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6日 星期五

⊙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專題網>生態家園
 

桃園市第二期溫室氣體減量執行方案(核定本) 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事紀 

年度

國內運作內容

國際展現內容

104

推動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著手制定「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以此為核心。

制定桃園市低碳綠色城市之擘建計畫發展分為:3策略、30項行動方案、73項細部計畫及37項績效指標。

「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市議會三讀通過,並研訂相關配套措施26項。

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21次締約方大會(COP 21)

105

桃園市低碳綠色城市之擘建計畫列為旗艦計畫。

行政院核定「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市府71日公布全文,共計41條,於76日辦理啟動儀式。

正式成立「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推動小組」並每年定 期滾動式檢討

加入目前世界最大的氣候變遷相關城市合作聯盟:全球市長聯盟(COM)

參與C40城市組織所辦理之 C40 城市獎」(C40 Cities Awards);參與競賽3計畫項被遴選入Sustainia 2016Cities 100刊物,為台灣唯一 獲選城市。

CDP Cities亞太區城市關係主任邀請加入國際碳揭露行列,獲得最佳城市殊榮。

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22次締約方大會(COP 22)

106

「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正式施行。

推動氣候變遷調適議。

參與C40城市組織所辦理之「C40 城市獎」(C40 Cities Awards);參與競賽2計畫項被遴選入 Sustainia 2017Cities 100刊物。

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23次締約方大會(COP 23)

107

檢討及修正「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

桃園市低碳綠色城市旗艦計畫轉型為「第一期桃園市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

成立「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

參與ICLEI世界大會,與臺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日本京都市、英國倫敦及德國多特蒙德共同進行城市對談。

參與於韓國水原市舉辦的2018第三屆亞洲人本城市論壇。

符合「全球氣候能源市長盟約」 (Global Covenant of Mayors for Climate & Energy,簡稱GCoM) 標準,並獲得四階段徽章。

108

1次修正「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並完成公布。

提出並落實執行「第一期桃園市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

啟動地方自願檢視報告及SDGs盤點計畫。

國際智慧城市全球高峰會 (ICF Global Summit) 獲頒「2019世界第一智慧城市首獎」。

加入ICLEI的生態物流倡議。

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25次締約方大會(COP 25)

參與德國波昂舉辦之2019第十屆韌性城市大會之聯合國「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June 2019 (SB 50)」氣候變遷組織多層次行動聯合會議。

國際碳揭露計畫(CDP)填報成果,獲得A級城市。

109

檢討及修正「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

發表地方自願檢視報告(Voluntary Local ReviewVLR)。

擔任生態物流專案辦公室揭牌,擔任首屆生態物物流主席城市,推出不同面向之示範區以及研擬生態物流推動 之執行指標。

國際碳揭露計畫(CDP)填報成果,獲得A級城市。

參與第11屆「永續創新論壇」 (Sustainable Innovation Forum)

110

2次修正「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並完成公布。

成立「桃園市政府永續發展會」並提出設置要點。

提出「第一期桃園市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檢討報告。

榮獲全球永續傑出人物獎鄭文燦市長、3TSAA 台灣永續行動獎(金銀銅獎)

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26次締約方大會(COP 26)

國際碳揭露計畫(CDP)填報成果,獲得A級城市。


法規名稱: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
公發布日:民國 105 年 07 月 01 日
修正日期:民國 110 年 09 月 11 日
發文字號:府法濟字第1100228372號令
中華民國 110 年 9 月 11 日桃園市政府府法濟字第 1100228372 號令修正公布第 3、17、19、22、23、37 條條文;增訂第 11-1、16-1條條文;並自公布日施行


法規名稱: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
公發布日:民國 105 年 07 月 01 日
修正日期:民國 108 年 09 月 24 日
發文字號:府法濟字第1080235036號 令
法規體系:桃園市法規/環境保護類
中華民國108年9月24日桃園市政府府法濟字第1080235036號令修正公布第2、3、15、21、28、37-1、41條條文;增訂第 23-1、35條條文;並自公布日施行

