的單日累積雨量,都跟2009年莫拉克颱風同等級,部分區域甚至超過莫拉克颱風。依據農業部的統計,全國農業產物及民間設施的損失,目前已經超過數十億元。

面對全球極端氣候所造成的極端降雨,或是高溫熱浪等災害,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艱鉅的挑戰。

突如其來的天災,像是急性感冒,而全球氣候變遷,則像是慢性疾病,但無論是急是緩,我們都有責任,持續加強臺灣因應極端氣候風險的調適機制,不斷強化國家永續發展的韌性。

而我也知道,臺灣的供電穩定,不僅是臺灣社會關心的議題,更是國際供應鏈關切的焦點。這陣子,各界對於核能的議題,也有很多的討論。

20幾年前,我在當立委的時候,跟許多跨黨派的委員,提案制定了《環境基本法》,這部法律被稱為「環境憲法」,也是首次將 「非核家園」四個字入法,在第23條條文寫道:「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

雖然,當時是民進黨在中央執政,但當時的民進黨並不是國會多數。《環境基本法》能夠在朝野共識下完成立法,也證明了「非核家園」不是民進黨的意識形態;「永續發展」才是朝野、不分政黨為國家共同打拚的目標。

我希望,透過這個委員會能夠讓大家知道,能源議題絕對不是簡單的、只是「反核」或「擁核」的「是非題」。在國家治理中的每一個決策,勢必都是多元的「選擇題」,甚至是複雜的「多選題」,才能夠誠實面對問題、務實提出對策、踏實解決問題。

所以,我也要告訴各位,有不同的立場,是民主的日常;有多元的意見,更是民主最難能可貴之處。

我期待,藉由這個委員會的討論,2,300萬臺灣人民都能體會到,我們可以有不同的立場,但我們只有一個臺灣;我們可以有不同的主張,但我們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讓國家永續發展。

我們共同的任務,就是多元思考,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為國家永續發展擬定戰略,進一步讓臺灣社會凝聚共識。我要再次感謝大家願意承擔重任,待會也請各位踴躍發言,分享專業和經驗,解決問題,讓臺灣持續前進,謝謝大家。

 

隨後,總統致送聘書予每位委員,並聽取環境部彭啓明部長報告「氣候變遷對全球及臺灣的影響衝擊評估」,及台灣電力公司曾文生董事長報告「臺灣電力供需的轉型與挑戰」。接著就報告事項及擬具「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委員會議議事規範」,與委員們進行意見交流。

今日與會者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二位顧問: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三位副召集人: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及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政府機關委員: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劉鏡清、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誠文、內政部長劉世芳、經濟部長郭智輝、農業部長陳駿季、財政部長莊翠雲、交通部長李孟諺、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彭金隆;產業界代表委員: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理事長賴博司、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全球行銷長暨臺灣區總裁曹世綸、臺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臺灣人工智慧協會執行長林筱玫;公民團體代表委員:臺灣環境保護聯盟創會會長施信民、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臺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長何宗勳、臺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臺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陳惠萍、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協會資深專案經理黃品涵;專家學者委員:成功大學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蘇慧貞、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兼工學院能源中心主任曾重仁,以及執行秘書暨環境部部長彭啓明、副執行秘書暨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


彭啓明:防災、調適、淨零3項合一 打造韌性國土 | 淨零碳排 | 中央社 CNA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31日電)總統府氣候委員會預計8月8日召開首次會議,預計將由彭啓明進行氣候變遷衝擊報告,他今天表示,以凱米風災為例,台灣需由「防災、調適、淨零」三項合一,才能打造韌性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