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0日 星期三

(110年度)綠建築標章與都市更新容積獎勵減碳量之關聯性研究


綠建築標章與都市更新容積獎勵減碳量之關聯性研究

「綠建築」,因其設計具有相較於一般建築物更佳之節能、節水及減碳效益,對於永續發展具有很大的助益,是以長久以來為社會各界所推崇。此外,囿於都市中有許多地區會隨著發展核心的轉移而步入衰退,台灣採取了「都市更新」之手段,透過維護、整建及重建之方式,促進了都市土地的再利用、復甦都市機能、改善都市破舊景觀。為促使都市更新制度之推動,內政部訂立「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而「綠建築標章」亦為容積獎勵項目之一。然以取得高等級綠建築標章獲得容積獎勵其增額容積衍生之額外碳排量,其與綠建築標章所提供之減碳效益,一直為各界所關心。因此,希冀藉由此研究,釐清綠建築標章與都市更新容積獎勵減碳量之關聯性,並且了解在推動都市更新的同時,是否能透過「綠建築」來促使整體建築物之碳排放量降低,以更能符合永續發展的目標。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回顧的方式,分析既有文獻以釐清、統整國內外有關都市更新容積獎勵各項目之效益、綠建築減碳效益及一般建築碳排放量之概念。接著採取深度訪談專家、學者來了解對於現行綠建築和都市更新各容積獎勵項目之減碳效益以及綠建築標章對推動都市更新成效等之見解。最後,運用個案研究法分析現已獲容積獎勵之都市更新案例,釐清其在申請獎勵項目後的建築物碳排放量與綠建築之減碳效益,並使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問卷調查,將各獎勵項目進行減碳效益比序,以作為整體研究之驗證。

三、重要發現

(一) 彙整分析108年5月15日後核定公告實施之都市更新容積獎勵案例統計資料後發現,申請各容積獎勵項目之中,申請綠建築容積獎勵之個案數為最多,共102案,時程獎勵次之,共78案,文化資產保存最少,無人申請。

(二) 都市更新容積獎勵項目減碳效益比序後發現,專家學者認定具備較高減碳效益者分別依序為綠建築、智慧建築及規模獎勵,有高達56%之填答給予綠建築5分極高減碳效益之評分,為13項獎勵項目中被認定最具有減碳效益之項目;而被認為不具備或僅具微幅減碳效益者為原容積大於基準容積、時程獎勵及協議合建等,其中以原容積大於基準容積有67%之評分給予0分無減碳效益為所有獎勵項目之末,為被認定與節能減碳最無關聯性之項目。

(三) 根據計算結果,本研究蒐集之125件都市更新案例中整體綠建築容積獎勵都市更新案例取得之獎勵容積所產生之額外碳排放量約為12萬公噸,又綠建築容積獎勵都市更新案例所預期能帶來之建築物二氧化碳減碳量約為45萬公噸,可知獎勵容積之增碳量僅占綠建築減碳量之26.97%。

(四) 綠建築被納入都市更新容積獎勵項目之列,雖會因為取得獎勵容積而增加建築樓地板面積,但產生之額外建築物碳排放量卻僅僅只占綠建築所能達到之減碳量的三成不到,故本研究認為獎勵容積並不會大幅減損綠建築之減碳效益,反之若能因為容積獎勵政策而促使更多實施者將新建之都市更新案例建築物建為綠建築,更能替整體都市環境降低建築產業所帶來之碳排放量,使得整體城市發展更加永續、低碳且生態。

四、主要建議事項

建議一

定期舉辦綠建築相關宣導講習或參訪活動:立即可行建議

一、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二、協辦機關:社團法人臺灣綠建築發展協會

三、建議內容:

本研究在與都市更新、綠建築等領域具備相關專業之專家學者進行深度訪談以及座談會議後,發現多數人認為目前在實務上普遍都市更新實施者對於綠建築之減碳效益,甚至於其他各項獎勵項目之效益目的都不甚了解,只淪於獎勵值之計算,以符合成本利益考量。故本研究建議未來可加強透過舉辦宣導講習課程或實際綠建築案例參訪,邀請都市更新相關權益人、實施者參與,藉以使得社會大眾能更加瞭解綠建築之減碳效益以及都市更新容積獎勵相關政策。

建議二

深入研討綠建築相關實際減碳量計算分析:中長期建議

(一)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二)協辦機關: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

(三)建議內容:

本研究在爬梳綠建築減碳相關文獻後,並與都市更新、綠建築等領域具備相關專業之專家學者進行深度訪談以及座談會議後,發現目前尚缺乏對於綠建築設施設備甚至於整體建築物之實際減碳量之計算方式、結果,導致實務上大眾對於綠建築之減碳效益缺乏較一致性之共識認知,以致使綠建築被納入都市更新獎勵項目後易遭受相關質疑。故本研究建議未來可研擬相關綠建築減碳量計算分析之研究計畫,深入探討更為細緻之綠建築減碳量計算方式,以作為未來綠建築與都市更新等相關政策推廣宣導之參考依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