第 1 章 總則
第1條
為因應氣候變遷,減緩溫室氣體成長,落實低碳生活,發展再生能源,建
立低碳綠色城市,特制定本自治條例。
第2條
本自治條例用詞定義如下:
一、低碳:指相似行為或產品於使用上,所產生較低之碳排放。
二、低碳環境教育:指以環境教育為基礎,融入永續發展、氣候變遷調適
    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式與理念。
三、溫室氣體:指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
    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三
    氟化氮(NF3)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者。
四、低污染車輛:指電動汽車、電動機車、電動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
    、油電混合車及其他使用低碳燃料驅動之車輛。
五、紙錢集中燃燒:指宗教及其活動產生之紙錢,以集中清運方式至處理
    場所進行焚化。
六、環境保護產品:指依機關優先採購環境保護產品辦法所定義之第一類
    、第二類及第三類產品。
七、節能燈具:指取得節能標章或符合節能標章室內照明燈具能源效率基
    準之照明設備。
八、路外公共停車場:指在道路之路面外,以平面式、立體式、機械式或
    塔臺式等所設,開放供公眾停車收費使用之場所。
第3條
本自治條例之主管機關為桃園市政府(以下簡稱本府),執行機關為本府
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其權責劃分如下:
一、秘書處:協助環境保護局於辦理本市與國際重要城市低碳交流、參與
    國際低碳組織及其他有關事項時之貴賓接待事宜。
二、民政局:辦理宮廟紙錢集中燃燒、廟會活動低碳宣導、推廣、輔導及
    其他有關事項。
三、教育局:辦理各級學校環境教育與低碳校園建構、輔導及其他有關事
    項。
四、經濟發展局:輔導工商廠場節能措施、協助引進低碳科技、發展再生
    能源及低碳相關產業、督導考核本府各機關、學校及公營事業機構執
    行省電、省油等成效及其他有關事項。
五、工務局:辦理低碳工程、低碳公園、節能路燈及其他有關事項。
六、交通局:規劃辦理低碳交通運輸工具發展、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建
    置友善便利停車使用環境及其他有關事項。
七、都市發展局:推動低碳綠色城市之區域計畫、都市設計、都市更新、
    都市計畫與綠建築、綠建材、綠屋頂之規劃、重要濕地及其他有關事
    項。
八、水務局:辦理防洪、滯洪、水利、水土保持、下水道等水利設施興辦
    之低碳業務及其他有關事項。
九、農業局:推廣在地生產在地消費食材系統、推動植樹固碳與自然生態
    保育維護、農業生產低碳能源使用與再利用及其他有關事項。
十、觀光旅遊局:推動觀光旅館及旅館業減碳與低碳觀光旅遊業務及其他
    有關事項。
十一、衛生局:辦理低碳健康飲食推廣及其他有關事項。
十二、環境保護局:辦理溫室氣體減量管理、環境教育、資源循環、環境
      影響評估、海岸濕地、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綠色採購、低污染
      車輛補助與綜合彙整各執行機關推動低碳業務成果及其他有關事項
      。
十三、地方稅務局:協助辦理與減碳有關之稅賦減免事項。
十四、捷運工程局:大眾捷運路網規劃、捷運場站與附屬設施建築設計及
      施工管理及其他有關事項。
十五、其他機關:其他推動低碳有關事項。
第4條
本府為統籌、整合、督導及協調各執行機關減碳事務,應編組運作平台組
織推動低碳綠色城市發展,並得設推動小組。
前項推動小組設置要點,由本府定之。
執行機關應就前條權責分工事項,每年提報實施計畫及前一年執行成果報
告,送運作平台組織備查。
第5條
執行機關得派員稽查本自治條例規定事項,公私場所或交通工具所有人、
使用人或管理人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前項人員於稽查時,應出示相關證明文件。
第 2 章 低碳環境教育及生活
第6條
本市各機關學校及公營事業機構(以下簡稱各機關學校)等,應辦理低碳
環境教育之規劃、宣導、推動、輔導、獎勵及評鑑等相關事項。
前項低碳環境教育內容應包含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
第7條
本市各公私立學校應每年對教職員工及學生實施二小時以上低碳環境教育
第8條
執行機關應對所轄下列場所,輔導節能減碳、污染減量、低碳認證或將減
碳成效納入評鑑、評比項目:
一、里或社區。
二、校園。
三、機關場所。
四、宗教場所。
五、觀光旅館及旅館業。
六、餐廳、飲食店。
七、工商廠場。
八、醫療院所。
九、其他經本府公告之場所。
第9條
各機關學校應成立節約能源推動小組,負責推動、執行、督導及考核相關
工作。
前項設置規定及工作目標由各機關定之;執行成果定期填報規定,由經濟
