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0日 星期一

2024臺北市零碳標竿獎

 

113-09-30永續城市零碳未來 政府領銜住商合力 「2024臺北市零碳標竿獎」得獎單位出爐

臺北市政府今(30)日假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辦理「2024臺北市零碳標竿獎」頒獎典禮,由環保局局長徐世勲及產業局局長陳俊安共同出席頒獎,今年度共26個單位獲獎(見附件),總計節電1,150萬度,共減少約1.4萬公噸碳排放,強化臺北市能源使用與零碳生活成果的同時,鼓勵社區及企業合力參與。

環保局說明,零碳標竿獎共設有3個評選類組,包含「工商產業甲組(契約容量超過800kW)」、「工商產業乙組(契約容量800kW以下、表燈營業用戶)」及「社區組」,每組設有特優獎、優等獎及典範獎,分別可獲得20萬元、10萬元及5萬元的獎勵,並以「激勵獎」表揚減碳成果優良的社區或企業。

社區組優等獎的「時尚之星管理委員會」及「臨沂帝國大樓管理委員會」,積極投入各項節能減碳作為,包含空調設備汰換為一級能效分離式冷氣、持續調降契約容量、地下停車場燈具減盞、屋頂綠美化及種植蔬菜、加裝電力監控設備,社區減碳量達6公噸,值得其他社區效法。

工商產業甲組(能源大用戶)特優獎為「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委託臺北榮民總醫院經營」,除了建立能源數位管制中心,並建置病房人因智慧照明,並汰換高效率冰水主機與空調等,去年整體減碳量達470公噸,可供企業減碳借鏡。

工商產業乙組特優獎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直分行」,導入節能系統,線上取號無紙化,並持續投入汰換高效率冰水主機、變頻冰泵、節能燈具與檢討空間照度、改善既有機房,去年整體減碳量達17公噸,節能減碳成果豐碩。

環保局表示,藉由公開表揚獎勵提高能資源效率與節能減碳方面績優單位,激發各界效仿,使低碳節能生活形成社會運動,落實淨零綠生活,共同邁向淨零臺北的城市願景。

附件1、「2024臺北市零碳標竿獎」得獎名單

 

獎項

社區組 得獎單位

物業管理公司

優等獎

時尚之星管理委員會

齊家公寓大廈管理維護有限公司

優等獎

臨沂帝國大樓管理委員會

東京都公寓大廈管理維護()公司

典範獎

翠亨村名廈管理委員會

東京都公寓大廈管理維護()公司

典範獎

閱大安管理委員會

 

典範獎

師大禮居大廈管理委員會

東京都公寓大廈管理維護()公司

激勵獎

台北日內瓦社區管理委員會

 

獎項

工商產業甲組 得獎單位

協力廠商

特優獎

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委託臺北榮民總醫院經營

 

優等獎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國際貿易大樓()公司

崴宏工程有限公司

優等獎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舊院區

 

典範獎

新世紀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典範獎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總行)

 

典範獎

凱基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激勵獎

台灣固網股份有限公司

 

激勵獎

Lenovo聯想台灣

世正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激勵獎

太平洋崇光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天母分公司

 

激勵獎

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

 

激勵獎

遠東百貨()信義分公司

 

激勵獎

遠鼎股份有限公司-遠企大樓

 

獎項

工商產業乙組 得獎單位

協力廠商

特優獎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直分行

 

優等獎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稻埕分公司

 

優等獎

華南商業銀行忠孝東路分行

 

典範獎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台北營運處石牌二機房

 

典範獎

威尼斯國際商務大樓管理委員會

 

典範獎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昌行區)

 

激勵獎

大統領經貿廣場管理委員會

 

激勵獎

特力屋股份有限公司-士林分公司

 

 

附件2、2024臺北市零碳標竿獎得獎事蹟(社區組)


附件3、2024臺北市零碳標竿獎得獎事蹟(工商產業甲組)

附件4、2024臺北市零碳標竿獎得獎事蹟(工商產業乙組)


臺北市政府 智慧節電網    https://energy.gov.taipei/

2024年9月26日 星期四

院會議案【行政院】內政部「淨零建築轉型推動策略」報告(113年9月26日)


淨零建築轉型推動策略 (院會議案)

卓揆:中央地方攜手推動淨零建築轉型 盼如期達成淨零排放目標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6)日在行政院會聽取內政部「淨零建築轉型推動策略」報告後表示,內政部參考國際趨勢,規劃完成建築部門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措施,後續請各部會與地方政府並肩合作,積極推動。


