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 星期三

【花蓮縣】SDGs永續發展

 

花蓮永續方舟    https://hlsdgs.doweb.com.tw/


2022-11-24花蓮縣政府出版專刊《因為對大山大海的承諾》 以雙語傳遞花蓮永續行動

花蓮縣政府為配合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及行政院「2030雙語國家政策」,今(24)日發行雙語專刊《因為對大山大海的承諾》(A Pledge to Preserve the Beauty of Our Land)在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支持下,本書採訪貢獻花蓮永續發展的案例,邀請英語母語人士共同參與編撰,製作中英雙語內容,向本國及外國友人展現本縣落實永續發展目標的相關作為與成果。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永續即是花蓮人的日常生活,與自然和諧是城市最美好的狀態。旅人在踏上花蓮土地時,所做的第一件事通常是:大口呼吸。背倚中央山脈、面向廣闊太平洋的花蓮,擁有台灣西部所稱羨的新鮮空氣,這樣的「自然」並非理所當然,在氣候變遷、環境汙染、土地與海洋環境飽受人為破壞的現代社會,花蓮縣政府不斷思考,如何與全民共同面對並解決一波波襲來的全球性挑戰,讓大自然賜與的禮物永續下去。

《因為對大山大海的承諾》一書,除了將花蓮地理空間、人口結構、產業經濟、文化社福等以視覺化呈現關鍵數字外,更特別專訪12位在花蓮這塊土地以實際行動愛地球、保育自然生態、友善耕作、消除貧窮、落實循環經濟、縮短教育落差,以及消弭性別、族群與文化間不平等的個人與企業,包括劉一峰神父、全中運開幕總導演張逸軍、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馬太鞍欣綠農園朱進郎、陽光三葉草生態村劉建生、原住民族野菜學校吳雪月校長、天賜糧源鍾雨恩、慈濟大學、東華大學、台灣水泥、中華紙漿廠、花蓮縣智慧教育中心等,將他們致力於永續行動的感人故事藉由中、英雙語傳遞給更多人知道。

本書共計發行3,000冊,未來民眾可在全國機場、大型旅客服務中心,以及本縣地方文化館免費索閱,期待全民一起加入永續生活行列,每個人都從「心的變革」做起,讓所有小行動不斷匯聚積累,成就共好共榮的美好社會與環境。


2022-10-13永續花蓮淨零碳排綠色論壇 加速掌握全球淨零碳排趨勢

為加速產業與政府部門了解全球淨零碳排的趨勢,讓城市環境更永續、使危機變成綠色商機,花蓮縣政府今(13)日舉辦『永續花蓮淨零碳排綠色論壇』,邀集產官學界專家分享產業與政策併進的解方和經驗,縣長徐榛蔚特出席現場聆聽專家經驗,對於花蓮縣政策結合永續經營的推動中,期盼可透過本次論壇有新的反思與啟發。

本次論壇中分別邀請成功大學劉舜仁教授以『花蓮產業共生循環城市之展望丹麥卡倫堡經驗的反思』分享國際經驗與做法,另外邀請中華紙漿陳瑞和總經理、台灣水泥葉毓君資深協理針對企業淨零碳排的具體做法進行說明,樹冠影響力投資公司楊家彥執行長前來分享,對於產業所關心的未來趨勢,論壇中縣府環保局則說明目前花蓮縣推動淨零碳排的策略與做法。

縣長徐榛蔚致詞首先引述老子《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政策上追求天、地、人的和諧,也正是花蓮近年來在政策上加入永續經營的理念,致力保護花蓮這片被上天賜予的富饒土地,而隨著目前氣候異常日益嚴重,對於未來如何與地球共榮共好,是當今需要面對的課題,淨零碳排的議題也在世界如火如荼地展開。

徐縣長提到,縣府各局處對於業管業務的政策都有結合永續的考量並致力實踐,如108年租賃電動車為公務車,109年璞石閣生質能源中心與畜牧業者合作將畜牧場排泄物轉化成能源,或是今年8月起教育處在校園生活中教育學子何謂永續、碳稅、碳交易等等,讓孩子深刻了解到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減多少碳,幫助國家做多少事,扎根永續的種子在孩子心中。

其中徐縣長所提「璞石閣生質能源中心」為全國首座畜牧糞尿沼氣發電設施,該中心擁有多重永續效益,在全量運轉下,每年可產生約87萬度綠電,相當於200戶住家一年的用電量,每年減碳額度約6,00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當量,減碳效益相當於17座大安森林公園,同時也解決當地畜牧異味問題;而沼渣、沼液則成為優良的有機肥料,每年約提供11萬公噸有機肥料載運至農田澆灌,約可節省5,400包台肥5號肥料,省下肥料費用639萬元,並減少約8,700kg BOD污染物進入河川,降低水體汙染負荷。璞石閣生質能源中心同時榮獲「2022年國家卓越建設槳 最佳環境文化類-金質獎」並進入「111年國家永續發展獎」複評。

環保局表示,目前全球有140個國家承諾在2050年達淨零排放,「2050年淨零排放」已成為全球氣候行動下有志一同的共識,我國於2022年3月正式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提供至2050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花蓮縣109年縣市溫室氣體排放中,工業製程排放量約佔93%,故工業製程的減碳為本縣淨零碳排中最重要一環,花蓮縣若扣除5大主要工業排放源,人均排放量將從26.2噸左右降至2.5噸左右,故於本次論壇中也邀請到相關企業進行綠色永續發展的分享,同時強化政府單位與民間的交流,互相學習經營模式與資源應用,藉此凝聚資源、尋求更好的扶持系統與策略,一同建構永續宜居的美好花蓮。

花蓮地理環境繁複,容易受氣候變遷影響造成颱風、地震等天然災害,持續推動災害防救深耕計畫,強化居民對於防災、減災的知識傳遞,公私協力打造韌性社區,減少自然災害的不利影響;花蓮縣政府持續透過「花蓮縣2050淨零排放路徑規劃」及「花蓮縣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實施方案」,提出「推動生活轉型計畫」、「碳匯提昇計畫執行」、「建置碳權整合平台」等個別戰略計畫,不僅呼應聯合國各項SDGs永續發展指標,同時整合協調各局處推動事項,加速落實淨零轉型之長期願景目標,引領航向「宜居永續、幸福花蓮」的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