發展局定之。
第10條
各機關學校自行或委託辦理之團膳廚房,得優先使用本市生產之食材。
第11條
指定規模以上之賣場、量販店、超級市場或便利商店等場所,應取得本府
核發之綠色商店標誌。
前項場所之環境保護產品之陳列區及品項標示,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陳列區應為明顯且易於辨識之標示。
二、產品應標示環境效益功能。
第一項指定規模之場所,由環境保護局定之。
第12條
各機關學校、指定規模之企業、觀光旅館業與旅館業及醫院等事業,應落
實綠色採購,優先採用環境保護產品。
前項各機關學校辦理綠色採購成效獎懲規定,由本府定之。
第一項指定規模事業及採購申報規定,由環境保護局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
關定之。
第13條
公私場所於辦理清明節、中元節或經執行機關認定之重大民俗信仰等活動
時,應辦理紙錢集中燃燒。
寺廟及神壇等宗教場所所有人或管理人,應宣導減香、紙錢減量及紙錢集
中燃燒;設有金爐者,並應設置紙錢集中箱。
第14條
經本府公告指定之寺廟,應於室內設置空氣污染物細懸浮微粒(PM2.5)
自動監測預警設備,並將監測參考值或等級即時公布於公告欄或其他明顯
處所。如超過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標準時,應主動勸導減量焚香或使用其
他改善空氣品質之措施。
第15條
本市觀光旅館業及旅館業,應向消費者宣導自備非一次拋棄性用品,並於
執行機關公告水資源匱乏期間,配合宣導淋浴,以節省水資源。
經本府公告指定之新設且具一定規模以上旅館,應自取得觀光旅館營業執
照或旅館業登記證後一年內取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之環保旅館標章。一定
規模以上旅館,由觀光旅遊局會商環境保護局定之。
本府得獎助觀光遊樂業、觀光旅館業、旅館業及其他觀光產業推動低碳旅
遊。
前項獎助之對象、資格條件、審核基準、申請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由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定之。
第16條
公私場所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設置資源回收桶。
前項資源回收桶設置規定,由環境保護局定之。
第 3 章 低碳城市及建築
第17條
本市之區域計畫及都市計畫應以低碳城市之理念,妥適規劃土地使用、公
共設施及交通運輸計畫,增設公園綠地,減少非必要之交通旅次,並規劃
自行車道及人行步道系統。
第18條
本市市地重劃、農村社區土地重劃基礎建設之整體開發地區,其公共設施
之基礎建設內容,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於規劃或開發許可階段,導入生態社區評估系統之概念。
二、基地環境開發須確保全區保水性能,以達水資源循環。
三、公共設施之建設納入雨水貯留、生活雜排水回收再利用、太陽能或綠
  能發電、低污染車輛之充(換)電設施之概念,並優先購置省水、節
  能標章之產品。
四、學校用地及機關用地等未設置前,須廣植樹木,並優先採用原生樹種
  。
第19條
本府區域計畫、都市計畫及土地開發、都市設計等相關審議委員會,應聘
一位以上具有生態、環境保護或景觀等專業領域之委員。
第20條
本府得視地方發展特色及特殊環境需求,公告特定區域或一定規模以上之
新建建築物,規劃辦理下列事項:
一、取得綠建築標章。
二、取得智慧建築標章。
三、低碳建造工法。
四、建築基地生態及綠化措施。
五、建築基地排水、防洪、雨水貯留、保水及水資源循環措施。
六、建築物減廢、回收、再生能源或節能措施。
七、再生建材或綠建材使用措施。
八、其他經本府指定之項目措施。
前項第八款指定項目規定,由本府定之。
因建築基地地形、構造或使用用途特殊,經本府核定者,得不適用第一項
全部或部分之規定。
第21條
本市新建、增建或改建之建築物,其斜屋頂及應留設避難平臺以外之屋頂
平臺及露臺部分,設置綠化設施或再生能源設施者,得不計入屋頂突出物
水平投影面積之和。
前項再生能源設施設置之高度,自屋頂面起算以四點五公尺為限。
本市市管道路新設、汰換或更新既有路燈燈具、交通號誌及新設或更新公
私場所廣告招牌照明時,應使用節能燈具。
第一項得不計入屋頂突出物水平投影面積之規定,由都市發展局另定,並
報經中央主管建築機關核定後實施。
第22條
本市依法完成管理組織報備之公寓大廈建築物及建築基地,其共用部分使
用之照明設備,應於本自治條例施行後一年內汰換半數以上之節能燈具。
第23條
本市既存違章建築未依規定拆除前,得於既存違章建築之量體範圍內,以
綠建材、再生建材、綠屋頂或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等設施辦理修繕。
前項修繕規定由都市發展局定之。
第23-1條
本市公共工程應優先規劃、設計或採購廢棄物資源化產品作為材料或摻配
原料。
前項產品規範、使用用途等,由環境保護局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