卓院長指出,在新建建築部分,內政部已函頒訂定各類公有建築分階段的能效目標,請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配合推動辦理,以期2026年公有新建建築全面達成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1+級)的目標;至於民間新建建築部分,請內政部儘速修訂法規強制實施,並加強溝通與宣導推動。


卓院長進一步表示,在民間既有建築部分,應先以鼓勵及獎補助方式推動,但公有建築則應由政府帶頭示範。內政部今(2024)年已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補助各機關辦理公有既有建築改善能效、建置再生能源及儲能系統,共計地方政府20案、中央政府15案,預估每年可節電2,300萬度、減碳9,660噸,後續也請內政部擴大辦理,並研議逐步強制提升建築能效作法。


卓院長強調,淨零轉型涉及人民生活、生產方式的改變,請內政部在推動過程中,加強與各界溝通,並透過公民參與及社會對話,滾動檢討路徑藍圖,如期達成淨零排放目標。

淨零建築轉型推動策略_內政部 懶人包












內政部今(26)日於行政院院會報告「淨零建築轉型推動策略」。劉世芳表示,2050淨零排放是國際趨勢,也是我國重要政策,目前「氣候變遷因應法」已納入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內政部將持續完成建築部門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相關措施,後續也會與各部依循淨零建築路徑圖,共同積極推動建築節能減碳相關措施。

劉世芳指出,在新建建築上,內政部已函頒要求各類公有建築分年分階段達到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1+級),預計至115年,公有新建建築物可全面達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1+級);另於社會住宅部分,規定所有社會住宅均需取得綠建築標章,而國家住都中心興建的社會住宅,已提前自去(112)年起帶頭率先全面導入建築能效1級以上的規劃設計。

此外,在地方興建社會住宅,預定自明(114)年7月1日起達能效1級以上,至113年底,12萬戶社會住宅每年可減碳約4.74萬噸;至121年底,社會住宅累計可達25萬戶,每年可減碳約11.23萬噸;至民間新建建築部分,則需盡速修訂法規強制實施,以落實2050淨零排放的國家政策。

劉世芳強調,既有建築部分,因數量龐大,且牽涉民眾權益,對於民間既有建築應先採鼓勵及獎補助方式推動,公有既有建築則應帶頭進行能效改善,113年內政部已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補助中央及地方政府辦理公有既有建築物改善能效及建置再生能源及儲能系統,共補助20案地方政府及15案中央政府既有建築改善,預估每年可節電2,300萬度,減碳量達到9,660噸,由於減碳效益顯著,且對於公有既有建築節能改善具示範效果,行政院已核定114-115年度「淨零建築轉型發展推動計畫」,由內政部擴大補助規模,加大既有建築能效改善推動力道,加速淨零建築轉型。

劉世芳補充,淨零建築轉型仍有許多挑戰,未來將加強與各界溝通,透過公民參與及社會對話,滾動檢討路徑藍圖,加速推動建築淨零轉型。



海廢再生聯盟

 

誠信守護海洋!海廢再生聯盟實踐永續循環未來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926 12:34:54)

圖1-海洋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吳美紅開幕致詞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今(26)日於桃園永續資源館辦理「海廢再生聯盟四週年年會」,會中為感謝海廢再生供應鏈的緊密合作、積極協助去化海廢,特別頒發「海廢再生供應鏈影響力獎」予20家廠商。截至今(113)年8月底,由供應鏈所開發的海廢高值化產品已多達56種,其產值已經來到4,000多萬元,不僅延續資源生命週期,減輕海洋生態負擔,更促進藍色經濟發展,實現海洋保育與經濟效益雙贏。

海委會副主任委員吳美紅在開幕致詞表示,「資源循環零廢棄」是2050淨零排放重要關鍵策略之一,海廢再生聯盟成員深知環境永續的重要性,致力於協助海洋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更積極推動產品碳盤查,透過碳足跡數據精準掌握產品碳排放狀況,未來將持續精進生產流程,朝向零碳排放目標邁進;另外也借助公私協力提升海廢再生供應鏈角色,建構完善的海廢回收再利用網絡,將海洋廢棄物轉化為具有市場價值的產品,以永續方式保護海洋生態。

海保署指出,海廢再生聯盟如今已邁入四週年,年會主題圍繞在「永續發展與跨界合作」,由好說設計有限公司賀丞右顧問分享友漁循環眼鏡(Hibāng,取自「漁網」與「希望」的台語)如何透過集資開啟零廢棄永續日常,使用廢棄漁網再生製作,透過再生材料加值及循環系統,用折抵換購的方式,鼓勵將舊眼鏡寄回再生成新材料,完善循環經濟。品卓企業股份有限公司(deya)總經理許能竣則延續循環永續概念,分享近年來deya透過創新產品設計,串聯供應商開發永續材質並降低碳排放,開發臺灣第一款碳足跡海洋回收後背包,進一步建立了「封閉式的循環機制:讓背包回家!」,鼓勵消費者將使用過的產品回收給deya系統,實現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海保署說明,海廢再生聯盟為公私部門交流及促進產業發展典範,年會也邀請到桃園地檢署檢察長俞秀端分享營業秘密保護、企業反貪及新型態的科技詐騙等司法案例,叮嚀與會企業積極研發創新技術時,也應重視營業秘密保護、員工(含移工)防詐關懷及宣導,藉由落實內控治理及法令遵循,強化企業永續經營體質。俞秀端以孟子「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呼籲企業夥伴落實誠信經營,也期許進一步推展至供應鏈關係,共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海保署表示,今年也有許多不同領域的企業加入海廢再生聯盟,本次實地參訪詠麗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以SDGs14海洋保育行動為出發點,從產品創意研發端推動減碳生活美學,提倡海洋友善防曬及節水概念之洗沐產品,並使用海廢原料再製之瓶器,呼籲民眾從日常生活響應愛護海洋永續行動。

圖2-海廢再生聯盟來賓合影迎接四周年

圖3-海委會頒發「海廢再生供應鏈影響力獎」-金獎

圖4-海委會頒發「海廢再生供應鏈影響力獎」-銀獎



圖5-海委會頒發「海廢再生供應鏈影響力獎」-永續貢獻獎


向海廢宣戰!啟動海廢再生聯盟跨界合作及環保創新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27 15:58:02)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今(27)日出席「海廢再生聯盟三週年年會」,管主委強調海委會十分重視海洋廢棄物回收與再生面向,贈送外賓的禮品更有將近99%為海廢再生產品,為達成永續發展指標,以及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海廢回收再利用是資源循環零廢棄不可或缺的一環。海廢再生聯盟成員努力技術創新及產品研發,今年海廢使用量高達6,000餘噸,研發多達55種海廢商品,像是環保塑木建材、鍵盤、太陽眼鏡、再生背包、機能衣等,期望在政府及企業共同投入,針對既有技術擴大量能並強化開發中海廢之技術,持續發展海洋環境永續之路。

管碧玲表示,全球正面臨海洋廢棄物和氣候變遷兩大環境危機,海委會責無旁貸,並向海洋廢棄物宣戰,為了開拓海廢再生產品市場,讓人民能親自觸摸到海廢產品,亟需一個單位作為推手,作為帶領聯盟壯大的角色。海委會也廣徵各方夥伴,加入海廢再生聯盟大家庭,讓海廢產品能與市場需求匹配,達成海廢再生聯盟創立之願景。以海洋廢棄物回收再生料製造產品,實現資源循環,不僅減少海洋垃圾,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今日也特別頒發「齊心行動守護海洋獎」,鼓勵前端協助將海廢轉換為再生料源的再利用機構、研發製造產品的供應商及製造商,以及協助推廣海廢商品的品牌商等18家廠商,感謝海廢再生聯盟致力於推動海洋廢棄物回收再利用,長期穩定地處理海洋廢物,實現將「海廢變黃金」的目標,同時提升臺灣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

海保署指出,海廢再生聯盟成立以來已有48家成員加入,今(27)日辦理並發布階段性成果,年會主題圍繞在「跨界合作與環保創新」,實地參訪台捷精密股份有限公司及海廢循環產品的產業鏈趨勢專題演講,台捷公司負責人劉興朋提到,從開發生產台捷烯彈性體粒料,到推出捷綠木、捷晶板系列和捷綠木異型材等板材,以開放合作方式向世界各國提供捷綠木生產技術整廠輸出服務,解決廢塑料回收再利用以及缺乏木材資源等問題。