第 4 章 低碳產業
第24條
本市市管公有房舍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應訂定相關標租作業規定。
前項標租作業規定,由經濟發展局定之。
第25條
本府公告指定電力用戶與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所訂之用電契約,其約定
最高之用電需量在一定容量以上者,應於用電場所或適當場所,設置一定
裝置容量以上之太陽能、風能或其他綠能等設備。
前項指定用電需量及一定裝置容量標準,由經濟發展局定之。
第26條
本府應協助引進低碳科技、發展再生能源或其他低碳產業,並得給予補助
及獎勵。
前項補助及獎勵之對象、資格條件、審核基準、申請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
,由經濟發展局定之。
第27條
為鼓勵節能減碳,本府得就下列事項,予以獎勵或補助:
一、購買或租用低污染車輛。
二、充(換)電設施之建置及維修。
三、報廢汰換老舊高污染車輛。
四、設置再生能源設施。
五、使用低碳燃料。
六、其他節能減碳措施。
前項獎勵或補助辦法,由本府定之。
第 5 章 低污染交通
第28條
本市路外公共停車場應提供一定比例之自行車優先停車位供低污染車輛使
用。
前項具一定規模以上之公有停車場,需設置低污染運具充(換)電設備。
前二項設置規定由交通局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
第29條
為維護空氣品質,本府得指定特定路段、區域或時段,限制供行人徒步或
行駛低污染車輛種類或排氣污染物量低於一定濃度之車輛。
前項指定及限制事項,由本府公告之。
第30條
本府各機關、學校及里辦公處採購公務機車,應使用經政府機關認證合格
之低污染車輛。但有特殊事由經本府同意者,不在此限。
第31條
本市公私立高中職學校及大專以上院校,應向學生宣導優先使用大眾運輸
工具或低污染車輛;大專以上院校並應優先規劃下列事項:
一、交通接駁公車。
二、低污染車輛之獎勵措施。
三、低污染車輛專用停車空間及充(換)電環境。
第32條
本市市區汽車客運業車輛超過一定年限應逐年汰換,本府得要求業者優先
購入低污染車輛或具經濟部認定節能標章之車輛。
前項年限由本府定之。
本府市區汽車客運業新闢營運路線,得優先核交使用低污染車輛之業者經
營。
第33條
車籍登記於本市且於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七月一日以前出廠之柴油大客貨車
及小貨車,環境保護局得不定期通知於指定期限內,至指定地點檢驗排氣
第34條
柴油大客貨車或小貨車行駛有排放黑煙污染情形,一年內經舉發二次以上
,且有污染照片證明者,應於通知期限內,至本府公告認證合格地點進行
保養檢修。
第 6 章 罰則
第35條
違反第二十五條第一項規定者,處行為人、負責人、管理人或代表人新臺
幣一萬元以上八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完成改善者,按
次處罰。
第36條
違反第五條第一項規定,處所有人、負責人或管理人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三
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及強制執行稽查。
第37條
違反第十一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十五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十六條第一
項規定,經通知限期改善,屆期仍未完成改善者,處所有人、負責人或管
理人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
第37-1條
違反第三十三條規定者,處小貨車所有人新臺幣一萬元,大客貨車所有人
新臺幣二萬元罰鍰。
第38條
違反第三十四條規定者,處車輛所有人新臺幣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鍰
第39條
違反第二十九條第一項規定者,處車輛所有人新臺幣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
下罰鍰。
第 7 章 附則
第40條
依本自治條例限期改善期間不得超過六個月。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
此限。
第41條
本自治條例自公布後六個月施行。
本自治條例修正條文自公布日施行。
主管機關: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公布機關:桃園市政府
公布日期:105.07.01
公布字號:府法濟字第1050162352號 
異動性質:制訂
施行狀態:本次發布之條文全部或部分尚未施行(實施)
施行日期:106.01.01
主  旨:制定「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


 
發布單位:新聞處
發布日期:105-07-06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6)日主持市政會議,宣布「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將於明(106)年11日施行,鄭市長表示,發展低碳綠能城市是市府施政的重大目標,透過「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的施行,在永續發展的政策目標上更邁步向前,讓桃園市成為低碳永續發展的城市。
 
鄭市長指出,桃園市汲取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的發展經驗,綜合研訂「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在去(104)年12月由桃園市議會三讀通過,今(105)年68日行政院核定通過,71日公布,並將於明(106)年11日施行。發展方向包括低碳生活、低碳建築、低碳產業、低碳交通、綠能城市等五大主軸,涵蓋市府各局處的業務,對於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意義重大。
 
鄭市長說,桃園的工業產值已經連續13年全國第1,不論是政府或民間興辦的工業區全台數量最多,人口成長也是全台各城市第1名,所以桃園不只要發展成為宜居宜業、永續發展的城市,更要成為低碳綠色的城市。市府制定「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推動智慧城市及綠色城市旗艦計畫,也邀請產、官、學及民間團體共同參與。
 
鄭市長表示,在綠色運輸的政策上,桃園市是全國電動機車及電動公車數量最多的城市,也建置YouBike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獲得市民朋友的喜愛。在大眾運輸方面,機場捷運即將通車,而捷運綠線已經進入發包作業程序;公車則推動包括樂活巴士、試辦8公里免費公車以及國道客運及市區公車的轉乘,讓往返台北與桃園的通勤族,乘車更方便;並積極推動鐵路地下化工作,強化大眾運輸,讓綠色運輸與城市整體發展相互結合。
 
鄭市長指出,市府推動太陽能光電計畫,在學校、機關、工廠屋頂加裝太陽能光電板,也利用埤塘發展水上浮島式太陽光電系統,成為「光電埤塘」。在推動環保寺廟方面,輔導市內的寺廟配合辦理紙錢集中燃燒、並於室內設置空氣污染物細懸浮微粒(PM2.5)自動監測預警設備,監測空氣品質。鄭市長也說,埤塘文化是桃園的地景特色,市府按照濕地法,指定埤塘為濕地,也將埤塘發展成生態公園或滯洪防災公園,維護生態、也有助防災。
 
鄭市長強調,「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有13項全國創新的特色,業務範圍涵蓋教育局、環保局、民政局、觀旅局、都發局、工務局、交通局等局處的業務,市府要跨局處合作、全力推動。
 