海神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呂沅罡專案組長在演講時提到如何透過熱裂解化學性分類回收海洋廢塑膠垃圾,解決過去混雜廢塑膠回收問題,同時達到ESG及2050淨零減碳目標;澄洋環境顧問顏寧執行長則分享參加國際廢棄漁具聯盟Global Ghost Gear Initiative, GGGI)在挪威舉辦第一次國際廢棄漁具論壇,藉由國際間廢棄漁具回收再利用案例及國際趨勢,提供未來臺灣可借鏡或參與的機會。

海保署署長黃向文表示,「海廢再生聯盟年會」是一個促進交流、合作和創新的重要平台,不僅回顧112年聯盟年度成就,並探究未來運作規劃,增加海洋廢物再利用的合作契機,推動海洋廢棄物循環經濟,也持續透過各種國際合作場合及機會,為全球海洋保護分享寶貴經驗。
圖1-海委會管主委致詞
圖1-海委會管主委致詞圖2-海廢再生聯盟來賓合影歡慶三周年
圖2-海廢再生聯盟來賓合影歡慶三周年圖3-海委會頒發「齊心行動守護海洋獎」予海廢再生聯盟-再利用機構
圖3-海委會頒發「齊心行動守護海洋獎」予海廢再生聯盟-再利用機構圖4-海委會頒發「齊心行動守護海洋獎」予海廢再生聯盟-品牌商及供應商
圖4-海委會頒發「齊心行動守護海洋獎」予海廢再生聯盟-品牌商及供應商圖5-海委會管碧玲主任委員(中)、海保署黃署長(左)、海保署宋副署長(右)攜手海廢再生聯盟展示海廢產品(廣告)
圖5-海委會管碧玲主任委員(中)、海保署黃署長(左)、海保署宋副署長(右)攜手海廢再生聯盟展示海廢產品(廣告)

訊息來源: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2024年9月25日 星期三

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全球資訊網

網站導覽       國家公園計畫書、圖

墾丁國家公園 | Facebook


給人方便兼具美學 墾丁2公廁獲德國iF設計獎 | 文化 | 中央社 CAN

2022/4/19(中央社記者李卉婷屏東縣19日電)墾丁地區地景特殊,吸引遊客到訪,為解決遊客如廁不便,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分別在龍磐公園與白砂建置公廁,以環境融合為建築設計考量,獲得德國iF設計獎。


墾丁龍磐及白砂公廁建築設計獲德國iF設計獎!

榮獲設計界奧斯卡獎

1954年起,德國iF 設計獎在設計領域中始終是全球公認的卓越設計標章,乃傑出設計成就之重要表徵,是歷史最悠久、最舉足輕重的設計賽事。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墾管處)興建之龍磐及白砂公廁建築設計甫獲2022iF設計獎(1),實屬難得。頒獎典禮預計516日於德國舉行。

解決遊客如廁不便

龍磐公園與白砂遊憩區,位於墾丁國家公園東、西半島,因地景特殊吸引眾多遊客到訪,惟地處偏遠鄰近無合適公廁,墾管處遂委託林毅璋建築師事務所,在環境景觀融合,及兼顧婦幼及障礙人士的需求下進行設計,公廁於10910月開工,於1106月中旬正式啟用。

以環境融合為建築設計考量

龍磐草原係墾丁國家公園特別景觀區,龍磐公廁以現地咾咕石洞為靈感,輔以建築框景呈現日出及日落美景,建築本體融入龍磐草原內,低調且自然。而鄰近西海岸沙灘之白砂公廁,係以沙灘石粒為構想,建築物如同兩顆白石彼此交錯,保留的退縮空間及與既有喬木共存的設計理念,更強調環境的永續利用。另為強調室內明亮安全,室外低光害間的平衡,採用間接照明,除滿足室內燈光充足外,亦降低建築燈光對夜間環境的影響。

墾管處表示,墾管處是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建築管理機關,由墾管處帶頭去落實具有生態環境意識的建築理念,希望能起示範和引領的作用,讓園區內的建築與生態環境更加融合,也呼籲遊客使用這二座具有設計美感的公廁時也能保持清潔愛護使用!





iF建築設計得獎作品說明


墾丁國家公園  1984

墾丁國家公園於1982年9月1日公告計畫,但範圍僅恆春鎮及附近海域、不含高山。稍後1984年1月1日成立管理處,為臺灣戰後第一個國家公園。大武山附近區域則於1988年1月13日成立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琉球嶼則劃入大鵬灣國家風景區。


分項
連結










主講:白金安  國立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系教授   2023 03 31


監察院     糾正案文    機關改善情形   102財正64    調查報告    102財調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