環保局長沈志修表示,13項全國創新特色包括:第一,督促各級學校優先使用在地食材,減少食物運送過程的碳足跡;第二,連鎖賣場等場所應主動宣導鼓勵消費者使用綠色商品;第三,規定各機關學校、相關企業,應落實綠色採購;第四,推動環保寺廟,重大信仰活動紙錢應委託集中燃燒;第五,寺廟設置空氣污染物細懸浮微粒自動監測設施;第六,觀光旅館業及旅館業主動宣導消費者自備清潔用品;第七,鼓勵新建、增建或改建之建築物設置綠化或太陽光電設施,新設或更新路燈、交通號誌及廣告招牌應使用節能燈具;第八,繼續推動社區節能ESCO計畫,規定公寓大廈建築物公共區域更換節能燈具;第九,既存違章建築屋頂得以綠建材、再生建材、綠屋頂或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等設施辦理修繕;第十,規定市府機關、學校採購公務機車應使用低污染車輛;十一,大專以上學校負有推動低碳運具示範教育功能,鼓勵使用大眾運輸或低污染車輛;十二,加強督導與稽查老舊柴油車排氣檢驗;十三,連續排放黑煙的柴油車,應至本府公告認證合格地點保養檢修。
 
 
 
發布單位:新聞處
發布日期:104-12-23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23)日主持市政會議聽取環保局「巴黎氣候協定與低碳綠色城市發展」簡報後表示,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有3主軸、7方案及30項計畫,由環保局做幕僚單位,市府各局處依權責進行分工,建立具體可行的方案,並在明年3月前完成各項子計畫的制定、4月份市政會議中提出推動方向。
鄭市長提及,目前中央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已公布施行,結合綠能減碳,從產業、學校、社區、城市、交通等各面向作配合,讓減碳不是負擔,而是成為生活標準的一部分。
 
鄭市長表示,「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已三讀通過,桃園是工業首都,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產業及交通佔很大比例,發展「低碳綠色城市」是市府的重要旗艦計畫。市府依權責進行分工,建立3主軸、7方案及30項子計畫,由環保局擔任幕僚單位,並由工務局、水務局、地政局、經發局等各相關單位,鄭市長並責成研考會整合低碳綠色城市旗艦計畫,並將各局處負責的子計畫逐一訂定完成。
 
鄭市長強調,「低碳綠色城市」是市府的旗艦計畫,各局處負責的子計畫都要設立計畫時程、績效指標、年度工作目標,配合行政作為及預算編列進行研析,建立具體可行的「行動方案」,例如「事業廢棄資源循環」計畫,由環保局主責、經發局配合設定3R指標,達到指標的事業單位給予獎勵或標章,讓市民有感。
鄭市長提到,桃園成為工業首都的同時,也能朝低碳綠能及永續發展方向進行,讓桃園市的綠色產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的實力也能反應在計畫上,期盼產業基礎能配合城市發展方向,明年3月底完成各子計畫的制定,並在4月份的市政會議中分次提出推動方向,進行長期推動「低碳綠色城市」工作。
 
鄭市長說,屏東縣政府「屏東縣林邊地區智慧微型電網示範園區」獲選2015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以太陽能裝置加上台電供電系統,斷電後可自主供電的智慧電網方案。鄭市長也提到,桃園有綠能、風能及儲能設備,也相當適合發展智慧電網的計畫,作為示範亮點。
 
鄭市長也談到,在減碳方面,鼓勵市民多走路也是重要方向之一。完善人行道系統設施,建立無障礙環境;步道景觀工程的施作材質也要注意品質,提高步道的使用性及方便性,讓桃園成為行人友善城市。
 
環保局表示,低碳綠色城市的核心內涵為減少溫室氣體及勵行減碳生活,「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已公布施行,並訂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預計在民國139年降為民國94年排放量50%以下,桃園減碳目標依短、中、長期分別為減量6%13%55%3大減量重點在工業、運輸及住商方面。
 
環保局指出,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的「促進低碳綠能產業」、「打造低碳宜居環境」及「落實低碳生活節奏」等3大主軸,「推動高排碳產業減量」、「提高綠色能源使用比例」、「營建低碳智慧綠建築」、「建構人本綠色網絡」、「打造藍綠帶韌性城市」、「推動節能減碳共創優質生活」及「全民參與與永續學習」等7大方案及30項子計畫,並成立推動平台,在成效目標方面有「環境綠化」、「低碳建築」、「再生能源」、「節約能源」、「綠色運輸」、「資源循環」、「低碳生活」及「環境品質」等8面向、34項指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